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个故事 化骨鳝 ...
-
我老家虽然是山区,但是气候适宜种植水稻。
聪明的先辈们就将一些低矮些的坡地改造成山区特有的梯田,蓄水插秧。这样的水田除了出产稻米,还可养些鲫鱼,田螺,农闲时捉来便是一道好酒菜。黄鳝和泥鳅也是水田常见的鲜货。
泥鳅就不说了,被誉为水中人参。据说常吃可滋补身体。更夸张的是,不知道哪个养生大咖曾经宣传过,因为泥鳅是水中秉日月阴柔之气而生,如果将泥鳅活生生的剁成肉泥。没经灶火烹饪过的生肉糜对女性实为大补之物。我读大学时有次生病虚弱,我妈妈病急乱投医,平时从不愿意宰杀活物的她,竟然磨着胆子,闭着眼睛为我剁了小半碗活泥鳅。
我也就闭着眼睛吞了下去。估计猪八戒吃人参果也是这样,所以食不知味。你也别问我滋味如何。后来才知道这样滋不滋补的不清楚,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却极大。
妈妈一说起这事就后悔,我却想起来觉得为母则刚。没有什么事情能拦住母亲为孩子好的一颗心。
而当孩子的呢?寸草之心何以抱三春晖呢?尽心尚还不一定能回报,不提更有忤逆不孝之人了。
在我们老家流传的一个恐怖传说就和一个不孝子还有黄鳝有关。
其实家乡水田里的产物,黄鳝是我最喜欢的。肉质细嫩,而且有种特别的口感,非常的鲜美。不过宰杀黄鳝的过程也是特别的血腥残酷。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看一次估计会做好久的噩梦,吃得时候也会有好长时间的阴影。所以说,孔老夫子说的,君子远庖厨,绝对也是吃货们的至理名言。
所以我们那里买黄鳝都是在市场上现场杀好再拿回家的,很少有人会自己在家杀黄鳝。专门卖黄鳝的人家都有一块特制的木板,一般是用桃木或是更讲究点,用老林里才找得到的青冈木刨平。因为传说中这两种木材都有驱邪镇魂的功效。在木板上端正中钉上一枚找铁匠用生铁打成的大铁钉。这种大铁钉两头都是尖的,一头钉入木板,另一头则闪着寒光露在空气中。
等到要杀黄鳝时,捞起一根黄鳝,用两根手指像铁钳一样死死钳住它的咽喉,再往大铁钉上一甩。就听“噗”的一声,黄鳝就被铁钉贯穿头颅,牢牢的钉在木板上了。黄鳝本来就长得像蛇,冰冷滑腻,让人摸到就起鸡皮疙瘩。这下子,脑袋被钉了个对穿,肥腻的长身子兀自徒劳的绕着铁钉翻滚盘曲,看得更让人心悸。
卖黄鳝的小贩却不管,一手扯住它细长的尾巴,一手用一把磨得雪亮的剔骨小刀从铁钉处往下一剐一拉。黄鳝一条血淋淋的带刺脊柱骨就被扒拉下来了。剩下一身皮肉平整的贴在木板上。再顺势用刀一划,齐着脖子就把一整条黄鳝肉割下来了。
钉子上的鳝鱼头也随手取出来随手一丢,还没等落地,就被周围围的猫儿叼去了。所以我们那的黄鳝摊贩处总围着一群猫儿,都吃的皮光毛滑的。
我写了这么一大段,实际上却快得很。小贩们手起刀落,一会儿就可以剐出大半桶黄鳝。因为黄鳝肉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大家把黄鳝肉买回家,如果切成一段段的下锅,俗话就叫着马鞍段。因为黄鳝肉这么切,遇着热油一收缩,看上去像极了骑马用的马鞍子。不管是用葱段浓油酱赤的红烧,还是用木耳蒜瓣清炒,都好吃得停不下嘴。
如果不怕麻烦,先用开水滚一下,再用竹签拨成肉丝,做成羹汤更是丝丝入味,鲜得会让人连舌头都一起吞下去。不过记得熟黄鳝肉不能用刀切,据说会沾铁腥气,影响口感。
鳝鱼骨头用油炸酥了,也是下酒的一道好菜。
鳝鱼这样好吃,所以每年除了冬天太冷的时候,没有人肯下田捉黄鳝,其余时候,我记得老家菜市场的黄鳝摊位天天都要卖好几大桶黄鳝。看人剐黄鳝,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又害怕又期待的保留节目,虽然这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那一声声“噗” 、“噗”的留在记忆里的声音,现在想起来都让我不寒而栗,牙根发酸。
奇怪的是,杀鳝鱼的小贩却不怕。我只记得他看起来也是很和气的一个人,并不是那种满脸横肉,杀气冲天的人。偶尔有人打趣他说,你天天这么杀黄鳝,怕下辈子,也要变成一根黄鳝,被人家捏着脖子,“噗”的一声,脑袋开花,骨肉分离,拿回家炖成肉羹吃。“
他却也不害怕,口里回嘴道:“下辈子的事下辈子再说,这辈子,还是让我先吃了它。你今天要不要也买半斤回家下酒?”边说手里也不闲着,“噗” 、“噗”几声,又是几条黄鳝了账投胎去了。
也许这个原因,大家都说,他杀黄鳝那根钉子是个宝贝,带在身上,诸邪避散。有好些外地人花大价钱要买,他都没舍得。而要是谁家小孩子因为什么事吓着了,抽风痉挛,夜不成寐,睡不安稳。只要找他在鳝鱼板刮点暗红色的粉末,冲水一喝就好。用的也是以毒攻毒的法子。因为一般的邪魅根本挡不住那么多横死鳝鱼的冤魂怨气。
真真假假的,大家都口耳相传有效。买鱼的小贩也笑眯眯的,乐得又有一项收入。我想也许心理暗示也是很大的作用吧。
这种我们当地叫鳝心血的,专治小儿惊吓的偏方,有没有效应姑且不论,让我更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黄鳝的另一个传闻。
这件事据说确切的讲是发生在八十年代初,刚刚取消大锅饭,人民食堂,重新搞包产到户那个时候。
我们当地有一户姓董的人家。当家人死得早,说是上山炸石头时,去排除哑炮。他也是运气背,刚走拢,炮又炸了,人就没了。
他老婆守着一个独养儿子,没改嫁也没找上门亲。吃了常人都吃不了的苦,好不容易把一个小小子拉巴大,娶了媳妇,又生了个胖孙子。自己也跟油灯一样,从一个风韵少妇熬成了干瘪老太。
但是大家都说这老婆婆也没白吃苦,总算是儿子大了,孙子有了,把董家这户人家算撑起来了。以后就等着享清福了。
谁晓得这家媳妇不是省事的。先前老婆婆还做得动农活,里里外外都能帮上忙时,面子上还过得去。等这婆婆老了,慢慢不能上山下田的干活时,媳妇就有闲话了。这家儿子和孙子都听这媳妇的,慢慢得也就老东西长老东西短,嫌弃起老婆婆来。
这婆婆才知道慈母多败儿。自己一味的舍不得儿子吃一点点苦,不肯好好管教约束,到如今,自己这把被榨干了油的老骨头已经成了这个家多余的东西了,被儿子一家都恨不得像丢破烂一样丢了。
自己造的孽,苦水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到底是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她还留着面子,受了气,只好自己一个人偷偷在被窝里哭哭就算了。时间一久,眼睛也哭坏了,天一黑就不大看得见东西,这下更是被儿子媳妇指着鼻子骂老废物。孙子本来小,跟着大人,有样学样,更是蛮横的不留一点情面。
纸包不住火,慢慢村里人都晓得婆婆过的啥日子了。也劝过,但是媳妇泼赖儿子蔫头,根本不听。
用媳妇的话说,各家门,各家清。我们能留一口饭给老废物吃,不让她饿死已经是积德了。又上不得山打柴,下不得田栽秧,还不在家做点轻松活路,难不成要送上灶台天天大鱼大肉的供起来才算对她好?
日子久了,旁人也不好再多说。只是村里知情的老人都说,这样做怕是要糟天报应。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报应,有一天,婆婆摸着墙根走出院门哭天喊地的嚷嚷说儿子一家人都不见了。
她早上起来发觉屋里一个人都没有。她先去孙子被窝中摸,湿漉漉的,只摸到乱蓬蓬的一撮头发和几颗牙齿。
儿子和媳妇那屋也是。
婆婆坐在地上,淌眼抹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早把众人惊动了。
聚拢来的人都吓了一跳。婆婆手上脸上衣服上,全是血。
董家一家三口都离奇失踪,生死不知。但是那些乱蓬蓬的头发和牙齿表明,就算这三人还活着,怕也境况凄惨。
就有好事的人赶紧去报警了。村长,支部书记,大大小小的官们也全部都来了。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难道有人入室抢劫掠财,或者帮婆婆打抱不平,失手把人弄死了?大家虽然觉得这一家三口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人命关天,还是得寻出事由真相。
问婆婆昨晚可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婆婆说没有啊,昨晚上也没听到打斗动静。她眼睛不行,耳朵倒还不聋,三个大活人,咋说不见就不见,现在就剩一床血水和头发牙齿了呢?
听婆婆这么说,一个老人突然问婆婆,你们屋里头是不是昨晚上吃得黄鳝?
婆婆说:“是啊,你咋个晓得的呢?”
老头一拍大腿,喊到:“糟了,怕是碰到化骨鳝了。”
董氏婆婆还没有回答。
和婆婆家只隔了一道院墙的邻居这时插话说:“啥子东西是化骨鳝哟?不过我现在倒想起来了,昨晚上你们吃什么了?好香啊。要不是你们媳妇子一直是个不好相与的人,我都硬是想端个碗过来蹭饭了。”
“蹭饭,” 刚刚那个老头说,“幸好你命大哟,要不然那怕喝上一口汤,今天不见的,就该是四个人了。我不是吓唬人。这个东西毒得很,我还是小时候听老辈子讲过,说有一种化骨鳝,人要是不小心吃了它,当时没事,一两个时辰后全身皮肉都会化成血水,只留下头发和牙齿化不去。我以前还不信,现在董家一家三口子这个样子,难道不是吃了这种毒物的样子吗?”
大家一听都七嘴八舌的问婆婆昨天究竟是怎么回事?她怎么没事,难道没有吃吗?婆婆开始还遮遮掩掩,不肯细说。架不住大家问,再说公安干警也在场,婆婆也就不敢隐瞒,给大家讲了昨晚他家的事。
昨晚上,她儿子放工回来时,的确是扔了一竹篓的黄鳝给婆婆,叫婆婆赶紧收拾出来,烧个红烧鳝段下饭。
婆婆眼神不济,手脚也不是很灵便。但是怕儿子媳妇打骂,还是紧赶慢赶的,忙忙得把鳝鱼段拾掇好了,剩下的鳝鱼脑袋和骨头架子,顺手都就丢给了护院子的黄狗。
只是那鳝鱼段一下锅,热油一烹,就飘出来一股奇香。连不是很馋荤腥的她都忍不住想尝一筷子。只是想起媳妇的嘴脸,还是没有吃。
她把锅盖盖上了。那股子香气却盖不住,让人一闻到就馋涎欲滴,恨不得喉咙里能伸只手出来,捞一块肉吃。现在想起来,她也觉得奇怪,她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闻过这么香的肉味。
连嫌烟火熏眼睛,几乎从来不进灶房的小孙子都跑进来要揭锅盖,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香。
婆婆怕他烫着了,好说歹说才劝出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饭也蒸好了。媳妇拿着一个海斗碗进来,准备把鳝鱼盛出来,端到饭堂去吃。结果用勺子一舀,一块肉都没有。只是一锅香气扑鼻的浓汤。
媳妇破口大骂,婆婆目瞪口呆。
儿子和半大小子的孙子也跟着大骂婆婆不要脸。一个人吃独食子。偷嘴就偷嘴,居然敢一个人把这么多鳝鱼都吃光,也不怕撑死。
婆婆又气又窘,拼命解释,自己一块也没有吃。她低三下四的给媳妇儿子陪着小心,“不知道是不是今天心急,火烧太旺,把肉都炖烂了。”她真的没吃。因为媳妇早说过了,嫌她口水脏,连咸淡都不让她尝。她也早就学乖了的,养成习惯了,饭菜不舀到自己碗里是不会动筷子的。”
这点媳妇儿子也是知道的,将信将疑的。
孙子不干了,半大小子,正是胃口好的时候,今天耐着性子等了半天,准备甩开腮帮子嚼肉的。结果只剩一锅汤了。他如何肯罢休。上去就给了婆婆几拳,口里嚷嚷着这老东西,自己要揭锅盖先尝尝味都拦着,敢情一上锅就被偷吃干净了。不打几个长记性,开了这个头以后咋办?
一家人又吵又闹的,婆婆被打急了,也没有去细想其中关节:自己确实没有吃过,肉去哪儿了?还是儿子看不过眼,去把自己儿子拦下了。媳妇说,不管是不是婆婆偷了嘴,反正今天就不要吃晚饭了,长长记性。以后做饭就会把稳些,不会再出这个错。
婆婆含悲忍饿回屋睡觉时,听见儿子说,这肉汤虽然没有肉了,浇在饭上下饭还是很香的。
众人听婆婆这么说,两下里一印证,心里对化骨鳝的说法都信了几分。
大家进屋一找,锅碗里的汤水都吃的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剩下。
正在这时有人说,来了这么多人,怎么没有听见婆婆家院子里黄狗的声音?
想起婆婆把鳝鱼骨头喂过狗,胆子大的人赶紧去院子里查看。
就见一地凌乱的狗毛浸在一大滩污血之中。
好事之徒用木棍刨了刨,果真刨出了几颗尖利的狗牙。
这件离奇的事,当时在我们那个小山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事情本身就离奇古怪,更有无数流言蜚语,添油加醋,传得沸沸扬扬。为了不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这件事情当时据说是以食物中毒,全家暴毙结案的。
董氏婆婆也伸报了五保户。晚年生活呢,算是有了一个着落。不过我外婆说,这也算是老天给董氏婆婆的一个惩罚吧,养儿不教,的确也是父母的过错呀。
这个故事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热被窝里的一滩血水,还有化不去的头发和牙齿。可是就是这么惊悚的传闻,也没有影响人们去买黄鳝肉吃的热情。小贩的黄鳝摊子前仍然挤满了买主。
俗话说的好,好奇心杀死猫。我曾经忍不住好奇的去问过卖黄鳝的小贩:“董家婆婆的事你听说了吗?世界上真的有化骨鳝这种奇怪的东西吗?”
我原本以为他不会搭理我,不曾想他却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眯缝着眼睛对我说:“化骨鳝这个东西,你别说还真的有。”周围买黄鳝的人们一听也都来劲了,说,真有这个东西你还敢卖黄鳝?那化骨鳝长什么样儿你认识吗?你卖的黄鳝里不会就混有这玩意儿吧?“
卖黄鳝的大叔,慢条斯理的说,”这化骨鳝呀,和寻常的黄鳝看上去一般无二。不说你们,就连我,天天和黄鳝打交道,也分不清。但要是我卖的这个黄鳝里有这玩意儿的话。我就把我家祖传的这块刮鳝鱼的板子送你,明天就回家刨地球去。“
”剐黄鳝这门营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那也是祖传的玩意儿。今天咱们就在这儿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也不怕把我那点儿玩意儿兜底给大家看,我爹的祖训是。磨刀起五更,不卖当日鳝。因为这化骨鳝,又叫望月鳝。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说这一种黄鳝,会在夜半三更的时候,直挺挺的,支溜起身子,望着天空。仿佛是在朝着月亮膜拜,所以浑名,望月鳝。如果你看到这种黄鳝,那得恭恭敬敬的把它给请出来,放归山林。可千万不能打主意再吃他的肉了。所以呀,咱们卖黄鳝的人,有一条家训,就是要起五更磨刀,磨刀之前那就必须要去看一看前一天收来的黄鳝。是不是有抬头望月的望月鳝混在里面,假如有的话。就得赶紧把这一筐黄鳝,都给放生咯。没有在家养过夜的黄鳝,是不能卖也不敢吃的。这家人就是不懂规矩,才送了自己的小命。“
周围的人都说他吹牛,卖黄鳝的小贩却用刀子拍拍自己那块不知剐了多少黄鳝的木板说,”我在这里卖了几十年的黄鳝,你们可曾听说过有什么古怪?所以呢,大家还是来我这里买黄鳝吃比较保险。你们不懂规矩,要自己去抓野黄鳝吃,要真碰上化骨鳝,那可是不仅小命难保,连骨头渣子怕也留不住了。“
也许是小贩的话,给大家宽了心,又或者是黄鳝的肉太美味了,虽然出了这么一件骇人听闻的,传闻,好像吃黄鳝的人却一点儿也没有变少。连我小时候也是,一方面,想着那个可怕的传说,胆战心惊,一方面,又忍不住嘴,继续吃着美味的鳝段面,或是炒鳝鱼丝。
但是后来,我记得有一次,回老家的时候,去农贸市场却发现,那个熟悉的黄鳝摊位不在了。
我问了我妈妈才知道,现在吃黄鳝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卖黄鳝的小摊贩,没法维持生活,就收拾了家伙,去了其他地方了。
我说为什么现在没有人吃黄鳝了呢?妈妈说因为野生的黄鳝啊,越捉越少,大家就开始养殖黄鳝吃,而黄鳝这种东西呢,一旦生育过一次以后,就会从雌黄鳝变成雄黄鳝。而雄黄鳝的体型肉质都远远比不上雌黄鳝肥美。所以就有人动起了歪脑筋,给养殖的黄鳝喂避孕药,这样就都是肉汁鲜嫩肥大的雌黄鳝,可是这样的黄鳝看着卖相好,吃着的滋味却大不如从前。吃得人还会添上诸般毛病。所以慢慢儿的就没人再吃黄鳝了。
哎,连化骨鳝都不能让我们抛弃的美食,却因为人心的贪婪,终于让这道美食变成了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