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wsdir 打分:0 [2005-09-30 20:28:35]
看了官方推荐榜,发现有悬疑系列,无弦大人出品,还是短篇,就进来半认真地看了一看,上次看到另一个榜推荐的庄秦大人的夜葬,觉得原创的侦探悬疑类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这次看到天使的幻影,更是有这种感觉了,呵呵。的确是有很多亮点的悬疑,但是自己有几点意见要说的说,呵呵1 对于sdnif来说,觉得还不够过瘾通常讲来,有侦探的悬疑更加能够让读者进入状况(虽然这个套式经典),本篇一开始由男主充当侦探,读者可以借用他的角度对案情进行了解和分析,随着男主"妖魔化"的不断加深,这种投入感就逐渐变成了看小说的孤立感,虽然这是文章的中心内容决定的,但是自己还是有点惋惜,或许可以利用老黄这个角色更多一些(透露一些更客观和分析的线索),而第一人称的描述稍稍弱化一些。2 专业描写这篇悬疑的切入点无疑是很悬疑的,绝对心理,不同于日本经典侦探小说的行为犯罪出彩。但是对于这种心理犯罪,专业化的描写是尤为重要的。但是本文的心理犯罪和分析的描写比较短小和间接,几乎没有明确的心理暗示犯罪,用背景设定的方法强调特殊性格魅力对犯罪的影响,这就好像面前摆了一盘闻上去很诱人的好菜,但是却不得见其真面目,于热爱侦探的sdnif而言(可能受犯罪手段式小说的影响过重,呵呵),是很郁闷的(本人承认BTing,因为真的很想学习多些犯罪手段,呵呵),其实心理方面的侦探小说自己看过日本的催眠,书中即使是无关案情的一些非常细致的心理学小窍门,相较于整个案情也丝毫不见逊色,反而给人点睛之感。3 故事和心理悬疑个人认为,心理悬疑的故事要想讲好,无论电影还是电视还是小说,难度比行为犯罪要大很多滴。氛围的把握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侦探作为读者的切入点,通过主人公病态的心理活动(回忆、犯罪)很容易营造出氛围,但是节奏的把握会困难很多。装着一瓶子的坏水,什么时候往外倒,到多少,怎么倒都很要分寸。自己很想认真的看文,但是男主第一人称的心理立场转换很快,客观主观、天使魔鬼,甚至场景过渡都在不停变化,给sdnif一种些微混乱的感觉,这种混乱的确真实源于男主的心理,但是也源于人物关系和线索上交待的不够:比如念安和天天和“我”一样,是具有特殊能力(可诱导犯罪的个性)的人,为什么对待念安和天天的态度皆然不同?把天天当作自己,从而不爱从而利用从而完成自己对她的暗示杀人,并且牵扯出烟莲,让烟莲成为“我”充当天使的封印;而对念安,欣赏关心甚至发展到女友关系(对危险的不能抗拒不足以说明“我”对念安比较善意的喜爱),甚而引发包庇再到通过她和思宁忆平之间更深的关系;为什么左颜莫须有的出退场vs若干天后念安的被逮捕?这一幕甚至“我”剧烈反应忆平对谋杀的参与,都在案情分析上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一时间凶手可以变成n多不同的人,尽管可能给出伏笔,但是这种伏笔往往不够力度确定答案,比如忆平后期的变装vs她对思宁管教的严厉=揭发她对犯罪的参与,自己觉得是个蛮两可的设定,可见没有证据支持的心理分析本身就是非常悬疑的,单纯用完美犯罪来凸现心理分析的重要有点薄弱(而且半个指纹、我的分析、包括三个姐妹的心理疾病甚至忆平口中周家佣人的蛛丝马迹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犯罪)。4 心理悬疑中的人物此文的人物塑造难度非常大,几个人物:我、念安、思宁、忆平,面目都是很丰富,而且深层次的东西都在渐次出现的,我的转变最为自然,由魔鬼到天使到魔鬼、对本性不断挣扎;但是念安的变化相反,从魔鬼到天使最后为了不伤害“我”而自杀,但她的死缺乏有力的支持(因为没有看到具体爱情的片断,她对“我”的感情和天天一样,仿佛一种设定,为了成全最后的婚礼高潮);至于思宁,很好奇忆平口中的佣人发现的蛛丝马迹是什么,她在法庭上的歇斯底里是“我”所说的策略还是真实,可惜因为是配角的关系,没有办法在文中看到“我”对她的分析的更多的证实(引发了她的嫉妒心,而她嫉妒的对象是她不能嫉妒的人,…她是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至于忆平,恐怕是和“我”最像的人,外表比谁都正常,可是内心却是最最BT,所以作为一个故事设置的角色,那样的着墨应该已经足够。很精彩的情节架构和题材,但是如果在专业甚至设置上更为精雕细琢一些,适当的把篇幅增加一点,相信可以更加精彩(因为从直接人物的数量和案件的数量还有凶手的数量上来看,这个字数恐怕少了一些,呵呵)。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wsdir 打分:0 [2005-09-30 20:28:35]
看了官方推荐榜,发现有悬疑系列,无弦大人出品,还是短篇,就进来半认真地看了一看,上次看到另一个榜推荐的庄秦大人的夜葬,觉得原创的侦探悬疑类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这次看到天使的幻影,更是有这种感觉了,呵呵。的确是有很多亮点的悬疑,但是自己有几点意见要说的说,呵呵
1 对于sdnif来说,觉得还不够过瘾
通常讲来,有侦探的悬疑更加能够让读者进入状况(虽然这个套式经典),本篇一开始由男主充当侦探,读者可以借用他的角度对案情进行了解和分析,随着男主"妖魔化"的不断加深,这种投入感就逐渐变成了看小说的孤立感,虽然这是文章的中心内容决定的,但是自己还是有点惋惜,或许可以利用老黄这个角色更多一些(透露一些更客观和分析的线索),而第一人称的描述稍稍弱化一些。
2 专业描写
这篇悬疑的切入点无疑是很悬疑的,绝对心理,不同于日本经典侦探小说的行为犯罪出彩。但是对于这种心理犯罪,专业化的描写是尤为重要的。但是本文的心理犯罪和分析的描写比较短小和间接,几乎没有明确的心理暗示犯罪,用背景设定的方法强调特殊性格魅力对犯罪的影响,这就好像面前摆了一盘闻上去很诱人的好菜,但是却不得见其真面目,于热爱侦探的sdnif而言(可能受犯罪手段式小说的影响过重,呵呵),是很郁闷的(本人承认BTing,因为真的很想学习多些犯罪手段,呵呵),其实心理方面的侦探小说自己看过日本的催眠,书中即使是无关案情的一些非常细致的心理学小窍门,相较于整个案情也丝毫不见逊色,反而给人点睛之感。
3 故事和心理悬疑
个人认为,心理悬疑的故事要想讲好,无论电影还是电视还是小说,难度比行为犯罪要大很多滴。氛围的把握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侦探作为读者的切入点,通过主人公病态的心理活动(回忆、犯罪)很容易营造出氛围,但是节奏的把握会困难很多。装着一瓶子的坏水,什么时候往外倒,到多少,怎么倒都很要分寸。自己很想认真的看文,但是男主第一人称的心理立场转换很快,客观主观、天使魔鬼,甚至场景过渡都在不停变化,给sdnif一种些微混乱的感觉,这种混乱的确真实源于男主的心理,但是也源于人物关系和线索上交待的不够:比如念安和天天和“我”一样,是具有特殊能力(可诱导犯罪的个性)的人,为什么对待念安和天天的态度皆然不同?把天天当作自己,从而不爱从而利用从而完成自己对她的暗示杀人,并且牵扯出烟莲,让烟莲成为“我”充当天使的封印;而对念安,欣赏关心甚至发展到女友关系(对危险的不能抗拒不足以说明“我”对念安比较善意的喜爱),甚而引发包庇再到通过她和思宁忆平之间更深的关系;为什么左颜莫须有的出退场vs若干天后念安的被逮捕?这一幕甚至“我”剧烈反应忆平对谋杀的参与,都在案情分析上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一时间凶手可以变成n多不同的人,尽管可能给出伏笔,但是这种伏笔往往不够力度确定答案,比如忆平后期的变装vs她对思宁管教的严厉=揭发她对犯罪的参与,自己觉得是个蛮两可的设定,可见没有证据支持的心理分析本身就是非常悬疑的,单纯用完美犯罪来凸现心理分析的重要有点薄弱(而且半个指纹、我的分析、包括三个姐妹的心理疾病甚至忆平口中周家佣人的蛛丝马迹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犯罪)。
4 心理悬疑中的人物
此文的人物塑造难度非常大,几个人物:我、念安、思宁、忆平,面目都是很丰富,而且深层次的东西都在渐次出现的,我的转变最为自然,由魔鬼到天使到魔鬼、对本性不断挣扎;但是念安的变化相反,从魔鬼到天使最后为了不伤害“我”而自杀,但她的死缺乏有力的支持(因为没有看到具体爱情的片断,她对“我”的感情和天天一样,仿佛一种设定,为了成全最后的婚礼高潮);至于思宁,很好奇忆平口中的佣人发现的蛛丝马迹是什么,她在法庭上的歇斯底里是“我”所说的策略还是真实,可惜因为是配角的关系,没有办法在文中看到“我”对她的分析的更多的证实(引发了她的嫉妒心,而她嫉妒的对象是她不能嫉妒的人,…她是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至于忆平,恐怕是和“我”最像的人,外表比谁都正常,可是内心却是最最BT,所以作为一个故事设置的角色,那样的着墨应该已经足够。
很精彩的情节架构和题材,但是如果在专业甚至设置上更为精雕细琢一些,适当的把篇幅增加一点,相信可以更加精彩(因为从直接人物的数量和案件的数量还有凶手的数量上来看,这个字数恐怕少了一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