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放弃灭世的我成“神”了》  第19章

网友:jj 打分:2 [2019-11-24 07:40:18]

你对儒家有什么误解
儒家中庸,入世,礼节,君子德行等等
孔孟荀哪个不是大家??!!

   

[1楼] 作者回复 [2019-11-24 23:47:14]

看到亲的评论了,我今天事儿也挺多的,刚刚又顾着码子就没回,现在有空了回下。  
  
  我对儒家没什么误解,儒家学说的发展分很多个阶段。
  从孔子算儒家创始人,起于春秋这块大家都知道,但是孔子时候,就在当时,儒家就分裂成就八派,每派都说自己是正统。
  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儒家有一段比较兴盛时段,是因为当时魏文侯作为中原霸主需要制造魏国在在文化和舆论上的优势,所以非常重用儒生,捧儒家捧了很长一段时间。
  也在这时间段上下几十年的时间,儒家的问题就已经开始浮现了,当时是杨朱学派还是墨家,我有点记不清了,反正就是别家学派就批评儒家,大概的意思和“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差不多,就是儒家总是将什么君子啊、德行啊、仁爱啊,实际儒家弟子那么多,怎么可能都是君子,自然伪君子也多,所以很容易招嘲。
  《论语》大家都知道了,孔子主要的言论、思想都收在《论语》里,主题内和咱们教科书上说得差不多,就是“仁爱”。
  而到了孟子会发展为“义”论,主要是历史已经发展到战国了,说“仁爱”没人听,所以孟子才会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讨论“义”这种思想。
  荀子那部分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他的主张很有意思,人性善恶存而不论这些等等,但本文设定儒门目前只有二圣,就是处在“义”论的这个阶段。
  至于《礼记》、《中庸》等等。
  《礼记》成书于汉代,不属于先秦儒家的著作,收集整理了一些春秋战国儒家经典进去,又夹杂了部分汉代人自己的创作,《中庸》原本是礼记里篇章,后来被单提出来了,传说是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子所作,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汉代儒生夹杂了子思的东西弄出了《中庸》。
  汉儒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开始,和孔孟的东西根本不是一套了,最起码有五成都有扭曲改变。
  还有儒家主张入世之类的,其实诸子百家,除了庄子都是主张入世的,包括老子。
  《道德经》里有一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说到底还是要用不争作为手段,最后还是要争,《道德经》全书基本都是这个调调,老子的出世是假出世。
  诸子百家说到底都是为了当时春秋战国的乱局提供他们各自的解方,试图来终止这种乱局,最后赢的是法家,咱们现在沿用的体制还是商鞅那个时候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只是外面披了一个儒家劝人作君子、仁义道德的皮。
  有一种概念叫做祛媚,就是把很多东西真的下功夫了解了,就不会把它神话或者神秘化,知道也就是那么回事。
  我敢这么说是这几本书我都读过,抄过,对着不同版本的翻译注释一字字的啃过(虽然也快忘得差不多了),把不同学术研究论文拿来读过,不同的派别的解释说法都有些了解。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9-11-24 23:48:15]

打错字了,是孔子死后,不是孔子时候,孔子活着的时候儒家没有分裂,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30 22:16:3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