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真男人不搞假gay[星际]》  第2章

网友:liutianshu0110% 打分:0 [2017-05-18 21:58:14]

每次看到那些反对孩子同性恋的家庭打着传统的旗号,我都觉得挺违和的。要真回归历史的话,中国传统对同性恋还挺宽容友好的。可能因为历史上女性地位低,活动范围又总局限于家中的缘故,对女同的记载好像比较少。但关于男同的记载可谓不绝于史,从贵族到平民,好像老祖宗们对同性恋并没什么大意见。最多跟君主搞基可能会被扣上“佞幸”之类的帽子,但我个人觉得这种指责类似于人们今天讨厌靠讨好老板上位的马屁精,并不是冲搞基本身去的。曾经读过一段关于明清时期东南沿海一带同性恋的记载,似乎是说闽浙的,对其中一句话印象很深,说当时男男结为契兄弟之风盛行,契兄到契弟家里去,契弟的父母不仅不生气,还对其“抚爱之如婿”。我没考察过同性恋发展史,但我个人总觉得没准儿歧视同性恋才是跟西方学的。毕竟,到现在很多信仰基督教的顽固派还觉得同性恋是罪恶呢。清末以来,又西化之风盛行。遗憾的是,人家西方诸国慢慢自由开放了,中国反而把歧视之风当传统了。

   

[1楼] 网友:小花鼓 [2017-05-19 09:30:14]

很多家庭说的传统,不是指古代不让搞基,而是中国人骨子里那种对后代的渴求。古代确实搞基的多,但同样是要娶妻生子的

    [投诉]

[2楼] 网友:路人甲 [2017-05-21 01:57:14]

都感觉有道理:)

    [投诉]

[3楼] 网友:君温明 [2017-05-22 11:14:32]

中国古代的搞基大部分情况还是上位者和下位者之间产生的,也就是所谓的佞幸,搞基这事就好像文人狎妓一样,还挺风雅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家里有老婆有孩子啊。你看古代如果有人因为搞同性恋而拒绝娶妻生子会不会被千夫所指。严格意义上来讲,古代的搞基和现代根本不是一回事。

    [投诉]

[4楼] 网友:zeroyou [2017-05-23 17:42:06]

对有地位的人来说的确是风雅,但是人家照样结婚生子,还有小妾,因为有后代,正妻是女的,所以就没人反对。你看现在可以吗?现在这样干,所以人都要怼死你。关键是后代。

    [投诉]

[5楼] 网友:liutianshu01 [2017-06-06 20:25:29]

后代确实是一个因素,但肯定不止于此。如果有一对异性恋夫妻决定丁克,不生孩子。他们受到的阻力肯定比同性恋决定出柜在一起要小。同样是没有孩子,所谓的传统父母与二者的对立程度是不一样的。反对丁克夫妻的父母会把孩子丁克当一件愁事,在亲友之间大肆抱怨,说自己的儿女居然不生小孩。而反对孩子同性恋的家庭,则是把孩子同性恋当一件丑事,希望别人最好不要提起,觉得一提就丢脸。我其实观察过网上的反同言论一段时间,有一小部分人会提没后代,但还有很多人其实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原因来,只会大喊“男女在一起是天经地义!同性恋就是不道德! 恶心”。
说到底,我个人觉得不接受同性恋孩子的家庭,主要一是因为一颗自我正义之心,因为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异性恋,所以觉得只有异性恋才正常,才道德。谁敢偏离这个主流,谁就不正常,不道德。反正你跟我,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你就有罪。二是基于第一点产生的无知:别人都喜欢异性,你喜欢同性,所以你有病。虽然心理学界和精神病学界早说了同性恋不是病,但那些父母要不根本不知道,要不对科学的结论不以为然,一厢情愿地想给孩子治“病”,想要孩子归入自己所在的主流之中。三是传统儒家思想赋予父母的权威,有些父母到今天还意识不到孩子是独立个体,还觉得孩子的婚恋对象都必须符合他们的标准。而他们的标准就是至少得是异性。如不依从,不孝的帽子就要扣上来了。四是自私和爱子之心,怕别人对自己和孩子指指点点,也怕对自己和对孩子工作前途什么的有不良影响。对这些父母来说,后代虽然很重要,但跟孩子居然不正常比,恐怕也没那么重要了。

    [投诉]

[6楼] 网友:浮叶 [2017-06-11 17:35:04]

楼主写论文肯定很棒……

    [投诉]

[7楼] 网友:24311149 [2017-06-16 00:22:14]

古代那根本不代表宽容友好吧

    [投诉]

[8楼] 网友:liutianshu01 [2017-06-19 11:38:06]

依我个人看过的历史资料和笔记小说中的记载来说,中国古代对同性恋的态度(主要指对男同,对女同的记载要少得多)还真是挺宽容友好的。当然,必须承认这种宽容友好是建立在古代婚姻男女不平等,男同照样娶妻生子的基础上的。这算是历史局限性吧。
但比之今天,古人的态度胜在并不歧视同性性取向本身,并不视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有同性性行为者为变态或道德败坏之人,并且承认同性恋情同样真挚感人。反观现在,据我自己对网上言论的观察(并不能达到学术级别的严谨),现代反同恐同者打心理变态或道德败坏旗号攻击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的最多(提后代的反而相对少,更何况现在代孕技术成熟,网曝的价格也不算多贵,如果一心想要亲生的孩子也不难。即便打了法律的擦边球,其实风险又不大,没见有人因为找代孕被处罚的。因此个人感觉这主要就不是后代的问题)。而且他们经常把自己的这种攻击冠以中国传统之名合理化,对同性恋者和支持同性恋平权的人群动辄用“受西方洋文化毒瘤腐蚀”的理由抨击。仿佛反同性恋还反出弘扬爱国精神,继承传统文化了。殊不知历史上最迫害同性恋者的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欧美,而中国开始污名化同性恋反而是从清末民国时西学东渐,翻译西方著作才开始的。中国历朝历代中,只有清朝曾经把同性性行为纳入违法范围,但政府似乎没也怎么打击过,民间结契兄弟之风盛行,官员贵族中好娈童的颇多(今天看来这涉及性压迫,但由此可以看出对同性性取向本身是宽容的)。民间对同性之间的爱情甚至还多有歌颂,还流传下不少“永世不相忘”之类的诗词曲来。我记得曾经读到过一则清代的记载,具体情节记不清了。大致是讲,有一对少年恋人因为某事不幸身亡,当地人感于他们的爱情真挚,为二人建庙纪念,两家人还把二人合葬了。关于同性相恋的故事多见于清人的笔记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里也有。作者们一般对此即便没有赞扬也至少少有贬抑不耻的态度,当然,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故事和记载中可能有不少三观不正之处或者雷人点。但还是那句话,这至少反映中国古代的社会对同性恋其实比今天的社会要宽容多了。打着传统的旗号攻击同性恋者是变态可立不住脚。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30 06:47:55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