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抱见礼,《爱新觉罗家族全书•家法礼仪》记载:抱见礼是爱新觉罗家族表示最亲密的大礼,又称抱腰大礼。一般用于至亲久别重逢,虽男女间亦然。其仪是:右手抱腰,左手抚背,交颈贴面,若长幼辈相见,幼辈以两手抱长者腰,长者用手抚其背,称“抱腰接面大礼。”亦有晚辈抱长者膝,或于马上行抱见礼者。清初“三顺王”(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航海归附,清太宗皇太极破例行“抱腰礼”。讨论接见孔、耿、尚的礼节时,太宗皇太极想以满族最隆重的礼仪——抱腰礼接见,诸贝勒不同意,认为抱腰礼只用于至亲久别,皇上不能用此礼。皇太极之所以不拘常礼,对于归来的明朝降将行抱腰大礼,实是政策的需要,对归降者优隆是想让更多的汉官叛明降清。由于皇太极不拘常礼,以抱腰大礼接见孔、耿、尚,使3人受宠若惊,乐于用命。3人跪叩礼毕,即进前抱皇太极膝为礼。“抱腰礼”作为满族最隆重的礼节,约在清中叶以后以此礼不雅逐渐废弃。后渐改执手礼,相见时,长者垂手引之,幼者仰手以迎,平辈则立掌相执,尊卑相见亦类此。
《康熙实录》上关于一征噶尔丹之后,对胤禔福全等人的处置:
己酉。乌阑布通出征王大臣等回京。命止朝阳门外听勘。皇子允禔、以议政王大臣等取供时、应如何具供奏请。上谕之曰、裕亲王、系汝伯父。议政王大臣等取供时、汝若与裕亲王稍有异同、朕必寘汝于法、断不姑容。裕亲王福全、初亦录皇子允禔军中过恶、欲于取供是告白。至是、议政王大臣等、会同取供。允禔云、我与伯父裕亲王供同。裕亲王闻之、俯首良久。流涕曰、我复何言。遂直引为己罪。两人全亲亲之谊、皆上德意所致也
○多罗信郡王鄂扎等奏言,皇上深虑噶尔丹奸狡。此役不行剿除、必贻后患。多派精兵、尽发火器。以裕亲王福全、为大将军。王大臣为参赞。指授方略、务期尽灭根株。乃福全等调度乖方。既经战胜、不能乘机剿灭。收兵又不鸣笳。贼败不行追杀。反行文禁止苏尔达等进兵。以致穷寇遁逃、殊误军机。且未经请旨、率兵擅回哈吗尔岭内。应将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简亲王雅布、俱革去王爵。福全、撤去三佐领。内大臣公舅舅佟国维、内大臣索额图、明珠、阿密达、俱革职。都统公彭春、前锋统领班达尔沙、护军统领杨岱、苗齐纳、俱解任。都统宗室苏努、喇克达、都统阿席坦、诺迈、俱不准叙功。内大臣苏尔达、费扬古。都统希福、副都统塞赫、罗满色、俱罚俸一年。散秩大臣查努喀、革职。奏入。得旨、噶尔丹于乌阑布通、为我军击败遁走。而领兵诸王大臣、不复追杀。反信济隆胡土克图议好之诳词、遣人语内大臣苏尔达等、令盛京、乌喇诸路兵、勿与之战。是以噶尔丹奔窜、过盛京、乌喇、科尔沁军营、竟不邀击、纵之使去。其时苏尔达、欲羁縻噶尔丹。与土谢图亲王沙津、达尔汉亲王班第等、公同商议。选遣公主之子阿拉善下人鄂漆尔、及郭尔罗斯台吉吴尔图纳苏图旗下佐领祈他迈往。令噶尔丹且止、将与之会语。噶尔丹不少留、仓皇宵遁。如使苏尔达等邀击之、则噶尔丹可以就擒矣。伊等不战、乃大误也。福全等、俱应依议治罪。但此举已击败厄鲁特兵、噶尔丹远遁。诸王大臣、概从宽免革。福全、常宁、罢议政。与雅布、俱罚俸三年。福全、撤去三佐领。佟国维、索额图、明珠、苏努、喇克达、阿锡坦、诺迈、俱罢议政。与阿密达、彭春、班达尔沙、杨岱、苗齐纳、各降四级留任。苏尔达、费扬古、希福、俱免罚俸。塞赫、罗满色、俱罚俸一年。查努喀、著革职。火器营左翼战功、照常议叙。寻兵部议叙、以火器营官兵、及左翼交战将士、为头等军功。从之
小说终归是小说,是经过作者加工的。为了剧情的需要,作者可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等等。所以千万不要将历史想象得跟小说一样美好。
那啥,偶写这一章的时候,有些崩溃,因为写到老大和四爷谈心那段,偶脑子竟然想到了尔康和晴儿看星星谈诗谈哲学谈理想。。。反复修改,总觉得自己把老大和四爷写的太煽情了。想要有情感交流,但是有感觉不能太显山露水不是?毕竟此时的感情还没有到火候啊。哎。。。偶果然各种龟毛。
老八出来晃晃,太子对老八的提防,二八的不睦,是不是该拿出来写一写,望天。。。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