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暮秋天气中,微醉的霜林溢出点点离人泪。柳枝在凉风中起舞,还是留不住离别的脚步声声逼近。
这厢,莺莺与张生在十里长亭中依依送别,伤悲远景。另一厢,陈妙常与潘必正在两叶扁舟中,随江心的波涛摇摆,执子之手,恋恋难舍,依旧要别离。
《西厢记》,一出美妙的人间爱情。也曾有过求而不得的无奈与伤感,但终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盛世之中,少了颠沛流离的不定,少了突失音讯的难测,连等待也多了份甜蜜,在彩笺中堆砌着思念。
而《玉簪记》中,金兵南下,时局纷乱,凋零的身世,更为苛严的社会舆论,再再掩埋下不稳定的因素。此次分别,踏上未知的旅程。换做是你我,能否有信心许下永恒?
情,是不是比金坚?
同是富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西厢记》与《玉簪记》皆词曲典雅华美,于细致的笔墨间,人物跃然纸上,鲜明活泼,细腻动人,无需浓墨重彩,便让人为之感动。曲辞朴素优美,音韵铿锵,描摹细腻,高潮迭起,着意填词,引人沉醉其中。
从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才子佳人的爱情潜在的公式:男的,必定是才子,还是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潦倒落魄的那种;女的,当然是佳人,要容貌出众美得不可方物(这样才有吸引才子的本钱,毕竟才子再怎么不得志人家也是才子,眼光可是很高滴,一貌不出众没啥特色的平凡女子他怎会放在眼里),还必须是大家闺秀,最好是家里有钱有势到天怒人怨众人都眼红得恨不能蹲在墙角画个圈圈诅咒你的程度。至于初遇地点么,当然不可能是佳人府上的后花园啦,要找个人迹罕至偏僻荒凉的深山老林,哦,口误,是环境清幽历史悠久的古寺(一般的古寺都是在深山老林里面的说)。之所以约在寺院中,其中的学问是很高深的。你想,大家闺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有礼佛才能出门与才子相遇。然后就是干柴遇到烈火天雷勾动地火,那叫一个强悍啊!
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男主角苦追不舍(或者说死缠烂打更为合适),而女主角出于矜持、羞涩或者其他一些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理由义正言辞的拒绝男主角。男主角色心不死,女主角欲迎还拒。在经过一系列巧合的、人为的事件以后,女主角芳心暗许。于是,花前月下,夜半私会,互诉衷肠。
且慢,如果你认为男主角此时能抱得美人归,那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爱情是要历经考验滴,是要经受狂风暴雨滴,是不可以一帆风顺滴!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跳出来反对。理由么,太简单了,看那个男主角不顺眼!咳咳,错了,是嫌弃男方家里没钱没势或者嫌弃男主角没有功名,总之无外乎功名钱势。一句话,两人门不当户不对,不般配。
迫于无奈,男女主角忍痛分别。男主角进京赶考,女主角在家中望穿秋水等待男主角的归来并坚决抗争父母让她另嫁他人的命令。最后,男主角金榜题名(通常是状元,再不济也是榜眼、探花之流,考个功名比吃白菜还容易,让人讶异他当初怎么就考不上呢!同时也怀疑,古代的考试是不是太简单了,抑或怀才不遇的人太多了),衣锦还乡,终于与女主角有情人终成眷属。
至于是不是苦尽甘来,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谁也不知道。很狗血的剧情,不过大家都爱看。这就是才子佳人想要在一起的必经之路。
莺莺与陈妙常是否有惊为天人的容貌,这里我们就不考证了,反正张生与潘必正确是一见钟情神魂颠倒了。这个时候身为才子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挥笔便是肉麻到极点的情诗。时不时一个巧遇,给佳人留下一翩翩公子的潇洒印象。自然而然的(在作者看来,至少我就想不通为什么这些深院小姐看上的永远是临院的弱书生),在似有若无的暧昧、进退得宜的试探中,那暗自生长的情愫已是枝繁叶茂。欲拒还迎、欲迎还拒间,两心相依。
这个时候就该有人出来充当恶人的角色了。
《西厢记》里跳出来的,不作二想,自是崔夫人了。反对的原因么,当然是门户问题。老崔虽说人已经翘掉了可人家好歹是前宰相,崔家怎么说也是名门望族,横挑竖拣也不会看上此时没有功名的张生的。于是让张生进京赶考,这就有了“长亭送别”。
《玉簪记》中出面棒打鸳鸯的是潘必正的姑姑。听起来有点勉强,但主要是人家的另一个身份让她名正言顺的跳出来高喊:“Stop!Stop!”观主,人家是观主,而陈妙常是她观中的尼姑。空门之人,理应常伴青灯古佛,怎可有如此绮思?当下就把潘必正赶出去赴考,于是上演了一出“秋江送别”。
两对恋人依依不舍,心中不禁埋怨:“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这是世俗与反世俗的对抗,自由恋爱毕竟不是当时的社会潮流。都是在寺庙中萌发的爱情,可见佛门也不是清净之地,才子和佳人相遇通常就是借着礼佛之名行私会之实。古刹佛光,敌不过男欢女爱的天性。
秋风萧瑟,红叶翩翩飞舞。正是雁归故里的时候,莺莺和张生却面临着分别。想来是不甘的,恨不能缠绵凝滞,时间定格。心情笼罩在凄清的秋色下,语言也多了份难禁的沉重。
而秋江送别是灵动的,即有离别在即的感伤,也在飞溅的雪浪中,化作难抑的激情。唱词声声,若大珠小珠落入玉盘,入耳动听,萦绕着化不去的情意。
莺莺是相国小姐,自小修习诗书礼仪,举手投足间尽是大家闺秀的风范。说话自是含蓄内敛,多的是缠绵悱恻。而“长亭送别”自然也溢满了书卷气,秀气华丽,诗意如流。
陈妙常虽出身不低,但家道中落,流亡途中入女贞观为尼,比起莺莺,她更直白坦率,虽仍有女儿家的娇羞但更大胆诉衷情。“秋江送别”更多的是口语,通俗晓畅,摇曳生姿,自有小家碧玉的落落大方。
面对离别,莺莺是不安的。昨日成亲,今日别离,更添几分相思。莺莺是不解的、痛苦的,值得为“状元及第”这样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放弃两相厮守的幸福吗?对未来毕竟是不确定的。“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只此一句,便道出了莺莺未出口的忧虑与不安。整个长亭都笼罩在哀愁中。
面对离别,陈妙常还来不及悲泣,便驱舟追赶,且不忸怩于称潘必正是自己的“相公”。在湍急的水流中,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不似长亭的凝重,秋江中多了艄公艄婆的打趣,冲淡了愁绪。相比莺莺,陈妙常的感情更为强烈,也不吝言语的表达。秋江中,多了一份迅捷,爱情在急浪轻舟中飞驰。
追帆而去的陈妙常与伫足长亭的莺莺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性格,但两人对爱情的执着是一样的。面对爱情,自古以来女子都无法坚定的摇头say no。
至于张生与潘必正,则是百试百灵的书生型。才子嘛,都是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受佳人青睐,以身相许。最后千篇一律不脱金榜题名、抱得美人归的戏码,让人不得不感慨:狗血的八点档剧啊!
当然,完满的结局才更吸引人。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呃,错了,应该是花好月圆,花前月下,分别过后必是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
依依送别,再依恋再不舍也要放手。彼此都知道,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重逢后,风光一片好。
写这篇文,起初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论《长亭送别》与《秋江送别》,写着写着,却发现走味了,我居然把一篇纯学术性论文写成了这样,交上去的时候心里那个坎坷啊,就怕老师大笔一挥,让我不及格!不过幸好,老师还是体恤学生的啊^_^ 看过N多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不知道该感慨古人的想象力匮乏,还是侧目作者的思想开放程度,有很多故事可是比现在的言情小说open多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