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张大队长求助 ...

  •   热闹的年三十眨眼就过去了,随着房檐上凝结的冰凌化开,天气也渐渐转暖。

      公社养猪场的肥猪们个个长了一圈的膘,眼见着就要出栏了。

      这可是养猪场建成后第一批出栏的猪,意义可非同寻常,姜秋每天往猪圈里跑得更勤了。

      看着这些肥猪们从刚开始来的瘦瘦巴巴的小猪变成现在这样,养猪场里的工人们别提多自豪。

      之前给公社养猪还没有这么觉得,可当他们在家里种了半年的地,重新回到养猪场后,这才发觉当工人的好处。

      不用天天下地,而且每个月还能拿到工资,这可比呆在家里埋头苦干强多了。

      特别是有了姜秋那个能够成为小组长的秘籍在前面吊着,大家的劲头一天比一天足,都期盼着自己成为养猪场的第二个小组长,不光自己脸上有面子,也能让家里人风光风光。

      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中,姜秋收到了张大队长的求助。

      难得在周末回家,姜秋刚端上赵玉兰给她冲的热红糖水,外面就传来敲门声和张大队长的大嗓门。

      “赵干事、赵干事,姜秋回来了吗?我找姜秋有点事儿。”

      赵玉兰把张大队长迎进门,奇怪道:“大队长,你找我们家小秋啥事?”

      张大队长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呲着牙笑道:“大事、大事,我想找姜秋帮个忙,给咱们大队出个主意。”

      姜秋放下茶缸站了起来,“队长你先进来坐,什么事慢慢说。”

      赵玉兰让狗娃羊娃去给张大队长倒杯水,当然不是红糖水,这玩意儿姜家也只有几个小辈才能喝,不过张大队长也不嫌弃,端起罐头瓶子咕咚咕咚就喝下半杯。

      他抹了一抹嘴,看了一眼杯子,“呦,这不是那个罐头瓶吗?咱还没吃过罐头呢。”

      赵玉兰美滋滋道:“咱家小英和女婿去年回来买的,那罐头可好吃了,黄桃的,贼甜,里面的汤也好喝,兑水喝都甜。”

      说得张大队长咋么咋么嘴,“赵干事,你们家这日子真是眼见着就好起来了。”

      赵玉兰心中得意,嘴上却还要道:“是比以前好了,可下头还有三张只出不进的嘴呢,一下子供三个娃上学,咱也得勒紧裤腰带啊。”

      张大队长才不信她这客套话,现在上学又不用交学费,以老姜家这日子,拿个书本钱是不在话下的。

      当然赵玉兰这么说,他也不会反驳。

      反而附和了几句,然后咳嗽两声,看向姜秋,“那个,小秋啊,我就长话短说,我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问问咱们大队能不能搞点什么厂子,带动一下村里人的积极性,顺便给那些娃娃们腾出几个工人名额。”

      张大队长这话也不算是狮子大开口,这年头政策是鼓励下面乡镇单位自己办厂的。

      姜秋上辈子的爷爷奶奶,就是在村里办得厂里当工人,后来因为表现良好才去的县里。

      只是办厂需要支持,他们红星公社办个养猪场都得和上面三天两头的催促,人家这才拨了款,养猪场才开了起来。

      眼下正是困难时期,但大家的积极性不减反增,后世那些格外有名的奇迹,就是在这时出现的。

      工人们为了工厂的效益往往不顾及家庭,没日没夜的加班,以在工位上累晕为荣。

      农民也响应上面的号召,只要一有空闲,就去开荒修渠,哪怕在炎热的七八月,都没有人喊过一声累。

      姜秋长常为这年代人们的积极精神感到震惊,她当然爱自己的国家,可她并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她不能理解大家为什么会对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这么热情。

      穿越几年,她也对这大环境影响了不少,但始终还是不明白,爷爷奶奶辈的人为什么这么拼。

      村里人冬天不但要开荒挑河清淤泥,还会编点筐子凉席之类的手工品去集上卖。

      这日子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都嫌不够,偏偏这年代的人做得很轻松。

      再看张大队长这殷切的神情,姜秋将自己心里那句“大家不会累吗?”又咽了下去。

      “张叔,你也知道咱们养猪场去年是一直处于亏空状态的,要不是县里支持,咱们养猪场也不可能再开起来,但这年头县里也不好过,养猪场的资金还是社长三天两头去求才求来的,所以办厂的事依靠上面是不太可能了。”

      张大队长心中早有预料,只是这时也不禁有些失落,“咱们也只是为了大队,现在眼见着日子就要好起来了,等以后再说也不迟。”

      说着他就要离开。

      “哎,”姜秋拦住他,“张叔,我是说靠上面不行,但是靠咱们自己还是有点门路的。”

      张大队长又匆匆坐下,“小秋,你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你有啥法子就直接说给叔听,只要咱能办到,咱们大队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也要去办。”

      姜秋失笑,“张叔,这些只是我的一个建议,成不成也要听大家的意见和社长的批准。”

      张大队长摆摆手,“我知道,你直接说就行,甭管啥方法,只要能成咱都不嫌弃。”

      赵玉兰翻了个白眼,“队长,你这话说的,还嫌弃上了,能办厂是多大的好事。”

      张大队长嘿嘿两声,“口误口误。”

      姜秋清了清嗓子,“既然这样,张叔,我就直说了。其实咱们大队现在就有能治富的法子,只是没有人注意到罢了。”

      啥法子?

      姜秋指了指后山的位置。

      “野猪山?”

      “不是山下面的那一片荒地。”

      张大队长摸摸后脑勺,“那片地咱们原本是打算今年农闲的时候开出来的,怎么,你觉得有其他的用处?”

      姜秋点头,随后面露犹豫。

      “……张叔,其实我说的这个方法如果真实行起来,大家倒是能挣钱,但会很累,所以我现在有些不知道该不该说。”

      张大队长“嗐”了一声,“我当什么事呢,干啥不累?种地也累,人家工人去厂里上班也累,这人活着,他就是累,咱现在种地累死累活挣不了俩钱,咋还能嫌弃你那挣钱的法子呢?”

      “那我就直说了,咱可以把这片地利用起来,发展种植基地,学习人家大城市里的先进技术,把人家的技术学回来,然后用到大队里。”

      姜秋也不说空话,系统给过她大棚种植技术的一本书,她虽然看不懂,但却可以找专业的人,说不定还能让如今的种植事业更上一层楼。

      大棚种植其实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只是真正全面落实得到21世纪后。

      也就是说现在这方面还只是一个雏形,用好听的话说如果他们现在搞大棚种植,就是国内行业的先锋。

      当然,这也是因为她有系统在手,才能在心里夸下海口。

      这时候的人们对于温室栽培技术也不熟悉,并没有多少信任,大家都担心要是花了钱,结果却不尽人意。

      所以姜秋并没有把话说满,张大队长也有些犹豫,他连这个东西听都没听说过,自然也不敢下决心。

      “这种技术在咱们国内也只是刚开始研究,也是在报纸上看到的,听说省城那边已经投入到生产中了,那边的人冬天都能吃到夏天的青菜,你想想,冬天的一口菜得卖到多少钱?”

      “当然,如果咱们大队确定要搞种植的话,也不是说干就干,技术是一方面,钱是一方面,咱们还得考虑运输和路上耗损,还有各种各样的分配工作,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张大队长虽然知道想要带领队员致富并不简单,但被姜秋把所有会遇到的问题全都一列举,不禁吓了一跳。

      “咋要这么麻烦?我看咱们社长搞那个养猪场不是说搞就搞起来了吗?也不需要商量什么运输耗损啥呢。”

      姜秋无奈,“就算有问题,社长也早就解决了,咱们公社对标的是县里,县里那么多的厂子,几千口人等着吃肉,这猪肉不愁卖不出去,最重要的是这猪是活的,皮实,在路上有个碰撞也没啥事儿。”

      “但是咱们要是搞养殖,就要亲自去和县里商量销路,这些瓜果蔬菜比较娇贵,稍有不慎磕碰了,人家就觉得不新鲜了。”

      “那、那你咋让咱们大队搞这个?”

      姜秋笑笑,“这不是因为咱们大队山脚下有那么一片好地吗?而且咱们只是路况不好,但距离线里也不算远开车半小时的路程,如果这个事真办成了,咱们找社长借公社的拖拉机运输也不是不行。”

      种菜只是她为大队提供的一个备选方案,其实按照红星公社的地理位置,种果树、养鱼苗其实都可以。

      山前大队后面有座野猪山,上面都是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在后世就是果树种植地。

      至于鱼苗……红星公社靠着一条跨省大河,但山前大队的水资源却并不丰富。

      姜秋之所以萌生养鱼的念头,也是因为这两年修渠挖渠的动作太大,他们大队每年都有号召队员们去义务劳动给公社挖田造渠,才两年的功夫山前大队就从地开始的水资源匮乏,变成了现在田环水、水环田的场景。

      唯一的坏处就是这些活都比较累,收益高,但风险也大。

      她又把两个其他的备选方案说了,张大队长纠结的脑门发胀,最后干脆一拍桌子。

      “咱去找社长,群众有问题了,当然得找组织解决。”

      他也要学社长,社长当初去县里哭穷,给他们公社哭来了这么一大个养猪场,他也要去哭一哭,看能不能哭来一点支持。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张大队长求助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