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鹊楼偶遇 ...
-
*
科技研究所内,543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宋晓可在这种科研工作的环境中,过得很充实。
何教授总是像看护宝贝疙瘩一般,罩着他。攻坚组时常加班加点,晚上熬夜。何教授却要求宋晓可按时下班,周六、周日正常休息。何教授对宋晓可说:
“你的大脑很宝贵,需要休息好,你只有保持住旺盛的精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的数字特长。”
宋晓可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可组里同事们的琐碎工作,他也插不上手。于是,他也就不再坚持了。
况且,家里还有宋玉简等着他呢。
小家伙今年七岁半了,在上街小学读一年级。他已经认识了很多字。每天晚上睡觉前,喜欢拉着宋晓可,学着老师的样子,教叔叔念字。宋晓可乐此不疲的配合着,俩人甭提多好玩了。
青莲也回到了宋宅。她婆婆一年前去世了,老家再也没了牵挂。
石头今年快十五岁了,在上街中学读初三。孩子读书很用心,学习成绩很好。蛋蛋跟着青莲回来后,宋伯帮着联系,小蛋蛋也进了上街小学,由于入学测试成绩不好,就坐了一级,和简简同班,一起读小学一年级。
每天,宋伯接送简简和蛋蛋,哥俩手拉手的,关系处的很好。
青莲回来后,宋晓可让宋伯帮忙把西厢又收拾出了一间。这样,青莲住一间。石头和蛋蛋住一间。男孩子们已经长大了。
宋宅又热闹起来,宋晓可自然很高兴。
青莲回家照顾婆婆时,宋伯做的饭菜与青莲相比,实在不好吃。现在家里有了青莲这样高水平的大厨,真是吃货的福气。在厨房里给青莲打下手的宋伯,脸上又有了笑模样。
宋晓可有时也会八卦一番,凭着青莲的烧菜手艺,她出去在饭店掌勺也完全够格。她愿意回到宋宅,除了念着儿子上学把宋宅当成了自个儿的家之外,是不是也有点想念宋伯?
宋晓可心想,有机会了要不要给俩人撮合一下?
青莲依旧闲不住。她不知道和宋伯怎么商量的,俩人在家里做卤菜,除了自家吃的,大部分拿到下街市场上售卖。
每天下午,宋伯开着电动三轮车,拉着青莲和卤菜锅子,到下街市场路边摆摊。青莲的手艺好,卤菜味道与众不同,很快畅销起来。每天拉去的卤菜锅子,常常不到半个小时,就销售一空。有些老顾客为了能买到青莲的卤菜,老早就排队等候在出摊的地方。
下街市场有熟食铺面的商户,想让青莲做卤菜在他家的店里寄卖。青莲想了想没有答应。
寄卖倒是很省心,只管做卤菜就行了。可青莲担心,做熟食的商户搭着青莲的卤菜卖自个家的菜,这样的销售质量无法保证。再说了,每天她和宋伯一起出摊,她心里挺开心的。
卖卤菜的第一个月的月底,宋伯和青莲拿了一叠钱给宋晓可,说卖卤菜的赚得钱贴补家用。
宋晓可一听乐坏了。这俩人咋想的?
宋晓可自然不要这钱。俩人的心意他明白。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家。
宋晓可对青莲说,
“青莲婶,卖卤菜的钱存起来给石头、蛋蛋上学用吧。家里的开销够用。我读研,吃住都在家里,也花费不了多少钱。”
宋伯听了也没再推辞。他让青莲收好钱,存在银行里。
后来,青莲又泡了一些爽口小菜,搭配着卤菜一起卖,也挺受欢迎的。
*
月初,宋伯单独拿了一本账簿,递给宋晓可,说是这一年卖卤菜的收入。
宋晓可好奇的打开,想看看俩人卖了一年卤菜的成绩。当他看到合计起来的数目,小小的吃了一惊。
劳动致富,果然没错啊。
他一直以为宋伯和青莲,也就是闲着没事,找点事情干干。没想到积少成多,还真干出了一点名堂。
宋宅里的小孩子们都上学了,家里的确没有以前那么忙了。宋伯和青莲,趁着还年轻,瞅着机会干点事情,心里会更踏实。
开店。
宋晓可突然涌出这个想法。宋伯和青莲,可以合作开家小店,专门出售青莲做的卤菜、小吃食。现在青莲每天只做一大锅卤菜,天天供不应求。开店后,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了。
宋伯和青莲接受了宋晓可的建议。
他们在市场上售卖卤菜时,也有过这个想法。但开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俩人犹豫了一下,也就作罢了。
宋伯在宋宅的特殊使命,他心里始终未曾忘记过。他也不想离开宋宅,离开宋晓可。而青莲的想法更简单。她一开始只是想帮忙贴补家用。她去年回来时,宋晓可还是个学生,她一家三口吃住在这里,她力所能及的出点力,是应当应份的。
宋晓可为了彻底打消俩人的犹疑,当即决定,三个人联合开店,他负责投资。宋晓可笑嘻嘻的对青莲说,
“有青莲婶的厨艺在,小店稳赚不赔。”
宋伯开着电动三轮车拉着青莲在下街市场里转了几圈。沿街老铺面很火,转让费和租金价高,不太合算。
宋伯又在平昌区里转了转。回来说,下街市场临街拆迁后盖起的新市场,正在招商。新市场为了蓄水养鱼,吸引商户,铺面全部简装,水电设施完备,证照办理优先,第一年租金优惠。可以考虑在新市场里租赁一个小铺面,收拾一下,就可以开业。
宋晓可感觉这个主意不错。宋伯带着三人,去现场看了几圈。
那一片新建成,开业的商户不多,市场人流量还不大。但周围拆迁后,新起了几栋高层住宅,年底就入住了。周围还有几家居民小区。市场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宋晓可顺便问了问铺面售价,觉得还能承受。他想干脆直接买下商铺,也算是不动产投资。他和宋伯商量了一下,宋伯也觉得目前投资商铺,是很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宋晓可从银行里取出历年红利结余下来的存款,买下三间门面。一间开店自用,另外两间打算租赁出去。每间门面三十平米,纵向很深,中间打上玻璃隔断,前店后坊,现场加工,既干净又卫生。
宋伯和青莲商量了一下,把前期卖卤菜攒下的钱也投了进去,添置设备、玻璃橱窗,购买原材料。
宋伯考虑事情一向很周全。他和宋晓可商量了一下,把三人具体的股份拟定了一份文件。亲兄弟明算账。这是提前规避日后因为金钱引起纠纷。宋晓可投资最大,自然占了大头。宋伯和青莲各占了百分之十五。
猛然成了老板,三人喜滋滋的。决定周六晚餐举家外出,去黄鹊楼吃一顿,庆贺一下。
三个男孩子听说要去黄鹊楼吃饭,自然很高兴。宋玉简更是兴奋得在院子里蹦来蹦去,盼望着周六赶紧到来。
宋晓可看着欢蹦乱跳的宋玉简,心里涌上一丝苦涩。
自从年少时来到平江城后,他除了去学校,很少外出。心里的那种不安其实一直伴随着他。
小简七岁半了,宋晓可除了带着去游乐园玩玩,动物园看看,很少带去一些公众场合。
想想当年大哥驮着年少的他走街串巷,吃遍了杭城美食。而现在,他只能把宋家的血脉隐藏起来,过着隐居生活。
低调是无奈的选择,只是为了安稳的活下去。
好在自从宋晓可正式成为国家的人之后,宋晓可心里的那种不安感,淡化了不少。
在科研所里呆了半年多,他明白国家对所里的人才有多重视。何教授说,宋晓可工作满一年后,单位会在学院家属楼里给他分配一套住房。一是福利,二是出于安全。
宋晓可去过学院家属楼,在部队大院里单独隔出的小院,小院门口有卫兵站岗。住在那里的确很安全,感觉像进了保险箱。只是,他有点舍不得离开宋宅。
*
宋伯在黄鹊楼预定了临江的包间。窗户打开,就能眺望涛涛的江水。
夕阳西下,一边欣赏江上美景,一边吃着新鲜美味的江鱼,再喝上二两黄酒。岂不美哉。
宋玉简还是第一次来这么高档的酒楼吃饭,东张西望,兴奋得两眼冒着精光,嘴巴也合不拢。蛋蛋、石头倒是有点拘谨,规规矩矩的坐在靠背椅子上,小口喝着菊花茶。
宋晓可自小吃遍杭城美食,什么席面没见过?工作半年了,也没少吃饭店。他拿起菜谱,,先点了几道黄鹊楼名菜。
宋伯也点了几样小吃,把菜谱递给青莲。青莲看到菜单上的价格,吃惊得瞪大眼睛。扭头对宋伯说:
“这个价格忒离谱。”
黄鹊楼果然名不虚传,菜品菜味很好,一家子吃得很满意。用青莲的话说,菜好,价格更好。
宋晓可听了,端着黄酒品着,笑眯眯的。宋伯也难得笑了。青莲说话总是这么实在。
宋玉简也想喝黄酒。宋晓可自然不允许。他哄着宋玉简喝果汁,说等他长大了才能喝酒。
大家心里高兴,酒自然喝得畅快。三位老板觥筹交错,畅想着未来。石头也抿了几口酒,脸红扑扑的。
宋晓可平时很少喝酒,今儿高兴,不由得多喝了几杯。虽然是黄酒,喝多了也是晕乎乎的,有点犯困。他起身出了包间,去卫生间放放水。
在走廊拐角处,宋晓可迎面撞见了一个高个子的年轻男子,也没在意。
宋晓可晕乎乎的进了卫生间。高个男子停下脚步,盯着他的背影,随后也跟了进去。
黄酒的后劲挺足。宋晓可的脸红扑扑的,带着暖意。弯腰,低头,捧着冷水洗了把脸。一抬头,他看见旁边洗手台前站着一个年轻男子,身材挺拔,有种与众不同的英武气质。
俊眉朗目,好帅。
宋晓可忍不住多瞅了两眼。心想,这人一看就是受过某种专业训练的,那种沉稳中掩藏不住的英气。
男子觉察到宋晓可正在晕乎乎瞅着他,他转过头,一道锐利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宋晓可,似乎在探究着什么。
宋晓可吓得一机灵,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酒也醒了。
好锐利的目光!难道这人见过自己?
宋晓可呲牙咧嘴一笑,呆呆的样子。反正他喝多了,再傻的样子也能做得出。
宋晓可出了卫生间,沿着走廊回去时,他感觉那道锐利的目光还在追着他的背影。难道这个人认识他?
回头看看,走廊里静悄悄的,并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