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好久没有写文评了,一是因为近来看得文少了,二来也是没有看到让我一看就有一些倾诉欲望的文。

      直到昨天码完字,躺在床上,想到以前曾匆匆扫过几眼的《何曾吹落北风中》。我虽然是个历史盲,但也还是很喜欢看一些历史小说的。

      不同的人读史,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我看一些历史小说,就会去猜测作者读史,从中读到什么?有读到政治谋权的,也有读到人生的变迁,兴旺,荣辱。《何曾》不难猜,只看开头我就直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了。——气节,风骨。这恰好是我无法抗拒的。(所以昨晚熬夜看到凌晨2点多,关掉手机躺在床上时叶再想该如何为此文写一篇评,一想就想到了凌晨4点,迷迷糊糊睡着,到六点多还被热醒,洗了个澡,没了睡意,就索性把剩下的看完。)

      作者其他的文我虽然还没看,但看了下题目,大都是那种在我不认识作者的前提下,会被吸引进入点开看看的那种。我个人不太喜欢过于直白的题目,太过直白有损其韵致。比如我当年看白飞飞吧的一篇同人文,题目叫《圆缘残世》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单看字面却并不深刻,但待看完文,再回到题目上,不由得感叹一句:原来是这个意思。余韵悠长。

      《何曾》的题目就有一点这样的意思,十分扣题,但是还稍欠一点点余韵,或者说余韵有之,但不够悠长。

      我一直觉得,文笔是很重要的东西,虽说它于写作而言只是一种工具,但好的文笔能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作者留住一些读者。况且若文笔不好,即便有再壮阔的思想,词不达意,也难以表达出来。想我当年看米兰的《柔福帝姬》,一开始真的有些兴致索然,但凭着米兰出色的文笔和偶尔给我惊喜的片段,让我觉得即便再索然,也是可以为了文笔坚持看下去。当然《柔福》的后半部还是让我惊艳震撼了很久。

      《何曾》的文笔极其老练,古意盎然,犹如饮下一壶清茶,遍体舒畅。

      其实,除了此文戳中我萌点以外,还让我看到了一点惊喜的地方。文章很有“灵”。有的文章,文笔有之,思考力有之,被打磨得十分圆钝光滑,亦有重感,但是缺少了那点“灵”就显得十分“拙”,读起来很滞涩,没有阅读的愉悦感。

      文中人物的塑造,我最喜欢的是苗文彬,倒不是因为他跟我同姓,而是他是整本书中最复杂,最有层次感的一个角色。他坏,坏得让人觉得可怜,他伪,伪得让人觉得可悲。他自欺欺人。其实人最无法欺骗的人是自己这个观点实在大错。自己,才是最容易欺骗的。人很难做出自己都不允许的事的,那会使其陷入纠结,失望,狂躁,抑郁的情绪,所以只要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只要一点点的心理暗示,就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甚至有时还会生出一些滑稽的悲壮感。

      苗文彬叛降的那段写得十分惊艳,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书中其他角色所不及的张力。

      此文的优点非常明显,但缺点也很明显——缺乏张力。

      文章整体来看,很好!四平八稳的,该表达的意思也表达清楚了,该传达的精神读者也感受到了。但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很多地方明明可以放开来写,但总觉得写得有些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就好像一滴欲滴而未滴的水,有人等着那水滴下来解渴,但它坠了又坠,已经十分饱满了,却就是不落下来。

      从人物上来讲,对兰成玉和莫吟菊的塑造也仅是英雄和巾帼英雄,他们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传统的美德,忠贞,坚韧,从一而终。他们是此文的主题,风骨。但是除了这些代表和象征,他们并不太像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而苗文彬的张力在于他的内张力,他的纠结,他的困顿,他的掩饰,有一种内在的力在拉扯,所以他丰富,他丰满,他多层次,他惊艳。

      我能理解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作者越偏爱一个角色,越是想把更多丰富甜美的精神加諸他的身上,就越容易失去稳重。

      所谓计较得越多,越不好挥洒。其实作者写文,恣意一点又何妨?但,作者对历史和英烈的态度,实在让我很敬重!

      ps:以上仅为一家之言,若有得罪,还请谅之!

      孟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