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2、第一百二十二节 ...
-
原说王肃与宇文有过一面之缘,昔日王朗(王肃之父)亡于阵前,皇上体恤,特准王肃带父回乡,追赐侯爵之位,厚葬其父。祭奠之际倒与宇文碰了一面,虽然王肃镇守东郡,不常来洛阳走动,素日里很少与宇文来往,但是宇文对王肃甚为敬重,以长辈待之。
这日,王肃登门拜访,宇文在大厅相迎,互相叙了些阔别思念的话,然后分宾主坐下,献了茶,彼此又将别后事情的话说了。只见宇文恭敬地问道,“不知伯父来洛阳所为何事?”
王肃叹了一口气,沉吟片刻,面露难色,沉声道,“贤侄有所不知,我膝下有一女,得了怪疾,口不能言,整日痴痴的,请了许多郎中,皆无法治愈,今闻贤侄深得皇后娘娘信任,不知可否派些太医去郯城,替我小女诊治?”
宇文微微一笑,回道,“既然伯父相求,小侄怎敢推辞,不过恕小侄冒昧,敢问小姐的生母可是崔夫人,我府上的管家兴许与小姐有些渊源。”
王肃一怔,转面朝走过来的崔管家望去,这才明了,尴尬一笑,不再言语。
崔管家也不自然的在旁赔笑,细想前一阵子那俩丫头才来这府上,如今却病了,他心下忐忑,希望不要赖在自己头上。
正当他们谈笑之时,一位老夫人缓步走来,含笑道,“宇文,既然有贵客来访,你为何不派人告知母亲,这样岂不怠慢了王大人。”
王肃慌忙起身,颔首施礼道,“夫人,好久不曾过府拜望,您一切可好?”
此夫人正是张辽之妻,宇文之生母陶氏。她性情温和,待下人也甚为宽厚。
丫鬟搀扶她坐下,陶氏凝眉沉声道,“王大人不必担忧,我自会派宇文亲自去探望元姬,昔日夫君在时,便与大人定下了这门亲事,眼见着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时常惦记着呢?偏巧你便来了。”
宇文一脸惊愕,回望陶氏,半晌不言。王肃急忙躬身拜谢,满面愧色,低声道,“老朽即此一行,实为小女久病不愈,夫人这般说,恐怕会耽误了贤侄,老朽惭愧,元姬委实配不上啊。”
陶氏连忙摆手,探过身子,劝道,“王大人,你过谦了,昔日夫君闻知弟妹生下元姬,当即便定下此亲,既定之事,岂可反悔,王大人无须多虑,宇文定会带上高明的太医前去为元姬诊治,他日必会痊愈。”
随后便令宇文速速进宫,去请太医。王肃自是感激涕零。
而崔管家则胆战心惊,知元姬不久之后便会成为他的主子,他怎能不懊悔,悔不该当初避而不见,要早知如此,他定会倾囊相助,以后他可怎么再与元姬相见呢?
次日,宇文带着几名太医,携着贵重的药材,听从陶氏的话,与王肃结伴来到郯城。虽然宇文心里不愿,但又不能违了母亲之命,只得来探望这位痴小姐了。
一晃几日,他们来到王府里,陈氏竟有些惊呆了,望着俊美的贵公子,那高傲的姿态,令陈氏不敢直视。当得知他为当朝廷尉,深得皇上信任,陈氏早已脸颊绯红一片,上前娇声与宇文搭讪,怎奈宇文连瞧都不瞧她一眼,只与太医们疾步来到馨儿闺房。
馨儿正在午睡,昏昏沉沉的仿佛置身于一片田野之间,仰望无垠的长空,一纸鸢游荡在天际,没有绳子的束缚,越飞越远,隐约间望见一身影,只听他不停地唤道,“馨儿,快回来,馨儿,快回来……”
她不由自主的落下泪来,这是她在坠崖后第一次流泪,怎料到宇文清楚地看见她的面容,不知是惊,还是喜,只是轻轻替她拭去脸颊上的泪痕。
宇文贴在她的耳畔,低声道,“馨儿,快醒来吧。”馨儿微睁双目,注视着宇文,竟无任何表情,呆呆的眨着眼睛,好似这是他们初次相见。
青梅望着宇文热忱的双眸,顿感不安,难道他们从前认识,若此刻宇文道出她的真实身份,到那时可如何收场?
只见宇文慢慢松开馨儿的手,转面吩咐道,“你们过来给小姐诊治罢。”说着拂袖离开。青梅这才长舒一口气,悬在嘴边的话终又咽了回去。
宇文倚着栏杆,闭目沉思。馨儿为何会在王肃府中,还成为了他的女儿,难道馨儿自坠崖后便成了这副摸样,不光口不能言,而且连旧时的事也随之忘却。司马昭苦苦找寻馨儿的踪迹,没想到今日却让自己抢先一步,找到了她。
如今与其道出实情,不如将错就错,反正她已与自己定下了亲事,哪里也去不了,等事成之后,再告诉司马昭,岂不更有趣?
宇文思忖良久,浅浅一笑,环顾四周,顿觉神清气爽,想来多住几日,也未尝不可。
太医们诊治后,皆说身子并无大碍,只是心绪紊乱,若能解开心结,也就不治而愈了。然后又留下调养的方子,嘱咐仆人一番,陆续赶回洛阳去了。
自宇文住在王肃府中,便增派了数百名侍卫,在城外巡察,以免司马昭的人前来搅局。
而王肃府外异常的清净,城中百姓皆绕道而行,避免被侍卫盘问。当然由此也引起村民的诸多不满,因为城东桥头有一口井,是郯城村民的唯一水源。可如今有侍卫看守,村民都靠近不得,只得绕远路去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