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第三章高中生活开始咯
对于汪经纬来说,1996年的9月1号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他时隔多年之后第一次重新进入校园,走进教室,体验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最寻常的重点高中的学生生活。
市一中当时已经是省里的重点高中了,在K市占据着垄断着地位——每年的高考状元都是一中的,这一点已经成为了K市百姓的共识。每年高考之后,街头巷里,许多搬着小板凳到门口或院子里纳凉的中年妇女们最大的乐趣不是在猜今年的高考状元出自哪里高中,而是猜测今年一中在高考前十的榜单上有占据了几个位置,是七个,八个,九个,还是全部垄断?
作为市里各高中的“老大”,一中对每年的中考状元都是非常重视的。这不仅是因为学校可以在校门口贴上一个大大的红布宣传单,在上面写着“今年市中考状元及前**名都入读一中”这样的字样,并一直挂到十月下旬天气开始转冷的时候,还因为这些中考状元里,除了极个别的可能会在高中成绩一落千丈之外,大部分的人都会继续他们在高中的辉煌历史。这些人可都是T大和B大的苗子啊!
所以,当汪经纬在8月31日到一中报道的时候,望着学校综合楼上那随风摇曳的写着自己名字的大红布条子很是无语。这个也算是当时的时代特色了吧。
事实上,汪经纬知道就算在重生前的2011年,市一中还是将这一传统保留了下来,不过是当时的红布条已经换成了精致的LCD显示屏而已。
跟上一世一模一样,汪经纬没有和别人一样挤在校门口张贴的几张大红纸前。他站在远远的地方,眼光越过众人,落在右边第一张红纸的上方。果然,和记忆中一样,即使隔得再远,他还是能看清排在最上面的几个字,汪经纬,他的名字。
确认过分班的情况之后,汪经纬双手插着兜,慢慢地往教室走去。高一一班的位置他还是有点印象的。市一中有个很可爱的地方,主校六个班,分校也是六个班——所谓“分校”,也就是中考时离一中的录取线插上几分,家里面交上几千块钱就还是可以进一中。事实上,就算是一中的分校也还是要比其他高中的主校分数要高。主校在东教学楼,分校在西教学楼。都是高一的在一楼,高二的在二楼,高三的在三楼。所以,高一一班就在东教学楼东边第一间教室。
汪经纬到教室的时候,教室里只有不到二十个人。这时的每个班级都大概有六七十人,跟后世那种三四十人的小班是完全不一样的。汪经纬径直走到最后一排,坐下来就趴在桌子上睡觉。
这并不是因为他还没能完全融入到现在的生活里,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高中生的身份上,不能与同班同学们打成一片。事实上,就算在前一世,他也不是有太多朋友的人。因为班级人数较多,又隔了好多年,虽然很多同学都曾向他请教过问题,但是他真正有印象的还是只有自己的几个好兄弟。
刚刚他一进教室就迅速地把整个教室都扫了一遍,并没有那几个哥们儿的身影。教室里坐着的几个同学都是很兴奋地互相交谈着,确实,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中考中脱颖而出进入一中本身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了。更何况他们还被选进一班。按照一中一向的规矩,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班一直都是一中的重点班,配备着一中最好的师资力量。现在能够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只脚迈进重点大学的门槛的。所以,他们确实是有理由骄傲的。
接下来的半个多钟里,汪经纬看见前世的好友陈松和刘闯都陆续地进入了教室。他们仨都是育才初中的,虽然当时并不是一个班,但是年级里的几个尖子生之间都是互相认识的。汪经纬冲他们招招手,让他们过来一起坐。然后汪经纬就开始和他们俩聊起天来了。
这俩个家伙不约而同地让汪经纬请客,纷纷说他小子走的什么运了,平时大家成绩都差不多啊,他凭啥在中考的关键时候比别人多了十几分啊?
“不行不行,汪精卫你必须得请我们吃大餐啊!”
刘闯愤愤不平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大声地说。
汪经纬无奈地望了望屋顶,这几个家伙仗着和自己熟,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叫成那个卖国贼的名字,他初中时曾经无数次地纠正他们,直到后来他自己都已经放弃这种不起任何作用的努力了。
“好好,大餐大餐,可以了吧,一会儿中午放学就请。”
“嘿嘿,这才像话嘛,松子,这下我心里就平衡了,你还有啥别的要求没?”
陈松是个很斯文的人,虽然肚子里装着一肚子坏水。这家伙小时候被送去外省的姥姥家待了几年,因此这家伙不像其他人一样说着一块地道的K市方言,而是带点儿南方口音,听起来温温柔柔的,再配上他白净的长相,在初中时期,就迷倒了不少女生。而这家伙也一向以此为荣,几个熟悉的朋友都早已了解到他的这一习性了。按照后来的说法,这个家伙就是个典型的“闷骚男”。
“嘻嘻,还是让大状元请我们去状元酒楼吃饭吧!”
汪经纬一听这话就有种冲动想要掐死陈松。状元酒楼是位于K市中心的一个高档饭店,饭店经营多种菜系,在K市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高档的地方了。离一中大概有两站的距离,走着去也就是二十多分钟而已。对于学生来说,在状元酒楼吃一顿饭可算得上是高消费了。不过这并不是让汪经纬想掐死陈松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陈松的那句“大状元”让周围正在侃侃而谈的同学们都抬起头来,望向这边。
汪经纬可不想刚一入学就这么高调,可是又被陈松逼到这个地步了,只能无奈地对大家笑笑。
“快看,那个就是这次的中考状元啊!”
“哪个哪个?”
“就那个,穿蓝色格子衬衫的那个,看到没?”
“噢哦,就那个啊,看着也挺普通啊。”
“听说他这次就扣了十分呢!”
“那么高啊?真不知道人家怎么学的啊?”
“他初中是育才的还是实验的啊?”
“走走,咱们一起问问人家是怎么学的吧。”
汪经纬就这样一直在同学们的各种问题中度过了他高中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到班主任郑老师进教室以后,他才得以解脱。
郑老师35岁左右,教一班和二班的数学。他是一个十分符合众人想象中的数学老师形象的人,个子不高,中等身材,略有些秃顶,头发不多,不过不知抹得什么发油,总是亮亮的。郑老师喜欢穿皮鞋。那个时代的皮鞋还是件很珍贵的物品,几乎每个人都会很细心地爱护自己的皮鞋。郑老师也不例外地在皮鞋鞋底钉了个掌,这样每次郑老师还没走进教室,大家就能通过他独有的皮鞋敲打在水泥地上的声音来判断这是郑老师来了——男人的鞋掌和女人的高跟鞋击地发出的声音还是有所区别的。
郑老师简单地祝贺了大家通过中考来到这个班级,表达了他对大家的期待,然后又让每个人都做了自我介绍。汪经纬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虽然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他是这一届的中考状元,不过还是有不少后来的同学并不清楚,因此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鼓起掌来。
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郑老师也顺势宣布了任命汪经纬为临时班长的决定。虽说这个班长是临时的,等同学们都彼此熟悉了之后还会再重新选举的,不过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这个临时班长基本上是百分之百会转正的了,只要不出大意外的话,而这个“大意外”是基本上一定不会出现的了。
汪经纬的性子其实是不适合当班长的。正确的说,他是不适合做任何班干部的,因为他清冷的性子让他很难对别人的事情产生关心之情,不过由于成绩的优异,他自小学期就几乎经历了各种班干部,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小组长……汪经纬摸了摸头上其实并不存在的汗,郁闷地想他要什么时候才能从这种“被迫当官”中解脱出来呢?
随后,郑老师又指定了其他几个班干部,陈松这厮也分到了一个团支部组织委员的职务。团支书是一个人如其名的很爽朗的女生张爽。汪经纬记得后来这个张爽考上了国内前十的大学,然后毕业就去了美国的一所常春藤大学留学。汪经纬在美期间还曾和几个留美认识的同学一起开车去张爽所在的M城游玩,当时张爽很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行人。不过,高中时期的汪经纬和张爽之间几乎是没有任何交情的。
副班长是一个实验初中考上来的女生朴在东。虽然名气听上去像是个韩国人,但这家伙确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朴在东是那种乐衷于当干部的人。汪经纬这才松了一口气,刚才忘了这个人,上一世的副班长也是这个人。朴在东很是愿意为班级服务,或者说是愿意为老师服务,他总是和老师走得很近。也许每个人的班级里都会出现一两个这样的人吧,他们和同学们的关系处的并不怎么样,但是和老师啊,教务主任的关系就一定处的非常好了。而这类人的成绩通常不是拔尖的,不过也肯定是在好学生之列的了。朴在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也幸亏了他,汪经纬才得以当三年的清闲班长。
之后就是发书和大扫除了。中午放学时汪经纬和陈松、刘闯还有硬跟着来的朴在东四个人坐公交去状元酒楼吃了一顿饭后就各自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