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武爷和五爷 ...
-
大庙大队,名字怎么得来的无从考究。其实村里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庙。不过是在村东北角有两个庙,一个土地庙一个是娘娘庙。土地庙也不过是七八平米的一间低矮小房子,里面供奉着一个土地像,后来破四旧时给平了。至于娘娘庙一直留着,里面是一尊送子观音像。
娘娘庙之所以留下来了 ,一是这尊观音非常灵验,当地人求风得风,求雨得雨,二是因为武爷的原因留了下来。
大庙大队是个很大的村庄,有近万人口。姓氏庞杂,有三十多个姓氏。
大庙大队有两个能人,也是名人,因为这两人的存在,在当时闹得轰轰烈烈的大运动,也拿这个大队没什么办法。
一、武爷,武爷并非大庙大队的人,具体什么名字也更是没人能说清楚了。早在一九四四年,曾是八路军某部的一个营长。那年夏季,面对鬼子的扫荡,武爷带着三十几人断后,阻击日军。也就是在退到大庙村东边的时候,在这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地势开阔没什么遮挡物。正巧这里就有一个土地庙和娘娘庙,武爷就带领所剩不多的人在这里与鬼子展开了激战。
战到最后,弹尽粮绝。武爷让当时的一个副排长门华清带着少数人先撤。自己带着仅剩的十几名伤兵,与敌人刺刀见红展开了肉搏战。战到最后,武爷与一名鬼子抱在了一起,争抢鬼子兵手中的手榴弹。手榴弹响了,人也跟着倒下了。
武爷醒来,已是两天后的事情了。当时人就在娘娘庙里。是大庙村的人在战后寻到了他,把他拖到了娘娘庙里,身下铺上了麦壤,身上也是盖得麦壤,人就藏在了送子观音神像后面。当时的条件缺衣少吃,缺医少药的。村里人也没有多少东西,是当时的村长,地主李友家起了主导作用。
因为当时李友与村里的另一个地主刘守礼说。“守礼呀,你家兄弟几个都在为国尽力,我家就俩闺女,也不能上战场。所以照顾人这事儿就给我家吧,也算是我家也为国出力了”。也因此,在武爷伤病期间,大多是李友的大女儿李美芝照顾的最多。
武爷彻底好起来,已是半年以后的事了。等他起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没了,剩下了三指。右边脸上一块大疤,左胳膊伸不直了,总是蜷在了胸前,就这样武爷留在了大庙村。因为他也没有多少文化,只是自己说是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军。整天一时说自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后人,一时说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头,他是伍子胥的后代。屁来,他是南方人,武松是山东人,自然不是武松的后人。但是村里人反而认同了他,相信了他姓武。
直到建‖国以后,当时的门华清出任了明红县县长,来村里遇到了武爷,这才给他正名。并着手申请,为他送来了迟来的军功章。
后来门县长邀请他去县里工作,他推说自己一个残废,再说多年来在村里也习惯了,就没走。从此他就安稳的留在了大庙村,后来门县长说“营长,按说你当时是营级干部,以现在的级别来说,你好歹也是公社级的领导啊,既然你哪都不去,就在村里干个村长,好好带带咱们这个村吧”。由此,武爷就成了大庙村的村长了,再后来与带着孩子的李美芝结婚。
由于李友在村里的辈分很高,他也就有了相应的“武爷”这个叫法。同事由于他右手剩下了三指,人们还给他取个绰号叫三齿子(一种刨地的农用工具)。
二、五爷是本村地主刘守礼的五儿子,叫刘盛。他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不管是国民党也好八路军也好,都在抗战中牺牲,都是英雄。相传他年轻时曾在天津干过镖师,一身的好武艺。据他本人说,一套燕青十八翻使得出神入化。他本人是在抗美援朝时,被炸掉了双腿,荣立了二等功。也因为他在村里辈分很高,又是排行老五,所以村里人都叫他五爷,也是一个尊称。
也不知是哪年起,县里照顾伤残军人,给他配了一辆三轮车。驱动在前轮上,车把就是两个摇柄,双手摇动链条,就相当于咱们正常人两脚蹬车了。车后是一个很小的小槽子,可以放东西,也可以站上个人。
五爷是后来在村里干上书记的,与干村长的武爷,两人相互配合把大庙村治理的井井有条。
两个老兵油子出身的家伙,没事凑到一起还讨论什么兵法战策。其实那都是狗屁,就武爷那料,大字不识几个,他能懂什么兵法战策,也就他带兵打仗那一套吧。用村里人的说法,那叫一肚子鬼心眼子。五爷就不同了,那是真有文化,但是他从来争不过武爷。再说村里的事儿,多数时候争来争去,两人到最后还是能达成意见统一。
两人管理村里,那就是军事化管理。虽然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六十岁以下,十六岁以上都是民兵。但是,大庙大队人口多,主要还是青壮劳力训练的多,女民兵就更少了。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村子西头大队的打麦场上操练人马。民兵练队列、练投弹、练刺杀、练瞄准射击。其他的半大小伙子(20——16岁年龄段的)以及一些小家伙在五爷的吆喝声中练一些拳脚功夫。
武爷和五爷把村子里人就当成自己的队伍,自己吆来喝去怎么打骂都行,绝对不允许别的村里人说什么。两人整天凑一起就是算计,在公社都是出了名的,从不吃亏。再加上武爷手上有残疾,五爷失去双腿。每次去公社开会,都是五爷摇着三轮,武爷站在后面。久而久之,其他村的人就说他俩是狼狈为奸,并把大庙村叫狼狈村或者狼狈大队。
在历史的特殊时期,1970年春,李正扬的父亲因为在会议上顶撞领导,说一切还是要要从实际出发。就这样,几天后莫名的就被说思想有严重问题,随后就是一家人随着父亲的工作变换,从首都北京转换几个省市,最后在1973年的春天被赶回了老家青川地区、明红县、柳湾公社、大庙大队。
一家人在村里找到了祖辈留下的三家破土坯房子,收拾一下就住了下来。父亲李远志在公社里担任公社书记一职。白天上班忙工作,晚上在公社挨批斗,很少能够回家。
时年十五岁的李正扬是家里的老大,下边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家里的生活重担就放在了他和母亲身上。由此,李正扬就开始了他戏剧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