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朵朵云开花 打分:2 [2018-07-12 12:22:53]
子释这一番“不计身名,搏至善之利”的理论,能否为汪精卫作辩护?我以为,放在一起比较比较是有必要的,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明理;但是对汪如果不进行一番充分的论证,让子释的话为他作辩护,这是说服不了谁的。有两个问题必须厘清。首先,日军侵逼下的中国,与小说中华荣侵逼下的锦夏,共同性几何?其次,汪精卫所搏的,对中国人来说,是否能称得上是“至善之利”?当时中国政坛上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抗战悲观论,认为中日交战多以中方惨败告终,日军装备先进锐不可当俨然不可战胜,是以有很多人都哀叹中国必亡。但是,中国不是小说中的腐朽无望的西蜀锦夏,锦夏当时朝廷奸邪当权,无可战可守的将才,无同心同德建立抗敌统一战线的可能。小说中楚州义军长期游击,虽然后来和封兰关守军一起抵御西戎,奈何后继无援,真正该发挥定海神针大作用的“庙算者”却缺失!!西蜀小王朝不亡才怪!而中国在1936年已经发起建立统一战线,□□这方的抗日立场很坚定,GM党这边至少□□是有抗日意志的,是个民族主义者,双方可以“庙算”,都有将才,更有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爱国民众。当然,中日两方交战,的确是力量悬殊,中国军队往往需要付出数倍代价才能好不容易取得的一两场胜利,可是,别忘了,要有大局“庙算”——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可以争取,而小日本兵少资源少却要吞下整个太平洋注定不可持久。“庙算者胜”,庙堂的立场、视野、胸襟、策略、手段,是搏弈的关键。假如在汪精卫的带领下,中国屈降附属于日本,对中国来说是最广泛最深远的至善之利吗?如果投降,日本会像长生那样一视同仁、养民以利、遂民之愿吗?会不会也落得元朝时以劣等民对待汉人的结果吧?要和日本人一样享受同等国民待遇,恐怕会是一厢情愿吧?看看日据时期的东北和台湾……历史不可假设。无论后来中国经历了哪些残酷的事实,单看把中国从僵朽不化、落后挨打的局面,转变成越来越现代化、数十年大体和平的局面,我相信历史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我不认为应该为汪翻案,何况他的初衷本意究竟如何,已在历史的烟尘里扑朔迷离。回到子释,圣人是不计身名搏至善之利的观点,本身没错。但在具体问题中,怎样才是至善之利,是要具体辩证的。子释认为弃腐朽无望的锦夏降励精图治、重视德政的华荣,这是至善之利无疑;如果是吴三桂、洪承畴的投降之举,就不是搏至善之利了,吴三桂是白祺之流,洪承畴是颜臻之属,或跟私利有关,或跟信念虚无有关,但一定跟怜惜苍生黎民无关。哪怕是文天祥宁死不降,也不见得是因怜惜苍生黎民,也不见得是因愚昧效忠赵宋,其骨气明显出于固守夷夏之辨的文化心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一己私利,君子喻纲常操守,唯有明辨并争取万民至善之利者,方为圣人,也才能成为伟人。
3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朵朵云开花 打分:2 [2018-07-12 12:22:53]
子释这一番“不计身名,搏至善之利”的理论,能否为汪精卫作辩护?我以为,放在一起比较比较是有必要的,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明理;但是对汪如果不进行一番充分的论证,让子释的话为他作辩护,这是说服不了谁的。有两个问题必须厘清。首先,日军侵逼下的中国,与小说中华荣侵逼下的锦夏,共同性几何?其次,汪精卫所搏的,对中国人来说,是否能称得上是“至善之利”?当时中国政坛上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抗战悲观论,认为中日交战多以中方惨败告终,日军装备先进锐不可当俨然不可战胜,是以有很多人都哀叹中国必亡。但是,中国不是小说中的腐朽无望的西蜀锦夏,锦夏当时朝廷奸邪当权,无可战可守的将才,无同心同德建立抗敌统一战线的可能。小说中楚州义军长期游击,虽然后来和封兰关守军一起抵御西戎,奈何后继无援,真正该发挥定海神针大作用的“庙算者”却缺失!!西蜀小王朝不亡才怪!而中国在1936年已经发起建立统一战线,□□这方的抗日立场很坚定,GM党这边至少□□是有抗日意志的,是个民族主义者,双方可以“庙算”,都有将才,更有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爱国民众。当然,中日两方交战,的确是力量悬殊,中国军队往往需要付出数倍代价才能好不容易取得的一两场胜利,可是,别忘了,要有大局“庙算”——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可以争取,而小日本兵少资源少却要吞下整个太平洋注定不可持久。“庙算者胜”,庙堂的立场、视野、胸襟、策略、手段,是搏弈的关键。假如在汪精卫的带领下,中国屈降附属于日本,对中国来说是最广泛最深远的至善之利吗?如果投降,日本会像长生那样一视同仁、养民以利、遂民之愿吗?会不会也落得元朝时以劣等民对待汉人的结果吧?要和日本人一样享受同等国民待遇,恐怕会是一厢情愿吧?看看日据时期的东北和台湾……
历史不可假设。无论后来中国经历了哪些残酷的事实,单看把中国从僵朽不化、落后挨打的局面,转变成越来越现代化、数十年大体和平的局面,我相信历史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我不认为应该为汪翻案,何况他的初衷本意究竟如何,已在历史的烟尘里扑朔迷离。回到子释,圣人是不计身名搏至善之利的观点,本身没错。但在具体问题中,怎样才是至善之利,是要具体辩证的。子释认为弃腐朽无望的锦夏降励精图治、重视德政的华荣,这是至善之利无疑;如果是吴三桂、洪承畴的投降之举,就不是搏至善之利了,吴三桂是白祺之流,洪承畴是颜臻之属,或跟私利有关,或跟信念虚无有关,但一定跟怜惜苍生黎民无关。哪怕是文天祥宁死不降,也不见得是因怜惜苍生黎民,也不见得是因愚昧效忠赵宋,其骨气明显出于固守夷夏之辨的文化心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一己私利,君子喻纲常操守,唯有明辨并争取万民至善之利者,方为圣人,也才能成为伟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