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叹艰辛王氏邀共住 ...
-
齐布琛不由地回忆起自己的祖母来。
祖母李氏出身名门,其祖李永芳,早在前朝便是名将,后来降了太祖努尔哈赤,娶了太祖的孙女为妻,被称为“抚西额驸”。
抚西额驸屡立战功,子孙亦多成器,次子李率泰、三子刚阿岱、五子巴颜均功名赫赫,还有一女嫁给了宗室。到了孙子这辈,刚阿岱之女又被选入宫中,侍奉当今皇上。齐布琛的祖母是与宫中那位贵人正是堂姐妹,祖母娘家一房虽然不如那三房名声大,父兄也在军中效力多年。
早年满人入关时,齐布琛的外曾祖父从肃亲王豪格西征,与齐布琛的曾祖父穆齐纳噶哈正是同袍。大军一路破敌,直抵川中,眼看着即将得胜,忽来一阵冷箭,外曾祖父愣了神,幸得曾祖父飞身相助。
后来外曾祖父无碍,曾祖父却腿部中箭,不幸伤到脚筋,伤好后还有些跛。李家为答谢救命之恩,将一女嫁到了伊尔根觉罗家,便是齐布琛的祖母李氏。
李氏在闺阁中便有贤名,德行端方,行事极有章法。因老太太博尔济吉特氏不擅管家,李氏进门便得老太爷看重,在伊尔根觉罗府做了十几年的掌家太太。
尽管李氏早在康熙九年便已过世,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齐布琛都没见过这位祖母,但是祖母贤惠能干的名声却是如雷贯耳。就连齐布琛那位出身世家的继母纳兰氏,在伊尔根觉罗府众人的心中,还是比不上李氏。
这样一位人人称道的祖母,竟然和那位冷漠薄情的外祖母有私交,甚至交情好到可以抛开旗籍身份,结下儿女亲家的地步,齐布琛觉得匪夷所思。
齐布琛又看了一眼葛氏含笑的脸庞。
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葛氏依旧平和豁达,教养的姑娘也是不卑不亢,让人十分敬佩。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前有温良贤淑的李氏,后有重情重义的葛氏,和她们同时交好的外祖母姜氏,按理来说也不该是个薄情寡义的人。
莫非是她错怪了外祖母?可是前世明明是王家对她们姐弟不闻不问的。这其中难道也有误会?
齐布琛正在沉思,忽地又听到之前那个软糯的声音:“吴御婶,我已经前后翻了好几遍,都没见到那个匣子。你那里可有?”
又是那个老妇的声音回道:“我也找过了,确实没有,怕是弄丢了。”
“那里面装着老爷百余篇诗文稿,可丢不得啊!”软糯的声音说着便要哭起来。
葛氏使个眼色,屋里一个中年妇人转身出去,哭声渐远,那个软糯的声音似乎是被带走了。
葛氏脸上红了红,对王氏道:“当年我北上时,家人吴御夫妇和沈华夫妇放着江南的好日子不过,随了我来。这十几年同甘共苦,我和老爷早已不把他们当下人看了。刚才那孩子是沈华的女儿,最是胆小怕事,一犯错便哭。管教不严,扰了侄女了。”
“忠仆难得,伯母体恤也是人之常情。”王氏理解地笑了笑,四下看了一圈,炕上的条褥已经陈旧了,炕柜炕案皆是杂木所制。书本纸张堆得如小山一般,十分拥挤。
王氏随着丈夫到这寒苦之地后,也曾心生埋怨,不过暗自忍着。今日见葛氏随遇而安,不但没有一丝怨愤,反而心怀感恩,王氏心里敬佩,有意和她们多多亲近,便道:“我有句话想问问伯母,这儿总共三间屋,不过一个连二大炕,你们一家子,还有两房家人,可住得下?”
葛氏发出进屋后的第一声叹息:“家中的确人多屋少,如今夜间尚冷,必须睡炕,我们只能在炕上设了排插,挂了帐子,全都睡在这屋里。我还有个儿子,今年十二了,眼看着快到议亲的年纪,却和妹妹挤在一个炕上,真要论起来,实是不妥当。”
王氏还来不及说话,屋外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母亲不必烦忧,今日额生、尹生两位少爷邀我去将军家住,我明日去应下就是。”
“我儿苏还回来了。”葛氏对王氏说了一句,便对窗外唤道:“快进来见人,这位王家姐姐是爹娘故友之女,不是外人。”
一个少年走了进来,他身材瘦削,尚不及王氏高,看着却很斯文,躬身一揖道:“见过王家姐姐。”
王氏连忙还礼,又见自己身边没有合适的东西,便道:“今日没有准备,改日再补上见面礼吧。”
“你们本是平辈,何须给他见面礼。”葛氏笑着拉苏还坐下,对王氏道:“前些年巴海将军聘了老爷为西席,教将军府两位少爷读书,苏还也去随了学。”却又转头对儿子皱眉道:“将军和两位少爷待你虽好,将军夫人却看不起汉人。现下将军去了盛京,府里全是夫人做主,你若去他家住了,少不得不自在,哪里应得。”
苏还本就顾虑着将军夫人,是以两位少爷邀约之时并未应下,只说要回来与父母商议。但刚才听到母亲叹息,就想着哪怕自己受些委屈,也不该让母亲烦忧。
王氏笑道:“我倒有个法子,我们爷随将军去协防了,我家只有我和几个下人住着,尚有空余的屋子。慎妹妹还小,若有个哭闹怕吵了伯父和弟弟读书。伯母不如带淑妹妹和慎妹妹去我那儿住,留他们爷俩儿在这儿专心做学问。”
葛氏顾虑道:“若是去你那里,吵了你休息也不好。”
“我自己便有孩子呢,哪里会嫌吵?家中还有个乳母,也带着个孩子。慎妹妹去了,三个孩子还能一块玩。”王氏执了葛氏的手,目光真诚,“我娘家离得远,自从出嫁后,便再没见过母亲。家中太婆婆上了年纪,婆婆又去了,我一直盼着能有长辈教导。今日见了伯母觉得十分亲切,请伯母陪我住几日,我也跟伯母学一学持家。”
当年王氏之母姜氏便与葛氏十分要好,葛氏北上时亦收过姜氏重礼。但看王氏与姜氏相貌性格皆似,从一开始便未看轻自家,执的也是晚辈礼。葛氏不是那等一味清高的,现下自家确有不便,王氏诚心相帮,硬要推拒却是下了王氏的脸面,反而不美。不如应下她的好意,后头仔细看着,若真有用得上自己之处,尽力还上这份情就是。
葛氏当下便收拾了东西,抱着四女儿,领着三女儿,随王氏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