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第40章 ...
-
这天是返校时间,周爽按时赶到学校,来到教室,非常热闹,同学们有说有笑,有的讨论假期的旅游计划,有的说计划要复习功课,有的说要好好补看一下没看过的精彩电视剧,凡此种种,都蛮有计划安排。
周爽坐到座位上,同桌李雯正在和张颖、李婷聊着假期安排,看到周爽来了,就转身问周爽,“周爽,你假期去哪儿玩儿呀?”
“哪儿也不去。”周爽懒洋洋地回答。
“哪儿也不去,假期那么长时间天天窝家里呀?”
“看书,我有书——假期读书计划,三个大部头。”周爽不紧不慢地说。
“你也太爱看书了吧。”张颖摇了摇头,“天天呆在家里看书,也不是不好,但生活学习得有张有弛呀,得有玩儿的时间吧。”
“就是,要有张有弛,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才行呀,大才子。”李雯笑着说。
“谁是大才子呀?”周爽不喜欢这个称呼,“我暂时还没有计划,不过,估计一个假期也不会天天呆家里吧,看心情看时间吧。”
“我觉得年前时间充裕些,过了年,从初一开始就没时间了,天天是走亲戚,所以要出去玩儿最好是年前去玩。”李雯发表观点。
“年前也没多少闲功夫。”张颖不同意,“年前从二十三开始,就天天都有活儿干,我们家多少年都是这样,什么杀鸡啦、宰鱼啦、蒸馒头啦、磨豆腐啦、帖画画儿啦……,哎呀,反正事儿不少,没一天闲的。”
“你们家过年还自己杀鸡宰鱼呀?”李婷像听天方夜潭,“我们家都是直接买现成的。”
“俺们家历年都是这样,家里养了几只鸡,还说自己养的比市场上买的好吃,鱼倒是买的,但是非要买活的回家自己杀,说是这才有年味儿。”张颖摇了摇头,表示难以理解。
“我们家也是这样,除了鸡买的现成杀好的,鱼也爱买活的,回家自己宰杀,我都不敢往跟前去看,害怕。”李雯皱着眉头说。
“周爽,你们家怎么过年呀?”李雯扭过头问周爽。
周爽说,“跟你们差不多吧,上一辈儿人,咱们的父母们,他们小时候应该都是这样过年的吧,杀鸡宰鱼,甚至牛羊猪也是看着大人亲手宰杀的,然后过年吃点儿肉,所以他们也很沉迷于亲自制作的过程吧,觉得那样才有年味儿,只是现在磨豆腐啥的没那工具了,要不然,估计豆腐也要自己磨了。”
哈哈哈,李雯、张颖和李婷都笑了起来,“还真是。”
周爽接着说:“而且,咱们父母那一代人,可能是小时候从艰苦岁月过来的缘因,过年喜欢囤好多吃的,馍蒸好多,豆腐买好多,肉也买好多种,炸的、煮的、包馅儿的……凡正就是弄得家里冰箱里、盆盆罐罐里那那儿都是吃的。”
“我们家也是这样。”张颖笑着说。
“其实没有必要。”周爽皱着眉头说,“现在市场上天天能买到新鲜的,真没有必要买那么多存着,可能都是因为上一代人他们小时候穷怕了吧。”
“是,是,我也觉得是这样的。”张颖说,“他们上一代人吧,很享受做饭的过程,买些食材啦或者亲自制作食材,然后精工细做,做一样饭,从上午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一直到中午做好,乐此不疲,我就觉得特累,吃个饭,咋省事咋来不好吗?一整天都为了吃饭忙活,一辈子就这么做做吃吃?反正我觉得挺浪费时间生命的。”
“呵呵,看来你很少伸手帮忙吧?”李婷笑着问。
“怎么没有,凡是见血腥的我很少干呵,但是蒸馒头啦,炸豆腐啦我都是跟家人一块儿干的。”张颖说。
“其实,我觉得周爽说的也对也不对。”李雯忽然慢慢地说,大家扭过头听李雯有什么高论。“我觉得咱们父母那代,小时候是穷,好吃的少,过年的时候吃好吃的,这很正常,但还不是做那么多吃的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咱们中国人过年的习俗。”
“怎么讲?”李婷问。
“你们想,过了大年三十该干什么了?”
“串亲戚!”周爽三人异口同声地说。
“所以呀,串亲戚是新年的主要活动,从初一一直走到初五,亲戚多的走的时间更长,这么长时间里要招待很多客人的,所以就要准备很多好吃的,主要目的不光是自己吃,更多的是准备给过年来走亲戚的亲戚朋友的。”
“哦——”
“有道理。”
“还是你有生活呀。”
“真是这样,反正我们家过了除夕就是天天到别人家吃,或者别人来我们家吃,大人们喝酒,孩子们就是玩儿,存那么多好吃的还真是有道理呵。”
“那当然。”
“喂,周爽,看你那么有经验,你们家年前的活儿不少吧,你也不少干吧?”李雯问。
“有活儿,咱们都一样!过年没有不忙的,我也啥都干,从我还上小学时我妈就教我:说是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帖画画儿,二十九街上扭,三十儿蜕皮儿,初一蹶屁股作揖。”周爽背完看了看李雯三个人,“听到了吧,基本上天天都有事情安排,过年呀,根本就过不了消停年,能把人忙死。”
“你们那儿是这么说的呀?我们跟你们的不一样。”张颖接过话说,“我妈教我的是: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我们跟你们那儿差不多。”李雯忙接过张颖的话说,“我们就一天跟你们说法不一样,二十九是去灌酒。”
“我们那儿也是二十九去灌酒。”李婷附和。
“你看,你看,大年三十前,从二十三开始,几乎天天都是在准备吃的。”张颖总结道。
“可见咱们中国人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什么精神文化生活,过年了,能表达新年快乐的除了吃还是吃。”李婷叹了一口气。
“也不能这么说,这谚语流传怕没有上千年也要有好几百年了,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古时侯。”李雯发表观点, “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哪读过书、学过什么文化呀?唯一的文化享受可能就是看戏了,除此之外啥都没有,吃,也是一个民族的习俗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水平。”
周爽频频点头,“我也这么认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明,安分自足、守家乐业、勤劳纯朴,人们都守着自己的地生活,吃的文化就是普通国民的生活反映,我们在吃上有那么多的创造,正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勤劳善良和守土守家的生活理念,如果不安分于自己的这片土地和家园,哪会有心思琢磨出这么多吃法来,所以,中国人的本性上是爱好和平的。”
“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中国人缺乏革新进取精神,缺乏冒险闯荡的勇气,这就是跟海洋文明的不同吧。”张颖说。
“是的,我觉得是的。”周爽回答,“近代西方为什么会反超中国,从历史课本上我们读到的是文艺复兴啦、工业革命啦,但从根儿上讲,是西欧一直没有像中国这样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农耕文明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没有形成围绕农耕的很好的生活基础与经济循环,地形上又三面环海,他们的先民们生活比较艰苦,说句不好听的,家里呆不下,所以就希望走出去寻找活路,这种生活的逼迫使他们有了冒险和进取精神,而且最重要的是海洋生活要比陆地生活危险得多,这就造就了他们的冒险精神,并给予了他们对以造船技术为驱动的创新科技的渴望,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观念和秩序纪律意识,没有这些,他们不可能在海洋上生活,更不可能创造和发现财富。”
“哦,我倒在书上见过提到农耕文明啦,海洋文明啦,原来就是这种区别呀。”李婷略有所思。
“我个人理解,海洋文明的民族有种天生的忧患意识,他们每天的生产生活都是在和海洋做斗争,不懂海洋知识,没有驾驶技术就可能命丧大海,不像农民种地,不管收成怎么样,生产生活至少没有生命安全,因此,海洋文明孕育的民族忧患意识会更强,然后团队精神要更强些,再一个因为眼界开阔,技术创新需求更大,所以会进步得更快。”周爽总结自己的观点。
“我也不知道这些理解对不对,中国的先民们就是太厉害了,先秦时是中国思想最繁荣、技术创新最强的时代,但秦统一天下太早,之后历朝历代,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谁统一了都一个样,都希望过安逸日子,先后把匈奴和突厥等打跑了,边儿上也安安稳稳的,可不就过太平日子了,地大物博,四周没有强邻,战争越来越少,和平年代越来越长,所以兵器废弛,技术革新没有动力,这都是安逸惹得祸。”周爽强调道。
“西欧就不一样了,奥斯曼的崛起,阴碍了丝稠之路,使西欧那些生意人转而想通过海路和中国取得商业联系,才逼使西欧一步步走向海洋,成为了依靠海洋为生的民族。而且你看,西欧就那么大一片儿地方,十几个国家加起来没有中国大,国与国之间战争连绵,就没消停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他们那儿打起来的。”
张颖、李雯和李婷像听讲课一样认真地听着周爽的论点。
“打仗对老百姓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对当权者就不一样,身边有强邻,人就不敢安睡,当政者势必要革新除弊,奋发图强,争取在国力上压过邻国,如果科技军事超过了邻国,不管能不能攻打邻国攫取好处,至少可以不被邻国欺负,这其实非常像先秦时期的中国,想想春秋战国时,中国这片土地上不就是这样吗?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战备,重视人才,重视图强,哪个国家昏君当政,不思进取,就会被灭。所以说,一个国家,看不到危险,就会安逸懈怠,一个人没有生存压力,就不会努力有为,所以中国的先辈高人们早就总结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就是这样的。”张颖点头,“清朝统治二百多年,安定和平的环境太长了,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小国对中国构不成威胁还朝贡,西欧那边儿天天掐架,可不就不一样了嘛。别说人了,就说老虎,动物园的和野外生存长大的就不一样。”
“别说老虎了,就是养的鸡,圈养的就没有散养的好吃、卖得贵。”李婷补充说。
“哎,上次我们去山上玩儿,那儿一只土鸡比这儿市场上贵得多,一问就是说鸡是散养的,肉质不一样。那肉你别说还真不好炖熟,炖的时间明显长,肉质也不一样,耐嚼。”李雯说。
“别说鸡了,猪也一样,散养的猪肉香。”李婷说。
“小时候,我们邻居家养的有黑猪,是剩饭喂大的,肉好吃,香,现在市场买的猪肉,根本没有那种香味儿了。”张颖说,“听说平时喂的都是饲料和激素”。
看到大家终于把话题又拉扯到吃上了。周爽笑了笑,打开了手中的书。
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老师来到班上,同学们马上停止了热闹,回到一本正经状态。
今天返校主要是领取成绩和放假通知书,所以一切轻松简单,班主任宣布了成绩,讲解了假期注意事项,并发放了放假通知书,然后是相关各课老师来班上布置了假期作业,一切按部就班,没有大变。
一个多小时后,开全校大会,各班学生搬着凳子到校园篮球操场集合,副校长讲话,政教处领导讲话,学生代表讲话……,还是那一套,周爽心不在焉,想偷看藏在怀里的课外书,便偷偷地拿了出来,举目看了看四周,都是在“认真聆听”教诲的学生,没有师生注意自己,便打开此前看到的地方,看了起来。
忽然一个低沉的声音在旁边响了起来,“收起来!”
周爽一惊,循声往后一看,正是政教处的刘老师,只见刘老师正看着右后边的韩风,“快收起来,怎么听这个?”
再看韩风,呵呵地笑着,取下了耳塞,原来在听MP3,周爽偷偷收起手中的书,这次又是韩风做了挡箭牌。
刘老师表情倒也不怎么严厉,往前趴着小声地说:“快三年了,还不知道这个?再忍一会儿就结束了。”
韩风呵呵、呵呵地又笑了笑,说:“知道、知道。”
“收起来啊,一会儿就结束了。”刘老师不像是在批评,倒像是在哄孩子似的。
很多人都说刘老师比政教处的其他老师管理上人性化些,不那么严厉,总是商量开玩笑的语气说话,让人容易接受,但也有另一部分人说刘老师太滑,做事没有原则,说话不像个老师。周爽此时却心想,还好是刘老师,换个老师说不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不敢再看书了,周爽举目四望,辅导员和老师还在四周转来转去,实在没有机会不专心听讲,只好听着这乏味的老一套,刘老师已经说一会儿就结束了,那就再忍忍吧。
收回视线的一瞬,周爽似乎看到了远处有个人正在向这边儿看,再看过去,不由得心中一颤。
远远的,只见范敏坐得直直的,扭着身子正从人群的夹缝里往这边儿望来,看着的正是自己。
周爽回看着范敏,轻轻地点了点头,便低下了头。周爽不知道再和范敏面对面时该说什么。
随着主持会议的田主任一句:“大会到此结束,散会。”大家纷纷起立,收拾起各自的“道具”,排着队各回各班。
来到教室,班主任周老师简单讲了些要求,便宣布放假啦。
同学们哄地一声欢呼了起来,纷纷开始各自收拾东西,有的已经迫及待地和周老师道别走出了教室。
周爽照例不慌不忙地等人少了许多,才开始收拾东西。
此时,李雯已经收拾完,跟周爽道了个别和张颖几个同学一起走出了教室。
周爽慢慢地收拾,好像在故意等人走得更少些。收拾完,起身慢慢踱出教室。周爽心里说不清楚什么感受,就是有点儿不想出教室,好像在怕什么似的,周爽边走边问自己:为什么心里不安神,难道是怕范敏来找自己?。
刚走出教室,后面传来了周老师叫自己的声音。
周爽扭过身,周老师走到身边,左右看了看,拉周爽走到栏杆跟前一个没人的地方,小声地问:“周爽,听说这次合唱比赛的迷彩服是你借的,周老师要感谢你呀。”
“不敢,周老师,咱班的事儿又不是别人的事儿,我做些自己能做的,很正常呀。”周老师这么夸周爽,让周爽有些浑身不自在。
周老师从南方学习回来,还没有跟周爽谈过话,今天一照面就感谢,真让周爽没想到。
周老师向四周望了望,用很神秘地眼神看了看周爽,小声问:“周爽,你老实告诉我,这次借的服装是从哪儿借来的。”
周爽有些警惕,但转念一想,事儿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又马上放假了,周老师应该也不是外人,自己班的班主任,应该没事儿。
“那,周老师,我可以实话告诉你,你是班主任嘛,我是在咱们市技校借的。”周爽心想说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者,周爽也想让班主任知道一下同学们之间的帮助也很重要,说实话,周老师在外地学习帮不了借服装的事儿很正常,周爽这么说是想表明:同学们之间的友情高于班级之间的竞争,所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
周老师看着周爽,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技校有迷彩服的,你那儿有认识的人?”
周爽说:“事实上,我是通过一个中间人……,不对,是两个中间人才联系到这些服装的,也费了很大劲儿。”
“哦”周老师拍了拍周爽的肩膀,“辛苦你了。不过我还是想……了解一下你通过的中间人是谁呀?”
周爽忽然再次警觉了,“周老师,你问这个干嘛?有什么事儿吗?有事儿你尽管说。”
周老师抿了抿嘴唇,看了看四周,然后小声对周爽说,“周爽,你是不是找的十一班的王晓晴帮忙借的?”
周爽没想到周老师会知道,不由得面露惊色。周老师观察到周爽的表情变化,拍着周爽的肩膀,面露难色,好像要说什么又说不出口。
“周老师,你有什么要说的尽管说吧。”周爽不知道周老师有什么事儿。
“其实你做得很好,我也很感谢你。”周老师说,周爽听到这儿却有了不好的心理预感,按照周老师的说话习惯,往往先扬后抑。
“上次刚考完放假那天我碰到了十一班的班主任郭老师,她就跟我问起这事儿,说我指使学生向她班学生借服装还瞒着她,你知道合唱比赛时我在外地学习,当时跟她打电话让她帮忙借服装,她说借不了,帮不上忙,现在你通过她们班王晓晴把服装借到了,她肯定是觉得没面子了,那天碰到我跟我说了一堆话,起初我以为是要向我道歉没帮我,后来发现反而有点儿向我兴师问罪的意思,按说这些话我不该跟你说,但是考虑到人家王晓晴毕竟帮你了,也是帮得咱们班,所以我先向你求证一下,如果是真的,你代表我向王晓晴表示感谢。”
“哎,好的。”周爽没想到还有这种复杂事儿。
“另外……”周老师有些吞吞吐吐,“另外,以后尽量……不要再跟十一班的有什么瓜葛。”
“为什么。”周爽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事实上,这样对你说有点儿不公平,那个郭老师跟我有点儿不对劲儿,以前有次在学校的会议上,我们俩有了点儿争执,我当时觉得没什么,但没想到她心里还一直记着那事儿放不下,对我可能多少有些成见了,上次我在外地学习时跟她打电话想让她帮忙,她说没办法,帮不了,当时我还想是真的没办法,现在看来,她是不愿意帮,所以可以看出来对我还有点儿劲儿,这次当面跟我说的那些话,可以看出来是真的……,我的意思你明白,所以,以后还是少跟她们班同学联系,免得她又天天有话说,烦我倒没什么,主要是怕影响到你的朋友。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周爽起初听周老师的话有点儿心里抗拒,觉得有点过分了,不能因为他们老师的别扭影响同学们关系呀,后来听周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忽然感觉确实严重,这次事件,受影响最严重的可能是王晓晴呀。
“周老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周老师高兴地点了点头,“那你以后……”
周爽捋了捋头发,想起王晓晴那些天的帮助,真觉得欠她的太多了。
现在周老师这么说,摆明是想让自己少跟王晓晴接触了,这样怎么好呢?人家帮忙帮到最后落了个什么呢?连朋友都没得做?
周爽忽然想到王晓晴上次讲的批评老师的事儿,瞬间想到以她的能力不一定会受什么委屈的,也忽然给自己增了勇气,“周老师,这件事儿本来是件好事,同学们之间的帮助也可以说是两个班级之间的帮助,我觉得我会注意保护帮我的人不受委屈和伤害的,我想我们班也应该有这样的义务。”
周爽说到这儿,见周老师的表情似乎略有尴尬,便接着说道: “周老师,我一直很尊重你,我觉得你刚才讲的那些事儿,责任一点儿也不在你,我们不用在乎,如果郭老师因为这件事儿再有什么说辞,我愿意当面去跟她说说这事儿,如果她因为这事儿去为难王晓晴,当然我觉得应该不会,她是老师,不应该做出这样没素质的事儿,但如果她真做了,我会当面去跟她理论,到时候恐怕难堪的是她,我不怕她,我只认‘理’字,这也是周老师你常教我们的,不是吗?”
周老师看着周爽,忽然高兴地拍了拍周爽的肩膀,“好,很好,周爽,我就知道你是好样的,如果别人,我还真担心处理不好,你能这样说,我就放心了。这件事儿我是你坚强的后盾,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就跟我说,我永远跟你站在一起。”
“嗯。”周爽点了点头,看来周老师对这事儿的态度是正面的。
王晓晴那边儿现在怎么样了呢?也没见她跟自己说过,周爽这时候有些担心她了。
和老师别过后,周爽到公寓收拾东西,走在路上,周爽一直在想怎么跟王晓晴见上面问问情况,真没想到会给她找上麻烦,不过,王晓晴那性格脾气,自己也有相当了解了,以她的能力秉性,老师应该也不会能把她怎么样吧。
来到公寓,迎面正遇见李雯,李雯开口问:“周爽,什么时候走呀?”
“过会儿收拾一下就走,……”周爽想问李雯能不能去找下王晓晴,但终究没有张开口。
李雯走了两步,扭回头看了下周爽,“还有事儿吗?”
周爽咬咬嘴唇,“真有点儿事儿,不过……你要是有事儿就别管了。”
“有什么事儿就说吧。”李雯双臂在胸前一抱,“别磨磨叽叽的”。
周爽有个优点儿,想好必须办的事儿就不再犹豫,也不会多在乎别人怎么想,看李雯有帮自己的意思,就开口直说了,“我想找下十一班的王晓晴,你不是跟她熟悉吗,能不能去公寓里帮我找找,我有事儿跟她说。”
“有什么事儿呀?”李雯歪着头问。
“那个……,这个说来话长了,就是……就是有点儿事儿,……你真想知道呀?”周爽看着李雯。
李雯看着周爽吞吞吐吐的样子,好像很享受,头缓慢地点了两下,看着周爽。
“……”周爽尴尬地笑了笑,长吁了一口气,想想跟李雯简单说下也没什么,李雯的性格为人应该还是比较放心的。
“那个,是这样……”
“好了!不用说了。”李雯忽然做出了一个打住的手势,“我去给你叫,你等着吧。”说完径直回女生公寓楼去了。
周爽看着李雯的背影,看着她走路时晃动着的马尾辫,心中忽然涌出一股暖流,“我的好同桌,谢谢了。”周爽喃喃自语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