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玉笏 ...

  •   虐杀苗童之事既然上达天听并导致宣德帝震怒太后痛心,下面的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官员自然也不能再无动于衷了。于是自文渊阁大学士起每个官员都先做震惊状,再痛责一番底下的官员,然后发表千字以上的慷慨陈词,其中或涕泪俱下,或奋发激昂,竭力表达自己上要报效朝廷,下要保护黎民的一腔热血满腹决心,陈词完毕,也就把自己对此事应负的责任推的干干净净,并巧言设词轻轻将此事踢给其他有关衙门。
      (明代不设宰相,文渊阁大学士即执行宰相之职,一般文渊阁大学士有四个人,其中某个可以称为首辅。因此文渊阁大学士也就是顶了天的官了。----航海注)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这样做的,据小螃蟹所知,起码有一个人是个特例----此人便是按察院左都御使赵攻赵大人。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御史台的主管官员,职责是“掌察覈官常,参维纲纪”----也就是监察所有官员的政治得失。
      此外,都察院左都御史还担负着另外的工作:参预九卿评议奏折;凡重大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共同审断;稽察各级衙门、官吏办事的优劣;检查注销文书案卷及封驳事;监察乡试、会试、殿试;巡视各营等事务。

      由此可见,左都御史这个官可不是好做的,一个小小的御史头儿,带领着一帮无兵少权只会叽叽喳喳挑人不是的御史大夫,时时刻刻瞪起眼睛查找上上下下那一大拨官油子的不是,“掌察覈官常,参维纲纪”,此外,还要作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这种官,傻子才爱做呢。
      却不曾想这位赵攻赵大人一做就做了十多年,还顺便做上了朝中一帮书呆子的头儿,成了朝中清流之首,这也确实是件奇事。
      只不知这些自命中流砥柱,饱读圣贤之书,唯大明天国为是的书生们若是知道,这位赵攻赵大人根本不能算是血统纯正的大明人,而是海外小岛国琉球王的血脉,汉奸家族赵氏的后人,又不知会作何感想鸟。

      --------------------------------------------------------------------------
      各位网友mm,航海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赵攻可不是倭人哦~他从父族琉球国王尚信来算应该是大明属国人士。虽然不是血统纯正的天朝子民,却也不是倭寇来的。

      话说这琉球国也就是现在的倭国冲神县,在清末之前一直是中国的保护国,类似于朝鲜的李氏王朝,国王受大明册封,年年派人前来大明纳贡称臣,此外国中大事如册立王后,确立世子等都要得到大明的同意,就是琉球国王从义尚信等的姓名也是大明给他们指定的,不然一国之君怎么会叫这样的名字呢。
      那从义也自有本国番话原名霸奴儿,但是来朝中国皇帝的时候皇帝给他起名从义,他也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表示必将追随大明之义,结兄弟之好。
      从义之后的琉球女王和礼也是如此,和礼原名和亲爱的网友河里妹妹相同,后被大明赐名和礼。(嘿嘿嘿,河里妹妹这个安排如何?航海上次说要把小河你写进文去,不知同意否?)

      不过各位网友mm莫要以为大明象现在的美国一样势大欺人,想当年大明对从属国的政策还是很友好的。比如说琉球的进贡吧,每年都运来大批贡品,但大明朝廷只从中拿去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让琉球朝臣自己发卖于市,此外还赐给琉球大批珍贵的礼物,显示大明的宽厚仁慈,因此琉球进贡其实是可以大赚一笔的合算买卖,有时候大明念及海路遥远下旨免了琉球进贡或是改为三年一次,琉球国都会举国震惊,苦苦哀求恢复朝贡,恨不得天天来大明朝贡呢。此外每有异国胆敢骚扰琉球安南朝鲜,大明都会出兵相助,帮这几个属国驱除外患。

      但是清末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甲午海战输给了倭国,琉球也无法保住。倭人依仗势力强大,登上琉球群岛,把皇族带去倭国,随便给了个华族身份成了倭国低等贵族,又改琉球为冲绳县,极力给琉球人洗脑,不许他们再说琉球语,不许在任何地方提及大明给该处赐下的名字琉球,就连该处原本的国名中山国也不许提及。从此大家都渐渐忘记了这里原本是属于大明的土地。
      Sigh,倭人果然猥琐~
      ——————————————————————

      话说这位赵大人听说此事之后,二话没说,就亲自赶赴皇城要求彻查此案。当时,小螃蟹正和米女在绛雪轩外和一帮宫女闲聊,听路过的小内侍说有此事,便也忙忙赶去看热闹。
      一路狂奔,她们俩气喘吁吁来到了皇极殿外,隔窗偷偷向内窥视,还没看见什么,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嗯哼~”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祁治所住的景阳宫总管太监王和,他也在殿外等着见皇帝。
      小螃蟹见是他,就嬉皮笑脸的说:“王公公一向可好?楚王安否?”
      王和做出很生气的样子,板着脸拉她和米女到边上,斥责米女道:“你们两个想死了,这里是你们来得的么!你也不劝劝你家小姐,尽领着头胡闹!”
      米女委委屈屈的说:“我那里劝得住呀,公公您看那些侍卫都不敢拦小姐呢。”
      王和生气了:“我必要会去禀报王爷,整肃宫里的侍卫,一个个都不知道规矩了,只知道跟红顶白。”
      小螃蟹一看他真的生气了,忙陪笑说:“王公公莫气了,都是玲儿的不是,明儿个楚王爷去大校场试马,玲儿求他给您老人家放假,不让您老天拔地的跟去跑腿子好不好?”
      王和脸色略缓,只说:“小姑奶奶,只求您不要再教着王爷胡闹就好了,你们两个一起出去,我再不跟去,还不让天塌下来了。再说骑马这种事,太后娘娘一向反对的,楚王爷年纪还小,…………”
      正说着,一个人独自走出了皇极殿,小螃蟹的目光立刻越过了唠唠叨叨的王和看向这人。
      这人身穿紫袍,乌帽腰玉,看去和一般的高品级京官并无区别,可是他的衣服上的补子绣的却非白鹤,孔雀,而是一种凶猛的异兽獬豸。

      传说中,獬豸形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又称独角兽,乃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作为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象征,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一旦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撕烂了吃下肚去。因此明代御史大夫衣上的补子皆用獬豸图案。

      可这人却又和旁的御史大夫不同,他身型方正,衣帽整齐,袍子似乎都是用熨斗精心烫过又在箱底压过的,折痕分明,一丝不苟,但是袍子的颜色却有些淡了,左手肘部还有个小小的补丁,腰上的玉带也碎了几片,却又用胶黏了上去,虽远远望去,也能见到那碎裂处的裂纹。
      那人一步一步走下丹陛东侧台阶,步伐方方正正一步三晃,即使下台阶的时候,他还是在一本正经的踱着官步。=_=!!!
      小螃蟹和米女看的目瞪口呆,下巴都快落到了地上。
      王和也回头看去,冷哼道:“原来又是他,穷京官,土老冒,不知好歹的拉着皇上啰嗦这半天,浪费咱家的时间。”

      这时,宣德帝身边的第一亲信司礼监太监范弘匆匆赶了出来,他追上那人,将一本被撕得稀烂的奏折递给了那人,说道:“赵大人,皇上答应让您也参与彻查此案了。”那赵大人却也不理他,只拿了奏折便去。

      小螃蟹转头问王和:“这就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赵攻赵大人么?他怎么如此倨傲?”
      王和冷笑:“就是这乡巴佬,这老小子从来不知天高地厚,整天在皇上跟前啰里八嗦,总是要皇上听他的做这个做那个,咱皇上是明君,一直忍着这老小子,拿他当魏征,可这老小子越发狂妄了,你瞧,今儿个皇上又被他气急了吧,奏折都撕了。要不是大总管范公公帮他圆着,只怕皇上把他也撕了,他却还又摆出那副看不起咱家这些阉党的死样子那!亏得范公公好脾气,要是咱家,早叫人把他趁夜勒死在值班房里了!”
      正说着,范弘走来了,小螃蟹和米女忙蹲到廊檐边的石级下躲起来,只听范弘让王和进殿去面君,又嘱咐他小心点,宣德帝正恼火着,王和连声喏喏,走了进去。

      小螃蟹蹲在地下,心里思忖着:这赵攻果然不负清流党首之名,果然够清,不过这样子也能混官场十几年,他的命也够大了。
      她又想起爹爹,爹爹的官运也一向不好,做了十几年终于弃官而去,可是爹爹虽不在庙堂之上,心里却尽忧百姓,以致生死置之度外,似乎和这赵大人倒是正宗的亲兄弟。一时之间,她全然忘记了这赵大人以前老是劝皇帝铲除赵家,斥责务实之策为奇技淫巧的过节,对他顿生一股亲近之意。

      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头顶轻轻两声咳嗽,她猛地抬头一看,原来是范弘。他没有和王和一起进大殿里去,却站在台基边上低头注视着她。

      看多了明清两代太监专权祸国殃民的故事,小螃蟹一直认为太监都是无知卑下,萎缩龌龊之人,可是这范弘却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范弘身材高大,容貌清奇,自幼在宫里的内学堂学习,文采出众不下于翰林,又写的一笔好字。十几岁时就作为先帝的秉笔太监,帮先帝整理奏折,批示奏章,据说可以他的批示不仅字迹连语气都与先帝相同,可以以假乱真,又总是契合先帝的心意,所以先帝非常器重他。先帝驾崩后,他又侍奉今上宣德帝,依然恭敬小心,一样帮着批示无关紧要的奏折,文笔字迹还是可以以假乱真,今上也非常倚重他,可他依然温良恭俭让,从不以自己的权势为荣耀。因此宫中众人皆敬服于他,太子等人都亲切的称他为蓬莱吉士,意为老仙人。

      --------------------------------------------------
      历史上确有范弘此人。
      而且在明代,皇帝非常倚仗后宫内侍,让他们参与到朝廷政治的方方面面,培养了一大批秉笔太监,督军太监,东厂太监,这些人的权势极大,所以在后期皇权衰弱之时导致了魏忠贤那样祸国殃民的大阉出现。
      但是在明朝早期,由于认真培养,还是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优秀太监,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三宝太监郑和。这类太监都是从小经过特别挑选,在宫里的内书房里由翰林院的翰林教授出来的,知识水平和做人素养都极好。
      对了,还有个小说明,在明朝,太监是低位极高的宦官才有的称号,比如秉笔太监,督军太监,东厂太监等,一般的小宦官只能称内侍或者宦官,把所有宦官成为太监,是清朝的事了。
      -----------------------------------------------

      小螃蟹见范弘看见了她们,忙拉着米女给他叩头,说:“范吉士吉祥。”
      范弘淡淡一笑,说:“走吧,擅闯此地要治重罪的,速回去。看见了什么也别乱说,记着,在这宫里时时刻刻都要紧紧闭上嘴。”说完,他转身进去了。
      米女忙拉着小螃蟹回去,一路上小螃蟹心里蹊跷,只觉他的话中似乎还有另有深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