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人物及背景 ...
-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孙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 神交 ”,并努力缓和蜀汉与孙吴的关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一段三个国家并立的时期(237年-238年为四个国家并立时期),也是魏晋南北朝和六朝的开端时期。
一般认为是从建安元年起算。三国是指曹魏、蜀汉及孙吴。
东汉末年战争不断,使得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东汉末年,汉廷因黄巾之乱、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
184年汉灵帝时期,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爆发黄巾之乱。为镇压黄巾,一方面放权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纵容地主组织私人武装,对抗黄巾。
董卓乱政并与关东诸势力对抗后迁都长安,使得朝廷威信丧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据混战。
其中曹操拥护逃回洛阳的汉献帝,迁都许昌。
他击败多股势力,最后在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北方最大势力袁绍,大致掌控中国北方。曹操以优势兵力南征荆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也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
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积极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夷陵之战战败,孙权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刘备病死后,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迟至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
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
而曹魏朝廷渐渐地被司马氏掌控。 237年公孙渊反叛曹魏,于辽东一度建国,国号「燕」,但昙花一现,在238年魏灭燕之战中灭亡。
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出兵伐蜀,蜀汉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亡。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5%9B%BD%E5%AE%98%E5%88%B6
三國官制
--------------------------------------
以上资料出自维基百科,虽然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我还是认为列出来會比较好。
1.史书记载对于诸葛亮兄弟之间的事情描写很少,所以文里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作者自己添加的,拜托别拿正史或三国演义较真。
2.个人喜欢历史,可是对于年份或是事件發生順序的那些东西实在是记不住,第一章改了半天还是觉得哪里怪怪的。
3.还有我发现很多三国的同人中吴国的臣子都称呼孙权为至尊,〈好像歷史上也是這樣叫?〉可是我觉得这称呼怎么听都很奇怪耶,孙权又不是皇帝,这样叫没犯忌讳吗?〈雖然當時的皇帝就只是一個傀儡而已〉而且也很拗口啊,还是按照电视剧的叫法好了。
4.我是诸葛亮的粉丝,但我想把他想写的像一个人而不是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个人特别喜欢新三国的诸葛亮,就是因为陆毅演活了诸葛亮這個人,虽然很多人都说这版的诸葛亮演得很憋屈,但真实的诸葛亮本来就没那么出神入化,而且这一篇主要是以诸葛瑾的立场诉说的。
5.諸葛恪的結局會改,不會那麼慘,因為實在不忍心看诸葛瑾全家幾乎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