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春夜听雨 ...
-
春夜听雨
李泉清
风调雨顺兆流年
惊醒五更难入眠
翘耳聆听天奏乐
窸窸窣窣胜丝弦
淅淅沥沥的雨声把我从酣梦中惊醒。
心情有些激动!
打开手机看了看时间:4:19。
如今的天气预报真是准,说是有雨就有雨,这不,下开了!
这个季节下雨,是最合时宜的。
眼下,正是春分过后,清明前夕,万物复苏的时节,不管是地里的庄稼还是院子里的韭菜、大蒜、葡萄……,都非常需要一场春雨的滋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古代文人墨客对春雨贵如油的极好描写。
今夜的雨正是如此: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只不过今夜没有风,而且,带着天籁的雨声。
我喜欢这种没有风,安安静静的雨。我觉得:风,没有啥用处,最好还是没有更好!
古人对于“润物细无声”的描写,其实也只不过是为了制造一种氛围而刻意的雕琢,下雨,怎么可能没有声音呢?!那雨滴冲击空气产生振动,怎么可能没有声音?!
文学和物理在很多时候是矛盾的!
文学太过感性,有时候还太过夸张,甚至是扭曲了事物本来的状态,就是为了照顾到那种理想层面上的美和精神感受,太过理想化和文艺化。虽然是对现实进行了雕琢和加工,但是人们还是很喜欢它给人们带来的那种超越现实的美好享受!
而物理的风格却跟文学截然不同:它是以事实说话,直抵事物的本质,毫不虚伪地揭露物质的真实面貌和性质,有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昂然正气。只不过,太过真实的东西有时候会让人感觉不尽人意,不够美,不理想……
于是,有文人墨客为了创造一种唯美的生活意象,便把那些有瑕疵的事物进行雕琢和塑造,创造出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化的景象,目的就是为了把生活中的美进行放大,给人一种更美的,更好的精神享受。
我觉得,能够把文学和物理进行很好的融合,创造出一种不脱离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文化作品,作为一种精神物质,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提供给大家享受,那也是极好的。
毕竟,生活需要美,更需要一种没有瑕疵的美!
屋里还很黑!
抬起头看看窗外:天乌蒙蒙的。
窸窸窣窣的雨依然在安静而有节奏地下着。
没有风,于是,显得很安静,很祥和。
没有开灯,我怕惊扰了这个安静的氛围!当然,也是为了省点儿电费!节约能源,又何尝不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美德呢?!你说呢?
这是个吉祥的夜,正是因为这场及时的春雨。
这是个洁净的夜,春雨涤荡了残冬留下的污垢。
这是个柔和的夜,春的温暖正在悄悄地向人间渗透。
我喜欢这个飘雨的夜,喜欢它的安静,喜欢它的不骄不躁,喜欢它的朴实无华,喜欢它心平气和的态度,喜欢它不慌不忙的节奏,喜欢它,非常喜欢!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此刻,正当我想用文字记录下这一美妙时刻,这一美妙场景的时候,却突然感觉到了我对文字储备的贫乏,突然感觉到肚子里空空的,就像是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很饿很饿的,急需补充营养的那种感觉!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是需要天长日久储备的,如果没有平时的知识储备,单凭一时的兴奋,就想随手拿出来用,肚子里没有,你拿啥?
肚子里没有货,注定写不出华丽的句子,注定写不出那些代表着一定文学高度的佶屈聱牙的文字,更写不出格律严禁的诗句,一直以来,我就没弄明白那些束缚着人们手脚的格律,那东西太过复杂,太过艰涩难懂,我的智商容不下!
没有金刚钻,就不去揽瓷器活了!平平淡淡也挺好的!
有句歌词不是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我打字的速度有些慢,从5点开始写,这都6:04分了,才写了一千三百多字,还感觉有些词穷了。
六点多了,天开始亮了。
透过窗户的玻璃,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前邻的瓦上那反着亮光的雨水。
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
屋子里,就我一个人,很安静,只是感觉有些孤单和寂寞!
好想能有个人来陪!
爱情和婚姻成了我生命里最大的,躲不开的劫!
算了,不写了!该起床了!
下床,到门口,给这个春雨拍个照片做个念想,结束这段精神之旅吧:(编辑器不支持添加图片,在此添加不上图片)
――2022.03.25,李泉清写于――文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