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二茬稻 ...

  •   入了秋,白天还是很热,早晚却是很凉爽了,黄豆长够了时日,秋老虎晒得要爆开。春芽挑一日跟柱子把剩下的黄豆收了,豆杆晒干了烧火,等豆子晒干了,清洗了三瓢出来,一瓢用盐水煮熟了,另外俩瓢直接清水煮熟了拌匀了宋四叔托人从府城买回来的酱油曲,铺在清洗过的稻草上日晒夜露,不几天就发酵了,生出一股子说不清的味道,豆子全部变成了灰白色。春芽把清水煮过的黄豆一份直接拌盐,一份泡了盐卤,盐卤煮过的直接加了凉开水,泡了三个小罐子,封号口,春芽拍了拍罐子:“可要变成好吃的酱油啊。”说着放到西厢空房间继续发酵。桂枝看着做法各不相同的三个罐子,“这样就行了?坏了豆子事小,你可用了不少盐。”

      今年春芽家提早种了水稻,整个村子的人跟着一起观望,果真不管是开花还是抽穗都比村子里其他人家早一大截,七月春芽种下的早稻就抽穗了,宋阿爷早晚一日几回的看着,时不时掐一粒稻谷放嘴巴里咬开来看着,终于决定可以收了。宋老根接到家里口信一早地回了村子。
      桂枝肚子看着比一般人大,大家都不让她下地,只好在家带着春苗做饭。

      宋大伯家两亩早稻分给了大春,二春夫妻两便来帮着宋老根割稻子。准备割稻子前几日日宋阿爷教二春磨镰刀:“这磨刀石,不能太滑也不能太粗,你自己不会挑的话就去买,千万不要自己上山随便找块石头。”说着,宋阿爷拿出两块石头:“这都是我找到的好石头,给你一块,”提了另一块去宋老根家,“拿了镰刀来,你和柱子一起学着磨刀。”
      宋阿爷拿了磨刀石来到宋老根家,“柱子,搬条凳出来。”
      宋阿爷在条凳一头订了个丫字行木茬,把磨刀石卡主左右晃了晃确保稳固:“这磨刀石一定要装稳固了,要是不稳手一滑,不是划伤手就会割了腿,千万大意不得”,说罢倒了一碗水在旁边,宋阿爷在条凳上骑坐下,一手拿了镰刀,一手拿了水碗把磨刀石淋上水:“刚开始要多倒点水,等石头润透了才能磨刀,要不然刀刃会起豁口。”说着放下碗,架起镰刀,“柱子家镰刀用的勤,刀口没生锈,顺这一个力道磨,要是生了绣的老刀,先来回使力磨去铁锈再说。”一边磨着一边抬起刀口看了两眼,“也不能使牛力磨,要看着刀口不仅要锋利还要平缓,”说着用指头指了其中厚薄不一的地方,又用手指沾了水在磨刀石上滴了几滴水,“这里要小心的磨,水也不用多,顺着刀口的方向使力。不能平磨,要斜着些,这样才容易磨出出刀刃,有刀刃才够锋利,要不然用不了多久就要重新磨。”宋阿爷边磨边教,还让柱子和二春上手试了试力度,奈何两人力道方向都不对,宋阿爷磨好刀:“明儿老根家割稻子,等稻子割完,刀口钝了,不赶时间,你们两自己磨,磨好了刚好二春家用。”
      第二天二春夫妻俩春芽柱子都下地割稻子去了,宋老根拿了宋大伯家的牛拉稻谷,青土帮着看场子。宋阿奶帮着桂枝做饭,两家人整整割了两天,所有人晒地黑红黑红的,春芽和柱子的脸上都是细小的伤口,心疼的宋阿奶天天煮了艾草水给他们擦洗。
      柱子洗完澡出来抱怨道:“我以为就麦芒扎人,这稻子也扎人得很。”
      桂枝拿了香油给春芽柱子晒伤的胳膊脸上细细的涂着,涂完让她们坐竹床上休息:“先躺躺,等没那么油了再进房间睡。”说着在院子里点了两根蒲条。

      稻子放到晒场,宋阿爷看了看天色,对守夜的宋老根说,“把稻子盖起来吧,夜里怕是要下雨。”
      好在夜里雨只是下了小半夜,雨点也不大,第二天太阳照常出来了。晒场淋了雨,地面都湿了,要重新压场。桂枝送朝食的时候看着跟宋大伯借牛压场的宋老根说:“我们家还是要买牛。”
      宋老根停下来看看桂枝的肚子说:“家里钱刚够买牛的,你怀的是双胞胎,不能不留点钱应急。秋收之后我再去好好做几天工再说。”
      因着桂枝肚子见大,也是宋大伯家就两亩早稻,宋大伯还是帮着宋老根碾场脱粒扬场,没让桂枝怎么操心就把稻子收好了。宋老根家的稻子刚收进库,老天爷又下了一场大雨。雨停了才发现刚割完稻子的稻茬几天的功夫又长出了大半尺长的青苗。

      宋阿爷宋大伯和春芽围在田头商量着,稻茬先放着,看看长成什么样,就算不长稻谷,长多点稻草烧成灰也是肥田的好东西。

      刚刚收完早稻下了几场雨,等雨停了大家开始割稻的时候,春芽的早稻又抽了一尺多高的青苗,有的甚至有稻花了。
      “爹,你看看能不能再收一茬?”宋大伯问道。
      “我看长得挺快,”春芽摸了摸稻茬,“杆子也粗。”
      “还没到种麦的时候,”宋大伯看着嫩绿的整齐的新苗,“这地原本也是空着,不如看看长成什么样。”
      “就这样,”宋阿爷拍板:“趁着地里有水,你们再追点肥,”

      就这样等到村里大部分人家开始收稻子的时候,春芽的几亩早稻开花抽穗了,村里的老人时常和宋阿爷一起来看新鲜,村长更是一天不拉的看这“二茬稻”能不能有收成。

      等村子里完成秋收纳粮之后,春芽和宋大伯家的“二茬稻”长好了。眼见入了九月,秋雨一阵一阵地,单衣换了夹衣,月底的时候春芽家又开始了抢收,村长带了大孙子和一些村民跟着一起帮忙,一天就把三亩二茬稻收了碾了,三亩二茬稻湿重四五百斤稻谷,晒干了怎么也有三百多斤的。虽说有些稻谷不是那么饱满,也能顶了一亩水田的收成。村长细细的记录下来上报了县衙,村里来帮忙抢收的人都说:“春芽明年育苗招呼一声,我们家也试试。”

      第二年种早稻的时候县衙来了官员记录,司农令从育苗开始就住在村长家,从育苗到出芽到下田一一记录下来,早稻亩产和正常稻田产量差不多,特别吸引人的是二茬稻。只是第二年早稻收了以后一直没有下雨,二茬稻的收成明显不好,瘪稻谷太多,喂鸡鸭还行,实在碾不出多少米来,一亩地到最后只得几十斤好稻谷。县衙上报了“二茬稻”的情况上报之后不久官府发了通告:二茬稻不纳税粮。从此勤快的人家,一年也多了些收成。这是后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