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成长/音乐/理想/邂逅/女性主义 ...
-
序曲
当心灵摒绝躯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躯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柏拉图
01 音乐·梦想
初夏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专属于这个时节的味道。这味道像是被阳光炙了一天的大地在冷却后散发出的只留有一丝余温的清香。这是她最喜欢的季节。呼吸着这季节的空气,她一圈圈奔跑在校园的操场上。耳机里传来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咏叹调《漫步街上》。这便是她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思绪被音乐拉回了六、七年前,那时她念初中二年级,每天晚自习下课,她都会伴着优美的咏叹调漫步回家。那时的她,立志考入专业的音乐院校。如今,她已经是西南音乐学院大一的学生。西南音乐学院,目前是西南地区最好的音乐学院,于全国也是名列前茅。作曲、钢琴、声乐是学院的三大王牌专业。
只要天气暖和,她都会去学校的运动场跑步。运动场靠近学院的西校门,很是热闹。在夜幕的掩盖下,一对对情侣在运动场上相拥说着甜言蜜语,或是躺在对方的腿上仰望天空,畅谈着未来。在学校里,运动场是著名的恩爱场所。有着夜的保护,白天的装模作样、扭捏作态被毫不犹豫的丢弃。情侣们忘情地拥抱、接吻,遗忘天地。
她喜欢这个运动场,它不仅仅属于情侣们,也属于俞知音——怀有理想的孤独者。她曾经的理想是考入音乐学院,现在已经实现,那么接下来的理想是什么呢?成为歌唱家,歌剧演员?只要是以歌唱舞台为事业,就是她的人生目标。但她知道,她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声乐专业一共有40人,25名美声唱法,15名民族唱法。她的入学成绩是美声唱法的倒数第1名。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她排在了第17名。
耳机里传来的塞壬的歌声,有着令她魔怔的吸引力。还记得念小学时,曾无意间在电视里听见一首令她特别震撼的歌。那首歌是美声唱法,她从没听过那么好听的歌。那时的她,还不知道什么是歌剧,什么是咏叹调。她对那个旋律一闻钟情,却不知道歌曲的名字。再次听到歌曲,已经是初中了。她知道了那首歌是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最著名的唱段《今夜无人入睡》。每当她听到:“啊,消逝吧黑夜,星星沉落下去,黎明时我将获胜!”她都会震撼到流泪。
从那时起,她便深深爱上了歌剧,爱上了音乐。从此,她便走上了追随音乐的道路。从此,她越来越孤独。
上高中时,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演的机会,她经常在同学们面前唱着她最喜欢的歌剧唱段。可是,她所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嘲笑。因为没有同学欣赏得了美声唱法。即使她给同学们播放帕瓦罗蒂演绎的唱段,大家也是一脸茫然。
家所在的小县城是一个艺术荒漠,没有剧院,连话剧都没有人看过,更别提歌剧。没有人能理解她。她在班会活动上唱歌时,居然有同学拿水瓶扔她。她一次又一次当众歌唱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她很容易紧张,只要在他人面前唱歌就会不尽人意。她不想自己在正式演出或者艺考时因怯场而失利,所以,她愿意去承受同学们的不理解。
高中便是如此孤独。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她喜欢叔本华的这句话。
奔跑在这理想校园的操场上,她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惬意。耳机里传来的咏叹调,让她回想起昨晚的“歌剧之夜”音乐会。她作为合唱演员参与其中,看着那些扮演主角的学姐学长们,她幻想着自己也站在音乐厅中央,唱着那些动人心魄的旋律。
02 众生相
跑得酣畅淋漓后便往寝室走去。一进寝室,就听见室友许筠一边打电话,一边抽泣,嘴里不停地骂着些什么。不用细听便知道一定是和男朋友吵架了。知音不明白,许筠人漂亮家境好,为什么要为一个渣男活得跟个怨妇一样。
记得入校的第一天晚上,知音一回寝室就看见许筠将腿搭在桌子上,细致地用乳液护理着腿上的肌肤。知音忐忑地问她的姓名。因为她很漂亮,漂亮中透露出她家庭环境的优越。无论是长相、身材还是气质,都有种让知音不敢接近的美。
知音以为这样的女生一定有自己的高傲和脾气,不太好相处。其实不然,许筠性格脾气都很好。在知音眼里,这样的女生一定有着不计其数的追求者。得知许筠有男朋友,知音心想,她一定把男友吃得死死的。
随着半年多的相处,知音了解到,许筠和男友初中时就在一起了。男友因为打架,初三时辍学了,仰仗着家里条件不错,一直是无业游民,每天吃喝玩儿乐,出轨次数指不胜屈。许筠知道男友既没出息又花心,可就是离不开他。许筠在知音眼里是白富美,可许筠却说自己在男友眼里连提鞋都不配。许筠如此作践自己,这既让知音为她心疼,也让知音对男女之间的情爱越发感到困惑和不屑。
这天回到寝室,许筠和男友又因为出轨的事情而争吵不休,许筠还闹起了自杀。知音关住阳台的门,藏起水果刀。虽然自杀只是气话,但万一许筠头脑发昏真做了出来,知音一个人可拦不住。这场争吵,最后结束在许筠摔烂了手机上。发泄完后,她躲进被子里不停地抽泣。
待知音洗漱完,吴瑕和杨煜回来了。她们畅快地聊着天。知音问是什么事。
杨煜说:“我们今天下午遇见白老师了。”
“哪个白老师?”
“学院就一个姓白的老师,你居然不知道?她是作曲系和钢琴系两个系的老师。钢琴演奏和作曲都相当牛逼,在学院挺有人气的。但她上学期去德国访学了,所以我们这一届没有她的学生。她现在已经回来了。学院开设了她的作曲选修课,我听学姐说,哪怕不想学作曲也应该去蹭一下她的课,去了肯定不会后悔。”
知音疑惑道:“为什么?她讲得很好吗?”
“学姐说‘想学作曲,为她的课去;不学作曲,为她的人去’。在她的课上光听她弹琴都是享受呀!关键是,她颜值还高哟!”吴瑕一脸痴迷地说道,“好想去蹭一节她的课。”
“我们从大二开始就可以上专业选修课,但是每门课的名额都有限,不知道能不能抢到她的《歌曲写作基础》。我是钢琴专业,钢琴弹得好的老师,我可不想错过。今天碰见她,真的很有气质呢!”杨煜也一脸痴迷地说道。
“颜值高才是重点吧!”知音略带鄙视地说道。
“学校的男老师不是秃顶就是油腻大叔,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肯定受欢迎呀!”吴瑕说。
“颜值再高也没有我樊辰哥哥高!”突然从被子里飘出来的一句话,吓了大家一跳!
“哎,原来你在呀!我还以为你没回来,吓死我啦!”吴瑕说。
“你一天就知道你家樊辰哥哥,你不刚还和他吵完架!”知音鄙夷道。
“他刚才给我发了微信,明天要来看我,我就原谅他了。”许筠还残有泪痕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你手机没摔坏呀?”
“我还有一个手机。”
“真有钱!”
她们开了几句玩笑后便各自休息了。知音心里想着室友所说的那位老师。学校极少有能同时在两个系任教的老师。对于有能力的女性,知音最是敬佩。
03 艺术·孤独
初夏的早晨,太阳也不再倦怠,天亮得一天比一天早。越是夏天,早起就越容易。闹钟响了,七点钟了。八点钟有《艺术概论》课。七点半时,知音已经收拾妥当,室友们还一个个赖在床上。知音叫大家起床却遭到了抱怨。
“哎呀,起不来!”许筠的声音因为倦意有一丝沙哑。
“你帮我们答个到嘛!”吴瑕不是哀求而是命令。
“我一个人帮你们三个,肯定会露馅!”知音极不情愿地说。
“你再找两个同学帮我们吧!”杨煜支的招让知音更加心烦。
知音原以为进了大学会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学时期忍受过的孤独会在大学得到补偿。可没有想到,周围的同学都懒懒散散的,以为考上了重点音乐学院就万事大吉。
刚进校的时候,学院要举办“迎新晚会”,大一新生也要出几个节目。同学们便在群里七嘴八舌的讨论。其中一个同学提议表演歌剧选段。知音以为找到了知音,便说了一堆歌剧的名字,问演哪个好。班里专业第一的学霸和知音聊了起来。他们在群里聊了很多关于歌剧的事,聊了到巴洛克和阉伶歌手。知音聊得很开心,便在群里说了很多自己对于艺术的想法,可是却遭到了一些同学的讽刺和嘲笑。他们用阴阳怪气的语调发语音说:“知音姐姐懂得真多,真是学霸,我们这群学渣要好好向知音姐姐学习。”知音听到这里,也就不敢多说了。在中学谈艺术没有人理解,她可以认为是同学们孤陋寡闻,可现在大家都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什么还是少有人理解她?
学院的课除了专业小课外,还有很多如同《艺术概论》的专业大课。同学们大都把精力放在专业技能上,对于这类大课不太在意。大课人多,老师点名时看不过来,所以旷课的同学会找他人帮忙答到。知音已经不止一次帮室友答到了。她心里很不舒服,如果露馅,自己肯定会被连累。凭什么总是她早起帮全寝室答到,而室友们却心安理得地偷懒,谁不想早上多赖会儿床!室友们刚开始拜托答到时还比较客气,但久而久之就成了命令。知音因为迎新晚会的事,已经引起了一部分同学的不满,她不想再得罪室友,只能自认倒霉。
8点,她准时到了教室,很明显,缺了不少人。这门课,从来就没有全员到齐过。说到底,还是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开始点名了,知音帮杨煜答了到,又找了旁边的同学帮另外两位室友答了到。
课上,老师说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并提问:“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知音从小就喜欢在课堂上答问,她喜欢用洪亮的声音字正腔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她不喜欢回答个问题都扭扭捏捏。她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她从小学起就开始自我训练起来的。她举手回答道:“建筑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而音乐是由一个个音符砌成的。建筑中的砖瓦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比例一块块搭建的,音乐中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关系,也有着一定的规律。”
老师对知音的回答表示肯定,然后讲述道:“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句话是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家姆尼兹·豪普德曼说的。在音乐和建筑中,有很多术语都是相同的……”
不少同学已经昏昏欲睡,只有知音听得正起劲。她很喜欢这门课程。她在高中时,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艺术,她有无数自己的想法。《艺术概论》这门课程,让她很多想法都得到了证实。
例如,她曾经有一个知己般的网友哥哥。他们曾经讨论到关于艺术家的话题。那位哥哥说:“梵高只是一个画画的人,企业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知音对这话表示反对,她认为,我们可以说“企业家”是“艺术家”,可这只是一种比喻。“企业家”是本体,它具有和“艺术家”这个喻体类似的创造力,但是它们本质是完全不同的。梵高确实是一位艺术家,而乔布斯,你可以把他比喻成“艺术家”,但他实质上是“企业家”。在《艺术概论》中,知音看到了一句话“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忽略了职业分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各司其职”。
在这个梦寐以求的大学里,能和自己对话的,竟然只有课本。她油然而生一种孤独感,又油然而生一种温馨甜蜜的幸福感。阳光洒在她的课桌上,课本上的字熠熠生辉。没有比“艺术”更美的字,在她的眼里,“艺术”涵盖了整个世界的寓意,是唯一忠诚的爱人。依然是那位知己般的哥哥,他曾经向她表白,她却说:“今生已把爱情许给了艺术,如果有来世,我们再续前缘吧。”
04 邂逅
下课铃响了,她愈发精神了。她愉快地走出教室,去琴房练声。这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阳光很美,温柔而亲切。她匆匆走着,想要去占领一台音质较好的琴。学院有两栋琴房楼,一栋是专为钢琴生提供的,所有钢琴均是施坦威;另一栋则是为非钢琴生提供的,是一般的日系钢琴或国产钢琴。音乐学院的学生待在琴房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琴房常常供不应求。去晚了,极有可能抢不到琴,或者只抢到一些音准音色不够理想的琴。她走得如此匆忙,几乎注意不到周围来往的人和变化的景。
蓦地,一袭白色吸引了她的注意,不知名的力量迫使她抬头看了看眼前的景致。对方身材高挑挺拔,清爽的短发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亚麻色的光泽。上身是白色的衬衣,领口处的黑色丝带扎成了蝴蝶结的样式,颜色极浅的阔腿牛仔裤掩盖不住腿的修长。那气质仿佛五月别在胸前的那朵清香的栀子花。可眼前的人明明步伐干净利落,给人一种职场女性的干练和洒脱。知音并没有看清对方的脸,只觉得和此时的阳光很相衬,大概是位相貌不错的女性吧。在音乐学院看见漂亮的人不足为奇,只是她的气质很是独特。知音看着她从自己面前走过,很想看清她的相貌,但是还来不及仔细打量,她已经飘然远去。知音在原地呆了将近30秒钟才回过神来,想起自己还要抢琴房,便加速往前冲。
来到琴房管理室,用校卡换取琴房门卡,已经不剩几张了。音质好的琴都没有了,知音只得随意拿一张。一打开琴房门,竟然是一间“毒气室”。浓重的烟味,呛得知音直恶心,琴房的地上到处是烟头,之前肯定有一些桀骜不驯的学生来过。这种素质的人简直是音乐学院的耻辱。知音在心里骂着。乌烟瘴气的琴房,让知音头痛不已。她怕自己在这间“毒气室”里中毒身亡,匆匆逃走了。她对烟过敏,烟味恶心得令她头疼,每当有人抽烟时,她都会尽量躲开。幸好,还剩最后一间琴房,她又换了琴卡,并告诉管理员刚才那间毒气室快让她窒息了。一向和蔼的大叔也为此生气。
知音走进琴房,钢琴确实旧了一些,但空气清新多了。她开始一边听上课的录音一边练声,不断琢磨老师在课上指出的问题。练声完毕后,她唱起了Intorno All'idol Mio(《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歌曲选自切斯蒂的歌剧《奥龙泰阿》。这是一首亲切而温柔的情歌。旋律像一条被微风轻轻爱抚而泛起涟漪的碧色的湖。恋人在湖上泛舟,互诉衷肠。她会在歌唱时想象歌词描绘的画面,可是画面里却一闪而过在去琴房的路上所见的那个女人。她感到不可思议,晃晃脑袋,练起了别的曲目。一个小时以后,她不再练歌了,嗓子也需要得到休息。她翻着琴谱,艺考结束后就没有再仔细练过钢琴。她陷入了回忆。
05 音乐之路
那年6岁,她跟随父母一起去干哥哥家。她在客厅玩时,听见一阵非常美妙的钢琴声。爸爸称赞干哥哥钢琴弹得好,她却傻乎乎地以为是电视节目的声音。干哥哥在书房里练琴,她走了进去,这是她第一次亲眼看到钢琴。这台能弹奏出优美旋律的大家伙,让她即兴奋又迷惑。她想去摸一下这个比她高一点儿的家伙。
几个月后的一天,她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国庆节,因为假期的到来,她兴奋地跑回了家。她敲了老半天都没人开门,便打算等一会儿。她在门口听见了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音乐声。不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爸爸。进门后,她发现家里多了一个陌生的“朋友”。爸爸买了一架电子琴,她敲门时,爸爸正弹得入神。爸爸念师范时学过一点风琴,所以会弹一些曲子。她第一次知道爸爸会弹琴,她即羡慕又崇拜。
自从家里多了这个“朋友”,她便像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迫不及待地要去探险。她翻着学校发的音乐书,认上面的简谱。爸爸告诉了她“1”的位置后,她很聪明地找到了“234567”,可她不明白为什么没有“8”。她也不懂调,所有的曲子她都按C调弹,能弹出《两只老虎》了,她欢心雀跃。可是,却依旧不满足,她还想弹更多的曲子,于是学钢琴的想法油然而生。她在干哥哥家看见钢琴的那一刻,就萌生了这个想法,现在更强烈了。爸爸不知是担心她没有天赋还是担心她会半途而废,她哭着求了好多次,才答应送她学钢琴。
那天阳光很好。中午她躺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朵朵白云,姿态各异,期待着即将到来的钢琴课。下午就要去见钢琴老师了,妈妈叮嘱她,在老师面前不能哭闹,不然老师不收她。下午,踏着阳光,她和父母一起去了荷叶琴行,见到了钢琴老师贺老师。贺老师也是干哥哥的钢琴老师。即使过去多年,她依然记得第一节课的内容。钢琴有88个键,手型要像握着一个鸡蛋一样。她的教材是干哥哥用过的《拜厄》,书很旧了,有十多页都快脱线了。书上像蝌蚪一样黑黑的带尾巴的圆点就是音符。音符下面标注的数字是指法,但她常常把指法和简谱混淆。课后,贺老师叮嘱她要多练琴。父亲怕她不能持之以恒所以没有给她买钢琴,电子琴琴键和钢琴一样,便让她用电子琴练。
前几节课,她还兴致勃勃地去上课。可是,过不了多久,她就感到厌烦,练琴也不再认真。贺老师发现她回课的效果很差,多次叮嘱她一定要多练。可她回课依旧磕磕巴巴的,手型也不好。无论贺老师讲多少次,她总是做不到,甚至她根本不明白自己手型哪里不对。学了将近半年,《拜厄》上册才弹到一半。同在荷叶琴行学琴的同学,半年时间已经弹完了《拜厄》上下册,开始弹《车尔尼599》了。那个小姑娘假期时天天上课,回课效率很高。贺老师用她的事激励知音,知音却无动于衷。
知音回课效果太差,贺老师便安排了一个和知音同样水平的女孩薛珂一起上课。她希望两个小姑娘一起上课能互相激励。但这两个小家伙碰在一块,越加懒散了。一个回课效果差,另一个只会更差;一个借口说作业多,另一个就说学校安排的活动多。当两人举步维艰地学完了两册《拜厄》,知音实在忍受不了,再也不想去了。钢琴一度成为恶梦,想到要去上课全身的细胞都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当知音提出不学钢琴时,贺老师却突然提出让她学声乐。知音和薛珂的声音条件都还不错。于是知音开始接触声乐,不学钢琴的事也就暂时没提了。但是声乐学了半年就放弃了。知音很瘦,身体状况不好,一次练声时,眼前突然一片漆黑,差点晕倒。贺老师发现知音脸色苍白,嘴唇乌青,也不敢再让她继续唱。有了这次经历,知音对声乐恐惧万分。当知音放弃声乐时,贺老师同意了。
没过多久,知音对钢琴也厌恶到了极致。那时她已经学琴两年了,却弹不出一首流利的曲子。父母劝她不要放弃,可她在家里满地打滚,边滚边哭,死活不练琴,还在作文书里找到一篇宁愿把手砍了也不想练琴的作文给妈妈看。父母无奈,只得作罢,也庆幸没有买钢琴。所以当知音因为喜欢唱歌而想再次学钢琴时,遭到了父亲强烈的反对。父亲断定知音只是三分钟热情,根本没有恒心。
学钢琴的孩子很多,不放弃的很少。绝大多数的孩子,要么像知音一样因为懒于练习而学不下去,要么到了中学课业繁重而学不下去。在这些学琴的孩子中,又有多少是出于热爱而不是被逼无奈?练琴的过程确实枯燥,父母老师不施压的话,天性好玩儿好动的孩子实在难以坚持。
再次接触钢琴是初三,知音为了艺考重新学了起来。钢琴是高一时买的,直到那时父亲才同意买琴。为了这台钢琴,知音不知道和父亲争吵了多少次,最后父亲妥协。知音这才因为声乐而对钢琴产生了一些兴趣,当然更多是出于艺考的目的。知音想要报考的是声乐专业,但只报一个专业很难保证一定被录取,如果会钢琴的话可以报考的专业会更多。知音成功考入了西南音乐学院的声乐歌剧系。艺考后,钢琴又闲置了,声歌系是没有钢琴课的。
06 自我探索
回忆结束了,知音经常在发呆时回想自己学音乐的道路。为什么小时候那么害怕的东西,后来会成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事。如果小时候没有放弃钢琴,中学时期也不至于那么受罪。在这间小小的琴房里,有多少人是出于爱而坐在钢琴前?在她认识的音乐生中,不少人都是因为文化课不好而选择音乐,音乐不过是一条谋生的道路。
知音抚摸着琴键,艺考练过的曲子已经生疏了。她想重新捡起来,可弹了几遍还是磕磕巴巴,便心烦意乱地离开了琴房。此时,已经是中午,吃了午饭后,她昏昏欲睡。琴房和寝室她纠结了一会儿,最后选择回寝室午睡。
下午没有课,也没有需要排练的节目。她决定只睡一个小时,就起床读英语。她希望被保送研究生,英语必须过六级。初中英语还不错,高中也还将就,可是艺考时耽误了半年文化课,英语就落后了。幸好高考英语简单,考了108分,但是这个水平离六级太遥远了。知音是从这学期开始,才意识到自己应该争取保研,所以开始学习英语。
两点半时,闹钟响了,知音在意识模糊中关掉了铃声。等她再次醒来,已经下午五点了。网上说,午觉睡得太久,醒来时会有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她现在正有这种感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早上还为自己能坚持起来上课感到沾沾自喜,并在心里嘲笑着室友的懒惰。现在,所有的雄心壮志都被自己的脆弱意志打败了。这时传来了杨煜含糊不清的声音,她也才睡醒。她三天前结束了一个演出,暂时也没有排练任务,便睡了一个酣畅淋漓的大觉。知音发现自己和室友是一样的,并没有那么努力。
她和杨煜起床后,准备去吃晚饭。路上,杨煜说起许筠要过生日了,问知音送什么礼物。吃过晚饭,杨煜去琴房练琴,知音拿着四级英语书去了图书馆。在考六级以前,她得先考四级。想起一周后许筠要过生日,她不免有些发愁。许筠家境那么好,知音可送不起与其相配的奢侈品,于是只能在手机淘宝上搜索便宜又富有创意的礼物。就这样,浏览了一个多钟头,最终决定送许筠一箱零食。下单完成后,知音才发现又浪费了一个小时。
她深深叹了口气,为什么自己明明有目标也这么懒散,不屑与身边的人为伍却和他们有着同样的令自己鄙视的毛病。她陷入了沉思,内心在反复地挣扎与自我批判。等她醒过来时,时间又耽误得差不多了。
她翻翻手机备忘录里写着的今日计划,上午练歌1小时,练琴1小时。下午读歌词、学新歌1小时,复习英语2小时。晚上练歌1小时,复习英语2小时。可今天只完成了上午的练歌计划。灰心丧气地离开了图书馆。今天什么都没做,去操场奔跑完后又做了明天的计划。她总是想得多却做得少。身边的人都觉得她很努力,有时候她确实很努力,可是更多时间里,她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艺考期间是她最拼命的时候。凌晨2点还在练耳,7点钟准时起床练视唱。声乐不能连续练得太久,她就每天练4次,一次只练40分钟。练耳差了一点,就连续听3、4个小时,听到自己崩溃到哭为止。可是,这种拼劲儿,不知为什么找不回来了。
07 读书
一周后是许筠的生日,她请大家吃火锅,然后去唱KTV。来的人还有她的男友和几个好朋友。男友身高180cm,打扮得很潮,全身上下都是大牌子,但知音一个都不认识,以为是淘宝的便宜货。他确实很帅,可是,帅气里有些痞气。他问杨煜老家在哪里,杨煜说在遵义。他问遵义在四川哪里,杨煜尴尬地说遵义属于贵州。他立马哈哈大笑说:“哦哦,我小学毕业,没文化!”知音心里为许筠感到不值,为了这么一个男人竟把自己折磨得生不如死。
KTV里没有一首知音会唱的歌,她几乎不会唱流行歌,也很少听。即使是通俗唱法的歌曲,她也只听音乐剧选段。其他朋友都唱得很开心,知音孤独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屏幕里的字一个个变蓝。她突然意识到,坐在图书馆里、琴房里是有多么地开心,那会让她有一种安全感。她责怪自己没有珍惜时间。
从KTV出来,许筠又拉着大家去打麻将。一共九个人,两桌余一个人。知音意识到自己是多余的,便要走了。许筠说可以轮流玩儿。她说自己不会打麻将。知音是重庆人,小学时奶奶就教她打麻将,但她牌运差,从来也赢不了。知音没有钱拿去输,更加没有兴趣在麻将桌前浪费时间,便找借口推脱,匆匆逃走了。许筠本来也不在意,他们人已经够了。
知音本想去跑跑步,却在学校门口看见有人支了个书摊卖书,所有书都6折出售。知音随意翻了翻,突然翻到一本《苏菲的世界》。她早就听说这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读物。她对哲学有一些兴趣,高中政治课讲哲学时她听得十分专注。于是她买下了这本书,然后放弃了跑步,回到寝室阅读。
这本像侦探小说一样的哲学书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上学期读过柏拉图的《理想国》,但是并不很明白。这本书用许多通俗有趣的比喻讲明了柏拉图的“理型世界”。往后的一个星期里,除了上课和练歌,她几乎都窝在图书馆看这本书。她的阅读速度不快,几乎是一字一句的读,一边读一边用手机记录下书里提到的所有哲学家和哲学流派,整理出了一份西方哲学极简史。这本书,让她对曾经就听说过的柏拉图、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她认识了笛卡尔、洛克、尼采、萨特这些新朋友。她才知道原来哲学并不仅仅只有高中政治课上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原来哲学有这么多流派,有这么多璀璨的思想。
当她看完这本书,走出图书馆时,她忽然想了起一句话“当我从图书馆里走出来时,我感到我比周围的人都高得多!”她终于能理解这句话了,此刻的她比一周以前的她拥有了更多的朋友,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她又想起初中时看到的一个悖论问题“当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越感到无知”。联想到苏格拉底所说的“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她突然对这个世界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求知欲。
她返回图书馆,图书馆一共有五层。第一层为视听类,收藏着各种音响资料,有唱片、光碟、录像带、录音带等,多达十万余件,并配有播放设备。第二层是乐谱类,分为外国作品和中国作品,总计15万余册。第三层是音乐文献类,音乐美学、音乐理论、音乐史、和声学、复调、音乐论文期刊等,多达7万余册。第四层是非音乐类的书籍,包含了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心理、教育、语言等近4万余册的图书。第五层收藏了各种珍贵的乐器、作曲家手稿、学院历史简介等非正式出版物。
知音在三楼和四楼徜徉着,寻找会令她一见钟情的书名。她借走了《莎士比亚全集》《十日谈》《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十五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等十多本她觉得自己会感兴趣的书。抱着这堆书回寝室时,她像拥抱着一个风情万种、琢磨不透的情人。她想读懂这个情人,可怎奈情人喜怒无常、变化多端,不肯轻易向她缴械投降。可越是如此,她越对这个情人充满了兴趣甚至征服欲!
她像恋爱般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阅读,不再像之前那样混混沌沌,在无心练琴无心复习英语时她就看书。她不清楚这些书籍能带给她什么实质的用处,但她知道不能抱着功利心去阅读,书籍本身就能带给她极大的乐趣。她曾经有许多不被人理解的奇思妙想,如今都在书里找到了共鸣。原来自己不是没有朋友,只是这些朋友逝世已久,但好在他们留下了书籍,为她和他们的交流提供了媒介。
作者的话:可能有个别读者阅读完此章会对我的写作手法感到奇怪(比如事无巨细地描述、时间线的转换等等),它不像通常的小说写作。其实是我刻意为之,大家有任何不解的东西或者疑问,都会在阅读完结局后得到答案。
下章预告: 知音在校园里遇到的女性是谁?她们还会再相遇吗?涉及话题:音乐/成长/主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