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 ...

  •   十二点四十我在厨房里午饭时,蛋哥推门进来说:“疯了,我弟弟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机场接他们一家。”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操作根本就在我的意料之中。想想当初怎么在半夜送他们一家去机场,就该想到返程回来他弟弟也等着专车接机啊。当初蛋哥还信誓旦旦对我说:“他说了回来时他们自己买火车票到火车站我再去接他们,没事的。”既然能让哥哥半夜不睡觉送他们去机场再把车开回来停放十天,为什么不能让哥哥在大白天放下工作去接他们全家凯旋呢?这推理想想都觉得没毛病,得陇望蜀想必不过如此。蛋哥嘴上恨恨地说不可理喻,电话上却还是温柔地答应了,只是坦言一会儿有视频会议要开,开完才能去接他们。在家办公的好处我除了在就医问药的时候能享受,其他大部分的福利都被他父母和弟弟及全家分享了。这倒也不是问题,但关键是对方把自己放第一位,蛋哥把对方放第一位,这未免有些太仁慈。谁知道这一早上,蛋哥忙到飞起,他连那个鸡蛋和那杯咖啡都是忙里偷闲才吃了喝了。德国不是一向讲究事事预约吗?别说德国了,在国内我们想让亲人朋友来接机是不是都会提前至少一天打个招呼,最差也是在起飞前给个提示,而不是下了飞机后才简单粗暴一句:“哥,我到了,你赶紧来机场接我们一下。”这是严格吃定蛋哥的一套啊,可恨我今天没有问诊就医的预约卡在中间,可以摆他一道。蛋哥一边有些愤愤地说着,一边还是熟练地拿出吐司机加热面包准备草草吃两口赶紧开会。可是他的面包才烤了一面,会议已经提前开始了。没错,英国与德国时差一小时,英国午休前的会议与蛋哥临时的行程安排冲突了,更别提吃饭。自然在国外午休和午饭本就是可有可无不重要的事情,要知道我当初在大学里考试的时间经常就安排在11点到13点,或者12点到14点。什么固定午饭时间在教授和学校眼里根本就不存在,要有也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只好给他的面包烤了另一面,又重新再烤了两遍再一次,半个多小时后我突然听到蛋哥慌忙换鞋,准备出门。我急忙问他要干嘛,他着急地说:“去机场接我弟他们啊。”我立刻绷不住冲他吼:“你不吃饭就出门吗?一上午到现在你没好好吃过喝过,这么出门万一在路上因为精力不集中不够出事怎么办?”他愣了一下,趁机从他手上夺下手提袋防止他出门开车。他这才缓过神来说:“哎呀,太忙了我都忘记吃饭这事了,也早就饿过了。你说得对,我应该吃点东西再出门。”唉,简直无语。我发了一通后,还是控制住自己跟他讲道理。现在我的脚什么时候还未可知,如果他出了事情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他父母都要工作且隔得远,平常没事都尽量不麻烦对方,有事也不能完全指望。他弟弟就更不说了,我们基本不敢打扰他们,我们真有事,是让一拖四的弟弟过来守望相助,还是拖着两个孩子在家的弟弟女友过来帮忙?蛋哥是我唯一指望的人,我不能让他明知有风险还去冒险,所以只能靠生气发火来提醒他。真是醉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其实机场离我们住处距离不过30公里,开车一般视路况20到30分钟左右。如果乘坐公共交通,门口的电车站一般15分钟到达火车站,再乘坐30分钟火车可直线到达机场负一层,上楼便是一号航站楼值机大厅。我记得三年前和蛋哥去西班牙海岛度假时,我们也是乘坐早班机。于是我们不到三点从家里出发乘电车转火车到机场,也没有让任何人接送机。当然蛋哥弟弟拖着两个半大的孩子可能有所不便,可若不是有这么一个体恤的哥哥,哪里惯得他如此只想着自己呢?
      有时候觉得真是好笑,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形容多少有些形象。自然我们家是一个老破小谈不上三宝殿,而且当初搬家蛋哥弟弟也来帮忙。不过是不到半小时就闪了腰,还是坚持又帮了一会儿便再也没有来过。倒是蛋哥父母来过几次,蛋哥妈妈还陪着监督我打扫卫生,觉得我离她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庆幸没有住到一起,有距离又不是太远,有事可以帮一帮,无事就各过各的。有事想帮就帮一把,不想帮找个借口搪塞过去就完了,虽然蛋哥从没这么做过,但别人不好说。国内社会以家庭为单位抵御风险,父母愿意为孩子赔上性命风险一切,实在是和这边存在太大的文化差异。没有谁更好,存在就合理,不过是各有利弊罢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育愿望吧。国内不要孩子的婚姻别说对夫妻感情的影响了,但是双方父母那关就很难过去。有了孩子,双方父母随时待命帮忙操持,所以夫妻双方都可以及时重返岗位。这样既可以让女方不必在产后抑郁里周旋,还可以提高家庭抗击风险的经济实力。但是三代人同在屋檐下,看似天伦之乐的背后有很多问题隐患。生活和消费习惯,个人隐私和空间随时都有碰撞,矛盾随时都会升级从而爆发家庭战争。国外正是考虑到每个人独立的选择和生活,所以父母很少插手孩子生育养育孙子的事情。所以国外单身不婚以及已婚不育的不在少数,已婚已育的也只是偶尔让父母帮带,基本都靠自己。当然这里讨论的是大多数情况,国内当然不乏吸血父母不仅不帮助儿女孙子,反而倒过来给他们增添各种负担的例子。国外也有那种为儿女孙子倾注全部心力,到最后也寄希望于孩子们养老的父母。但这些不是大多数的少数派,不在讨论范围。
      也难怪德国老龄化严重,大量吸收难民。近9千万的常住人口中,退休人口达到28%,而真正工作交税的只有2千多万,政府可不得想办法让大家多生孩子,还得增加鼓励吸引移民的政策。有近一半的人既没有工作也没有退休,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当然有很大比例是妇女儿童,在家带孩子的全职主妇,尚未参加职业培训或者大学毕业工作的少男少女们。此外,还有丧失劳动力领取补助救助的人群以及尚未合格能参加工作的难民等等。而且退休金说实话也并不多,今天看一个统计说有28%的退休金不足1000,而这其中不乏很多女退休人员月收入才400,如果还要租房度日,实在很艰难。德国对于中产的定义是月收入税后1500到3000的人群,可见韭菜覆盖范围相当广阔。而税前到税后的差距有六种之分,我们取一个最常见的税后是税前的67%来算,税前3000收入其实到手只有2000。最近又有政客提醒月净收入在3600一下的家庭属于赤贫,要充分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华人群里的讨论可真是异常热闹,因为按照普遍情况一家四口的模式,基本是一拖四的局面,既爸爸在外工作赚钱养家,妈妈在家负责带娃操持家务。算上两个孩子每个月的儿童金400,爸爸的月净收入要达到3200,也就是税前年薪至少为57000。但按德国的纳税标准,挣得越多交税越多,有群友提醒,57000收入的那部分人已经到达最高标准,即毛入100净入52,所以税前年薪肯定高于60000。还有群友坦言,在这样的税负面前没有多少人有再多挣钱的动力,因为性价比太低。而且大家也直言,收入到了57000的这部分人,估计也没什么精力能顾到家里,所以女方能正常工作的比例很少。
      那么新的困境出来了,如果一个人月净收入已经超过3000,那他就是人中龙凤富人水平,不再是普通中产行列。可是如果他选择结婚生娃,就要用一个人的收入来供养四个人,而且月净收入达不到3600就沦落为赤贫行列。可是要达到3600的水平意味着收入的性价比降低,丧失了工作动力,这可如何是好?所以统计数据事实给出了现实答案,一半左右的家庭是由一个人或两个人组成的,其中一个人的家庭比两个人的家庭多出了近10个百分点。一个人的家庭包括单身贵族,鳏夫鳏夫,单亲妈妈或爸爸,两个人的就是丁克家庭或儿女独立的重组家庭。也就是普遍来讲,从经济的理性角度考虑,选择结婚和生孩子的比例有限是有道理的。所以老龄化严重是一个可以解释的结果,但国家机器要运转,规定程序要落实,还是接受难民的效率和规模最好。难民虽然在最初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新的负担,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迟早要工作纳税,他们的后代也会顺理成章在德国扎根,为人口红利贡献新的力量。这一事实的反例就是脱欧的英国,一度因为惧怕国外的廉价劳动力抢了国民饭碗,却造成了货车司机短缺,超市货架空空的尴尬局面
      因为能源危机和战争以及疫情影响,德国的工业、经济和社会安定都受到不小的威胁。贫困的退休阶层,租房一族面对地产、租金以及围绕居住所增加的附加费,大家都不得不勒紧了裤腰带。统计数据表明只有48%的人拥有自住房,这其中包括了在村里买地修房的相当比例人口。这些父母的后代如果要到城里读书就业,也无法直接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租金首先就成为生活的一大包袱。这是不是像极了国内从几线到一线读书毕业后工作的那部分北漂、沪漂和深漂呢?只能说相同的星球,不同的国家,幸福大抵相同,不幸各有不同。而有房一族里只有不到20%的人占有这部分人群里超过一半的房产,这还是美化公开后的官方数据。只能说,宣扬的公平正义始终敌不过代际间财富的积累和资本的收益,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韭菜数量和质量会彼此发生变化,但改变不了本质撼动不了根基。如果真要逆天改命实现阶级升迁跨越也不是不可以,除了自己脱层皮,还得有那个命数和魄力。一边是德国退休人员拿着微薄的退休金付完租金和附加费用,窘迫的生活现状。一边是少有的善良的房东主动为自己两栋楼的十几户租户降低租金,大家守望相助度过未来不知道多久的危机。
      唉,赤贫线下依然没有康复的我,没有资格在这里打嘴仗。无奈躺平的我其实也有些哀莫大于心死,人生苦短怕的是两件事。一是人活着没钱花,这像极了那些需要租房的贫困退休人员。一是人没了钱还在,说的是单身和丁克家庭,求稳的家庭经济财富路线最后没人继承的一丝忧伤。但如果落实到个人头上,扪心自问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可能很多人早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没有时间也来不及思考,直到转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