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特评《废妃》
出评人:说书人牧牧
最初看到文名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样的文名是不是过于简单了。简单到只是用了女主的身份来为这文命名,而期待的是简单的文笔,简单的感情,简单的作者去描写简单的故事。又或许,这将是一个成长或者崛起的故事。
在开篇,就有几分沉重,温采岚跪在雪地里,似乎是在执着着什么,只是不知道是为了那个让她不肯认输的影还是那个废黜了她的皇帝。我欣赏这样的女子,足够坚强,又带着淡然,倔强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样的女子可以让那个高高在上的寒皇南宫轩去亲近,露出自己除了冰冷外更多的感情。不得不说,在这样细微的地方我很感动,若是紫堇对那个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初恋,那么温采岚绝对可以和他细水长流。温采岚和南宫轩相伴两年,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大概是相敬如宾,维系他们之间的联系的大概是逃脱不掉的责任。然而,在那责任被寒皇亲手废除之后,温采岚却没有因此逃离,反而留在了寒皇的身边。这么做的原因,作者在后文给出了答案。温采岚最依赖的哥哥最崇拜的就是寒皇,她想要在离寒皇最近的距离里,代替她的哥哥,陪伴着那个哥哥所崇拜的人。
寒皇很痴情,却不是为了女主,或者这就是两位主人公感情之路上的波折,总感觉他坚强的外表下其实很脆弱,就像蔷薇,长满了刺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他冷漠而犀利的对待着所有的人,而他的皇叔却说能入他眼的女人只有两个,紫堇和温采岚。他肯摘下自己冷漠的面具,肯在温采岚面前表现自己脆弱的一面,很温情。或许,这个时候,他们是知己。
洛影,在这仅仅几万字里,提到他的次数寥寥可数,然而他或许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冷漠,但曾经是一个温和而美好的少年;绝情,但曾经对温采岚是那么的好。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温采岚,也带动了读者的好奇心,想要看下去,知道原因。然而,提到的,却是温采岚的放弃,放弃和他一起畅游江湖。温采岚身上有责任,她的家,她的父亲,还有她刚刚死去的哥哥。洛影或许会恨,温采岚的放弃,牧牧推测,那个时候,他就对温采岚有情了吧,对于他来说,最痛苦的无非是自己爱的那个人嫁给了别人。这样的人,让人心疼。
作者曾提到此文是另一篇文的姐妹篇,这几章看下来,隐约可以猜出是一个关于紫堇的故事。因为在紫堇身上还有太多的事情,作者并没有写在这篇文里,许多的东西仅仅是提了一下。即使这样,似乎也不妨碍阅读此文,所以,作者对于两个故事的分离还算得当。大概还有一点作用就是想让人为了了解紫堇的事情去看另一篇文。
作者的文笔本来就不是华丽型,但是形容词用的很多,定语也比较长,看起来就有些繁琐了。例如【洁白的雪花带着始终如一的步伐铺天盖地地纷扬而下,湮没了四周的每一草每一木。】修饰雪花落下的词汇用的太多,读起来很拖拉。建议作者简单就好,个人觉得,用太多的形容词来形容一个名词只会衬得你的文更加苍白。
另外,牧牧每读到情景转换的地方,都感觉转换的很突然,没有可以说得上是过度的地方。建议作者在情景转换的时候用上分割线,空出一行,或者有个提示语。
总的看来,此文属于越到后面越能提起兴趣的类型,只能说是耐看,若是读者只看前几章来判断是否读下去的话,此文很亏,因为在前面的章节很难抓住萌点。作者在描述上还略显苍白,文笔还需要提炼。
普评《废妃》
出评人:客栈小妹罗
总的来看,这篇文章的风格和行文目的都很明确,就是一个字,虐。文章通篇的文风归纳起来,也只有一个字,灰。
这种风格虽也有自己的风味和特点,但通篇都如此为之,难免就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阅读上的疲劳,就好像碰上偶然的阴天会让人觉得舒爽凉快,但若是一直都是阴天呢?那么在这种天气下的人,心情可能也会逐渐变得阴郁起来。文章也是因此而显得不自然。缺少自然的疼痛感,使得此文的情调成了刻意而为之的,为虐而虐。
在我看来,对矛盾冲突的塑造,作者下笔时就有些过笼统,比如在“天牢死囚”一章里:女主被成千上百的人堵在悬崖口,可谓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但作者却还是要对周围一些无关的物事进行她惯用的描述,或是描述这个人的美,或是描述主角与某个人的对话,甚至在激烈的打斗当中,作者都是以一贯不紧不慢的姿态来描写。把矛盾冲突淡化,这种感觉,就好像原本天气预报说好了会来个狂风暴雨的天气,但是到了那个天气,居然又是如前几天一样的阴天,在我看来,确实是有些折损原本看文的期待值。
联系以上,第二个问题也就应运而生,那就是情节的走向。所谓故事发展,自然需要讲究一个“跌宕起伏”。小说的构架需要冲突,这冲突又需要矛盾来激化,而这矛盾的激发,亦需要一个“蓄意”的埋伏。好比你设计了一场动人心魄的地雷战,千辛万苦地给读者埋下陷阱,却忘了做如何吸引敌人前来入套的准备。这样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废妃”为主题,写她如何在一个四面楚歌的环境下坚韧生存。作者确实是在文中设定了许多的危机,却没有运用更好的手法来引出危机。
作者对整篇文章感情气氛的渲染好像还不够精心,并不是说作者气氛渲染的不够,相反,作者在这方面很用心思。但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篇文章读下来没有一篇小说应该有的起伏和松弛紧绷的调和感。简单来说,就是详略不得当。作者在内容的重要性上的分析没有做好。针对这个问题,薄言建议作者可以尝试多种方法进行所谓的“伏笔”描写。
另外,就是关于文章的真实性和能否引发读者共鸣的问题。一篇吸引人的文章有很多要素,比如离奇的情节,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发展,还有能够让人深有体会的情感故事。就某个人以为,这篇文还欠缺了一点真实性。作者写下这样一篇文章,虽为架空故事,却也在故事的后方安排了一个宫廷背景,此间故事,由于作者笔力的问题,这里头也仿佛有不小的问题。比如说,皇帝属下对于皇帝的称呼是 “主人”;皇帝身边随扈服侍的角色,露脸最多的不是太监而是影卫凌波女;对于本为妃为后复又被废,然后成为影卫的女主,在文章安排的一个大环境里又是被摆在了怎样的一个位置……这样等等一系列不妥当的细节问题。在这里,我也自认为提出这样有些剑走偏锋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由于我这个人太刻板,过于较真,但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如果换用‘主上’一词就是可行的,‘主人’就过于现代了。我认为如果是死士的话,叫‘主上’而非‘陛下’之类就是可行的。
最后一点,关系到作者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那就是关于“文中人物的感情是否有迹可寻?性格是否有萌点?情节是否有读下去的欲望?”。我这里要说的是文中人物的情感问题。关于文中人物,问题和前面说的一样,就是灰调子。所谓一国之景,上至帝王臣民,小到仆役杂奴,他们个个是参与者,是演员,既然作者给他们安排了角色,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他们就该有自己的“范儿”,什么人该摆出什么样的“谱”,作者理当有所计较,倒不是要你长篇赘述,而是三言两语简单点到位。比如在“帝王阴暗”一章里,作者一开始写了寒国周边的局势,再到后来又写了大臣之间的一些有些类似于职场争斗的对话,就前面的局势描写来说,在我好像看来和主线无关,而且和后面的段子又无法很好的承接。这里就范了前面说的详略处理问题,再到后来作者对“婢女甲”“婢女乙”之类的对话描写,还有许许多多诸如杀手丫鬟乃至于前面文章中出现的就要出嫁的小郡主,这些虽是情节副线,人物相对与主角来说也只是个路人,但在我看来,作者给她们的出场安排也好还有些欠缺计较,该详细的不够详细,不该注意的偏偏下墨甚多。这样一来,就让文中的人物少了一些具象感和生动感。就好像星爷曾说的:“就算是一个龙套,他也有尊严。”一些个配角,不知作者有没有想过他们出场的意义?或者对于有些配角,作者有没有想过怎么样在努力塑造主角形象的同时,也用“简单”的三言两语让他们生动起来?因此,不管是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好,还是情节安排,行文走向也好,作者需加一些更多的血肉进去,当然这要是在语句简洁利落的情况下,好让文章变得鲜活起来。
综上所述,所有的小问题都依旧指向最初所说的文章情感基调问题。作者下笔时,对于全文的文风还要多加注意。
一家之言,还望能对作者有所帮助。若有任何疑问或反驳,欢迎与在下共同探讨。
入微尚需入准,精美尚需精简
——普评《废妃》
出评人:迎宾流星
看过此文后,首先还是想先问问作者,对于这篇文章你是如何定位的?
纯粹作为一个读者来讲,我可以把这篇文当做闲暇打发时间的读物,可以如行云流水般一笑而过,做茶余饭后的一个笑谈。那么,这篇文章,也就仅仅是到此为止了。
但是,倘若以更高的要求来评定本文,毒舌一句便是:<b> “无根无基,飘如浮萍。” </b>
一篇小说不同于故事大纲,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开头、经过、结果,还需要一个完整的构架和血肉来支撑起整个灵魂。你想要通过文章来表达什么?没有扎实根基的文章只能归类于“故事”,而非小说。
此文的最大痛脚,在于根基不稳,经不起推敲。作者使用了很多的堆砌词去竭力塑造整个构架,包括人物以及环境。但是用词虽多,却都用得不在点上,不是语意重复就是词不达意,多而不精,反而显得累赘。通篇阅读下来,如同夹起一个看起来满满是料的汤包,却发现里头都是水,没有精髓,食之无味。若真说精简此文,恐怕真的是要大大缩水了。
概括一点说,虽说细处描写不少,却都是旁支末节,并非重点。而相对的一些更需要细细描写的地方,却做得甚为不足,余裕空间较大。也可以说是,作者在规划整个剧情的时候,考虑的不够周到。
所谓旁支末节,指文中大量繁杂的修饰词。如文中此句“咋看之下,影的笑容依旧温暖和煦,带着冬日阳光般的温暖,可温采岚知道那个记忆中儒雅温暖的男子已经离开了。”撇开错字和用词重复不说,把这个句子缩一下就成了“影的笑容,乍看依旧如冬日阳光般温暖,可温采岚知道分明已经不一样了。”那些亢长的定语,对句子意思全然没有任何帮助,到反是让文章显得琐碎又浮躁。
而所谓考虑不周,就照温采岚一人说,作为原来的淑妃,被皇帝冷待,然后成为用以暗杀、收集情报的凌波女。文武百官该有的各种态度,她个人又会有什么具体的心理,其他凌波女会如何看待她,包括她父亲的身份地位对她以及她周遭人态度的影响,这些都是虽细却也重要的点,作者却或是没有注意到,或是提之少少,简而又简。
淑妃这个身份,作用之一是为了和她后来的凌波女身份做对比。还有是为了表面,她是处于一个非常负责的环境之中的:朝堂、以及后宫。作者的用意,是通过将女主置于一个舆论和政治的中心,再通过她的经历和心理,来塑造人物,来达到一个“虐”的目的,可惜描写的太浮于表层,不够深入,完全失了朝堂和后宫的斗争复杂的感觉。只能说是徒有皮毛,却无血肉,只能算空架子一只。
而不止她一人,包括其他角色也是,在很多本该注意的细节上,文中都是近乎只字不提,致使在人物与背景环境的相互影响这一环上显得犹为薄弱。
类似问题就不一一例举了,只望作者看其一例能有所获。
总结说来,作者在写文时的刻画还不够精准,细节上的深入描写不足,导致全文都呈现头重脚轻的趋势,根基较为单薄。也就与豆腐渣工程,相去不远。表面上看着或许是精工细作,实则经不起深究。
一家之言,也就只点到为止。有任何不同见解,欢迎与在下共同讨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