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今晚call我》  第2章

网友: 打分:2 [2019-03-22 21:54:07]

《一只孤独的船》
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
它既不寻求幸福,
也不逃避幸福,
它只是向前航行,
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
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将要直面的,
与已成过往的,
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皆为微沫。
作者介绍
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Михаил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英文译名:Lermontov,MikhailIurievich(1814~1841),俄国作家、诗人。被视为普希金的后继者。他是专制主义统治下的个人主义英雄,也是普希金之后才情最高的俄国作家之一 。父亲是退役军官。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他的长诗《恶魔》《哈吉-阿勃列克》、长篇小说《当代英雄》、诗剧《假面舞会》等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瑰宝。
生平
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出生后不久被送到奔萨省塔尔哈内外祖母的庄园。
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
1827年随外祖母去莫斯科。
1828年入贵族寄宿中学,此时开始写诗。
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
1831年丧父。
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
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同年创作剧本《假面舞会》,表现一个勇于同上流社会对抗的悲剧人物。
1837年2月,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莱蒙托夫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
1838年4月回到圣彼得堡原部队。在此期间,除写了《述怀》、《诗人》、《匕首》等一系列抒情诗外,还发表《波罗金诺》和《沙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年轻的近卫士和勇敢的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两首长诗。
1839~1841年完成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由5个相对独立的中短篇组成。作品通过原来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贵族青年毕巧林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法施展才能,结果成了只好在一些无聊小事上消耗自己生命的“多余人”的经历,强烈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态度。小说的大部分篇幅用主人公日记的形式,重在自我心理剖析,兼有现实主义的客观具体描写和浪漫主义直抒主观情思的特色。
1840年新年,莱蒙托夫参加一个贵族的假面舞会,写了《一月一日》一诗,引起上流社会不满。
1840年2月,沙皇当局挑起他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决斗,事后借机将他逮捕。
1840年4月,他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途经莫斯科时在果戈理的命名日宴会上朗读自己的新作长诗《童僧》,表现一个想逃脱监狱般的修道院回家的少年僧徒的痛苦和急切心情。
1840年6月,莱蒙托夫到达流放地,7月参加对山民的战斗。
1841年2月获准回圣彼得堡休假。不久完成长诗《恶魔》,描写天国的反叛者恶魔到了人间,仍感孤独,而且给人带来不幸,诗人以此表现对恶魔叛逆天国的赞赏,揭示其利己主义的悲剧结局。它和《童僧》均属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1841年4月《祖国纪事》发表的《祖国》一诗,否定俄国的军事荣耀,讴歌俄罗斯的壮丽山川和淳朴农村生活,是他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1841年7月21日,莱蒙托夫休假后回部队途中在高加索决斗时被杀害。
著作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06 11:36:09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