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铁树村 ...

  •   陶真晓这回没有去凑热闹,她有预感,官府会妥协不收口粮费,但也不会完全无偿。
      弟弟陶分晓看姐姐不去,他也不去,在那里站着听大人说话没意思。
      陶真晓把昨天才种下的薄荷带泥挖起来。分了地,原地就呆不了了。
      人群那边又热闹了一下,陶真晓似乎听到了“行行”的声音。
      不多时,母亲凌氏回来了,爷爷和父亲还在那里。
      “唉,官老爷同意了,不收咱们口粮钱了,不过,咱们建房子的材料要买他们的,不许我们捡山里的石头用……”
      “以后咱们吃穿需要的东西都得在他们那里买……”
      “那县丞还带了个几人来,说是什么老板……”
      不用儿女询问,凌氏一回来就主动分享。
      凌氏边说边收拾东西:“也不知能分到多少地建房子,先把东西收拾起来……”
      陶真晓一点也不意外官府的条件,不可能无偿提供帮助,官府的人岂能放弃从中获得好处的机会?
      真晓问:“沈家有什么意见吗?”
      凌氏手里忙活着,没抬头:“没意见,大家就是看沈当家的没意见才同意的。”
      那真晓就没那么担心了,在这里安家,从无到有,注定辛苦,负担是少不了的,只能是多与少的问题,只能怪朝廷把他们丢在这里。
      提到沈家,陶真晓想起李盛金的事,她望望李盛金家的位置,那里没人,母子俩都去那里等着划地了。
      真晓看向母亲,闲聊般道:“建宅可不是一般累,石材不让捡山里的,那就只能从外面运进来了,这不得翻山越岭……”
      “这样的话,各家顾各家的,房子造的可就慢了,得大家一起帮忙,不然,得造到猴年马月去,这地又多雨,指不定等会儿就下雨了……”
      “死丫头乌鸦嘴!”凌氏笑骂了女儿一声,“你爹说今日进山砍大叶回来架屋子,这还没开始呢,要是下雨咱们全家都得冻死不可。”
      陶真晓继续道:“采石场的人说给我们免费送货上门吗?”
      凌氏愣了一下,道:“这就不清楚了……”
      陶真晓过来帮母亲把小物件收入昨天爷爷编好的篮子里:“阿盛哥那个样,他家可怎么办……”
      提到李盛金,凌氏也是同情:“阿盛可惜了,好好的一个孩子,要是在老家,早成家了,连孩子都有了。”
      真晓逮着李家聊:“现在官府要划地了,他肯定不顾身体要干,在哪儿悄咪咪倒下了都没人知道,咱们这刚立村就出事,多闹心呐……”
      听女儿这么说,凌氏立刻骂道:“死丫头,别说这种话,叫人家听了指不定怎么骂咱们。”
      现在大家都是同村人,邻里关系可不要搞僵了。
      真晓忙解释:“娘,我是为阿盛哥担心,这么多天了他也没吃药,这样下去别说干活了,我看他连饭可能都吃不下了,吃就咳,咳就出血。”
      凌氏叹了口气:“唉,那有什么办法?他们家哪有钱去买药,只能自个进山找草药……”
      真晓忙道:“这怎么行!草药不能乱吃,会死人的。”
      凌氏抬头看向略显激动的女儿:“那有什么办法……”
      真晓望望四周,凑近母亲,这才提起重点:“沈家有法子啊,他们家那么多人,跟咱们一样拿官府口粮,但我看他们好像什么都不缺的样子……”
      凌氏瞪了女儿一眼:“小点声,让别人听见了,还以为咱们跟贼一样整天盯着人家……”
      “这种事大家都懂得,谁人家不藏着点,这路上不精着点哪行,就看你能不能藏了……”
      “一路上也不知他们家把好东西都藏哪儿了,就什么都不差的样子,要不说人家有本事呢,唉,就咱们家一穷二白,啥也没有……”
      陶真晓打断母亲的唠叨:“娘,阿盛哥家就他跟杨婶,要是阿盛哥干不了活,他们家的房子最后还不是得大家帮忙……”
      “沈家有本事帮阿盛哥治疗,阿盛哥好了之后可以给沈家干活还债,阿盛哥他们家跟沈家不熟,估计是没想过请人帮忙……”
      “娘,你去跟杨婶说说,叫她去请沈红照的爷爷帮忙,十月份了都,就快过冬了,到时候天得多冷啊,房子要是没造起来,就阿盛哥那身子,只怕熬不过冬。”
      凌氏听到这儿,点了点女儿的额头,笑骂道:“臭丫头,搁这儿等着我呢,想叫我帮阿盛他们的忙就直说,跟我用得着拐这么大的弯,找那么多借口吗?”
      陶真晓捂着不痛的额头,一脸委屈:“这不是担心你以为我看上人家,给我乱点鸳鸯谱嘛。”
      凌氏望了沈家方向一眼:“这事不是咱们热心肠就好办,得人家沈当家的愿意。”
      真晓笑道:“这点我看是不用担心,沈家人多,房子一定得造个大的,我给你数数啊,他们当家的、大房、二房,还有那妾室,还有两个下人,少也得造个五房一室,还有厨房啥的,规模只怕是咱们村最大的……”
      “你看沈家人是多,但他们有几个是会干活的?他们家缺人,我刚不是说了么,阿盛好了,给沈家干活还债,不是刚好吗?”
      正说着,好些人回来了,脚步飞快,母女俩望过去,见大家都脸带喜色。
      终于要分地了吗?
      陶佳文也回来了,陶请福还在那边。
      “咱们先过去,拜一拜……”陶佳文笑着招呼家人们跟上自己。
      拜?
      陶真晓一脸茫然地跟着父亲过去。
      土地上放着一张大八仙桌,上面摆放着祭品,供了香火,官府的人带着新牙洲百姓们祭拜天地鬼神,求平安。
      还挺有仪式感的。
      跪地三拜过后,大家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案台上的食物,那里有鸡有鸭有猪肉,有好几样水果,肉香混着香火味散发出诱人的气息,使吃苦多日的大伙移不开眼。
      仪式的最后,还是那个县丞,李承辉宣布新村子名为:“铁树村”。
      这是寓意铁树开花出奇迹,表示铁树村开荒的艰难,但最终开花结果?
      陶真晓习惯性解读,真想问问是谁起的名。
      仪式结束后,官府便叫大家散了,开始准备划地。
      大家回自家的篝火旁转移东西。
      铁树村,有七十六户人家,人口四百六十八。
      官府与铁树村达成协议:
      官府给铁树村提供口粮,直到庄稼获得收成;
      铁树村建房需要的石材一律向官府的采石场购买,以赊账的形式,五年内不加利息,之后开始算。
      铁树村五年之内,每家每户必须在“闻祥行”消费,不得少于三两银子。
      闻祥行经营多种行业,有米铺,成衣店,杂货铺等,百姓日常的吃穿用品在他家的商行里都可以买到。
      “啧啧~”陶真晓不由得叹商人的精明。
      五年消费不得少于三两银子,铁树村七十六户人家,不过是二百二十八两。
      商人的目的可不是赚铁树村这区区二百多两银子这么简单。
      “闻祥行”在村民们这儿刷脸,五年怎么也混成脸熟的,养成村民去“闻祥行”购物的惯性,名气这不就打出来了?
      “闻祥行”这也是一种投资,如果铁树村开荒成功,日后人口多起来,“闻祥行”必有不菲的收获。
      陶真晓肯定,“闻祥行”一定从官府那里获得某种好处,她猜,铁树村的口粮,有“闻祥行”的一份力。
      这事对铁树村没什么不利,陶真晓倒也不反感。
      铁树村每家每户获得的建宅地,是一亩,若哪户人家不够住,需要更多土地,就得买。
      陶家是不需要再买地了,一亩地的房子够他们家五口住,要是加层,那住起来就更舒服了。
      沈家,不用多想,肯定需要买地的。
      陶真晓想,沈家买地也不会露财应该会找官府打欠条,日后赚了钱再付。
      说要划地,但这事迟迟没进行,因为房子的位置决定不下来,村民们对官府决定的位置不满意,跟官府重新商议。
      这一商议,就一直商议,搞到了下午黄昏。
      他们在山脚下各处都走了个遍,商量着房子建在哪处高地好,期间又演变成每家每户想要的位置、正门朝向都不同。
      好在今天天黑之前,大伙都统一了想法,决定了建宅地段、正门的朝向。
      这期间,其他村民也不干等着,陶佳文跟几个比较熟的人再次进山。
      凌氏去李盛金家帮忙,陶真晓带着弟弟在外围山林中溜达。
      下午大概申时的时候,陶佳文扛了不少木材回来,一家人除了爷爷,一起动手,简单地把能躺五口人的小小屋子搭起来了,临时避雨应该不成问题。
      天黑后,官府的人没有离开,反正明天就开工,干脆在村子里过夜。
      白日祭天地的贡品,就成了官府人的食物,彻底断了一些以为能获得分享的人的念头。
      铁树村只有七十六户人家,不足百户,是座小村子,但划地不是个轻松活,两日才划完。
      一获得土地,村民们就开干,山脚下充满了活力,似乎忘记了这几个月的苦难。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