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卷三2、看遍书法意,更知赵孟頫。 ...
-
卷三2、看遍书法意,更知赵孟頫。
周千韵学书法,最先是学柳公权,继而欧阳询,再耕颜真卿,到赵孟頫时,才突起灵性,感到书法艺术的真、善、美!
这种真、善、美,是灵魂触动后产生的。
从赵书的柔韧中,才有那种人类独特的忍耐力?
待我细细道出,看有不有道理?
首先,赵孟頫,是亡国之君;
在封建社会,应该以死相报国家?
而赵孟頫竟接受了元朝的聘用?背叛家族,背叛祖国!
唯有赵孟頫,竟能忍受?
一、他考虑的,也许是光大中华民族文化!
二、他考虑的,也许是封建制度的丑恶!
中华民族文化,伏羲易经哲理,只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扬善弃恶为根本。
如果,只为了虚伪的忠?而放弃了真实的忠!那赵体书法,将永远会被湮灭!
世界上,不是说,离开谁,地球都会照样转!但是,某个灵魂的伟大,真的就是任何灵魂代替不了的事,也同时存在!
赵孟頫的书法内涵,几千年来,谁能媲美?
他的撇捺,最能展示人类柔韧的真谛。
没有潇洒忍受的豪迈气势,能有舒展正义的威风么?背叛和无耻,决不能与赵孟頫沾染;下流卑鄙,怎能笑赵孟頫妩媚!
是金子,才能发光的。
【相见欢】
丘群微信相识,美稀奇。
只恨前生未遇、晚才知。
说今古,道中外,感情似。
约会中秋赏月、愿真实。
赵孟頫[fǔ][2](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祐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3]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