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桂香 打分:2 [2012-06-11 19:43:56]
前面有人说荣妃不算难的,德妃只是儿子好。实际不是这样的,德妃拥有非常节棍的家世,算是包衣中的战斗机,很多秀女都比不上德妃的家世。(有人甚至认为德妃应该是秀女出身——因为家世实在比一般包衣乃至旗人耀眼太多)围绕德妃的身世,对于康熙后宫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她入宫时是不是包衣旗籍,而追其这一点,是要看德妃是宫女选秀入宫还是秀女选秀入宫(区别前面有讲,宫女选秀三年一次入宫直接是做小主的,而宫女选秀由内务府主持一年一次,入宫是为宫女做奴婢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据前面所说已经基本可以肯定荣妃为包衣出身,她是宫女选秀入宫的,常有人将荣德二人比较,同居妃位,又是同诞六子,谁的身份更低些,追求她们身份更低的目的,无非是想突出在玄烨的心中谁最特别而已。因为她是雍正的生母,所以一直以来研究她的人都比较多,正史中应该说是完全没有她是包衣旗籍的任何记载的,满州正黄旗,是她在正史中的明确标注。但显然,很多人认为真相并不是这样,很多人认为是是雍正将她母亲的旗籍从包衣旗提到了正黄旗,同时还在史料里“找出”了许多“证剧”。德妃一贯被认为是佟皇后的宫女,是个无权无家族支持的可怜弱者,但实际上德妃反而是个家底厚实的人。 乌雅氏祖上应该为包衣,但到德妃入宫时已经是八旗身份至少是高级包衣的身份,家世不见得比江南织造的曹家差。在开始分析前,先讲一下德妃家的人物关系,其曾祖父额柏根(有书额布根)国初归附努尔哈赤,他的兄长叫萨穆哈,其长子名为额参(有书额森的)是德妃的祖父,额参的长子为魏武(有书威武的)是德妃的父亲。最基本的关系已经明了。以下是转载论述 (符号说明:『』里面为玥彤录入的正史资料,【】黑括里是玥彤特别标明的对分析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白括号里为两段文字有出入的地方,但对分析无重要影响。()玥彤注释说明的。) 第一段来自于《八旗满州通谱》,该书始编于雍正十三年,完成于乾隆九年,是由清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奉乾隆之命编纂的,属于正史资料,本书记载了除爱新觉罗氏外满清其它姓氏的根源,德妃为乌雅氏,亦作吴雅氏。 『吴雅氏,为满州一姓,其氏族散处于哈达及各地方,哈达地方吴雅氏,额伯根,正黄旗人,世居〖哈达〗地方,国初来归,其长子额森初任【①膳房总领】,历升内大臣,崇德时(玥彤注:崇德为皇太极第二个年号)从征朝鲜,遇有朝鲜谴人致书于明,额森见而射之,其人应弦而倒。太宗文皇帝(玥彤注:皇太极)嘉其能,即以其人所乘马赐之。 公杨古利额驸率兵进剿大破朝鲜,有卒藏匿石岩间,窃发鸟枪,杨古利额附中伤而殁,太宗甚伤之,忽有一人越山而去,图赖指而言曰彼山上东去者即伤死扬古利额附之人也。太宗因命额森追之,次日即以其首来献,【③太宗嘉之授为男爵】,后征山东济南府临清州及大同等处屡立战功,【③加一骑都尉任佐领】,缘事削职。 其长子魏武系仁寿皇太后之父,原任护军参领,雍正元年奉旨,额柏根系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在□□高皇帝时【②抚育禁庭视同子姪】,【④额森历事三朝】,军功显著,魏武天挺俊杰,启后承先,厚德钟灵,笃生圣母,宜加峻秩,以协彝章,【⑤将额柏根,额森,魏武俱追封一等公】,世袭罔替,钦此。魏武之子博启承袭一等公。 现任散秩大臣兼佐领额森之次子岳色因系仁寿皇太后之叔父,特赐骑都尉,原任司胙官又额伯根次子赫勒,原任笔帖式三子柏赫,员任员外郎孙常索,原任郎中金柱,原任骁骑校瑚什巴,原任笔帖式丕色,原任员外郎曾孙魏准,现任大使柏尔屯原系荫生,常三阿尔泰俱原任护军校,礼保住原任御前二等侍卫,元孙柏永现任三等侍卫,札秦现任副护军参领,柏宁现任六品官,四世孙锡明现系荫生。』第二段来自于《八旗通志初集》。《初集》于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等人奉雍正旨纂修﹐乾隆四年(1739)成书,也属于正史资料,本书的“名臣列传”里有额参的简介,由于编撰人相似,内容也基本相近,内容见下: 『额参(玥彤注:上文为额森),满州正黄旗人,姓吴雅氏,世居〖叶赫〗地方。初任【①布达衣大】,累擢至内大臣,崇德元年,随太宗文皇帝征朝鲜时,朝鲜遣人致书明国,额参见面射之,朝鲜人应弦而倒。太宗嘉其能,因以朝鲜人所骑马赐之。明年正月,同超品公扬古利额驸领兵前进,大破朝鲜兵。朝鲜小卒有匿石岩间,窃发鸟枪者,杨古利中伤而殁。太宗甚痛之。忽有一人越山而去,图赖指而言曰:“彼上山东去者,即伤死杨古利者也,”太宗命额参追之,至次日回大营,以其首来献。〖太宗命睿亲王多尔衮等议其功,王等议复:“此人去一夜方回,似非斩将搴旗者可比。”额参即向太宗前肯请曰:“王等所议是也,圣主纵施厚恩,臣亦安敢承受。”〗太宗是之,三年,复随睿亲王等征明,功济南府、大同等处俱有功。凯旋议叙,【③授牛录章京世职】。 雍正元年,追封仁寿皇太后三世。额参与其父额布根,子威武并追封为一等公。赐之敕曰:“仁寿皇太后曾祖额布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高皇帝时,【②抚育禁庭】,视同子致。【③一等阿思哈尼番兼佐领】额参,乃仁寿皇太后之祖父也。【④历事三朝】,军功懋著。护军参领魏武,乃仁寿皇太后之父也,天挺俊杰,启后承先。厚德钟灵,笃生圣母,宜加峻秩,以协彝章。【⑤将额布根、额参、魏武俱追封为一等公。】妻俱追封为公一品夫人。其一等公给魏武之子白启,承袭罔替。』 资料录完了,现在就是分析了: ★第一个观点:德妃的祖上应该是包衣,理由如下。 1)第一段资料里称德妃祖父额参最初的职位是:【①】膳房总管(这个职位玥彤找了很久,其实没有找到它明确的任职的人是什么,但是它是属于内务府的话,那确实有可能是包衣) 第二段资料里称德妃祖父额参初任“【①】布达衣大”,清朝的职位里无此职,但有人说其满语的发音很像“包衣大”,如果是包衣大,那豪无疑问,那便是包衣出身的。 2)两段资料都提到了额伯根曾“【②】抚育禁庭”,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额伯根一直是在为皇室服务,如果这样理解成立的话,那“额伯根”为内务府包衣,也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额伯根归附努尔哈赤的时间是“国初来归”,“满州八旗通谱”上所载的情况来看,国初来归,属于归附较晚的,被封至包衣旗的较多,就像上一篇说宜妃祖上比较有眼光早早归附,地位也尊贵,而乌雅氏的祖父额伯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勋在身,且归附又晚,被分入包衣旗是非常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德妃的祖上是非常有可能是包衣旗籍的★第二个观点:不管其祖上是不是包衣,到德妃时,已是很牛的包衣了。理由如下: 1)这里有一个“一步可证”,因为只要有这一个理由,就足以说明,德妃的祖父额参在皇太极时便已经很牛了。 ●而这个理由便是:额参早早便被授予“爵位”了,哪里可能还是包衣?受爵证明如下: 第一段资料所列:【③太宗嘉之授为男爵】【③加一骑都尉任佐领】 第二段资料所列:【③授牛录章京世职】【③一等阿思哈尼番兼佐领】 两段资料,授爵的名字看着不一样是吧?其实是相同的,这里涉及到一段清朝的爵位制度变化,听玥彤简单说一说(此处部分参考书籍:《清朝典制之清帝列传(附册)》: 太宗皇太极天聪八年,定八旗爵名,设公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扎兰章京,「牛禄章京」诸等次。 顺治元年,加封公、候、伯世爵,不久又更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番,扎兰章京阿达哈尼番,「牛禄章京拜他喇布勒哈番」诸等次。 顺治十七年将拜他喇布勒哈番定汉名为佐领。 乾隆元年,又比照汉称,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番为男爵,阿达哈尼番为轻车都慰,拜他喇布勒哈番为云都慰。乾隆元年定佐领汉名为骑都慰。 所以上面两段资料对额参的称呼不同,只是因为清朝在前几朝的称呼不同所造成的,所指的爵位是同一个。综上所述,额参早在太宗皇太极时便已经“受爵”了,所以不可能是“包衣”,“爵位”是什么?清朝的爵位分给异性爵位者多为立有战功的,额参明显属于是立有战功而受爵的,“爵”是什么?爵是封建王朝的贵族阶级,“包衣”是什么?包衣是满清封建王朝的奴隶阶级。“爵”不可能是“包衣”,所以即使在额伯根时乌雅氏一家仍是包衣的话,那在额参时已经有很多族人不再是包衣了。(清朝一般的抬籍制度,是抬“支”,不是抬“族”,这从佟家就可看出。佟国纲在康熙二十年时请旨改入满州,康熙下旨:许以本支改入满州。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佟国纲和佟国维是满州镶黄旗,而其父佟图赖和其祖父佟养正在历史资料上则仍然是汉军镶黄旗,而其叔祖即佟养正的弟弟佟养性则是汉军正蓝旗,所以是“改支”,不是“改族”。由此可以推断,额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这一支抬到了八旗内,但这不代表其亲属也可以抬旗,当然最后由于雍正即位的原因,那就另当别论了。比如年贵妃,年氏家族是包衣家,但是年妃一家不是包衣) 根据乾隆时明确的品阶制度,额参的一等男爵相当于正二品的官职。 2)可能会有人说,额参的爵位会不会是雍正补封的,从这两段史料来看,可能性基本为零,两段文字中都有这样的字样【⑤将额布根、额参、魏武俱追封为一等公。】这个是雍正补封的,他并没有做任何的掩饰,而且他也没有给额布根和魏武身上去套任何的爵位,如果做假,那何不在额布根和魏武身上一同做假呢?特别第一代额布根,在他的身上除了追封的一等公外无任何的职位和爵位,所以额参的爵位是真实存在的,额参【④历事三朝】,从皇太极算起,三朝为皇太极、顺治、康熙,所以康熙时,三番之战,额参家是典型的武将之家,额参其子魏武为护军参领,德妃的父兄在外杀敌,谁敢在宫里给德妃脸色看。 最后,再补充一个证明德妃祖上为包衣的资料,我曾看到一个资料,是有人来论证德妃包衣出身的证据的,这个证据源于《八旗通志初集》旗分志里,关于镶蓝旗包衣第二参领下属的佐领中的一段资料,原文如下: 第一段见旗分志九“正蓝旗满洲佐领”:“第一佐领,系以颜德,达尔布二佐领合并为一佐领,始以包衣参领阿尔法管理,阿尔法故,以私仪长保佐管理。 第二段见旗分志四“正黄旗满州佐领”:“第十四佐领,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玥彤注:康熙过世后第四天),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由这两段确实可以看出,特别是在第二段,明确标明“镶蓝旗包衣佐领”为内太后之亲族,有人认为这里是雍正证据销毁不清露了马脚,不过,在我看来这应该是雍正并无刻意隐瞒之心,帝王有心隐瞒,修书的大臣们会如此不小心吗?抬旗籍也是光明正大的抬。说下这个亲族是哪一支,在本文最前面有简单介绍过德妃的家谱,德妃的曾祖父额柏根有一兄弟叫萨穆哈,在《满洲八旗通谱》上有他的详细介绍,我不打原文了,只简述一下,萨穆哈的曾孙正好有一个叫“延德”的,显然,与上面两段抬籍中的“颜德”是同一人,而萨穆哈的亲属后代还有很多。此外额伯根也有三个儿子,除了额参外,还有两个孩子赫勒和柏赫,其下也有子孙。 当年德妃的曾祖额伯根和额伯根的弟弟萨穆哈在满清国初时归顺了努尔哈赤,萨穆哈被分在了镶蓝旗包衣,而额伯根则可能分在了正黄旗包衣(根据佟养正和佟养性分不同旗,这样的分法是有可能的。) 额伯根生了长子额参,在额参长大后,入宫当差,这额参相当有本事,又很会来事儿,一步步爬到了包衣大的位置,担任过膳房总管。崇德元年皇太极要出宫和明朝决战,这额参便随行了,这额参天资聪颖,箭法不错,偶遇朝鲜有人给明朝送信的信使,便将其射死,这让皇太极非常满意,很是欣赏,并将这朝鲜人所骑的马赏赐给了他。 后来他随着超品公扬古利(说明一下这扬古利家族为大清的功勋家族,地位相当了得。)一同领兵前进,大胜朝鲜,可就在这时,有一个朝鲜小兵藏在石头尖,悄悄地以鸟枪射死了扬古利,皇太极非常悲伤,这时佟图赖看到山上有一个人越山而逃,便指着说道,“那山上向东而去的人,一定是杀死扬古利的的人。” 机灵的额参把握住了机会,主动请缨,皇太极允之,让他去追,他一路追去,第二天回到大营,将那朝鲜兵的首级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很高兴,估计佟图赖随军,可能和额参也有了一些小小的交集吧,为佟家与乌雅家的亲近关系有了点历史渊源。(小注:佟家和乌雅家早有联系,佟皇后脑袋抽了才会虐待德妃,这俩人绝对是狼狈为奸型。) 皇太极很高兴便让睿亲王多尔衮去商议以何功来给额参记功,多尔衮等人商议后说,这个额参吧,只去了一夜就回来了,这功劳与那些拔取敌旗,斩杀敌将的人实在无法相比。额参知道有失定会有得啊,于是忙上前向皇太极禀道:“睿亲王所言即是,我做的事太微不足道了,英明的皇上您要是给了我恩典,我也不敢承受啊。”皇太极一看,嗯,这小子不错,不贪功,也不争功,好,虽然没有赏赐额参,但对他却留下了极好的影响。 崇德三年,这额参又获得了随睿亲王多尔衮出去和明朝打仗的机会,功济南府、大同等处立了不少功。当时清军还未入关嘛,所有为清军卖命的人都要赏,再加上皇太极以前对他印象就好,于是抬旗,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在包衣里呢,准其将额参这一支抬旗到正黄旗并授予了额参牛录章京的“爵位”,在顺治或康熙时期呢又追封为一等阿思哈尼番(男爵)兼佐领。
[1楼] 网友:桂香 [2012-06-11 19:59:32]
所以,德妃家族算是包衣里的超品贵族。德妃父兄还曾参与平定三藩之乱,这样,德妃父兄捷报传来,德妃在宫里又为康熙生下儿子,地位提高乃是名正言顺——这是荣妃所完全不能比较的。
[投诉]
[2楼] 网友:桂香 [2012-06-11 20:17:37]
ps,上面的论证一部分来自论证德妃是选秀入宫的论证,证据就是那些,不同解读有不同的答案。比起认为德妃是正经八旗选秀入宫,我更倾向于德妃家依然是包衣,但是地位极高的说法。
[3楼] 网友:Mansala [2012-06-12 00:03:55]
考据党~膜拜~膜拜~
[4楼] 网友:eva [2012-06-12 08:53:38]
恩恩~看的很爽~~其实这文吧~现在又开始好看起来了~前面几章太雷了~~而且吧~为什么一定要把荣妃说的家世这么好呢~连鳌拜其实都没他们家好,这有点夸张了~
[5楼] 网友:微凉 [2012-06-12 09:18:39]
好吧,经鉴定,这些评论都是复制过来的吧,桂香亲。。。。。
[6楼] 网友:婆婆颖婆娑 [2012-06-12 11:02:50]
神马时候德妃成主旋律了?神马爱不爱的,期望皇帝有真爱,不如期待母猪会上树来的靠谱。看到一评很搞笑,说清末的什么固伦公主才是第一公主,荣宪不怎么得宠,只是混了个固伦的头衔而已,请问,不得宠,她一妃子女儿能得皇后嫡女才有的封号?封号都是公主出嫁前皇帝给封好出嫁的,哪来什么出嫁后一级级升?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在那说得煞有其事。
[7楼] 作者回复 [2012-06-13 00:42:47]
既然大家如此热衷考据,咱就说说查到的资料。首先德妃的家族乌雅氏其实是“吴雅氏”的分支,吴雅氏确实一个极为辉煌的包衣世家,可以说在包衣三旗中属于最顶级的世家,但是这不代表德妃这一支就同样有本事了,因为在康熙年间吴雅氏有一次颠覆性的分家史,那就是康熙将原本全部隶属于正黄旗包衣的吴雅氏一族分为了两部分,正支全部抬旗成为旗人,生下的所有分支一部分依然留在正黄旗,另一部分则归入镶蓝旗,德妃的家族乌雅氏正是这部分归入镶蓝旗的包衣,而这个分水岭出现三藩之乱平定之后,而且所谓的家族能人辈出这是坑爹的乱说,除了德妃那个祖父是膳房总管之外,剩下的父兄都是在雍正登基之后才风光起来的,之前根本连个泡泡都没冒过吧?所以说德妃的上位真正要归功于佟皇后的提携,否则以德妃的出身没有可能有那种火箭般的上升速度,无论家族如何,县官不如现管,当时的佟皇贵妃就是后宫的现管者,康熙也要给她面子,而佟皇贵妃明显是为了给自己抱养的儿子面子,如果这个儿子生母太过卑微,她的脸上也不好看的!所谓包衣家族除非像乾隆朝的高氏一族那样有个高官显位的高斌,否则没有无缘无故的晋位来着!
[8楼] 网友:微凉 [2012-06-13 12:49:44]
( ̄▽ ̄")紫藤你没注意么,这里边的评论的自称跟桂香的马甲有点对不上号,而且,我把每一篇都看过之后,觉着这是某个同样写清宫文的作者的资料整理之类的吧。。。。。话说桂香亲你是从别的书评区复制过来的吧【望天,我果然真相了.....
[9楼] 网友:禾嘉 [2012-06-13 21:38:48]
膜拜考据党
[10楼] 网友:faylein [2012-06-13 22:16:13]
这篇长评真是厉害。。。。。。建议弄到百度百科,这字太小,看得不舒服,于是就看开头和结尾
[11楼] 网友:荣宪的固伦公主是这么来的 [2012-06-15 21:09:57]
公主墓志铭:四十八年圣躬不豫,公主亲膳问安晨昏不辍,四十余辰未尝少懈。迨即安之后乃优旨褒奖,谓公主克诚克孝竭力事亲,诸公主中尔宽为最,是用厚其典礼晋封荣宪国公主。
[12楼] 网友:star [2012-06-21 17:54:49]
话说···微凉亲,你果然真相了···才注意到,自称果然不一样···呵呵,这应该是一个叫玥彤的童鞋整理的资料吧····(符号说明:『』里面为玥彤录入的正史资料,【】黑括里是玥彤特别标明的对分析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白括号里为两段文字有出入的地方,但对分析无重要影响。()玥彤注释说明的。)
[13楼] 网友:小蝎子 [2012-07-21 00:21:30]
考据来考据去,我最想知道的是,当年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让老四和德妃之间关系如此那啥,能说出差不多自己儿子篡位的这种说法来。
[14楼] 网友:梦里闲人 [2012-08-09 17:31:56]
当年发生的事——一个当妈的,两个儿子夺嫡,其中一个被软禁,同时还有大儿子杀了丈夫篡位的流言,德妃、老四、老十四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倔,倔性犯了,不管不顾死磕了,所谓的家人互相之间伤得最深,总有人说德妃冷血,德妃死时心一样是碎的。
[15楼] 网友:梦里闲人 [2012-08-09 17:32:05]
[16楼] 网友:你好,旧时光 [2013-12-16 19:21:55]
包衣虽然是满语奴才的意思,但是上三旗的包衣你们不要鄙视啊,上三旗的旗主就是皇帝本人啊,所以上三旗包衣可以当官的啊,内府上三旗包衣人家出身的高官不要太多啊,你们要不要感受一下,真正的奴才是旗下家奴啊!!!!!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桂香 打分:2 [2012-06-11 19:43:56]
前面有人说荣妃不算难的,德妃只是儿子好。实际不是这样的,德妃拥有非常节棍的家世,算是包衣中的战斗机,很多秀女都比不上德妃的家世。(有人甚至认为德妃应该是秀女出身——因为家世实在比一般包衣乃至旗人耀眼太多)
围绕德妃的身世,
对于康熙后宫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她入宫时是不是包衣旗籍,而追其这一点,是要看德妃是宫女选秀入宫还是秀女选秀入宫(区别前面有讲,宫女选秀三年一次入宫直接是做小主的,而宫女选秀由内务府主持一年一次,入宫是为宫女做奴婢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据前面所说已经基本可以肯定荣妃为包衣出身,她是宫女选秀入宫的,常有人将荣德二人比较,同居妃位,又是同诞六子,谁的身份更低些,追求她们身份更低的目的,无非是想突出在玄烨的心中谁最特别而已。
因为她是雍正的生母,所以一直以来研究她的人都比较多,正史中应该说是完全没有她是包衣旗籍的任何记载的,满州正黄旗,是她在正史中的明确标注。但显然,很多人认为真相并不是这样,很多人认为是是雍正将她母亲的旗籍从包衣旗提到了正黄旗,同时还在史料里“找出”了许多“证剧”。
德妃一贯被认为是佟皇后的宫女,是个无权无家族支持的可怜弱者,但实际上德妃反而是个家底厚实的人。
乌雅氏祖上应该为包衣,但到德妃入宫时已经是八旗身份至少是高级包衣的身份,家世不见得比江南织造的曹家差。
在开始分析前,先讲一下德妃家的人物关系,其曾祖父额柏根(有书额布根)国初归附努尔哈赤,他的兄长叫萨穆哈,其长子名为额参(有书额森的)是德妃的祖父,额参的长子为魏武(有书威武的)是德妃的父亲。最基本的关系已经明了。
以下是转载论述
(符号说明:『』里面为玥彤录入的正史资料,【】黑括里是玥彤特别标明的对分析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白括号里为两段文字有出入的地方,但对分析无重要影响。()玥彤注释说明的。)
第一段来自于《八旗满州通谱》,该书始编于雍正十三年,完成于乾隆九年,是由清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奉乾隆之命编纂的,属于正史资料,本书记载了除爱新觉罗氏外满清其它姓氏的根源,德妃为乌雅氏,亦作吴雅氏。
『吴雅氏,为满州一姓,其氏族散处于哈达及各地方,哈达地方吴雅氏,额伯根,正黄旗人,世居〖哈达〗地方,国初来归,其长子额森初任【①膳房总领】,历升内大臣,崇德时(玥彤注:崇德为皇太极第二个年号)从征朝鲜,遇有朝鲜谴人致书于明,额森见而射之,其人应弦而倒。太宗文皇帝(玥彤注:皇太极)嘉其能,即以其人所乘马赐之。
公杨古利额驸率兵进剿大破朝鲜,有卒藏匿石岩间,窃发鸟枪,杨古利额附中伤而殁,太宗甚伤之,忽有一人越山而去,图赖指而言曰彼山上东去者即伤死扬古利额附之人也。太宗因命额森追之,次日即以其首来献,【③太宗嘉之授为男爵】,后征山东济南府临清州及大同等处屡立战功,【③加一骑都尉任佐领】,缘事削职。
其长子魏武系仁寿皇太后之父,原任护军参领,雍正元年奉旨,额柏根系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在□□高皇帝时【②抚育禁庭视同子姪】,【④额森历事三朝】,军功显著,魏武天挺俊杰,启后承先,厚德钟灵,笃生圣母,宜加峻秩,以协彝章,【⑤将额柏根,额森,魏武俱追封一等公】,世袭罔替,钦此。魏武之子博启承袭一等公。
现任散秩大臣兼佐领额森之次子岳色因系仁寿皇太后之叔父,特赐骑都尉,原任司胙官又额伯根次子赫勒,原任笔帖式三子柏赫,员任员外郎孙常索,原任郎中金柱,原任骁骑校瑚什巴,原任笔帖式丕色,原任员外郎曾孙魏准,现任大使柏尔屯原系荫生,常三阿尔泰俱原任护军校,礼保住原任御前二等侍卫,元孙柏永现任三等侍卫,札秦现任副护军参领,柏宁现任六品官,四世孙锡明现系荫生。』第二段来自于《八旗通志初集》。《初集》于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等人奉雍正旨纂修﹐乾隆四年(1739)成书,也属于正史资料,本书的“名臣列传”里有额参的简介,由于编撰人相似,内容也基本相近,内容见下:
『额参(玥彤注:上文为额森),满州正黄旗人,姓吴雅氏,世居〖叶赫〗地方。初任【①布达衣大】,累擢至内大臣,崇德元年,随太宗文皇帝征朝鲜时,朝鲜遣人致书明国,额参见面射之,朝鲜人应弦而倒。太宗嘉其能,因以朝鲜人所骑马赐之。明年正月,同超品公扬古利额驸领兵前进,大破朝鲜兵。朝鲜小卒有匿石岩间,窃发鸟枪者,杨古利中伤而殁。太宗甚痛之。忽有一人越山而去,图赖指而言曰:“彼上山东去者,即伤死杨古利者也,”太宗命额参追之,至次日回大营,以其首来献。〖太宗命睿亲王多尔衮等议其功,王等议复:“此人去一夜方回,似非斩将搴旗者可比。”额参即向太宗前肯请曰:“王等所议是也,圣主纵施厚恩,臣亦安敢承受。”〗太宗是之,三年,复随睿亲王等征明,功济南府、大同等处俱有功。凯旋议叙,【③授牛录章京世职】。
雍正元年,追封仁寿皇太后三世。额参与其父额布根,子威武并追封为一等公。赐之敕曰:“仁寿皇太后曾祖额布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高皇帝时,【②抚育禁庭】,视同子致。【③一等阿思哈尼番兼佐领】额参,乃仁寿皇太后之祖父也。【④历事三朝】,军功懋著。护军参领魏武,乃仁寿皇太后之父也,天挺俊杰,启后承先。厚德钟灵,笃生圣母,宜加峻秩,以协彝章。【⑤将额布根、额参、魏武俱追封为一等公。】妻俱追封为公一品夫人。其一等公给魏武之子白启,承袭罔替。』
资料录完了,现在就是分析了:
★第一个观点:德妃的祖上应该是包衣,理由如下。
1)第一段资料里称德妃祖父额参最初的职位是:【①】膳房总管(这个职位玥彤找了很久,其实没有找到它明确的任职的人是什么,但是它是属于内务府的话,那确实有可能是包衣)
第二段资料里称德妃祖父额参初任“【①】布达衣大”,清朝的职位里无此职,但有人说其满语的发音很像“包衣大”,如果是包衣大,那豪无疑问,那便是包衣出身的。
2)两段资料都提到了额伯根曾“【②】抚育禁庭”,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额伯根一直是在为皇室服务,如果这样理解成立的话,那“额伯根”为内务府包衣,也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额伯根归附努尔哈赤的时间是“国初来归”,“满州八旗通谱”上所载的情况来看,国初来归,属于归附较晚的,被封至包衣旗的较多,就像上一篇说宜妃祖上比较有眼光早早归附,地位也尊贵,而乌雅氏的祖父额伯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勋在身,且归附又晚,被分入包衣旗是非常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德妃的祖上是非常有可能是包衣旗籍的
★第二个观点:不管其祖上是不是包衣,到德妃时,已是很牛的包衣了。理由如下:
1)这里有一个“一步可证”,因为只要有这一个理由,就足以说明,德妃的祖父额参在皇太极时便已经很牛了。
●而这个理由便是:额参早早便被授予“爵位”了,哪里可能还是包衣?受爵证明如下:
第一段资料所列:【③太宗嘉之授为男爵】【③加一骑都尉任佐领】
第二段资料所列:【③授牛录章京世职】【③一等阿思哈尼番兼佐领】
两段资料,授爵的名字看着不一样是吧?其实是相同的,这里涉及到一段清朝的爵位制度变化,听玥彤简单说一说(此处部分参考书籍:《清朝典制之清帝列传(附册)》:
太宗皇太极天聪八年,定八旗爵名,设公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扎兰章京,「牛禄章京」诸等次。
顺治元年,加封公、候、伯世爵,不久又更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番,扎兰章京阿达哈尼番,「牛禄章京拜他喇布勒哈番」诸等次。
顺治十七年将拜他喇布勒哈番定汉名为佐领。
乾隆元年,又比照汉称,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番为男爵,阿达哈尼番为轻车都慰,拜他喇布勒哈番为云都慰。乾隆元年定佐领汉名为骑都慰。
所以上面两段资料对额参的称呼不同,只是因为清朝在前几朝的称呼不同所造成的,所指的爵位是同一个。
综上所述,额参早在太宗皇太极时便已经“受爵”了,所以不可能是“包衣”,“爵位”是什么?清朝的爵位分给异性爵位者多为立有战功的,额参明显属于是立有战功而受爵的,“爵”是什么?爵是封建王朝的贵族阶级,“包衣”是什么?包衣是满清封建王朝的奴隶阶级。“爵”不可能是“包衣”,所以即使在额伯根时乌雅氏一家仍是包衣的话,那在额参时已经有很多族人不再是包衣了。
(清朝一般的抬籍制度,是抬“支”,不是抬“族”,这从佟家就可看出。佟国纲在康熙二十年时请旨改入满州,康熙下旨:许以本支改入满州。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佟国纲和佟国维是满州镶黄旗,而其父佟图赖和其祖父佟养正在历史资料上则仍然是汉军镶黄旗,而其叔祖即佟养正的弟弟佟养性则是汉军正蓝旗,所以是“改支”,不是“改族”。由此可以推断,额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这一支抬到了八旗内,但这不代表其亲属也可以抬旗,当然最后由于雍正即位的原因,那就另当别论了。比如年贵妃,年氏家族是包衣家,但是年妃一家不是包衣)
根据乾隆时明确的品阶制度,额参的一等男爵相当于正二品的官职。
2)可能会有人说,额参的爵位会不会是雍正补封的,从这两段史料来看,可能性基本为零,两段文字中都有这样的字样【⑤将额布根、额参、魏武俱追封为一等公。】这个是雍正补封的,他并没有做任何的掩饰,而且他也没有给额布根和魏武身上去套任何的爵位,如果做假,那何不在额布根和魏武身上一同做假呢?特别第一代额布根,在他的身上除了追封的一等公外无任何的职位和爵位,所以额参的爵位是真实存在的,额参【④历事三朝】,从皇太极算起,三朝为皇太极、顺治、康熙,所以康熙时,三番之战,额参家是典型的武将之家,额参其子魏武为护军参领,德妃的父兄在外杀敌,谁敢在宫里给德妃脸色看。
最后,再补充一个证明德妃祖上为包衣的资料,我曾看到一个资料,是有人来论证德妃包衣出身的证据的,这个证据源于《八旗通志初集》旗分志里,关于镶蓝旗包衣第二参领下属的佐领中的一段资料,原文如下:
第一段见旗分志九“正蓝旗满洲佐领”:“第一佐领,系以颜德,达尔布二佐领合并为一佐领,始以包衣参领阿尔法管理,阿尔法故,以私仪长保佐管理。
第二段见旗分志四“正黄旗满州佐领”:“第十四佐领,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玥彤注:康熙过世后第四天),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
由这两段确实可以看出,特别是在第二段,明确标明“镶蓝旗包衣佐领”为内太后之亲族,有人认为这里是雍正证据销毁不清露了马脚,不过,在我看来这应该是雍正并无刻意隐瞒之心,帝王有心隐瞒,修书的大臣们会如此不小心吗?抬旗籍也是光明正大的抬。说下这个亲族是哪一支,在本文最前面有简单介绍过德妃的家谱,德妃的曾祖父额柏根有一兄弟叫萨穆哈,在《满洲八旗通谱》上有他的详细介绍,我不打原文了,只简述一下,萨穆哈的曾孙正好有一个叫“延德”的,显然,与上面两段抬籍中的“颜德”是同一人,而萨穆哈的亲属后代还有很多。此外额伯根也有三个儿子,除了额参外,还有两个孩子赫勒和柏赫,其下也有子孙。
当年德妃的曾祖额伯根和额伯根的弟弟萨穆哈在满清国初时归顺了努尔哈赤,萨穆哈被分在了镶蓝旗包衣,而额伯根则可能分在了正黄旗包衣(根据佟养正和佟养性分不同旗,这样的分法是有可能的。)
额伯根生了长子额参,在额参长大后,入宫当差,这额参相当有本事,又很会来事儿,一步步爬到了包衣大的位置,担任过膳房总管。
崇德元年皇太极要出宫和明朝决战,这额参便随行了,这额参天资聪颖,箭法不错,偶遇朝鲜有人给明朝送信的信使,便将其射死,这让皇太极非常满意,很是欣赏,并将这朝鲜人所骑的马赏赐给了他。
后来他随着超品公扬古利(说明一下这扬古利家族为大清的功勋家族,地位相当了得。)一同领兵前进,大胜朝鲜,可就在这时,有一个朝鲜小兵藏在石头尖,悄悄地以鸟枪射死了扬古利,皇太极非常悲伤,这时佟图赖看到山上有一个人越山而逃,便指着说道,“那山上向东而去的人,一定是杀死扬古利的的人。”
机灵的额参把握住了机会,主动请缨,皇太极允之,让他去追,他一路追去,第二天回到大营,将那朝鲜兵的首级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很高兴,估计佟图赖随军,可能和额参也有了一些小小的交集吧,为佟家与乌雅家的亲近关系有了点历史渊源。(小注:佟家和乌雅家早有联系,佟皇后脑袋抽了才会虐待德妃,这俩人绝对是狼狈为奸型。)
皇太极很高兴便让睿亲王多尔衮去商议以何功来给额参记功,多尔衮等人商议后说,这个额参吧,只去了一夜就回来了,这功劳与那些拔取敌旗,斩杀敌将的人实在无法相比。额参知道有失定会有得啊,于是忙上前向皇太极禀道:“睿亲王所言即是,我做的事太微不足道了,英明的皇上您要是给了我恩典,我也不敢承受啊。”皇太极一看,嗯,这小子不错,不贪功,也不争功,好,虽然没有赏赐额参,但对他却留下了极好的影响。
崇德三年,这额参又获得了随睿亲王多尔衮出去和明朝打仗的机会,功济南府、大同等处立了不少功。当时清军还未入关嘛,所有为清军卖命的人都要赏,再加上皇太极以前对他印象就好,于是抬旗,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在包衣里呢,准其将额参这一支抬旗到正黄旗并授予了额参牛录章京的“爵位”,在顺治或康熙时期呢又追封为一等阿思哈尼番(男爵)兼佐领。
[1楼] 网友:桂香 [2012-06-11 19:59:32]
所以,德妃家族算是包衣里的超品贵族。德妃父兄还曾参与平定三藩之乱,这样,德妃父兄捷报传来,德妃在宫里又为康熙生下儿子,地位提高乃是名正言顺——这是荣妃所完全不能比较的。
[投诉]
[2楼] 网友:桂香 [2012-06-11 20:17:37]
ps,上面的论证一部分来自论证德妃是选秀入宫的论证,证据就是那些,不同解读有不同的答案。比起认为德妃是正经八旗选秀入宫,我更倾向于德妃家依然是包衣,但是地位极高的说法。
[投诉]
[3楼] 网友:Mansala [2012-06-12 00:03:55]
考据党~膜拜~膜拜~
[投诉]
[4楼] 网友:eva [2012-06-12 08:53:38]
恩恩~看的很爽~~其实这文吧~现在又开始好看起来了~前面几章太雷了~~而且吧~为什么一定要把荣妃说的家世这么好呢~连鳌拜其实都没他们家好,这有点夸张了~
[投诉]
[5楼] 网友:微凉 [2012-06-12 09:18:39]
好吧,经鉴定,这些评论都是复制过来的吧,桂香亲。。。。。
[投诉]
[6楼] 网友:婆婆颖婆娑 [2012-06-12 11:02:50]
神马时候德妃成主旋律了?神马爱不爱的,期望皇帝有真爱,不如期待母猪会上树来的靠谱。
看到一评很搞笑,说清末的什么固伦公主才是第一公主,荣宪不怎么得宠,只是混了个固伦的头衔而已,请问,不得宠,她一妃子女儿能得皇后嫡女才有的封号?封号都是公主出嫁前皇帝给封好出嫁的,哪来什么出嫁后一级级升?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在那说得煞有其事。
[投诉]
[7楼] 作者回复 [2012-06-13 00:42:47]
既然大家如此热衷考据,咱就说说查到的资料。首先德妃的家族乌雅氏其实是“吴雅氏”的分支,吴雅氏确实一个极为辉煌的包衣世家,可以说在包衣三旗中属于最顶级的世家,但是这不代表德妃这一支就同样有本事了,因为在康熙年间吴雅氏有一次颠覆性的分家史,那就是康熙将原本全部隶属于正黄旗包衣的吴雅氏一族分为了两部分,正支全部抬旗成为旗人,生下的所有分支一部分依然留在正黄旗,另一部分则归入镶蓝旗,德妃的家族乌雅氏正是这部分归入镶蓝旗的包衣,而这个分水岭出现三藩之乱平定之后,而且所谓的家族能人辈出这是坑爹的乱说,除了德妃那个祖父是膳房总管之外,剩下的父兄都是在雍正登基之后才风光起来的,之前根本连个泡泡都没冒过吧?所以说德妃的上位真正要归功于佟皇后的提携,否则以德妃的出身没有可能有那种火箭般的上升速度,无论家族如何,县官不如现管,当时的佟皇贵妃就是后宫的现管者,康熙也要给她面子,而佟皇贵妃明显是为了给自己抱养的儿子面子,如果这个儿子生母太过卑微,她的脸上也不好看的!所谓包衣家族除非像乾隆朝的高氏一族那样有个高官显位的高斌,否则没有无缘无故的晋位来着!
[投诉]
[8楼] 网友:微凉 [2012-06-13 12:49:44]
( ̄▽ ̄")紫藤你没注意么,这里边的评论的自称跟桂香的马甲有点对不上号,而且,我把每一篇都看过之后,觉着这是某个同样写清宫文的作者的资料整理之类的吧。。。。。
话说桂香亲你是从别的书评区复制过来的吧【望天,我果然真相了.....
[投诉]
[9楼] 网友:禾嘉 [2012-06-13 21:38:48]
膜拜考据党
[投诉]
[10楼] 网友:faylein [2012-06-13 22:16:13]
这篇长评真是厉害。。。。。。建议弄到百度百科,这字太小,看得不舒服,于是就看开头和结尾
[投诉]
[11楼] 网友:荣宪的固伦公主是这么来的 [2012-06-15 21:09:57]
公主墓志铭:四十八年圣躬不豫,公主亲膳问安晨昏不辍,四十余辰未尝少懈。迨即安之后乃优旨褒奖,谓公主克诚克孝竭力事亲,诸公主中尔宽为最,是用厚其典礼晋封荣宪国公主。
[投诉]
[12楼] 网友:star [2012-06-21 17:54:49]
话说···微凉亲,你果然真相了···才注意到,自称果然不一样···呵呵,这应该是一个叫玥彤的童鞋整理的资料吧····
(符号说明:『』里面为玥彤录入的正史资料,【】黑括里是玥彤特别标明的对分析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白括号里为两段文字有出入的地方,但对分析无重要影响。()玥彤注释说明的。)
[投诉]
[13楼] 网友:小蝎子 [2012-07-21 00:21:30]
考据来考据去,我最想知道的是,当年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让老四和德妃之间关系如此那啥,能说出差不多自己儿子篡位的这种说法来。
[投诉]
[14楼] 网友:梦里闲人 [2012-08-09 17:31:56]
当年发生的事——一个当妈的,两个儿子夺嫡,其中一个被软禁,同时还有大儿子杀了丈夫篡位的流言,德妃、老四、老十四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倔,倔性犯了,不管不顾死磕了,所谓的家人互相之间伤得最深,总有人说德妃冷血,德妃死时心一样是碎的。
[投诉]
[15楼] 网友:梦里闲人 [2012-08-09 17:32:05]
当年发生的事——一个当妈的,两个儿子夺嫡,其中一个被软禁,同时还有大儿子杀了丈夫篡位的流言,德妃、老四、老十四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倔,倔性犯了,不管不顾死磕了,所谓的家人互相之间伤得最深,总有人说德妃冷血,德妃死时心一样是碎的。
[投诉]
[16楼] 网友:你好,旧时光 [2013-12-16 19:21:55]
包衣虽然是满语奴才的意思,但是上三旗的包衣你们不要鄙视啊,上三旗的旗主就是皇帝本人啊,所以上三旗包衣可以当官的啊,内府上三旗包衣人家出身的高官不要太多啊,你们要不要感受一下,真正的奴才是旗下家奴啊!!!!!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