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来信 ...
-
京都吏部尚书府暗室,一位女子衣衫半褪,一双素手在杜尚书的胸膛一圈圈的打着转,“杜郎,事情进展得如何了?”女子说着就要覆身而上,却见杜尚书一把推开了怀中的女子翻身下床,“衡儿已经在陈府留下了”,杜尚书有些烦躁的说到。
女子的手紧紧的抓着床沿,望着床边负手而立的男子,眼中满是憎恨,都二十多年了,还是忘不掉么?眼见杜尚书就要转过身体来,女子这才穿戴好身上的衣物,光着脚走过去从背后紧紧的抱住了杜尚书,我见犹怜的说到:“杜郎就不再多留一会么?”
“嗯。”杜尚书说着就拾起散落在地的衣物穿戴整齐便头也不回的走出了暗室。
暗室外,是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管家杜志已经等候多时,见自家老爷出来,将手中的信件呈递给了杜尚书,担忧的说到:“老爷,近来京中多了许多眼线,其中有一支实力不容小觑,我们的人手已经折损不少,如此下去,恐怕事情迟早会败露。”
“可查清是谁的人?”杜尚书看着手中的信件,捏着信件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京中是谁还有如此势力?
“目前还未查到任何确切的线索,不过,老奴猜测,这支势力应该不来自京中。”
“不来自京中?看来还真是低估了这位殿下的实力。”杜尚书一时心中也有些打鼓,这位殿下离京已有两年之久,在京都的势力竟然还能渗透到如此地步,如此,还需得先拔掉这颗碍眼的钉子。
“老爷是说,景王殿下?”管家杜志错愕的问到。
“传信给衡儿,让他多留意一下。”杜尚书说完,就将手中的信纸放在正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信纸便很快化作了灰烬。看着眼前跳动着的火焰,杜尚书不禁捏紧了手中的拳头,面露凶色。那时候的自己朝不保夕四处躲藏,等到他去的时候,诺大的府邸,只剩下一堆灰烬,那场大火,烧了多久,他已经忘了,只记得那夜以后百姓皆传,那冲天的火光,点亮了京都的黑夜。他不知道她死前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只记得她曾指着那幅画,笑得像个孩子,她曾经要的求的,他都会替她一一实现,不计代价,不择手段。
渝都城外,一位黑衣男子抱着一柄长剑有些不耐烦的倚在杜子衡屋外的柱子旁,见到从屋内走出的杜子衡,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向杜子衡所在的方向扔了过去,杜子衡稳稳的接过信封,看见来人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便出声问到:“他还交代了什么?”
黑衣人并未作答,反而是挑衅的说到:“我可不是杜雨,杜大公子,我可不怕你。”杜风作为暗卫首领,武功是所有暗卫中最高的,对于杜子衡的武功他略知一二,但这又怎样,眼前这位杜大公子这两年可是一直与书画为伍,以他的实力自可一战。
“你大可试试。”杜子衡并不在意黑衣人的出言不逊,说完就转身向屋内走去。
黑衣人见杜子衡一副丝毫没把自己看在眼里的模样,便拔剑向杜子衡冲了过去,眼见黑衣人的长剑就要碰到杜子衡的衣领,就在这时,黑衣人只觉得眼前一阵黑影闪过,手中的长剑已然消失不见,紧接着脖颈传来一阵冰凉。
“你可知你弄脏了这屋子?”一声妖媚的声音从黑衣人的耳边传来,四月的阳光透过木屋的缝隙照射在屋内的地面上,黑衣人却觉得前所未有的寒,这就是他真正的实力么?
“给你的手下带个信,以后来这里都在屋外安静的等着。”杜子衡收起了身上散发的冷气,扬手便将手中的长剑嫌恶的扔出了屋子。
黑衣人走后,杜子衡静静的坐在桌前打开了那封信,看着信上的内容,不禁多了几丝玩味,边疆战神景王殿下么?这倒是个棘手的人,若不是为了躲避他的眼线,他也不至于住在这城外。只是,这位殿下常年征战在外,派出去的探子查到的也只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目前手中已经掌握的关于这位殿下的情报似乎太少了些。
看完信上的内容,便拿出了书桌旁包裹里学堂学子的功课,杜子衡看着书桌上陈婉完成的功课,脑子里不禁浮现起女子的一颦一笑。
“先生是独自一人住在城外么?”陈婉走近杜子衡,眨巴着自己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望着杜子衡好奇的问到。
“嗯,学子可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杜子衡对于陈婉的变化有些惊讶,此女子第一次上他的课时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上第二次课时却异常的认真,此后功课的进步也是异于常人,所做的字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此女早几年开始认真学习作画,在这方面的造诣定不会比自己差。
“没有,只是先生每次上完课都已经到了晌午,先生不妨在府中用完了饭再走。”陈婉觉得很奇怪,之前请来的画师以及学堂其他的先生都是选择在府中住下,衣食住行方面父亲都会着人安排妥当,却唯独杜公子要住在城外。
杜子衡并不习惯陈婉这样的关心,从小到大,印象里,除了那人,没有人会在意自己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杜子衡在心里冷笑了一声,面色不显,一如往常,“学子之意,为师心领。”
陈婉听到杜子衡的拒绝,虽然已经从父亲那里得知是杜公子自己坚持执意要住在城外,但心里还是隐隐有些失落,不由的有些垂头丧气的说到:“那好吧。”
杜子衡一想到女子因为自己的拒绝而沮丧的表情,顿觉有些烦躁,甚至想抬手揉揉她的头发,甚至想让她一直那样开心下去。今日笄礼,身着礼服的她又是什么样子呢?
他究竟是怎么了?杜子衡放下了手中的画卷,端起了放置于一旁的茶杯连喝了几杯,这才平复了自己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