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章小可爱对扶苏形象的建议,评论区有,这里是复制粘贴的。
咱们先下个定义,首先扶苏肯定不是懦弱而愚孝的,但是他的政治倾向肯定是和秦始皇不同的。
首先呢,扶苏在历史上记载不多,基本上只有两件事,第一就是扶苏和秦始皇最大、最直接的冲突是公元前212年,侯生和卢生未能为秦始皇求取仙药,诽谤秦始皇,460个方士(一说方士和儒生)被坑杀。\"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监于上郡。\"《史记·陈涉世家》亦载:\"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此后扶苏便远离了中央直到死去。
从仅存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扶苏对国家的治理,并不主张纯用法术,而主张包容儒家思想,包容读孔子书的士人,支持儒家思想的传播,并以此稳定天下士子之心。其主张虽然不能完全符合儒家思想,但已经偏离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的以\"法\"治国的国策。扶苏的直谏,虽为天下稳定着想,但却不符合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六世君王皆以\"法\"而治国。
《史记》司马迁对扶苏的评价是\"扶苏为人仁\"\"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也就是说扶苏最大的两个标签是\"仁\"和\"武力值不错+信任和激励臣下\"
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扶苏其实从来没有特别明确的政治倾向,但是在那个历史环境里,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是思想,而是治国理念和配套的制度,所以在扶苏打了个\"仁\"的标签的时候,我们会考虑他的政治倾向是偏向儒家的,儒家支持分封和恢复周礼,因为儒家以礼治国,以道德治国。
最后,我一定要强调一点,支持分封不是腐儒,在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分封才是大势,所以能够坚持郡县制的始皇才会那么被认为目光长远,高瞻远瞩,我个人认为扶苏肯定是没始皇那个眼光的
——
[1]陆佳飞.探究从先秦儒家思想看中国古代的礼法关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4):163-165.
[2]一个小故事。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3]吕氏春秋有始览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