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妈妈及生命的意义》——好父母的天职是让羽翼已丰的孩子顺利离家 ...


  •   [[读书笔记]] [[心理学]] [[内心世界]]
      最近读了很多欧文·亚隆博士的作品,他的自传,他写的小说以及他的一些专著,感觉受益颇深,深深被这位大师丰富的内心和无比真诚的态度打动。这是一位备受爱戴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用真诚而又认真的态度记录分享了太多的内容,探索的不仅是心理治疗的奥秘,还有心理治疗师的内心世界。

      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这么娓娓道来,哪怕那些令门外汉敬畏而又挠头的专业术语,在他的笔下也让人觉得通俗易懂,一路通读下来,畅通无阻,大家看似随意,看得出功力。他在耄耋之年还在写作,回忆自己的往昔。跟很多作者不同的是,亚隆在自传中那无比的真诚和坦诚的态度,让人觉得非常令人亲近(亚隆博士自己的经历也是比较让人感慨的,虽然不似大部分人那么普通,但是又比大部分人幸运的多:童年时期遭受了很多,青春期遇到一生挚爱,而且俩人一见钟情,结婚生子,事业有成,著书立说、到处演讲和旅游。老年之后儿孙绕膝,颐享天年,这样的一生真的羡煞很多人)。

      在他的著作中,他自己披露,曾有病人觉得亚隆的生活太过安逸和美好,没有经历过很多的痛苦和悲伤,怎么做到理解病人的悲苦和诸多的困扰?其实这也是之前我想问的。因为在很多人印象中,做心理工作的人,本身其实也是有很多心理方面的困扰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极为顺遂,那么他如何设身处地理解对方呢?不过,在看完亚隆的著作之后,我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有时候并非只有经历过才能懂得才能治愈。亚隆博士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不曾隐瞒自己的无知和不足,他也不曾隐瞒自己对病人的一些观点和评价,拿出最为真诚的态度,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束手无措,承认这个病人让他筋疲力尽,承认自己也会有慌张和不知道如何控场的情况,但他愿意花时间一起探索,愿意陪着病人,这一点真的非常令人佩服。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是亚隆博士众多著作中的一本,内容很丰富,而且非常容易阅读,一口气读完之后觉得十分畅快淋漓。这本著作一共有六个故事,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都非常有意思:第一章: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第二章:与葆拉共舞;第三章:模范的折磨;第四章:治疗忧伤的七课;第五章:双重曝光;第六章:九命怪猫的诅咒。每一章作者都讲了一个不同的心理治疗的故事,涉及较广,从病患信息的保护、医疗关系、着重此时此地的治疗方法、治疗师的透明度以及丧失亲人之后的心理发展等等,甚至还涉及到了治疗师的反移情。可以说内容是非常庞杂的,但是一点也不乱,给人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

      第一个故事,是讲的作者与母亲的关系以及自己内心深处与母亲的羁绊,看得我几度落泪。作者与母亲关系并不紧密,甚至好几年都无法对话,母亲死后这种关系依然未曾缓解,甚至成为一种心结,在梦里还要纠缠不休。作为治疗师本身,他能带领很多病人走出来,然而却很难在心里真正与母亲相处,虽然母子相互爱着对方,然而却无法直接深入地沟通,也不知道不识字整日为了生存而奔波的母亲能否理解自己。

      在母亲已经化为枯骨多年之后,作者做了一个与母亲相关的梦,他依然像个孩子一样挥舞着双臂连声询问母亲自己的表现如何。这种情况岂止作者独有呢?有多少人一辈子努力奋斗\一辈子赌气\一辈子内心纠结\一辈子走不出某个困境,其实只不过是想获得某个人的一句认可?爱与恨是孪生子啊,而且形影不离,亲子之间亦无例外。有一句鸡汤说,这世间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然而真实情况是,这世间唯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如果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能做的就是停止爱自己。

      第二个故事,非常让人叹息,写的是作者的一位病人葆拉的故事。她得了癌症,作为一名信徒,却拥有令人敬佩的力量和勇气,拥有爱心,聪慧,而又灵性十足。更为重要的是,她与作者一起开创并组织了临终者的团体组织,濒死的人也要抱团取暖,获取人间仅存的一丝热气。随着这个团体组织的名气和能量越来越大,而作者与葆拉的关系却逐渐走了下坡路,两人甚至不怎么联系了。这中间纵然有作者年轻时候作为心理治疗师经验不够丰富,对情绪体察不到的原因,还有就是葆拉是一位癌症病人,她对当时医疗体系的冷漠\抹除个性化\毫无人情味等等无法接受,她受不了和她同样的病人被当成治疗的客体\一串数字\模糊的影像,她觉得每个病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这让她屡屡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无疑都受到了一些所谓医学专家的忽视与排挤。作为治疗师,作者当时将自己对母亲的很多情感反移情到了葆拉的身上,亦未曾敏锐地感受到葆拉的很多情绪,两人产生很多误解,甚至到了不知道对方生死信息的地步。这就好像原来并肩作战的战友突然之间反目一样,让人觉得非常惋惜。后来葆拉去世了。

      第三个故事,让人唏嘘。作者组织了一个有五位病人参与的住院病人团体治疗小组,而且还有学生在围观学习。其中一位病人叫做梅格诺利亚,她生了一种怪病,觉得腿不能走路了,家里到处都是蚊蝇,而且身上总有虫爬过的麻酥感。一开始这位病人在团体治疗中唯一的计划就是好好聆听其他人。然而到了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样一个善于聆听的人,其实最缺少的就是学会诉苦以及被别人帮助,她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奉献自己: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去世,随后母亲失踪,不识字的她抚养了七个兄弟姐妹,还抚养了很多养子女。对婚姻家庭她从未如愿过,也有很多牢骚和期待。这个独挑大梁的女性其实也拥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想做一名教师。。。。。在这个团体治疗的过程中,作者意识到那些被视为模范的人物也会被模范所折磨,也会绝望,会因为自己亲人的去世哀伤,也会怨恨人生,甚至伤害自己,才能不再施予不再奉献。

      第四个故事,第五个故事以及第六个故事,就这样,我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来,然后沉沉睡去。关于人生,关于死亡,关于生活,关于人与人世间之间的关系,从心理治疗师的角度来看的,非常不同,也非常有启发。我愿意把致力于解除人们心灵污垢以及束缚的人们称之为天使,比如欧文·亚隆。

      以下是相关摘抄:

      1、为了避免虚无主义,我们必须有两个使命:第一个使命是发明或发现生命意义的计划,让我们足以为它奉献一生;第二个是努力忘却前方才发明的行为,说明自己并不是发明而是发现了生命意义的计划,它原先就独立发生在“存在”之外。

      2、世界上每一个人基本上都是孤独的,这虽然很残酷,却是事实,我们得面对它。因此,我希望有我自己的思想和梦想,你也该有你的。

      3、聆听病人,让他们教导你。要保住你的智慧,必须永远做学生。

      4、我渐渐明白死亡虽然声名狼藉,虽然不能带来快乐,但它并不是把我们拖进无以名状恐怖境地的恶魔。我学会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看待它的真面目,这是个事件,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所有可能的终结。葆拉说:“这是个中性事件,但我们却一直用恐惧来渲染它。”

      5、在最后一段,她告诉儿子说,胎儿的肺并不会呼吸,眼睛也不能视物,因此胎儿准备降生到它无法想象的世界,葆拉说:“我们不也是在准备降生到超越我们世界,甚至凌驾于我们想象之上的世界吗?”

      6、他描述一群人在海滨哀伤地向扬帆出海的船只告别,船影越来越小,只剩桅杆顶端还看得见,最后连桅杆也消失了,人们低语道:“她走了。”然而就在此刻,在遥远的某一方,另一群人正在张望海平面,他们看到桅顶出现,不禁欢呼:“她来了。”

      7、生命是不能延迟的,非得活在当下,不能拖到周末、度假、孩子们长大,或是退休的暮年。

      8、母亲和我,虽然互相爱对方,却从没有像两个双手和心灵都清澄如镜的那般心灵交流或直接地沟通。我们故意忽略对方,我们都害怕、控制、欺骗对方。

      9、婶婶像蜜蜂一样舞动的形象萦绕着我好几天,我一直无法忘怀,我想或许这是一种讯息,告诉我忙碌的生活步调不过是止住死亡焦虑的笨拙举动,这个梦是不是告诉我要放慢生活步调,关怀我真正重视的一切呢?

      10、我打破了心理治疗的基本规则:不要剥除病人的自我防卫,除非你有更好的可以取代。

      11、不论治疗师多么真心诚意,多么亲密,多么诚实,双方依然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那就是: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立足点原本就不平等。

      12、虽然我过去总是很快就避开愤怒,尽量保持距离,但现在我却学会了如何包容愤怒,如何面对它,处理它。

      13、你要选择哪一种:睿智的疯狂,亦或是愚蠢的清明神智?

      14、我死得这么难过,是因为我活得这么难过。

      15、有些人拒绝生命的借贷,以避免在死时偿还。

      16、最怕死亡的人正是不能好好发挥生命的人。用尽生命,让死亡只得糟粕,只剩下光辉燃尽的躯壳。

      17、我曾就这个现象做过演讲,向病人解释受虐儿童常觉得很难摆脱病态家庭的阴影,而慈爱父母教养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没有这方面的困难。毕竟,好父母的天职不是让羽翼已丰的孩子顺利离家吗?

      18、除了死亡之外,我们也害怕伴随着死亡而来的孤绝无援。我们毕生都想找伴共度人生,却必须孑然一身面对死亡。生者规避濒死的人预示了最后必然的遗弃。

      19、个性和长寿之间有所关联:积极、警觉而妄想的好斗病人,通常比较长寿。

      20、只要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不久你就会丧失自己最真诚的信念。

      21、重要的是你内心有许多痛苦,若能学着倾诉它们,像今天一样直接面对它们,你就不会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它们——说你的房子有问题、双腿有毛病,或是皮肤上有虫的感觉。

      22、没有所谓的无趣或空洞的病人(或团体)。每一个病人,每一个临床的情况,都隐藏着丰富的人生戏剧,心理治疗的艺术就在于启动这些戏剧。

      23、“或许我不该说,大夫,但我觉得你很像我,你也想念你妈妈。大夫也需要妈妈,就像妈妈也需要妈妈。”

      24、有时我偷偷羡慕有勇气彻底改变生活的病人,他们搬家、辞职、改行、离婚、重新开始人生。我担心自己只是旁观者,也疑惑自己会不会偷偷鼓励病人为了遂我的愿而大胆改变人生。

      25、她点点头:“看到你就会让你太过真实。”

      “而真实的人就会死亡。”

      “现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26、子女死后,父母亲以不同的方式哀悼(通常和传统两性表达方式有关:女性较常公开流露情感,而男性则压抑、转移悲伤)。许多夫妻都会为此而产生冲突,这也是为什么丧失孩子往往会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

      27、没有人能逃过危险和腐朽,我也不是救世主——正好相反,我既不可靠,而且无能。

      28、我微笑伸出了手,咬紧牙关和他打招呼。你这家伙,我心想,最好好好照顾她,而且,绝不准早死。

      29、“喜欢并不是人类都有的情感。有时候你做的事我不喜欢,有时候我却很喜欢你的作为。”

      30、言语腐化得远比思想还快。

      31、“死在,我就不在;我在,死就不在。”

      32、我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星明灿的火花,在两大团黑暗中间:在我出生之前的黑暗,和在我死亡之后的黑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