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快穿]虐渣gay之旅》  第29章

网友:永暗 打分:2 [2016-02-10 20:17:33]

支持作者,那种脑残腐女真是恶心,骗婚骗子宫的更恶心,希望这种人下十八层地狱,而且我不相信同性恋是天生的,后天经历了一些什么事儿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才会变成同性恋,现实世界的爱情,男女爱情美好的都没有几个,同性这种畸形的爱情,呵…不过还是希望女生们警惕性一定要高!这个世界对女性来说充满了恶意

   

[1楼] 网友:墨尘尘 [2016-02-20 04:15:12]

+100000000000000008000,那些人不是喜欢耽美,而且直吊癌。说是倡导同性恋合法化,怎么那些腐女讨厌拉拉?说白了就是拜几把教

    [投诉]

[2楼] 网友:糯米红豆酱 [2016-03-03 07:27:45]

呵呵,对这种人简直不想说什么了!对男人这么推崇,还打着耽美的幌子,简直就给腐女们丢脸!

    [投诉]

[3楼] 网友:路人乙 [2016-08-01 21:48:06]

不同意lz的一些说法。
性取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性取向并无优劣之分。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从生物遗传学来说,携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易于发展成同性恋细胞。同性恋通常是由父亲遗传女儿,母亲遗传儿子,并且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都有家族化的倾向。异性恋者的性取向通常是由父亲遗传儿子,母亲遗传女儿,然而有时会发生父亲的性取向遗传给女儿,母亲的性取向遗传给儿子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子女是同性恋者。有研究发现,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出现在同一家庭的可能性较大。也就说,如果兄妹姐弟中有一个孩子是同性恋者,那么其他孩子也有较大几率是同性恋者。
部分同性恋者在12岁时,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恋者要在12岁~16岁的阶段继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确定下来,绝大部分同性恋者在20岁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恋者可能在40~50岁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深信不疑。
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同性恋者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与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这是因为异性恋在数量上占据碾压性的优势,同性恋者很难在周围充满异性恋者的环境下,像异性恋者一样从小认知自己的性取向。年幼的同性恋者充其量只会疑惑自己为什么不像周围人一样对异性感兴趣,但不会发觉自己是同性恋。这就是“后天同性恋”的由来,实际上这些“后天同性恋”只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罢了。当然,前提是这些人从未对异性明确产生过爱情和□□,否则就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双性恋者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反对同性恋,在古代甚至比西方更为宽容,同性恋与婚育也没有矛盾。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同性恋能入诗,可见在孔子眼中,同性恋是很正常的感情。《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鲁昭公之子公叔务人有一个宠爱的娈童(嬖僮),叫做汪锜。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公叔务人和汪锜同乘一辆战车奋勇拼杀,一同战死,一同停殡。鲁国人因汪锜年幼,就打算以殇礼葬之,礼仪上来说自然比成年人的葬礼低一些。孔子当时掌礼仪司法、施教化,他发表意见:“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意思是说:汪锜能拿着武器因保卫国家而战死,没什么成年不成年的区分,可见当时同性恋并不被视为异常。
《诗经·山有扶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都就是因为貌美而受到郑庄公宠爱的。孟子不可能不知道子都暗箭伤人的事情,但是当他提到子都时,却忍不住赞叹道:“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不知道子都长得漂亮的人,是不生眼睛的。孟夫子整天养浩然之气,对国君都舍不得说几句好话,可是一提起子都,完全是悠然神往的表情,可见孟夫子也很欣赏男色。
晋朝的男风盛行,人们不仅崇尚女色,还崇尚男色,但男子必须貌若女子才算俊美。张翰就曾作过一首《周小史》,如此赞美一个美丽少年:“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同样,女同性恋在中国古代是相当普遍的,并被当时的人们所容忍,人们甚至认为女子的同性恋关系是闺阁中必然存在的习俗,当它导致为了爱情的自我牺牲或献身行为时,还会受到人们的赞扬。明代著名才子李渔曾就此题材创作过一部名叫《怜香伴》的戏剧,讲述了佳人爱慕佳人的爱情故事,曹语花美貌与体香异于常人,而崔笺云诗才与谋略并重,二人以诗会友渐生情愫,种下情根,誓作来世夫妻。
清代的女同性恋情形可谓至为激烈,《粤游小志》记载:“广州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家恒不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尽十余年风气又复一变,则竟以姊妹花为连理枝矣,且二女同居,必有一女俨若藁砧者。”金兰会的女子又称自梳女,凡是缔结金兰契的女子,一切婚约均属无效,男家不得强娶,她们誓不肯和男子婚嫁,即使被迫嫁人也不会住在夫家和丈夫同寝。而结盟的二女则会同居,随后成双结对、情如夫妻、誓不相负,临终前还会选择嗣女继承双方财产,死后也会被埋在一起。
古代的道德观念中男子把女子失贞、失节的淫行当做大罪,礼教竭力鼓吹妻妾之间和睦相处,让家庭中妻与妾、妾与妾和睦如姐妹,有些人因之而产生了爱情,不过这种关系比之于偷情通奸显得温和而隐秘,只要不对宗族构成威胁,男子不唯默许甚至鼓励。
基督教得势以后,开始残酷迫害同性恋者,而他们却对教会内的恋童行为不管不问乃至包庇纵容。
基督教会迫害同性恋不仅因为教会推行禁欲主义,而且认为,同性恋反自然就是反上帝,所以它比异性恋更为邪恶,同时,基督教认为在独身、禁欲的条件下,修士和修士、修女和修女很容易发生同性恋,如果不对同性恋严厉镇压,就危及教会自身的生存。在《圣经》里曾提到过一个罪恶之城,那就是位于死海边的索多玛城。该城的居民罪孽深重,令上帝忍无可忍而降下大火和硫磺予以毁灭。但是索多玛的居民究竟犯了什么罪,后人一直不清楚,有人说是傲慢、通奸、过分好客、没有宗教信仰,有人说是通奸与不洁,但正统教会接受了公元1世纪亚历山大城的斐诺的看法,斐诺认为索多玛城的居民犯的罪是同性恋,他指责说:“索多玛城的居民不顾自然法则,狂饮烈酒,暴食美味,进行不自然的□□,他们不仅纵欲于女人而使别人的婚姻破裂,而且违反自然,男性间□□。结果,当他们想要小孩时,却发现自己已无法生育。”
教会对同性恋者的迫害是有一个过程的。
在公元3世纪时,尽管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已有举足轻重的势力,但他们仍不敢禁止同性恋。因为当时同性恋在军队中很盛行,如果禁止同性恋,势必会激起军队的不满和反抗,从而影响政权的巩固。
到了公元6世纪,情况有所变化。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独身与修道制开始得较早,惩罚同性恋也早。公元538年,皇帝查士丁尼在把罗马法和教会法综合的基础上颁布法律,说同性恋“引起饥荒、地震和瘟疫”,对个人则“丧失灵魂”,因此,为防止国家和城市的毁灭,必须严禁。到了公元541年至544年,拜占庭发生大鼠疫,教会归罪于同性恋者。
这种迫害同性恋的做法在欧洲中世纪的中后期更趋严重。在16世纪,欧洲的一些殖民主义者甚至把他们镇压同性恋的魔爪伸到国外去了。西班牙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陆后,首先遇到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并首先被他们之中盛行的同性恋所震惊。从1519年起,最初的殖民者就不断地报告这些同性恋现象,并记入殖民者的编年史。最初,殖民者只发现墨西哥湾一带有同性恋,但到1552年时发现,他们所涉足的中美洲地区内所有的印第安人都有这种习俗。直到1952年,现代民族学家仍然发现,在三分之二的印第安部落中,人们认为青少年的同性恋是合乎道德的,是可取的;他们认为,男女之间的婚姻和□□,涉及财产分配,不应随便处理;而同性恋只关系到性满足,所以可以更自由。
殖民者带着基督教文化的长期熏陶,带着“统治者”的优越与偏见,对这些土著民族大肆镇压,残酷迫害。从16世纪中期开始,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面的种族灭绝,其中的一个十分主要的“理由”和“依据”,就是说印第安人的性风俗表明他们是“非人类”。
纳粹德国的阿道夫·希特勒当权之后,更是对犹太人、同性恋者、□□员等群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反人类罪行。
大部分心理学专家相信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是同性恋,但也更为隐秘低调。各个国家都做过同性恋人数的调查统计,但男女同性恋人数的差距每次都在发生变化。随着不同国家社会对待男女平等和同性恋态度的不同,调查结果中同性恋人数的增减和男女同性恋人数的差距也在产生剧烈的变化。美国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在对男同性恋者严苛的环境下,调查结果中男同性恋者的人数比起前年急剧下降;而在男女不平等的环境下,调查结果中女同性恋者的人数会比男同性恋者少1~2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纸面上的人数比例怎么变化,现实生活中同性恋者的人数都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基督教历来是压迫同性恋的重要势力。《圣经旧约·利未记》中曾提到“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点成为基督徒反对同性恋的标志之一。索多玛城之所以被上帝毁灭,是因为索多玛人的罪恶上冲于天,其中有一条便是耽溺男色,这明显与中国传统不合。明清之际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多明我会的教士们看到同性恋盛行时颇为震骇,大加指责。近代以来,西方反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由于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地位,西方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排斥同志。
根据外国同性板块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教育培训类、广告传媒类、国企机关类、时尚艺术类、设计类、IT等行业,女同性恋者占的比例较大。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类似,多是高学历或海归,基本都是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以上,企业中高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男同性恋者的学历和工作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有46%的男同性恋者有较高的学历和稳定的工作。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科统计了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和职业,最后发现高学历女性能占女同性恋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她们多为研究生、公务员、高层白领、企业高管等。
在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董事会决定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最终,学会决定以会员公投的方式来决定。一共有一万多名精神病学家参加了投票,其中58%的人赞成董事会的决定,37%的人表示反对。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也以同样的方式将同性恋剔除出了精神疾病的行列,同性恋被以投票的方式结束了它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的历史。历史是戏剧性的,在同性恋去病化之后,虽然仍有很多精神病医生将同性恋视为一疾病,但精神病学却从同性恋者的敌人变成了同性恋权利运动的重要盟友。例如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不但责难政府对同性恋的歧视政策,呼吁社会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还发表公开声明支持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用于描述对同性恋毫无原因的憎恨和恐惧的名词“同性恋恐惧症”,也被归为精神病学。“恐同症”将成为一种临床意义上的精神病,“恐同者”们会在精神病院接受大夫们的治疗。
1997年,美国心理学会表示,人类不能选择作为同性恋或异性恋,而人类的性取向不是能够由意志改变的有意识的选择。协会更进一步表示:事实上,有很多同性恋者生活得很成功很幸福,但是一些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可能会试图通过疗法改变自己的性取向,有时这是受到家庭成员或宗教团体施加的压力所致。但事实是,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因此也没有必要进行治疗。美国心理学会亦表示:临床经验表明,那些试图寻找转变疗法的人通常是因为社会的偏见所造成的内在同性恋恐惧症所致,而那些能够正面接受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比那些不能接受自己性取向的人有更好的自我适应能力。
2009年8月,关于性取向治疗参与者的研究,并未把性取向和性取向认同这两个概念进行足够的的区分。我们的结论是,这些区分的不足导致这些研究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治疗改变的是当事人的性取向还是性取向认同?而从研究得出的证据表明,性取向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有些人改变了自己的性取向认同。
美国心理学会于2012年发表的一份立场文件中声明:在基于性取向和性取向认同的研究中,在一些个体的人生中转变的是他(她)的性取向认同,而非性取向。
1996年9月,中华精神科学会设立CCMD-3工作组,重新制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计划在随后的几年中,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标准。2001年4月,CCMD-3出版,取消了CCMD-2的性变态条目,将同性恋归于新设立的性心理障碍条目中的”性指向障碍“的次条目下。
对此,时任中华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工作组组长陈彦方教授解释:我们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的,但是考虑到一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和苦恼,保留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从而和世界卫生组织第十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保持一致。他还指出,CCMD-3里的同性恋和社会上普遍所指的同性恋有些不同,因为CCMD-3的诊断对象只包括那些自我感觉不好并希望寻求治疗的同性恋者。在新的标准中,只有那些为自己的性取向感到不安并要求改变的人才被列入诊断。
中华精神科学会在2001年对CCMD的修订,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的重要标志。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或隐或现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的同性恋现象,如《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在遗留下来的众多明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品花宝鉴》、《宜春香质》、《十二楼》、《聊斋志异》、《情史》、《阅微草堂笔记》、《弁而钗》等中都有大量同性恋的描写,甚至以同性恋故事作为主题,从侧面证明当年同性恋之盛。
陈维崧是清初诗词大家,他与优伶徐紫云的深厚情谊在清代四处传扬,成为了一段风流佳话。他的《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乃紫云成亲时所作,堪称同性恋文学史上最具文彩的一首词,内中写道: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飏。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休为我,再惆怅。
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歌对后来的爱情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对爱情最简练的叙述出现在她的一首抒情诗中。这首诗是写给她最喜爱的一位女孩的,因为她就要同萨福分手出嫁了:”在我眼里她好像一位神祇,正美滋滋地痴望着你,静静地坐在你身旁,聆听你娓娓细语。低弱的笑声中流露着爱的惬意,哦,这一切使我那忧郁的心在胸中颤栗。只要凝望你片刻,周身便被滋滋鸣响的灵火燃遍,唇舌焦裂,不能言语;悲鸣在耳中轰响,我四肢颤抖,汗流如雨;面如秋草,形同枯槁,蹒跚踉跄堕入爱的迷离。“
很多人应该看过这句话:“曾经由男人来决定女人该不该受教育,白人决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后来我们都认为这是荒诞的,如今我们却又让异性恋来决定同性恋能不能相爱。”

    [投诉]

[4楼] 网友:路人乙 [2016-08-01 21:49:04]

材料来自百度百科,有路人乙整理

    [投诉]

[5楼] 网友:哈哈 [2016-08-25 20:31:14]

呵呵哒,陈阿娇是怎么被废的,虽然那可能是诬陷

    [投诉]

[6楼] 网友:period [2016-08-26 21:34:14]

性向不是问题,也许是真爱,但因此伤害到无辜的人不可饶恕。
我不觉得同性有什么可歧视,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我厌恶一些人品差的无耻行为,gay骗婚之类的。给不了幸福就不要\'\'勉强\'\'自己。
就个人而言,有些不喜一些纯爱文的情节,比如婚礼现场丢下新娘跑了,嗯,我觉得是个人都受不了,被丢在婚礼现场的女孩子该有多伤心。我认为还可以有其它情节能够突显主角之间的爱,当然,作者可能不是有意的。
总之,在爱情中看的不是性向而是人品。如果在爱一个人的时候尊重他或她,同时不打着爱的旗号侵害他人的利益与其它,自尊自爱,相信这会是一个美好的爱情(笑。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11-18 00:13:56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