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三十五章 现场会 ...

  •   三十五、现场会
      验收取得圆满的成功,给大家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大家的信心更足,学习劲头更高,更加积极努力,迎接自治区检查团的到来。
      一天上午,一辆中型客车和两辆小轿车驶进了村子,几声清脆的喇叭声,如初春的惊雷一样,把小村震得热闹起来。自治区检查团终于来了。
      各家的孩子,都跑了出来,围着车追逐打闹。他们还从来没见过客车和轿车,摸摸轱辘,嚷着:“这大胶皮轱辘真宽!”摸摸车灯叫着:“这两个大玻璃球是干什么的?”指着四四方方的客车又喊道:“这个大房子真漂亮!”从来还没走出过大山沟里的孩子们,这下可开了眼。
      车上下来的城里人,下了车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有的说:“我在车上顺窗户往外一看,哎呀,这可真是个山沟,除了山就是沟,山是又高又陡,沟是又宽又深!”司机也说:“我开几十年的车,还没走过这样的道。车轱辘就骑着沟边走,像耍杂技走钢丝一样惊险。走这样的路,要有心脏病的,非得吓犯了病不可!”有的又说:“没见过这么深这么宽的干沟!”有的指指村后的山说:“你看看那山,红红的,像燃烧的火焰!”有的随着说:“要不怎么叫红山村呢。”又有的说:“你抬头看看天,就剩一条窄缝缝了,真是一线天了。”一个矮个子胖乎乎的笑弥勒一样的中年人举起照相机,对着深沟山峰照相。……大家议论来议论去,归结到:山高、沟深、路险。
      上午是汇报会,在小学教室里。首先由郑队长汇报扫盲工作的情况。
      郑队长站起来,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我们队的扫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公社、大队的亲自领导下,取得了一点儿成绩,但照上级要求还差很远,希望各位领导听了多给予指导,我们再不断地改进。……”接着,他便从夜校严格的规章制度,到社员学习的积极主动;从识字检查到奖励机制;从高老师的编课本到上课不要一分报酬;从晚上学习到白天休息时间也学习;从老年人扫除了文盲到哑叭也识了字;……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来的领导里那个红光满面的矮胖子,不时地举起照相机拍照。
      高志远听着郑队长的汇报,不禁想:不管说郑队长能说会道,真的是巧舌如簧,出口成章,什么话到他嘴里都是一套一套的。不过,他说得都是实事,都是他们做过的,并没夸大其词。他不时地偷偷地瞄了下四周,忽然发现来检查的人面目表情有些奇怪:有的紧锁着眉头,有的满脸疑惑,有的不屑一顾……他们为什么这样表情呢?半晌,才明白他们是不相信他们队会搞得如此好,是觉得郑队长在吹牛……这也让他想到他们一来这里,对这里自然环境的议论,他们可能想这样的穷山沟能把扫盲工作搞得如此有声有色是不现实的……他正在想着,郑队长的汇报结束了,大家鼓起掌来。
      带队来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瘦高个老头儿,很随和,大家都叫他张厅长。他听郑队长汇报完,便说:“听郑队长的汇报,你们队为扫盲工作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全队的青壮年才扫除了文盲,我们也很想见识见识你们的成果。郑队长,你安排一下,看什么时间,我们和学员们见见面?我们时间紧,下午还得赶回县里。”
      郑队长略迟疑了一下说:“那就中午吧,我们把适合扫盲年龄的学员都召集到学校来,接受检查。”
      张厅长呵呵笑着说:“可不是检查,我们是来取经的,准备把你们好的经验推广到全自治区去呢。”
      中午,吃完饭,社员们就听到郑队长喊:“夜校的学员,马上都去学校!”
      学员们听见喊声,便纷纷到了学校,教室里很快就聚满了人。等人到齐了后,郑队长便领着检查团的人走进教室。四十多名学员,再加上二十多名检查团的成员,教室里便挤得满满的。
      郑队长首先说:“自治区的领导来咱们队视察,让我们大家热烈的欢迎!”
      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
      郑队长向张厅长道:“张厅长,你看怎样检查?”
      张厅长笑着向大家说:“我们不是检查,因为公社和县里都检查过了,你们成绩非常好,我们是来取经的。我希望大家不要拘束,今天要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说完,便招呼身边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说,“刘秘书,开始吧。”
      刘秘书便从提包里拿出几张上面写好字的大白纸,贴在黑板上。学员们一看,是扫盲标准1000字。接着,又拿出生产队的户口本来,说道:“我叫谁的名字,就请站起来,读我指的纸上的字。”
      与公社来检查基本一样,认字,写便条,读报纸……当然效果非常好。
      刘秘书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们是真下了功夫,这都是干货。你们队的文化村是真正的名副其实!”说着,还伸出了大拇指,“向你们学习!”
      不时拍照的那个矮胖子说道:“听汇报说你们村里不是有老年人和哑叭通过夜校学习也识字了吗?能不能找来,给我们展示展示?”
      郑队长说:“可以。”说着,便吩咐两个年青人去找。不一会儿,两人便来了。
      张厅长向林木匠笑着道:“老爷子,听说你通过夜校学习也识字了。”
      林木匠立即说道:“是啊,我原来一个字不识,是夜校搞得好,我看许多一个字不识的文盲都识字了,我好听书听戏,心思我要也学会认字,自己看书那多好啊!我就找了高老师,让他收我这个徒弟,他二话没说就收了,还耐心地教我,还真会识字了。这都是高老师教得好,不然,我这老头子能识字能看书读报吗?我得感谢高老师,让我老了不再当睁眼瞎。”
      张厅长笑呵呵地握住林木匠的手说:“老哥哥,听说你在夜校学习也能读书看报了,大家都很佩服你,想让你给大家读一段听听,行吗?”
      林木匠笑着道:“领导过奖了,各位领导不嫌弃,我就在大家面前献献丑。”
      刘秘书便递给他一张报纸,说:“大叔,你随便找一段读吧。”
      林木匠笑着说:“我读得不好,请领导多包涵。”说着,拿出老花镜戴上,随便找了一段便读起来。他饶有兴致地拉长声读着,听的人都不免偷偷地暗笑,他也不管别人怎么看,只顾读自己的,读了很长一段,读得很熟练,像说书先生说书一样。
      检查团的人都啧啧称赞,说:“真了不起,这么大岁数还学会了字。”“这里的扫盲是搞得好!”
      张厅长高兴地道:“老哥哥,歇歇吧,你读得真好。”
      那个矮胖子也乐呵呵地给他拍照。
      考完林木匠,他们却不知道怎样考哑叭,郑队长说: “你们随便写个能比划的字,如天、地、鼻子、耳朵、吃,喝……什么的问他,看他比划的对不对,就知道他认不认字?”
      他们觉得很好玩,刘秘书便在黑板上写了个“眼”,写完,问李哑叭。
      李哑叭笑着指了指自己的眼睛。
      刘秘书高兴地笑了,又写了个“吃”,李哑叭做出拿筷子往嘴里扒拉着吃饭的动作。胖老头又写了个“喝”,哑叭嘴嘬起来,做出往里吸的动作,把大家都逗笑了。刘秘书想了想,又写了个“学习”,哑叭立即做出两手端着书本,嘴在读书的姿态。
      那个矮胖子把照相机对准李哑叭高兴地拍照着。
      胖老头笑了,说道:“奇迹,哑叭能识字,这不哑叭会说话了吗?”
      检查的人也说:“了不起,真是奇迹!”……
      检查圆满结束了,张厅长说:“大家学文化学得非常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我们也一定把大家的好经验学回去,让它在全自治区开花结果。谢谢大家, 耽误大家休息了。”
      会散了,社员们都走了。矮胖子记者也跟了出来,因为红山村的检查让他太感到意外了,一个穷乡僻壤小山村,扫盲工作竟搞得这么好?可通过考试,是从户口本里挑着人叫的,不能有假。但是,后来找那老头和哑叭,他起了疑心。那老头原来不一定不识字,为了突出夜校的成绩,就说他识字是从夜校学习获得的,谁又能知道?再说那哑叭,是不是一个会说话的装哑叭,做的秀?他不禁多了一个心眼:老年人识字识别不了,哑叭可能识别了。他悄悄跟着哑叭,等走到没人的地方,他在后面故意大声说:“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哑叭依然走着,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看来真聋。
      矮胖子记者又紧走几步,到了哑叭前面,回头大声问道:“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哑叭看着他,愣了一霎,像不知他说了什么,摇了摇头。
      这时,对面走来一个妇女,指着哑叭,两手合掌,放在头的一侧,歪了歪脑袋,又指指嘴,做了个叭哒嘴的姿式。哑叭点点头,快步走了。
      矮胖子记者愣了:他只看懂那最后的姿式,是刚才哑叭比划的吃饭的动作,可前面合掌歪脑袋的姿式,他不知是什么意思。便问那妇女:“这位大姐,你刚才比划的是什么意思?”
      那妇女道:“他是哑叭,我刚才比划的是让他回家吃饭去。”
      那矮胖记者又好奇地比划一下她合掌歪头的动作,问:“这是什么意思?”
      那妇女笑了,说:“是回家。”
      “回家?”矮胖记者自言自语地说,那妇女已走了。他还琢磨,那动作像是睡觉,睡觉可不就得在家吗?噢,哑语睡觉就是家的意思,还很有道理的,他不禁暗自笑了。他一边往回走,一边想:看来那哑叭是真的!那老头也是真的在夜校扫的盲,都是真的,他们没骗人!唉,他当记者被虚假的事情骗得太多了,不得不时时提防。
      他回到教室,正开会,张厅长正作总结:“……主要经验是三条六个字:实干、苦干、巧干。红山村的成绩是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一冬天每天晚上坚持学习两个多小时,没有这种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是取不到这样好成绩的。不但实干,还苦干,不但晚上学,干活休息时间还学,不是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这样刻苦学习,怎能学不好呢?再有一条是巧干,高老师自己编的课本,都是社员们经常用到的工具名,用具名,农作物名,全村的姓名,都编成合辙押韵的顺口溜……好记而实用。高老师教得方法也很值得推广,学过的字及时复习,考试,奖励,不断激发学员们的积极性。就说奖品吧,是图书,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全村奖励了三十多本,每人互相借阅,一个人要能读三十多本书,那扫盲的成果不就完全能巩固住了吗?这是多好的一个巩固扫盲成果的巧妙办法啊!”
      大家也纷纷说:“五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不但学员刻苦学,还有高老师教得好!”“看来,搞好夜校,老师是关键,要学得好,必须教得好。”
      张厅长笑着问高志远:“听郑队长说,你高中毕业没考大学,就直接回来建设家乡来了。我们想知道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高志远听了,鼻子一酸,暗想:我哪有那么高尚的思想啊,回来那也是万不得已。可是,怎样说呢?
      正当他犹豫之际,郑队长接过话说道:“是,他回来说咱这穷山沟太需要文化人了,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就得有文化,科学种田,科学养猪,科学养鸡,都得有文化。所以,一回来就找我主动要求教夜校,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原来教夜校的老师,每晚上记二分工,从他教以来,一分也没记。……”
      张厅长听了,向拍照的那个矮胖子说,“王大记者,这可是好新闻,你应该好好采访采访报道报道,这可是甘愿奉献一心扎根建设农村的好典型。”
      胖记者笑着说:“是,是,这样的典型给埋没了太可惜了。”他说着,举起相机,亮光一闪,给高志远拍了个照。
      高志远有些傻了:这也来得太突然了!就这样成典型了?
      张厅长又说:“这么好的典型,你们怎么不上报呢?”
      郑队长一愣,嗫嚅道:“上报来。”
      张厅长又道:“上报,怎么没听到他的事迹呢?”
      郑队长犹豫了半晌,才说:“可能是因为他家成分是富农,没宣传。”
      一句话,像晴天霹雳,震得屋里的人都愣住了。张厅长脸上总挂着的微笑凝住了,像比哭还难看;那胖记者吃惊得嘴张成了O型,眼睛张得大大的,不知所措。
      半晌,郑队长忙打圆场说:“别看高老师家庭成分是富农,他是子女,表现非常积极,为扫盲工作无私地奉献,是我们团结的对象。”
      张厅长也忙附和着说道:“就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前途还是光明的。”
      他的话已由原来的热情赞扬变成的打官腔应付;其他人,也像变脸似的由满脸热情变得冷漠木然;那胖记者像傻了一般,不知如何是好。
      高志远不平地想:一个成分,能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能把一个人从天上一下子就能摔到地上,从鲜花荣誉一下子变成臭狗屎!他刚刚升起的美好的愿望像绚丽的烟花瞬间消失了!本来就不应该痴心妄想,现实就是现实,不要再做白日梦了!
      会议接下来很尴尬,再也没人提高志远的事,高志远的话题也就戛然而止了。
      会议结束了,轿车开走了,高志远的心也凉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