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 30 章 ...
-
宁城这座江南小城,虽然没有金陵那般底蕴悠长,哪怕科举制度已经被取消了几十年,可因着商贸发达,再加上过去乡绅人家重视教育,所以到了民国很多败落家族,哪怕靠典当过日,还是愿意送孩子去读书。
不过家族一个有传承意识并不代表这个家族会一直延续富贵,因为并不是每个家族的子弟都能有心气儿和能力振兴家族。
如常先生这般读书做事都出类拔萃的儿孙,用常书瑜叔祖的话说“是祖宗庇佑,常家有福”。
那有祖宗庇佑的,必然也就有祖宗在地底下打盹儿把儿孙给忘了的。
这说得就是大家族里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正经事情一样不行的子弟,比如常书瑜的亲外祖父就是这般。
常家的儿孙当然也有这种不肖子孙,不过因为有常先生支应门庭,所以宁城常家没有像苏城祝家那般整个大家族都在时代的巨变下被冲垮。
不过常先生心里大约也是很不安,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深深明白独木难活的道理,所以自从他振兴家业后一方面扶持有潜力的族人,另一方面便是积极寻找“盟友”。
除了把曾经的同学、同僚都在多年用心维护下成为好友,更是积极用儿女联姻去编织一场巨大的利益关系网。
比如北平过去的上层权贵季家与宋家,又比如宁城另外一个商贾巨头徐家,这都是他很久以前就挑选出来的合作对象。
这些“盟友”在曾经也的确如他预计的那样给常先生带来了很多利益,虽然随着时局变化,这些“盟友”中有些人的力量不再好用,但常先生并不气馁,因为他还可以选择继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而常先生最聪明的一点,他很清楚“破船还有三千钉”的道理,所以他并不会因为过去的“盟友”失去权力地位就过河拆桥,甚至在态度上还会比以前更客气、更讲究礼数。
每年给远在北平两个亲家送去的节礼,永远都保持在以前的水准,无论哪个女儿添了外孙和外孙女时那礼物也是从不糊弄。
这让常先生在一众老友中的名声人缘都特别好,同时让常家排行靠后的儿女婚恋市场行情也很好。
说实在的,论在外面会做人这一点,常书瑜还是很佩服常先生的,哪怕她清楚自己这个爹本质上就是个投机分子,但他懂得伪装也很有耐心,这真的也算很厉害了。
如果她不是常先生用来去利益交换的筹码之一,应该会很高兴有这么一个自己人,比如像她的叔祖们,个个就恨不得把常先生当亲儿孙。
常书瑜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想要与自己达成和解,说服自己这是时代的错,她的父亲只不过是把家族利益看得太重。
自己这个爹有很多时候还是强于不少人的爹,最起码他让所有儿女过得衣食无忧,也让儿女们读书上进,甚至在平日里也愿意花精力去做一个慈父样子。
尤其想到上辈子自己那个私生子一堆,还喜欢言语暴力自己和哥哥的亲爹,常书瑜很难对常先生有太多高要求。
在这辈子她还没恢复记忆的小时候,那些对常先生产生的孺慕之情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她至今还记得在北平时,每年院子里的葡萄长熟了常先生会抱着她摘,也记得她不小心弄坏了阿娘镯子,常先生偷偷帮着隐瞒换了新的。
在六七岁之前,常先生应该是那个不知世事的六小姐最最敬佩喜欢的人。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或者是常六小姐第一次看到大姐姐回家哭诉丈夫抽大烟,或者是二姐姐被婆家立规矩累到小产,又或者是三姐姐被逼着上花轿流下的眼泪。
小小的六小姐有了大大的疑惑,爹爹选出的姐夫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姐姐们流泪呢?
等她长大了,爹爹给她选的人是不是也要让她流泪?
等随着上辈子记忆慢慢恢复,常书瑜便不再疑惑了,那些孺慕之情也慢慢的被留在了六小姐的童年记忆里。
常书瑜觉得自己已经“水火不侵”了,但在去拜访一位老裁缝时,听到裁缝铺客人八卦说徐家少爷带着自己连襟去了“明月阁”时,脸上的肌肉还是忍不住跳了跳。
“明月阁”是宁城最出名的妓院,里面头牌都被当地人成为“小明月”,按道理来说常书瑜这种闺阁女儿是不应该知道这些的。
但托咱们这位徐家少爷的福,六年前她便对宁城的青楼楚馆消费水平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在这个时代,□□不犯法,甚至只要不带回家,道德上都没几个人会去指责。
可再怎么样,也没有哪个女婿会在陪妻子去岳家探亲时去妓院,还弄得人尽皆知的,这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家教、妻子与岳家的脸面全都仍在地上踩。
常书瑜忍住心里的火气出了裁缝铺,坐在黄包车上吹着湿冷的空气,她努力让自己压住想去抽人的冲动。
“翠巧,你去让人在门房打听一下,这几天我那两位姐夫出门都是谁陪着,都去了什么地方。”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常书瑜虽然知道自己那个三姐夫不是个好东西,大姐夫与二姐夫也各有各的毛病,可他们过去明面上家教还是过得去的。
如今常家经营的还算蒸蒸日上,他们这两位不远千里陪妻子来宁城可不仅仅是为了探亲那么简单,正是要好好表现的时候,怎么会昏头去和徐家三姑爷一起给岳家没脸?
因着两位出嫁的小姐回家探亲,常先生怕府里两辆汽车不够用,早早就让管家多定了几个黄包车正月在常府听差,没事儿的时候这些车夫就在门房那两间屋子里磨闲牙,此时门房处便是府里信息汇聚之地。
傍晚还不到吃晚饭的时候,翠巧就带着几处打听到的消息回来了。
“昨儿个三姑爷说是要请大姑爷二姑爷喝酒,然后亲自开车来接两位姑爷去了百味斋,晚上吃过饭又带着去了明月阁,不过二位姑爷走到明月阁门口前就吐了三姑爷一身,后面大姑爷就带着二姑爷打黄包车回来了,这还是听二姑爷身边伺候的人说的。”
“没进去?”常书瑜听到后不但没觉得松一口气,反而心里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对,昨天两位姑爷出去时是下午五点半,回来时去大厨房要了热水,大厨房的刘妈说那时候还不到九点,我特意又让人去了一趟百味斋,他们店小二说三位姑爷在包厢从六点喝到快八点才离开,时间都能对上的。”
如果进了明月阁,那就不可能在在九点前回来,所以这说法是对上了。
“待会儿你让许妈妈派人出去打听一下,如今宁城里的热闹事有哪些。”
真巧啊,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今天她一出门就听到了,就算在后世有网络传播那也得有个发酵时间吧?
吃过晚饭,常书瑜开始在院子里消食儿,说实话她到此刻也没想明白今天这事儿是冲着什么。
三个姑爷涉及到了大房和二房,就算真去了明月阁也不过是常家脸上无光,大家生气一场,何必拐弯抹角让自己知道?
是的,她现在很确定今天遇到的八卦是专门说给她听的。
可她听到又怎么样呢?
一个未成年的小妹妹还能替姐姐们出头不成?
她这几天出门频率有点高,想要找机会透几句八卦进她耳朵也不是什么难事。
从这一点上并不能判断是府里的人还是府外的人。
又或者对方正是觉得她年纪小,所以才好利用?
“外面倒是没有传三位姑爷昨天有什么事情,不过倒是有另外一桩事好些人在传。”第二天下午,许妈妈就亲自过来了,她侄子好些年前就投奔她安家在宁城,如今走街串巷做一些小买卖,打听一下城中八卦还是很容易。
大约是事件内容有些污染耳朵,许妈妈在对常书瑜转述时就比较含蓄,但常书瑜秒懂了。
三姑爷在去年秋天为明月阁的“小明月”赎身,结果转头又迷恋上了新一代“小明月”。
说起上一个“小明月”常书瑜也并不陌生,当初三小姐出嫁不久,三姑爷因为迷恋这位而在明月阁几个月就花出上万大洋,那真是轰动一时,徐家老爷子当时要打断这败家子的腿。
一时间这位“小明月”身价暴涨,不成想几年过去自己这位三姐夫竟然还挺“长情”,竟然在对方“花期”过去后还愿意给她赎身。
“只不过我侄子打听到那位赎身的小明月离开明月阁后并没有跟着三姑爷,说是……”
提起这事儿许妈妈一时有些犹豫要不要和自己家小姐说,可这些年她看得清楚,三房真正能抗事儿的不是三姨太太也不是四少爷,而是这位六小姐。
“听说什么?”
“听说那小明月赎身后住的地方是咱们家先生名下的产业。”说这话时许妈妈已经不敢看自己家小姐脸色,其实她自己也被恶心到不行,可既然有人打主意都打到六小姐这里,那她就不敢再瞒着。
“呕~”
一阵反胃,常书瑜真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