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后续,集市 ...

  •   后来王家带着王老太去了镇上看病,大夫说是本来年纪就大了,身子骨不如年轻人,这是一下子把脊柱给摔断了,治好的可能性不大。

      王老太听了在人家医馆里闹腾,最后不仅费钱费力,还被人家给赶了出来,闹了好大一通笑话。

      从镇上回来后王家就开始热闹起来,王老太虽然瘫痪在床,两条腿不能动,可上半身完全没问题啊。因为出不了门,脾气越发暴躁,整天骂骂咧咧、摔摔打打的,指使得家里儿媳孙媳团团转,弄得家里人天天怨声哀道的,两个儿子实在受不了便闹着要分家。

      “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话在王家,或者说是在王老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就算前两年王老头去了之后,王老太也是用孝道压着儿子不许分家。

      王老太两个儿子本来就懒,觉得一大家子在一起住不仅能少干活,还吃得饱,所以也不想分家。

      可是现在王老太瘫在床上,干不了活也就罢了,还耽误其他人,加上媳妇的耳旁风,又听了儿子们的抱怨,便也起了分家的念头。

      王老太怎么可能同意分家,虽然她确实比起大儿子更疼两个小的,可她心里也明白自己这两个儿子是个靠不住的,死活不肯分家。

      王老太也知道,要是她家老头子还在的话,两个儿子根本不会分家,因为这样能少交一份徭役钱。

      当朝法律规定,每年八九月份每户人家都需要出一人服徭役,年龄在16到50岁之间。可以用等价的粮食交换,也可以用钱抵徭役,一人三两银子。可如果户主死亡后,有两个及其以上儿子的人家就会被默认是分了家,徭役也会分开算。

      可是王老头到底在前两年没了,王家两个儿子能相安无事的一起过两年也是因为虽然徭役钱要多交一份,可人多了能偷懒。

      问题是如今王老太的存在显然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不能帮家里干活就算了,还要每天添乱,加上家里女人不时吹枕边风,分家这事王家两个儿子没多想就答应了。

      因此最终王家还是分了家,王老头这个户主不在了,夫死从子,两个儿子要分家王老太根本拦不住。

      分家时两兄弟都不想赡养王老太,可也不愿少分家产。

      一个说大哥死了,他就是家里的老大,按规矩家产自己应该占大头,另一个说大哥死了也是大哥,家产应该平分。两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此还打了起来。

      最后还是村长站了出来,说既然都不想养,可以让王老太住到村尾的一间老屋,那儿离王家也近,两家轮流照顾,他也会好好盯着,可如果敢苛待王老太就抓去报官。毕竟当朝法律在孝道这一块管得颇为严格,当今圣上便是一个大孝子。

      王家两个儿子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对于赡养老娘他们也不敢阴奉阳违,毕竟村长盯着呢,为了一口粮把自己弄进牢房一定也不划算。

      王家家产村长也是按了平分算,毕竟王家大小子虽说在战场上没了,可到底是王家老大。王家田产、房屋之类的都是两个儿子一人一半,唯独银子村长没提,也算是给了王老太一条后路。

      王老太是什么人,她在别的方面显得愚蠢不讲理,但只要涉及到自身的利益那是比谁都精,村长的意思她一下子就明白了。

      王家家底是薄,可因为王老太死抠门的性子,长年累月积攒下来也有一笔收入,因此到分银子的时候王老太每个儿子只给了半两银子,这还是村长盯着的结果,否则她一分钱也不会给。

      王家两个儿子虽说是村里出名的懒汉,可也不是什么也不懂的傻子,这么多年下来家里就攒这点儿钱打死他们也不信,本来要闹一场,可王老太早就见机不对哭闹起来,哭自己不容易,儿子不孝,要贪她的嫁妆。

      村里夏、张两族不了解,可王氏一族的老人谁不知道这王老太嫁进王家时是个什么样子,许是见王老太可怜,王氏一族也没人说什么,所以王家两个儿子到底没闹起来。没办法,女子的嫁妆是自己一个人的,即使是儿子也没有权利据为己有,除非是自愿。

      要说村长也很无奈,毕竟帮这王老太一家分家是王氏一族的事,若不是见王氏族长实在是压不住,他根本不会插手。

      王老太的两个儿子是什么德行他虽然嘴上不说,可也冷眼瞧得真真儿的,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赡养王老太这根本不可能,所以他只好搬出当朝律令来,想着让王老太两个儿子能收敛些。

      提到银子也是希望不管真心假意,王老太也能有人照顾,以他对王家的了解,只要王老太不自己犯蠢,她手里握的银子足够她好吃好喝了。

      只可惜,村长的想法注定要落空了。

      夏瑜菀听到这件事时就想到了前几天她爹和大哥的异常,知道王家两个儿子被打这件事其中肯定有自家老爹和大哥的手笔。

      只是后面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也不知道如今王老太有没有后悔让大儿子去当兵,毕竟从村里人的只言片语中不难看出她大儿子是个孝顺的。

      不想了,反正事情已经解决了,之后的事就和她们家没关系了。

      等药材炮制好的时候也到了开放集市的时间,镇上每月逢二、逢七会开放集市。

      城镇名叫兴隆镇,曾经这里也如同它的名字那样,因为镇子处在国家南北方交界地带的白鹿县,来往客商不少,镇上的店铺生意兴隆,很是繁华。只是前些年天灾人祸,兴隆镇也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近两年国家安定,风调雨顺,镇上人口和来往商人连年增多,也渐渐有了兴隆镇往日繁华的样子。

      赶集那天,除了还在学堂的四个男娃和在给赵员外家做活夏明亮,其他人都去了。

      对了,夏老爷子也留在了家里,去找他老伙计唠嗑去了。

      到了集市上兵分三路,柳氏带着儿媳和两个孙女去了绣坊交绣品,夏明阳去约好的店铺拉货,夏瑜菀和父亲去了兴隆镇最大的药堂——济兴堂。

      为的是把一部分药材卖掉,毕竟采得多夏明光也用不完,与其最后因为时间过长失了药性而浪费掉,不如卖给药堂,还能补贴家用。

      夏明光自己就是大夫,带来的药材也都是炮制好的。因为他经常来济兴堂卖药材,且质量很好,与药堂的掌柜也认识,所以交易十分顺利。

      药堂的新来的药童是掌柜的侄子,看着掌柜对一个赤脚大夫笑脸相迎,等人走后不解地问道:“掌柜的,他就是个卖药材的,而且还是个大夫,肯定抢咱们的生意。您干嘛对他这般客气?”语气还颇有些不忿。

      济兴堂的掌柜姓刘,刘掌柜瞥了药童一眼,低声道:“你懂什么,这夏大夫带来的药材质量甚好,价格也比咱们自己进来的便宜,以后指不定还有什么名贵药材会拿来卖,交个好又有何妨?”

      又指着刚收进去的黄芪道:“这不就是证明?不比咱们自己的货源质量差,甚至还要好上两分,价格又低。”

      一边往药堂后院走一边对着自己这个侄子指点道:“至于你说的抢生意,整个兴隆镇多大,就算没有他咱们也不可能治得了全镇的病人。他只是个村子里的赤脚大夫,能抢多少生意。”

      药童听了一想也是,进了后院对着自己的叔叔恭维道:“叔叔说的是,侄子脑子笨,见识少,哪能有您懂得多,以后还得靠叔叔指点呢!”

      虽然大家都知道他和刘掌柜的关系,可也不会在人多的时候喊直接叔叔,都是私底下称呼。

      也是因着自己侄子这份机灵,刘掌柜才乐意带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还年轻,多学着点,对你有好处。”

      药童听了连连称是。

      父女二人出了济兴堂便去和柳氏一行人会合,路上,夏瑜菀很高兴,这次卖药材除了留下给人看病备用的,黄芪卖了四斤,因为炮制的好,药材年份也不低,药堂给的价格也高,共得了差不多一两银子,加上一些常用药材,总的也有小二两银子。

      她知道黄芪珍贵,可没想到会这么值钱,下次山上的时候一定要多找找,能卖钱呢。

      其实黄芪除了本身药用价值高外,夏明光对药材的炮制也是起了大作用,毕竟炮制过后的药材量上和未炮制的就相差不少,更别说夏明光身为一名大夫,对于炮制药材时如何保持药性也是颇有心得,因此价格高并不奇怪。

      经过了解这里的银钱换算,夏瑜菀知道1000文铜板=10钱=1两银子,10两银子=1两金子。如今一个鸡蛋也才一文钱,今天买药材就得了近二两银子,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夏明光看女儿一脸高兴的样子,也猜到了原因,不过还是逗趣道:“菀菀,怎么这么高兴啊,这是捡到钱了?”

      夏瑜菀虽然听出了自家爹爹的调侃,却一脸财迷样,说道:“是呀爹爹,咱们在山上采到的药材卖了这么多钱,可不就跟捡了钱一样嘛!下次咱们还去山上采。”

      夏明光摇头笑了笑,“爹爹的傻菀菀哟,能找到黄芪这样比较珍贵的药材也是运气了,怎么会说找就能找到呢。”

      夏瑜菀也不说话,只是乐呼呼点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后续,集市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