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十章——官僚一家独大 ...
-
“大伴,你终于回来了,大伴办事果然可靠,北方赈灾和镇压流寇这两事朝野上下一致好评,除了个别打着圣贤书为幌子的酸文官还在弹劾宦官当权,这些不长眼的,若是我派他们去,赈灾的银子一层一层剥削下来,又可有十分之一的银两到达灾区?”守诚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觐见启元帝,生怕自己离开的日子里朝官又惹启元帝不愉快,果然一进来启元帝就向自己抱怨。
“皇爷,朝官们说得也不无道理啊。朝政之事本该不该由宦官插手,皇爷应该重用朝官,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发挥出作用才是。”守诚其实也知朝官们的担心,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宦官当权的例子有很多,重则王朝覆灭,轻则王朝元气大伤。
“大伴,知道为何我重用你和王政,而顾忌朝中文官吗?”启元帝扶起跪在殿中的守诚,看似简单地询问守诚。
“因皇爷在朝官的奏文中无法得知百姓的真实生活,也无法得知朝官的忠心与否”守诚虽幼时读圣贤书,拜名师门下。但很清楚大兴王朝到此时,官僚集团已经越来越腐化,只看得见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利益,时常隐瞒真实情况情况欺骗圣上,其实守诚也很清楚启元帝虽二十四岁,仅登基五年,但实际上启元帝过早的接触文官的黑化一面,复辟太子后偷出宫过许多回儿,见识过官僚欺骗先帝的手段,对于官僚的心里状态探查得很彻底,许多时候竟比自己这个活了四十来岁的老太监通透,更善于观察人心。
“果然大伴最了解我,王政和大伴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太祖创业后,设计了由勋臣、官僚、藩王之间的三足鼎立□□面,后高祖继位藩王被削,政治平衡被打乱。而高祖启用宦官建立东掌司形成新的三足鼎力,先帝北狩之后勋臣尽死,宦官被削,留下官僚一家独大,官僚作为朝政唯一执行者,并无治世之用,百姓生灵涂炭,而他们只会上报国家安泰。已经无法再真实反馈百姓生活。大伴觉得,我该当如何?”启元帝果然是天生的政治家,太子之位复辟的八年时间,通过太傅的辅导和先帝的教导,以及自己出宫的见闻,已经迅速的将大兴如今政局掌握清楚。
守诚现在已经确定启元帝一定会将宦官权力提升上来,甚至一定会重用东西两掌司的翼卫将官僚一家独大的格局改变,但启元帝绝对不会仅用两组势力,要扭转大兴由盛转衰的局面,一定会再组成三足鼎立的势力,只是自己也看不透启元帝的心思,猜不到如今还有什么势力可组成第三组可与宦官以及官僚抗衡的势力。
“孤臣”守诚脱口而出,似乎历代王朝,只有孤臣才能效忠君王,这一类人眼里只有圣上一个主子,不怕文官的笔墨乱写,不怕官僚,不惧百姓的唾沫,不惧东西掌司的酷刑,不惧宦官的报复。
“嗯,孤臣不错,我朝历来重文轻武,武将或许可栽培。”启元帝认同守诚观点,只是武将也只是孤臣的一种,据守诚对启元帝的了解,未来的孤臣定会由清贫人家中的武将、中举的清贫文官组成,绝不可能启用有家族势力的人才,而且孤臣的后代怕也是与大兴朝政隔离,但这些孤臣也将由人从小秘密栽培。
“臣愿为皇爷分担筛选之职”“不急,孤臣可慢慢筛选,如今最重要的是官僚该清洗一遍,此事重大,关系到大兴的朝政和国脉,不可轻举妄动,必定要好好谋定一番,确保万无一失才能行动。”启元帝暂时不想筛选人物,孤臣人选一定要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开始筛选,培养这群孤臣,以后的大兴有孤臣的保护和执行,可与官僚和宦官为抗,以后的储君也不再被蒙蔽双眼。
“臣遵命,此事臣去办理,只是还需要王政公公来配合,毕竟翼卫在高宗时期侦查收集能力达到顶峰,东西两掌司要分工不同,统领人最好不是同一人。”虽然守诚知道要进行王朝官僚大洗牌必须要和王政合作,但知王政行事张扬又颇爱酷刑,容易惹祸事。需要一个人牵制王政,而平衡王政的这个人必须也雷厉风行,但行事缓和,虽自己为最佳人选,但自己要留在启元帝身边,发生一些事还能及时劝抚圣上。
“大伴所言之事,我也颇为苦恼,内臣我只信任大伴与王政,王政虽行事张扬,但心地正直,他的行事方式也符合朝政风气。至于谁来担任东掌司的都统,还是需要考量的,大伴心中可有人选?”启元帝也不太希望守诚去东掌司,启元帝视守诚为师长,自幼都是守诚在旁照料,也已习惯。若是去掌管东掌司,定要经常外出,而且朝中官员又要对守诚进行攻击和弹劾,启元帝也受儒家道义熏陶,并不想让守诚在文人笔下成为一个奸宦形象。
“皇爷,臣有一人推荐,此人名为刘方,先帝誉宗年间司礼监掌印太监王真的义子,此人忠正重义,且与王真一样对先帝忠贞不渝,而且此人执行力强,很会见机行事。”大伴突然想到先帝的大伴王真,虽说史书和文人笔下的王真有挟持先帝之嫌,更有“权阉”之称,但启元帝和守诚都知王真的忠心,若非如此,先帝怎么会在王真去世多年后还念念不忘当时的大伴。
启元帝很清楚父亲和王真之间的情感,父亲对王真可谓是敬重有加,就像自己敬爱守诚一般。更何况王真当年还打击贪污易容贪污和杀掉易世其的儿子,父亲曾对自己说过,他刚登基时,底下的官员们都告诉父亲,在旬宗的英明治理下,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而父亲只需要根据儒家经典的教诲,不改父道、孝敬太后,举止合乎礼仪规范,为天下作出表率,然后把国家大事交给贤能的内阁去处理,那么国家就会继续繁荣昌盛,人民就会把他歌颂成为伟大的君主。
只有王真告诉父亲:“陛下,您的国家现在贪腐横行、民不聊生!”父亲对王真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而且让王真对父亲而言无人可以替代。在父亲北狩复辟后,再无一个像王真一样的人告诉父亲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也正是因为那次北狩,大兴的勋贵几乎被一网打尽,文武力量失衡,官僚占据统治地位,父亲复辟后虽然对大兴的弊政愤愤不平,但已不像以前那样一言九鼎,父亲临终前告诉自己,要注重发展军事力量不宜过分信任文官,要用严刑峻法整肃官僚,所以启元帝已下定决心用宦官和官僚先形成对抗,然后扶植武将,暗中再栽培孤臣力量,达到三足鼎立,让后世子孙不再受一家独大的蒙蔽,让大兴朝政恢复清明。
启元帝已经不想再去想当年父亲北狩之事,是否有官僚在背后使坏,若不是父亲北狩,自己也不会被废,受尽苦难,遥想自己在受苦难时,父亲也在遥远的北方受尽侮辱和磨难,启元帝就又对官僚文官咬牙切齿。
“大伴说的这个人,可让他先任命东厂副都统,待他让我见到他的实力后再提为正都统。”至于王直义子刘方,启元帝也同意守诚意见,若这刘方继承的是王直的思想,那就和父亲临终前交代自己的使命一致,那么自己重用他,也定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臣遵命”守诚见启元帝同意了自己的建议,松了口气,随后启元帝让守诚先回去休息休息,慢慢部署计划,届时会将刘方、王政聚在一起,讨论事项。
守诚从乾清宫出来后,连忙往仁寿宫赶,自己大半年没回宫,算一下也快到刘裕义女临盆之时,也不知刘裕义女是否平安诞下皇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