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呀呀~ 打分:2 [2020-01-23 15:21:15]
唐朝初代和尚确实是和道教是一个称呼的,长期以来,道教的道士自我谦称为“贫道”,佛教的僧人自我谦称为“贫僧”。考其源流,僧人最初的谦称不是“贫僧”,而是“贫道”。僧人为什么自称为“贫道”呢,又从何时改为“贫僧”呢? 可考文献中,“贫道”首先出现在佛家典籍中,“贫道”是表示谦虚的称谓词,是佛教与儒家礼教矛盾调和的产物。据宋代《大宋僧史略》之《对王者称谓》云:“西域人多称我,卑于尊所称亦无嫌。故阿难云:如是我闻也。”说明印度没有谦称文化,在称谓上不讲究尊卑。佛教进入中国,出家人才开始谦称“贫道”,《僧史略》云:“若此方对王者,汉魏两晋或称名,或云我,或云贫道,故法旷上书于晋简文,称贫道。支遁上书乞归剡,亦称贫道。道安谏苻坚,自称贫道……汉魏佛法未兴。不见纪传,自伪国稍盛皆称贫道。”【1】(P251)佛教徒起初对王者是称自己的名字或我,或者“贫道”,后来“贫道”成为普遍的称谓。说明佛教初来中国,问题之一是面对君王如何自称,因此,“贫道”最初是僧人面对君王时所用的称谓,是佛教出家人迫于礼敬王者的压力创造出的谦称。 佛教的主要反对者是儒家。儒家在传统中国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佛教的态度大多是排斥与批评。因为佛教出家、修行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君孝亲的伦理精神相违背。儒家常与道家、道教站在捍卫中国文化传统的立场上来反对、排斥佛教。东晋慧远所作《沙门不敬王者论》反映了当时世俗社会要求沙门臣服、礼敬王者的要求。佛教初来,一方面争取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一方面做出某些让步。 佛教徒起初亦使用道士、道人的称谓佛教的传入,现在学界已大体确定为东汉初年(汉明帝永平年中),当时社会上盛行道家神仙思想。汉代佛教刚传入时,《高僧传》中记录了佛教僧人以各种道术吸引信众。人们把佛教当作为黄老道术的一种,于是“浮屠与老子共祠”。佛教初期经典,以“沙门”(与“沙门那”同)泛指佛教及其他宗教的出家者,后秦释僧肇《注维摩诘经》云:“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皆名沙门。”【16】(P367)沙门一词来自印度,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佛教是沙门中的一种。意即沙门为普通出家人,既指佛教徒,也指其他宗教的出家者。 其次,“道士”和“道人”皆是用来指称有较高修为的沙门。南梁慧皎《高僧传》曰:“沙门皆应高洁贞正行能精进,然后可为道士。今沙门甚众,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此处道士指“高洁贞正行能精进”的沙门,可见道士的修为层次高于普通沙门。这也解释了初期“沙门”比道士使用频率较高的原因,因为一般修为的沙门不够资格冠以“道士”的称呼,而普通沙门人数量较大。 着时间的发展,南北朝时,道士、道人成为僧尼普遍的称谓。如《高僧传》云:“恢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此处僧人既称“贫道”,又自称为道士。——资料来自百度总结:佛教进入华夏初期统一用“道士”统称,南北朝时期才称为“僧人”佛教教理及行为与当时中国黄老方技相通,被视为道术之一。包括在中国神话故事中也不止一次提过佛道原本是一家,为了更好的吸引教众,后来才慢慢脱离道,变为“僧”,唐至宋代,“贫道”广泛地出现在各类书籍中,包括佛、道教文献,“贫僧”开始少量出现。 “僧”来源于梵文“Samgha”,译为僧伽,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团体。《五分律》云:“僧者,从四人已上。”由文献可知,“僧”在唐代的使用并不普遍。唐末五代成书的《旧唐书·李训传》可能为首先使用“贫僧”的典籍,然只出现一次,文曰:“贫僧识训年深,亦知反叛。”此处“贫僧”有谦称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出现五次“贫僧”,都是“贫穷的僧人”之义,分别出现在唐代佛教文献《广弘明集》,唐白居易《青毡帐二十韵》、唐代张鷟《龙筋凤髓判》、《酉阳杂俎》中。因而唐代“贫僧”用于谦称属于极个别现象,尚未通用。 元代为重要转折点,称“贫道”者仅为道士,称“贫僧”者仅为僧人。元代佛家典籍《肇论新疏》称:“贫道者,古之沙门谦称。”元代发生转变的原因:佛、道二教严重对立 。 至明代,佛、道二教对立的政治因素消失,但谦称分别保留下来,明代通俗文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八仙过海》《警世通言》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大量出现“贫僧”“贫道”,所指分别为僧人和道士,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现在。请下面什么也不懂的小辣鸡看看好嘛?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看文案会原地去世是么?!
3
[1楼] 网友:戏云sama [2020-02-08 13:18:54]
妈耶大佬
[投诉]
[2楼] 网友:黑 [2020-07-23 18:52:58]
评论区惊现大佬!
[3楼] 网友:殷罗犬 [2021-02-21 12:40:37]
妈耶涨姿势了OAO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呀呀~ 打分:2 [2020-01-23 15:21:15]
唐朝初代和尚确实是和道教是一个称呼的,长期以来,道教的道士自我谦称为“贫道”,佛教的僧人自我谦称为“贫僧”。考其源流,僧人最初的谦称不是“贫僧”,而是“贫道”。僧人为什么自称为“贫道”呢,又从何时改为“贫僧”呢?
可考文献中,“贫道”首先出现在佛家典籍中,“贫道”是表示谦虚的称谓词,是佛教与儒家礼教矛盾调和的产物。据宋代《大宋僧史略》之《对王者称谓》云:“西域人多称我,卑于尊所称亦无嫌。故阿难云:如是我闻也。”说明印度没有谦称文化,在称谓上不讲究尊卑。佛教进入中国,出家人才开始谦称“贫道”,《僧史略》云:“若此方对王者,汉魏两晋或称名,或云我,或云贫道,故法旷上书于晋简文,称贫道。支遁上书乞归剡,亦称贫道。道安谏苻坚,自称贫道……汉魏佛法未兴。不见纪传,自伪国稍盛皆称贫道。”【1】(P251)佛教徒起初对王者是称自己的名字或我,或者“贫道”,后来“贫道”成为普遍的称谓。说明佛教初来中国,问题之一是面对君王如何自称,因此,“贫道”最初是僧人面对君王时所用的称谓,是佛教出家人迫于礼敬王者的压力创造出的谦称。
佛教的主要反对者是儒家。儒家在传统中国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佛教的态度大多是排斥与批评。因为佛教出家、修行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君孝亲的伦理精神相违背。儒家常与道家、道教站在捍卫中国文化传统的立场上来反对、排斥佛教。东晋慧远所作《沙门不敬王者论》反映了当时世俗社会要求沙门臣服、礼敬王者的要求。
佛教初来,一方面争取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一方面做出某些让步。
佛教徒起初亦使用道士、道人的称谓
佛教的传入,现在学界已大体确定为东汉初年(汉明帝永平年中),当时社会上盛行道家神仙思想。汉代佛教刚传入时,《高僧传》中记录了佛教僧人以各种道术吸引信众。人们把佛教当作为黄老道术的一种,于是“浮屠与老子共祠”。
佛教初期经典,以“沙门”(与“沙门那”同)泛指佛教及其他宗教的出家者,后秦释僧肇《注维摩诘经》云:“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皆名沙门。”【16】(P367)沙门一词来自印度,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佛教是沙门中的一种。意即沙门为普通出家人,既指佛教徒,也指其他宗教的出家者。
其次,“道士”和“道人”皆是用来指称有较高修为的沙门。南梁慧皎《高僧传》曰:“沙门皆应高洁贞正行能精进,然后可为道士。今沙门甚众,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此处道士指“高洁贞正行能精进”的沙门,可见道士的修为层次高于普通沙门。这也解释了初期“沙门”比道士使用频率较高的原因,因为一般修为的沙门不够资格冠以“道士”的称呼,而普通沙门人数量较大。
着时间的发展,南北朝时,道士、道人成为僧尼普遍的称谓。如《高僧传》云:“恢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此处僧人既称“贫道”,又自称为道士。——资料来自百度
总结:佛教进入华夏初期统一用“道士”统称,南北朝时期才称为“僧人”佛教教理及行为与当时中国黄老方技相通,被视为道术之一。包括在中国神话故事中也不止一次提过佛道原本是一家,为了更好的吸引教众,后来才慢慢脱离道,变为“僧”,唐至宋代,“贫道”广泛地出现在各类书籍中,包括佛、道教文献,“贫僧”开始少量出现。 “僧”来源于梵文“Samgha”,译为僧伽,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团体。《五分律》云:“僧者,从四人已上。”由文献可知,“僧”在唐代的使用并不普遍。唐末五代成书的《旧唐书·李训传》可能为首先使用“贫僧”的典籍,然只出现一次,文曰:“贫僧识训年深,亦知反叛。”此处“贫僧”有谦称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出现五次“贫僧”,都是“贫穷的僧人”之义,分别出现在唐代佛教文献《广弘明集》,唐白居易《青毡帐二十韵》、唐代张鷟《龙筋凤髓判》、《酉阳杂俎》中。因而唐代“贫僧”用于谦称属于极个别现象,尚未通用。
元代为重要转折点,称“贫道”者仅为道士,称“贫僧”者仅为僧人。元代佛家典籍《肇论新疏》称:“贫道者,古之沙门谦称。”元代发生转变的原因:佛、道二教严重对立 。
至明代,佛、道二教对立的政治因素消失,但谦称分别保留下来,明代通俗文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八仙过海》《警世通言》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大量出现“贫僧”“贫道”,所指分别为僧人和道士,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现在。
请下面什么也不懂的小辣鸡看看好嘛?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看文案会原地去世是么?!
3
[1楼] 网友:戏云sama [2020-02-08 13:18:54]
妈耶大佬
[投诉]
[2楼] 网友:黑 [2020-07-23 18:52:58]
评论区惊现大佬!
[投诉]
[3楼] 网友:殷罗犬 [2021-02-21 12:40:37]
妈耶涨姿势了OAO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