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引蛇之计 ...

  •   当晚,王延龄便以拜祭为名前往开封府,终与包拯见面。两人见面之后立即分析形势,如今外面已准备就绪,然而宫里的情况却不在掌握之中,都认为此时必要先设法进宫觐见赵祯。但是宫中已在赵宁的掌控之中,只有狄太后和王延龄才能进内,何况外界只闻包拯已遇刺身亡,又怎么现身前往皇宫。

      “王丞相、大人,学生有一个主意。”公孙策说道,“但这个方法要委屈大人。”

      “只要能得见皇上解当前之困,包拯万死不辞!”包拯义正严辞道。

      只听公孙策继续说道:“既然王丞相乘轿而来,大人可以躲在轿座之下随丞相入宫……”

      “不行不行!”未等公孙策说完,王延龄便立即摆手反对,“包大人是朝廷重臣怎么可以纾尊降贵屈就于老夫轿座之下呢,你还是再想个办法吧。”

      然而包拯却说:“朝中只有丞相一人可以随意出入寝,包拯如果藏身于轿座之下一定不会引起英王疑心。”看到王延龄脸上还是犹疑和不安,包拯一脸轻松的微笑,“包拯能与丞相同轿,实在是抬举了包拯啊,何有受屈之理?”语气却是坚定。

      深夜的皇宫与往常一样寂静,但是层层严密的守卫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令人心绪不安。王延龄与往常一样乘着轿子前往皇宫,在宫门口便被守卫挡了下来。

      领值守卫看到是丞相的轿子不敢怠慢,上前便问:“丞相深夜进宫所为何事啊?”

      王延龄挑开轿帘:“奉太后懿旨,进宫有要事相商。”语气虽无异样,但其实背脊已直冒冷汗。

      “丞相,请!”守卫见轿中只有王延龄一人无异状,便让开了道。

      顺利地通过守卫,王延龄和藏于轿下的包拯才暗暗松了口气,而此时包拯由于屈身躲在座下,腿上的伤正隐隐作痛,只能咬紧牙关强忍过去。

      由于英王此时表面上还是效忠赵祯不敢公然发动政变,因此所派的守卫也只是在各大宫门之外,宫内还是一如往常。来到狄太后寝宫,当赵祯和狄太后看到包拯的突然出现都是大感惊讶。

      狄太后看到包拯安然无事,脸上惊喜万分,多日来的忧心也消逝了一半:“包拯,哀家以为你真的去逝了,很是担心啊!”

      “包卿家,你居然连朕也蒙骗了。”赵祯惊喜之余还有些责备。

      包拯深知赵祯是担忧自己安危,便拱手赔罪道:“皇上,微臣诈死仍出于无奈,望皇上太后恕罪!”

      “包拯,朝中的事相信你都清楚,自从皇上受伤哀家把朝政暂时交给了英王执掌,其后朝中的事就越来越乱了,哀家认为有人从中弄权僭越霸持朝政。包卿家你现在回来,哀家就安心得多了。”狄太后说道。

      此时赵祯拂袖怒道:“想不到杨家意图谋反,若非如此朕就不会受伤,朝中大权也不会落到英王手上。”

      “皇上何出此言?”包拯眉头一皱,经历了庞龙乱政一事,赵祯依然对杨家心存质疑,不禁令人心寒,“试想杨家一门忠烈孝忠三代,绝不会有谋反犯上之举,想必是有奸人从中作祟、谋害忠良。”

      赵祯长长地叹了口气:“朕也希望杨忠保是清白无辜,但是那个锦盒与先帝留下的图案竟然一模一样。要知道珍珠旗是我宋室镇国之宝,除了赵、柴两家根本无人见过。那杨忠保母亲柴郡主是柴家后人,若不是杨家想要谋害朕,珍珠旗的秘密根本就无人知道!”太多的巧合让他不得不防。

      对于赵祯的顾虑包拯是理解的,但却不认同杨家有谋反之意,便向赵祯和狄太后分析道:“要是杨家意图谋反,何必假借献旗为名?试想杨家三代镇守边关手执兵权,天波府中就算一个烧火的丫环也都能在百万军中来去自如,如果杨家意图不轨,只要一声令下便能将汴京夷为平地。但是自从杨老令公投靠宋太祖对我大宋忠心耿耿,历年来征战杀敌保家卫国,盖世功勋历历可数,杨家绝不会有谋害皇上之意!再者,试问皇上,借刀杀人者怎会亲自领杀人者上殿?”看到赵祯和狄太后脸色越发沉暗,包拯继续说道,“请问皇上,如此奸计万一得逞,何人得益最多?何人最为高兴?万一皇上驾崩,继位者将是何人?”

      经过包拯一番分析,赵祯和狄太后的思绪逐渐清晰。“是英王?”赵祯脱口而出,但很快又否定了这个事实,“不会的,朕看着他长大,他虽然任性妄为性格暴躁鲁莽,朕不相信他有这种野心和智慧!”

      “皇上,要想知道英王是否有谋朝篡位之心,一试便知!”包拯知道现在没有证据直接指证赵宁,如今之计只能引蛇出洞,“如今天波府被封,开封府举丧,定认为此仍千载难逢之良机,若于此时以太后之名降旨英王出使外邦,如果英王抗旨不愿离京,其用心则不言而喻,如此一来忠奸立辩无所遁形。”

      赵祯亦觉此计可行:“卿家说得很有道理,不过英王有万夫不挡之勇,如今又掌管大内禁军,若他蓄意谋反有谁可以抵挡得住他?”

      “此事微臣已成竹在胸,只要皇上特赦杨家父子,天波府中的残弱妇儒都可以成为百万雄狮!”包拯胸有成竹地说道。

      “好,朕就依卿家之见,”赵祯拍案说道,虽然对包拯的忠诚和办事能力是深信不疑,但这是关乎自己皇位的大事,赵祯还是再次提醒道,“此事一定要小心谨慎,须知道大宋之安危全在卿家一念之间!”

      包拯拱手说:“请皇上放心,微臣一定不负皇上、太后所托。”

      包拯遇刺身亡,杨家被封,整个皇宫也尽在自己手中,此时赵宁已是得意洋洋,在王府中继续盘算着大计。此时下人传话宫中有旨意,赵宁心中纳闷便也不敢怠慢。

      “太后懿旨,西夏原是我大宋臣民,年年进贡岁岁纳赋,然本年纳贡迟迟未到,唯恐事出有因,特派英王出使西夏查明因由,钦此!”传旨的钱公公宣读完,见赵宁正犹豫着,便将懿旨卷起双手往前一递,“英王爷请接旨!”

      赵宁见状忙回过神接过:“谢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吩咐,英王接旨后即随奴才入宫见驾商讨出使事宜。”

      赵宁想了想便说:“钱公公,你先行回宫,本王随后就到!”

      待钱公公离开,立即便从后堂走出一人:“皇侄,狄太后突然命你出使西夏,看来情况有变。难道……狄太后怀疑你?”此人正是襄阳王赵爵。

      “皇叔,你为免杞人忧天顾虑太多,区区一个狄太后就想调我离京,简直是异想天开不自量力!哈哈!”赵宁此时只觉大权在握,丝毫不将此事放在心上,不但拒绝出使西夏,还立即调动六营禁军把守京中各街道。

      得知赵宁的举动之后,赵祯这才真正相信包拯所言,于是立即传下密旨赦免杨家之罪。公孙策则易容成江湖郎中为天波府佘赛花看病之机,顺利地混入天波府与佘赛花、穆桂英等人取得了联系,没有引起围屯府外英王亲兵的任何怀疑。公孙策除带去了杨宗保、杨文广父子平安的消息,还将宫中政变、包拯计划等事一一相告,天波府众人得到密旨之后都义愤填鹰,表示会全力协助包拯迎救赵祯。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引蛇之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