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问题驱动教学法
问题驱动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这种方法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解决问题。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
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其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
一、步骤
1.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问题。这一步骤不仅仅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还要较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是成功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基础。
2.分析问题。这一阶段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常常让全班同学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也可以全体同学分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此阶段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当讨论发生跑题或者学生们误解问题的本意时,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引导。
3.解决问题。即在上一阶段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可以让学生用报告的方式与全班进行交流。
4.结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估、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评价内容为小组整体表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合理性、个人贡献等。
二、设计原则
问题设计是PBL教学法的基础,问题设计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一般地说,问题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标
问题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尽量了解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的问题要明确。
2.由浅入深
在设计问题时,要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由易到难,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3.难度适当
过于简单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望而生畏。
4.面向全体学生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让每个人都有发挥和表现的机会,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