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见亲属相逢盛京城 ...
-
齐布琛低垂眼帘,默默回想着家史的脉络。
自家祖上这些事,从前她也了解一些,都是从长辈们言谈中偶然听到,或是从老仆的闲话中漏出的。从来没有人像阿玛今日这般,详尽地给她讲述祖辈的故事。
齐布琛仔细倾听,从阿玛的言语中敏锐地发现,自己家里藏着秘密。远的不说,就说眼前,大房和二房的关系,便有些微妙。
前世里,齐布琛和大房接触不多。
大房没有女儿,齐布琛只和长辈们见过几次面。她觉得大伯祖母和蔼,大伯母爽利,却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察觉到几分疏离。
齐布琛本以为,这是因为大房和二房长期分居两地。亲戚之间都是越走越亲的,离得远了,自然就有些陌生了。
现在看来却未必如此。
当日大伯祖母嫁进来后是掌过家的,而后曾祖母进门,年轻的继母和掌家的继子媳妇之间,怎会没有摩擦?
更何况曾祖母还是那样的性子。
老太太博尔济吉特氏为人霸道,喜欢独断乾纲,最恨旁人做她的主。可她却又性格傲慢,不善交际,容易得罪人。
老太爷穆齐纳噶哈看不上老太太管事的能力,在京城府里,掌事的是科尔坤的额娘李氏。后来李氏病逝,拜音柱续娶觉罗氏,当家的便是觉罗氏了。
老太太与李氏不睦,和觉罗氏也不算亲,就连齐布琛前世的继母纳兰氏,与老太太也不过面子情。
单看老太太与两任亲儿媳妇都相处不好,便知当日老太太与大太太之间定有矛盾。
不然又怎会丢下怀孕的继子媳妇和年幼的长孙,只带着亲儿子进京?
阿玛虽然说了老太太是侍奉太后进京的,但是齐布琛知道,老太太和太后之间的关系没那么近。至少在前世时,齐布琛从未听闻老太太入宫觐见,家里也从未得过太后的赏赐。
后来大伯祖父阵亡,大伯祖母却没有进京,也从未向二房寻求过帮助,只凭一己之力养大了两个儿子。除了年节时给老太爷送礼,大房与二房并无更多的来往。
想来大房还是心存芥蒂的吧?
齐布琛忐忑起来。
此番自己一家去投奔大房,不知会被如何对待?而自己千翻百计,引着额娘厌倦京城向往盛京,究竟是对还是错?
齐布琛的不安并未妨碍南迁的脚步,半月后,他们一家如期抵达了盛京城。
临近盛京时,科尔坤下车换马,左手执缰,缓缓骑在车前。离城尚有百尺之距,科尔坤便发现城门下的一个人影似乎有些熟悉。
一阵马蹄声后,齐布琛听到车外有人和阿玛说话:“给三爷请安。”
“原来是顾管事,你怎么在这里?”
“太太算着日子近了,就让奴才到城门口候着,奴才等了三日,三爷果真到了。”
“让大伯母费心了。”科尔坤笑着伸手,扶起顾管事,然后由顾管事引着路,一行人马进了城。
齐布琛微微挑起车窗帘子,从缝隙里露出眼睛,悄悄打量这座关外第一重镇。
盛京不愧是曾经的都城,城墙高三丈有余,内外都用砖石砌筑,既整齐又壮观。城墙每面各有两座城门,雕刻着满汉两种文字的门额,镶嵌在瓮城卷洞上方。
齐布琛看着高大的门楼,想着三年以后,皇上将会下令对盛京重加扩建,在这砖城外围再加一道关墙。此后盛京将成为具有“内城外郭”这一完备形式的大城,内城将限制非八旗人口的进入,汉人将在外城安家。
进了城门,是一条十分宽阔的大街。这样的大街共有八条,通往盛京的八座城门,形成一个“井”字。在井字分隔出的区域里,遍布着大大小小数百条胡同,官员们居住的宅子,就分部在这些胡同里。
齐布琛家的祖宅,在怀远门内大街与天佑门内大街分隔出的区域里。
位于盛京城西面的怀远门外,是处决犯人的刑场,因此怀远门又称“鬼门”。齐布琛一家进城时,便避开了怀远门,从南面的天佑门而入。行至怀远门内大街与天佑门内大街交叉路口,便见西北方向有一座面阔五间的大宅,与盛京行宫的西红墙隔路相望。
齐布琛正往那宅子张望,王氏抬手拉下了车窗帘子,对女儿道:“咱们就要到了,快来坐好。回了祖宅可不能像在宁古塔那样随意,要守规矩,懂礼貌,知道孝敬长辈……”
这番话早在数日之前,王氏便对儿女念叨了好几遍,伪小孩齐布琛早已听得耳朵起茧,真孩子福哥儿也在额娘的唠叨声里打起了瞌睡。
王氏话音刚落,马车停了下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响起:“侄儿昂吉达,请三叔三婶安。”
科尔坤的声音传来:“地上凉,快起来,一家子不必这么客气。”
男人们寒暄片刻后,阿林带着男仆离开,丫鬟仆妇也在进了大门后下车。马车又走了片刻,直到了第二道门前,再次停了下来。
齐布琛整整衣服,拍拍正犯迷糊的弟弟,刚把福哥叫醒,便听到车外一阵响动,有仆妇放好脚踏,挑起车帘。春舒抢先上前,扶着王氏下来。夏宁和秋爽爬到车上,分别抱下齐布琛姐弟二人。
一个穿着锦缎旗装的媳妇子,立在垂花门前行礼:“请三爷三奶奶安,请随奴婢来,太太和两位奶奶正等着呢。”
科尔坤略一迟疑,身旁那个身材结实的青年男子便上前笑道:“三叔,我阿玛出征去了,没法招待您。太太说都是自家子侄,没什么顾忌,便请您也去见见。”
科尔坤点点头,便由那媳妇子打头,一行人进了垂花门。迎面是一个十分宽敞的院子,当中没有什么遮蔽,一眼便能望见一处高大舒展的三开间,房门却是紧闭着的。
那青年又对科尔坤道:“这正房打从老太爷进京后,便一直锁着,我们一家只在东院起居,这会儿太太也在东院等着。”
一行人便往东转,过了穿堂,又有一处稍小些的院落。一个青衣丫鬟立在台阶上,一边打起帘子,一边向屋内报道:“三爷三奶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