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入门考核 ...

  •   “这里是私人书院,不知几位可是有事?”园中为首一青袍男子,看到入门的刘安一行人,朗声说道。
      刘安心里吐槽,你这私人书院门口竟然不安排几个保安?我没办法找人通传,这才只能自己进来了。
      没等身后想要应答的书佐蒋琬出声,自己向前一步,拱手一礼答道:“在下是荆州牧别驾刘先之甥,罗侯寇封,今天带着表弟周不疑,来参加学院的入门考核。”
      虽是少年,但至少身为侯爵的气度还是有的。
      他却有所不知,这书院的位置本来就少有人知,虽说离城中心的市区不远,但另一边,离襄阳各大家族的宅邸也不远,再向南走一点,就是州牧府。
      故而这附近的治安,一向是统归州牧府负责的,平时能找到正门进来的,一般都是各个家族读书的士子。
      一听两个娃娃来参加考核?一园子的“清华学子”都愣住了,他们当中几乎都是参加过黄公的那个考核的,虽然大多数只在第一关表现良好,因此可以在书院留下来,也有少数通过第二关的,成为书院的精英人物。
      但到了变态的第三关,黄承彦那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是连题都没看懂,考完后都在骂黄承彦是不是故意折腾他们。
      两个娃娃,其中一个还是侯爵?没事闲着拿着侯爵的岁俸干什么不好,非来这里找虐?
      “原来是参加考核的学子,刘大人的确说过这事,寇小侯爷、周小公子随我来吧。”那青袍男子示意书佐和侍卫们可以在一旁的屋子里休息等着,招手转身,带着两个孩子离开。
      就这样,在众清华学子的注目下,两个小孩被带进了园子西北处的怡春院参加考核。
      怡春院?虽然突然听起来像是什么风柳烟花之地,但让刘安心生怀疑的却不是这个原因。
      因为他当初的确和阿仁去过北京的清华园,里面还真有一个怡春院,如果说书院的名字是巧合,那这个怡春院又该怎么解释?
      不过青袍男子没让他疑惑太久,就拿来两卷竹简,应该就是考核第一关的试题了,两个孩子一人一份,放到各自的案上,书案上还备好了笔墨,以及上好的宣纸。
      说实话,来汉末这么久,这纸可是目前刘安见过的材质最好的那种了。
      打开竹简,上面写着的是东汉通用的隶书,大概的意思是让自己论述一下秦朝灭亡的原因过失,不算难,也就是一篇很常见的策论,而且文体和字数都不限。
      据舅舅说,这书院的考核,前两关,虽说题型不变,但每个季度都要换一次题目,而且每次考试的士子都是提前预约的,考后也是更换题目前严禁透题的。
      至于第三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许是一直没人看得懂的原因吧,这么些年就一直没换过。
      自己这边刚过完年就来考试,前两关用的应该是新题。
      刘安这边想着要怎么写,却发现对面坐着的周不疑已经开始写得不亦乐乎了。
      ???
      刘安无语,本来想就是顺便带孩子过来涨涨见识,没想到这小子莫非真是妖孽不成?
      论述秦朝灭亡的原因,这个不是没学过,刘安脑海中拿上浮现出来的就是那篇著名的《过秦论》,但刚想下笔,却突然想起来,这篇策论,去年自己好像还在长沙老家的书房里看到过。
      仔细一想,可不是嘛,《过秦论》的作者贾谊,人家踏马的还是西汉的,这文章早就有了!自己如今在东汉末年用不了啊!
      而且不仅如此,高中语文书上学的那篇,好像还只是《过秦论》的一部分,如果说全文,别说默写了,刘安觉得他怕是背都背不下来。
      不行不行,换一个,刘安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写,但他本就是理工科的学生,大学学得也是计算机这种最不适合穿越工作的专业,都是多少年都没写过东西的人了,突然让他下笔来一篇古文?那他这任务还做不做了?
      策论,策论,不如苏洵那篇《六国论》?刘安心里一喜,随即又皱了皱眉,不对,那个《六国论》是说秦朝如何搞死六国的,不是说秦朝它自己如何完蛋的。
      看着旁边越写越来劲的周不疑,刘安有点怀疑人生,这小子才是真神童啊,自己好歹一个穿越者,还比不过一个七八岁的娃娃?
      周不疑那小家伙随便一个策论,学一遍就能记住,没事背背什么诗词歌赋,更是不在话下。就算放到后世,让他考真正的清华大学,估计也不是什么难题。
      诗词歌赋?对了,唐朝的杜牧不是写过一篇《阿房宫赋》吗?文体内容和时间都合适,就它了!
      一旁监考的青袍男子,无聊的一边监考一边神游,心里吐槽着这别驾刘先真是疯了,两个半大的娃娃还敢往书院送,这个年纪的世家子弟,《诗经》、《论语》、《孟子》这些经典读没读完都两说,来写策论?
      那个大的,也就和自家最小的弟弟小五一般年纪吧,他可是记得前些日子十三岁的四弟跑来和自己得瑟,说终于读完了《史记》,要开始学《汉书》了,小四这小子已经是家里五个兄弟里最厉害的了,也是十三四岁才学完这些,开始可以学写一些策论了。
      自家十岁的小五,估计进度也就是还在学《孟子》。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两个孩子都是没想一会儿,就开始不停地写着各自的文章,尤其是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几乎是看到题目就提笔成文,青袍男子来了兴趣,走进一看,不由得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小周不疑第一次参加考试,竹简上的题目里,也没要求文章一定要原创不得抄袭,这小子以为只要写出一篇符合题意的就可以了,灵机一动,直接把去年表哥寇封在长沙老家,闲来无事给他讲过的那篇策论默写了下来,正是那篇他表哥自己都背不下来的《过秦论》全篇。
      青袍男子一时之间,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平日里参加考核的,哪个不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士子,最小的也不过是两年前那位十七八岁的白衣公子,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就没谁会去写前人的文章,所以考题也并未特意提这一点。
      可如今这是个七八岁的孩子,第一次参加这种考试,自己作为监考又没说清,人家真就默写出一篇符合题目的论文,这可如何是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