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代写书信 ...

  •   今天,陶真晓终于洗了个澡。
      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澡。
      有句话说的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就是宝藏。
      铁树村现在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座大山在,什么都会有的。
      森林中不乏皂荚树,荚果可以用来制作各种清洁物品,将荚果煮水就可以洗澡。
      陶真晓还在荚果水里头加入艾草、薄荷、紫苏等药料,既能清洁,又能杀菌消毒防蚊虫。
      搓了个药料澡后,身上干干净净,还带着舒适的药味,真晓有种自己已脱胎换骨的感觉,可太喜欢这些材料了!
      她已经在想怎么制作一款“药膳肥皂”,可惜缺乏工具,加之麻烦和忙碌,这个想法就暂时只是想法了。
      陶真晓沐浴过后,亲自督促全家沐浴,绝不允许一人落下,并且要求全家天天沐浴,特别是干活流汗的日子。
      晚上睡觉之前,爷爷陶请福对家人们说道:“我明天去集市看看,卯时过我就出门,想去的人要起早了,落下了我就不管了。”
      陶分晓很兴奋,为了明天起早不被丢下,他立刻钻入被窝,乖乖地闭上眼睛,任谁叫唤都不理,惹得全家哄笑。
      翌日,陶真晓卯时醒来,这个时候天还没亮呢,她是被弟弟吵醒的。
      全家都起来了。
      待天一亮,陶家全家就离开家门,爷爷带着孙子们赶集市,儿子儿媳出门干活,搬运一些俩人一起能搬得动的建宅材料。
      不止陶家,全村人都出动了,每天卯时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忙碌起来。
      赶集的不只陶家,大家有默契似的选择今天去集市,一堆人踩着朝露走山道,一路闲聊,笑声不断,惊醒了山路上的鸟儿花儿。
      这幅潮气蓬勃的美好画面,令陶真晓心情愉悦,对集市的期待又多了一分。
      大概走了半个多时辰的山路,大伙终于走到山路口,阳光都有些炎热了。
      山路口堆放着许多建宅材料,有的两个人一点点可以搬走,有的需要多人需要工具才搬得动。
      有十来人守着材料,其中有记账的,谁家来搬材料都记得清清楚楚。
      陶真晓发现山林中还搭建了一座小木屋,在铁树村房子建完之前,会一直有人住在里面。
      前往集市的路是官道,这里的官道没修整过,不是那么平整,又走了半个时辰,大家终于来到了小镇。
      牙洲县衙离这儿有十里左右的距离,要去城里的话,得走差不多一整天呢。
      这小镇也是刚刚形成的样子,叫做“新风镇”,宅屋看出来是新建成的,有的还在建造中。
      集市不大,但货品应有尽有,村民们兴致勃勃,来到集市后,大家便散开,各自安排。
      陶真晓一直牵着弟弟的手紧跟在爷爷身边。
      “爷,我们要买什么?”陶真晓目光四处飘散,对什么都新奇。
      街道挺宽敞的,两边都有摊子,还可以停放三辆马车。令真晓意外的是,街上时不时有马车驶过。
      陶请福时不时看看孙子俩在不在身边,他左右瞧了瞧:“买点面粉,干活还是得多吃点。买点油点灯,晚上睡太早了,有很多活要干,重要的还要买锄头……”
      听爷爷数着需要的东西,真晓叹气:“这么多东西,得花不少钱啊。”
      陶请福看了孙女一眼:“今天就是看看,只买点油和锄头,还有一些馒头就好。”
      接着他又道:“你们念书的东西不急,等过段时间咱们会有的。”
      陶真晓早有心理准备:“我们不急,又不需要赶考,晚点学也没什么关系。”
      再说,没房子她也没地方坐着看书。
      他们走到了闻祥行,闻祥行在小镇上只有一家铺子,是镇中少有的店铺里最大的。
      果然,“闻祥行”是集市中唯一的商行,其他都是小商贩。
      陶家祖孙三人进入其中瞧瞧,店里商品除了吃食,其他日常用品几乎都有了,种类还不少。
      他们没急着买东西,出去转了一圈,把小镇上逛了个遍。
      陶真晓观察了一圈,小镇客流量不多,主要是附近的几个村子,但商贩的货物不少,真晓不禁为他们的货物积压的问题担忧。
      为此,她特意向商贩提出疑惑,然后才知道,小镇的客人除了附近的几个村子,还有军卫所,还有路过的人。
      那些时不时通过街道的马车,有的是经过的旅人,他们也会停下吃喝,补给必需品。
      而军卫所,真晓认为军营所需的物品应该有专门提供的渠道,不会随意出来上街才是。
      了解过真晓才知道,卫所有屯田,有种地的军户,还有不少将士常年驻守在此,家眷跟着搬迁过来,卫所可以随时流动的军户家属和将士家眷近万人,他们都需要外出采购,最近的买卖集市只有新风镇这里。
      这下,陶真晓就开心了,有客源就好了。
      爷孙仨最后又回到了闻祥行。
      陶请福在这里买了灯油和锄头,一起花了八十文钱,锄头最贵,要七十文,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
      陶真晓意外的是,十文钱能买到一小桶灯油,大概三斤,如果晚上只点一盏灯,燃一个时辰左右,估计能用半年。
      陶真晓这才知道,平民用的灯油,一般是动物油脂制成的,这种材料很容易获得,所以廉价。
      当然,廉价的物品自然有不好的地方,这种灯油味道不好闻。有钱人家一般使用蜡烛,或者带香料的植物油。
      待闻祥行做好了铁树村陶家的购买记录,双方各收一份记录凭据,上面都盖了“闻祥行”的印章。
      待爷孙仨走出商铺,阳光更炎热了。
      陶分晓黑不溜秋的双眼在食摊上流转,知道家里没钱,他什么都没说。
      陶真晓看了弟弟一眼,对爷爷说:“爷渴了没有?我刚见到那里有家茶摊,一壶茶一文钱。”
      在店铺里,她见爷爷拿出来一个拇指大小的旧碎银,买了锄头和灯油后,店家给找回来了几十文。
      小碎银好藏,也不知道爷爷当初是藏在哪儿了。
      “走,咱们歇一歇去。”陶请福确实渴了,没犹豫地带孙子们去喝茶。
      茶摊客人不少,其中有好几个村里的人。
      陶请福带孙子们在村人旁边坐下,买了一壶茶,又花一文钱买了两个粗面馒头给孙子们吃。
      “爷,你不吃吗?”陶真晓把自己的包子掰成两份。
      陶请福忙道:“我不吃,我刚才想起还有东西需要买,老糊涂了,易忘事,你们俩在这儿等着,哪儿也别去。”
      “我们跟你去吧。”陶真晓就要拉着弟弟站起来。
      陶请福忙摆摆手:“我一个人去就好了,我走路快一点,我很快就回来……”
      他看向邻桌的同村的大人,对方忙摆摆手:“陶伯放心,我们一直在这儿歇着等你回来,孙女孙儿不会有事的。”
      陶真晓也向爷爷保证:“放心吧爷,我们哪儿也不去……”
      接着她看向弟弟:“分儿,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知道吗?”
      陶分晓啃着包子,乖乖点头:“知道了。”
      陶请福快步离开,向前直走,到了一个地方拐向左边,很快就来到一家名为“风来书斋”的小书铺前。
      书铺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代写书信。
      “这位先生,我想写封信。”
      陶请福进店,一眼就找到柜台,向里面正打盹的身穿书生服的中年人道。
      书生惊醒,猛地抬头,见是农家老汉,他捂嘴打了个哈欠:“一封十文钱。”
      文人写字没这么贱,代写书信是按一个字一个字收钱的,一封信下来怎么也得一两银子起步,奈何此地都是穷苦百姓,只能开低价,不然没人请得起,请得起的人写信又不需要代写。
      “有劳先生了。”陶请福爽快地掏出十枚铜板放在桌上,“请问先生贵姓,我姓陶。”
      书生这才起身:“你叫我文先生就好了,请坐,稍等片刻,我先磨砚。”
      陶请福坐下:“文先生请。”
      一刻钟后,陶请福离开小书斋,拐了弯,进入一家成衣铺子。
      店内客人没几人,陶请福找到掌柜的:“掌柜,老汉有礼了,不知掌柜可有空听我唠叨几句。”
      看来人有礼,不是粗鲁莽汉,掌柜从柜台后面走出来:“老哥请说。”
      陶请福这才说明来意:“我姓陶,我方才请人代写了一封信,因初次请人代写,以防万一,能否请掌柜帮我念一念?我可以付些酬劳。”
      掌柜是个微胖的中年人,大方道:“陶老哥有礼了,小事一件,谈酬劳太客气了,只要你放心让我瞧。来,来,里面来。”
      掌柜叮嘱店员看好店,便将陶请福请入里间。
      陶请福掏出刚写好的信:“有劳掌柜的了。”
      掌柜接过信,看了陶请福一眼,然后专心看信,立刻念起来:
      “敬启安康,陶请福有礼了。光阴如梭,三年已过,时过境迁,想必楚公子知晓国失栅道府一事,相信公子为老汉一家担忧。今日已得朝廷救助,安置于新地,开启新生活,仍困难重重,老汉不得不打扰楚公子……”
      陶请福听了一遍,与刚才他口述自己的意思,文先生润色下笔写出来的内容一样。
      郑重道谢过后,陶请福带着信去小镇上的官方信使驿站。
      陶真晓姐弟在茶摊等了两刻钟,终于见爷爷回来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