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xxx 打分:2 [2011-12-15 12:47:09]
对清的感觉比较复杂,因为他们从奴隶制初来乍到进入了封建制,因而初中期的大量精力花费在了完善封建制度上,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惊人的,短短几代,就把封建制度发展到了极致。但由于他们这种底蕴的缺乏,难免底气不足,眼界偏窄,过于自满,又忧心外来侵略,最终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既跟皇帝自身的眼界有关,也与整个满洲阶级入关、以外来者身份少数统治多数而产生的固有的排外性、敏感性有关。当外界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时,随着诸帝,尤其是雍正帝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摊丁入亩束缚农民强化地主经济,反而一步步把明末残余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了。 对康雍乾三帝的认识和作者恰好相反。康熙大功小过,乾隆大功大过,雍正有功有过。 论对权的贪恋,三帝不分上下:康熙不惜与曾经呵护着的儿子对立;雍正设立军机处架空了议政大臣,秘密建储制度稳稳站在了君储矛盾的制高点,再结合密折制度,几处联合把君主专制推向了顶峰;乾隆更是在擅位后于八十多岁高龄仍牢牢握着权力不放。 康熙和乾隆两朝共同奠定了如今的版图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康熙朝末年的国库并不空虚,这已经有新的资料为证。(【录入】康雍乾嘉四朝库部银库库存变化统计,胤禩吧和乾隆吧)雍正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钱粮亏空。康熙留给雍正的除了贪污的官风,还有雍正朝几大纲领性重头政策的雏形(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养廉银),另外改土归流则是在明朝就有了,康熙的平定三藩为改土归流的大规模进行创造了条件。雍正朝是康乾盛世的纽带。但康熙朝的历史定位高于雍正朝没有疑义(也可以说是个人观点)。雍正朝和乾隆朝之间,见仁见智,我个人的看法是乾隆朝高于雍正朝。 我眼中的康熙是个难得的盛世明君,文修武治兼得,攘外安内六十载。康熙是个感情极丰富的人,对于一个没能享受母爱父爱的人来说,很难能可贵。他本是一个难得的慈父,可惜的是与儿子之间产生了权力的矛盾。君与父之间,同大多数皇帝一样,他选择的是君。当他舍弃父亲的身份以帝王之姿面对诸子时,他的冷酷无情让人胆战心惊,让人彻骨心寒。他渣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关于乾隆,他的统治以四十年或四十五年为界,一面是极盛,一面是极衰。乾隆是个很有能力的帝王,可惜的是他的性格缺陷和他的能力一样让人瞩目,难得他具有刚柔相济的手段,不像康熙的失之于宽和雍正的失之于严,乾隆却毁在了自己手里。在继承人问题上,乾隆选择了和雍正一样的安排模式,一心一意地为永琪铺路,过继了永瑢和永珹,然而当他安排妥当,荣亲王却突然离世,打乱了计划。论对儿子的渣,骂永璜和永璋不忠不孝比不过康熙骂太子的“生而克母”和骂胤禩的“辛者库贱妇所出”、“父子恩绝”,出继永瑢和永璋的安排,要比雍正出继弘时给政敌的手段温和的多,在对失宠儿子的冷漠上,有康熙让濒死的胤禩让路垫底。对待儿子,三帝都有渣的地方,康>乾>雍。 --------------附 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在康熙朝已经具有雏形,改土归流从明朝就开始是中央政府的奋斗目标。 摊丁入亩————摊丁入地的大规模开展是在雍正年间,但正式提上清政府的议事日程是在康熙五十五年(1616年)。当时新的编审届期,御史董之燧看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没有解决丁银问题,便上疏请求摊丁。据《江南通志》记载:“(康熙)五十五年,御史董之燧疏请统计丁银,按亩均派。户部议覆:‘各省州县地亩人丁原有不同,随地制宜,相沿已久,未便更张。如有情愿买卖地亩,而丁应从地起者,其地亦随买主输课。’奉旨:‘依议。’”【67】 由于部议阻挠,董之燧普行摊丁之议被搁置。但因有此一议,广东省于当年被允许将全省“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分摊征收”【68】。广东是全国第一个经清政府批准,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摊丁的省份,并由此拉开了全国摊丁入地改革的序幕【69】。《论清代的摊丁入地》 史志宏 耗羡归公————康熙六十年1721,川陕总督年羹尧于陕西首行“耗羡归公”,命“州县每两明加火耗二钱,将四分解布政司”,“督抚各分银一万两并给督抚衙门笔帖式养廉及各项公费,其余皆布政使收用”。《从“耗羡归公”看清朝财政体系及当代“税费改革”》张研 养廉银——养廉银是诺岷制定了详细的标准。不过,在此之前,诺岷的前任德音,实际上也已设养廉银,当时的标准是州县每年三百两,巡抚四万两,藩臬各二万两【63】。不论数目所定是否合适,与官员无俸相比,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吏部右侍郎史贻直更是直接提出了“奖廉莫先于养廉”【64】的主张。而上述嵇曾筠、黄炳等上奏以归公耗羡弥补亏空的同时也都有设养廉银想法,只是他们还未将养廉落到实处。以上一切表明,设养廉是大势所趋。《耗羡归公政策究竟是如何出台的》 董建中 改土归流——就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这在明朝就开始实施。明朝的改土归流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4省进行,而且具有不彻底性和反复性。到了清朝以后,地主经济对土司地区的渗透到了一定程度,康熙年间的平定三藩也为此扫清了障碍,到了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才得以大规模进行。(汪仲翰《中国民族史
1
[1楼] 网友:xxx [2011-12-15 12:52:28]
把吞掉的评补上顺便补分 打个分都这么难~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2-06-30 01:31:07]
谢谢亲~~爱你~~~亲的评让我也学到好多啊~~大力拥抱~~~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xxx 打分:2 [2011-12-15 12:47:09]
对清的感觉比较复杂,因为他们从奴隶制初来乍到进入了封建制,因而初中期的大量精力花费在了完善封建制度上,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惊人的,短短几代,就把封建制度发展到了极致。但由于他们这种底蕴的缺乏,难免底气不足,眼界偏窄,过于自满,又忧心外来侵略,最终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既跟皇帝自身的眼界有关,也与整个满洲阶级入关、以外来者身份少数统治多数而产生的固有的排外性、敏感性有关。当外界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时,随着诸帝,尤其是雍正帝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摊丁入亩束缚农民强化地主经济,反而一步步把明末残余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了。
对康雍乾三帝的认识和作者恰好相反。康熙大功小过,乾隆大功大过,雍正有功有过。
论对权的贪恋,三帝不分上下:康熙不惜与曾经呵护着的儿子对立;雍正设立军机处架空了议政大臣,秘密建储制度稳稳站在了君储矛盾的制高点,再结合密折制度,几处联合把君主专制推向了顶峰;乾隆更是在擅位后于八十多岁高龄仍牢牢握着权力不放。
康熙和乾隆两朝共同奠定了如今的版图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康熙朝末年的国库并不空虚,这已经有新的资料为证。(【录入】康雍乾嘉四朝库部银库库存变化统计,胤禩吧和乾隆吧)
雍正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钱粮亏空。康熙留给雍正的除了贪污的官风,还有雍正朝几大纲领性重头政策的雏形(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养廉银),另外改土归流则是在明朝就有了,康熙的平定三藩为改土归流的大规模进行创造了条件。雍正朝是康乾盛世的纽带。但康熙朝的历史定位高于雍正朝没有疑义(也可以说是个人观点)。雍正朝和乾隆朝之间,见仁见智,我个人的看法是乾隆朝高于雍正朝。
我眼中的康熙是个难得的盛世明君,文修武治兼得,攘外安内六十载。康熙是个感情极丰富的人,对于一个没能享受母爱父爱的人来说,很难能可贵。他本是一个难得的慈父,可惜的是与儿子之间产生了权力的矛盾。君与父之间,同大多数皇帝一样,他选择的是君。当他舍弃父亲的身份以帝王之姿面对诸子时,他的冷酷无情让人胆战心惊,让人彻骨心寒。他渣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关于乾隆,他的统治以四十年或四十五年为界,一面是极盛,一面是极衰。乾隆是个很有能力的帝王,可惜的是他的性格缺陷和他的能力一样让人瞩目,难得他具有刚柔相济的手段,不像康熙的失之于宽和雍正的失之于严,乾隆却毁在了自己手里。在继承人问题上,乾隆选择了和雍正一样的安排模式,一心一意地为永琪铺路,过继了永瑢和永珹,然而当他安排妥当,荣亲王却突然离世,打乱了计划。论对儿子的渣,骂永璜和永璋不忠不孝比不过康熙骂太子的“生而克母”和骂胤禩的“辛者库贱妇所出”、“父子恩绝”,出继永瑢和永璋的安排,要比雍正出继弘时给政敌的手段温和的多,在对失宠儿子的冷漠上,有康熙让濒死的胤禩让路垫底。对待儿子,三帝都有渣的地方,康>乾>雍。
--------------
附
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在康熙朝已经具有雏形,改土归流从明朝就开始是中央政府的奋斗目标。
摊丁入亩————摊丁入地的大规模开展是在雍正年间,但正式提上清政府的议事日程是在康熙五十五年(1616年)。当时新的编审届期,御史董之燧看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没有解决丁银问题,便上疏请求摊丁。据《江南通志》记载:“(康熙)五十五年,御史董之燧疏请统计丁银,按亩均派。户部议覆:‘各省州县地亩人丁原有不同,随地制宜,相沿已久,未便更张。如有情愿买卖地亩,而丁应从地起者,其地亦随买主输课。’奉旨:‘依议。’”【67】 由于部议阻挠,董之燧普行摊丁之议被搁置。但因有此一议,广东省于当年被允许将全省“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分摊征收”【68】。广东是全国第一个经清政府批准,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摊丁的省份,并由此拉开了全国摊丁入地改革的序幕【69】。《论清代的摊丁入地》 史志宏
耗羡归公————康熙六十年1721,川陕总督年羹尧于陕西首行“耗羡归公”,命“州县每两明加火耗二钱,将四分解布政司”,“督抚各分银一万两并给督抚衙门笔帖式养廉及各项公费,其余皆布政使收用”。《从“耗羡归公”看清朝财政体系及当代“税费改革”》张研
养廉银——养廉银是诺岷制定了详细的标准。不过,在此之前,诺岷的前任德音,实际上也已设养廉银,当时的标准是州县每年三百两,巡抚四万两,藩臬各二万两【63】。不论数目所定是否合适,与官员无俸相比,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吏部右侍郎史贻直更是直接提出了“奖廉莫先于养廉”【64】的主张。而上述嵇曾筠、黄炳等上奏以归公耗羡弥补亏空的同时也都有设养廉银想法,只是他们还未将养廉落到实处。以上一切表明,设养廉是大势所趋。《耗羡归公政策究竟是如何出台的》 董建中
改土归流——就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这在明朝就开始实施。明朝的改土归流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4省进行,而且具有不彻底性和反复性。到了清朝以后,地主经济对土司地区的渗透到了一定程度,康熙年间的平定三藩也为此扫清了障碍,到了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才得以大规模进行。(汪仲翰《中国民族史
1
[1楼] 网友:xxx [2011-12-15 12:52:28]
把吞掉的评补上
顺便补分
打个分都这么难~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2-06-30 01:31:07]
谢谢亲~~爱你~~~
亲的评让我也学到好多啊~~大力拥抱~~~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