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发现 ...
-
百年号离开“边缘”已经两周多了。
“边缘”是直属于共和国管理的,它的总督杨采菊女士是个精明干练的准老太太,据说已经年逾八十了,外表却看起来最多五十岁。虽说借助器官克隆技术人类已经可以将寿命延长多至一百五十岁了,但是大脑这个特殊器官的老化却无法避免,即便能够克隆和更换新鲜的大脑,但是知识和智慧却无法复制。而杨采菊女士的大脑思维能力感觉上甚至比她的外表还要年轻,与人交谈时思维敏捷、妙语连珠,丝毫不输于年轻人。
百年号在她的行星系中停留补给之时,她不仅亲自登船拜访,送了许多的当地特产,还为星舰提供了“边缘”方圆50井范围内的星图,并特别标注了可能存在宜居星球的行星系,当然也将已探索过的区域做了特别标记。另外她还在“边缘”的近地空间站上特别设立了一个星际探索服务办公室,又特地划拨了十艘位移运输船供其使用,以便能够为百年号更方便的提供各种信息和对他的补给需求提供更快速的响应。
李船长对她的这些慷慨支援表示了诚挚地谢意,并声称这些支援将有助于让他的探险航程更快速的结束:“有了这些,发现新的人类居住地怕只是分分钟的事了。”可惜天不遂人愿,自从上路两周以来,探索工作却没有任何进展,甚至连适合登陆探测的星球都没有找到。
百年号现在已经比较深入英仙座悬臂了,李东篱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船长室,舰桥完全是钟南山在负责,如果有重要情况钟南山会通过对讲系统跟他汇报。
星舰现在正在对新的星域进行探索,杨采菊提供的星图上所有标注出来的可能行星都已经探索完毕了,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
“报告大副,船头75度区域内观察显示有6个距离比较近的红矮星系,位移探测器都已返回,全部存在安全位移区,是否派出观测小组?”
“好,把三组探测小队都派出去,分别探测最近的三颗,我们去第四颗看看。发送位移通讯机,告知‘边缘’我们的新坐标,准备位移。”
“是,”二副肖楚山按下通讯器下达指令,“1、2、3探测小队准备出发,目标坐标已发送,离舰后立即报告。通讯部门立即发射位移通讯机,告知‘边缘’我船将位移的新坐标,待确认信息返回后立即报告。其他人员待命,准备进行位移。”
“探测部收到。”“通讯部收到。”
大约十分钟过后,“边缘”返回了确认信息,又过了五分钟,1、2、3探测小组的船队也已经离舰。
“全船位移准备,各部门报告情况……”
“各部门均告正常,位移倒计时准备,10、9、8、7、6……”
舰桥内的主显示器突然被一颗巨大的恒星占满了屏幕,这表示他们已经来到了这个新的星系中。虽然这颗恒星比太阳小不少,但百年号还是与这颗恒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以防止被烤焦。
“派出侦测机,进行侦测。”
12个侦测机组从百年号腰部的发射口飞出,然后瞬间消失,紧接着分别出现在这颗恒星的赤道面所对应位置的太空中,相互之间以固定的距离将这颗恒星包围了起来。
“各侦测机全部就位,启动离子推力引擎,侦测开始。”
侦测机组同向环绕恒星动了起来,方向与这颗恒星的自传一致。借助恒星的巨大引力和离子推进引擎相配合,它们的速度约来越快,加之这颗恒星比太阳小不少,十来个小时就完成了侦测。
侦测机组刚刚返回机舱,光谱分析结果就出来了。一共发现了5个较大的近距离反射光源,这说明这个星系至少有5颗行星。更远处或许还有,但是距离太远的反射光太过微弱,设备侦测不到。其实这也不重要,那么远距离即便是存在行星,也不会是适合居住的,没有必要去侦测了。
“计算结果显示,1、2、3号反射光源不在宜居带内,4号和5号在宜居带内,4号在宜居带正中,5号接近宜居带外侧边缘,建议先去4号勘察。”
“好,”大副钟南山下达指令,“发射位移探测器,确定安全位移点,我们先去4号看看。”
“是!发射位移探测器……探测器返回,已确定安全位移点。”
“留下一艘通讯机在此待命,负责与‘边缘’联络。通讯机离船后我们立即进行位移。”
10分钟之后,百年号移动到了新位置,那颗行星出现在船头的左前方,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能够看出来泛着幽幽的蓝光,这让舰桥上的人们精神为之一震。
百年号开启了常规推进器进行姿态调整,逐渐靠近并慢慢进入这颗行星的同步轨道。
舰桥上的人们都密切注视着显示器上的这颗行星,观测分析部的一部分人正在对光学望远镜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另一部分则监听着各频段的无线电波,找寻着是否有人工电波的痕迹。
“李船长,”钟南山接通了船长室的通讯机,“我们发现了一颗行星,现在看起来非常可能是颗宜居星球,请您马上过来舰桥。”
5分钟后李东篱就来到了舰桥,这时候百年号已经距离这颗行星足够近了,他们从观测屏幕上看到了一点点奇怪的地方,还没待仔细观察,观测分析部就传来了通讯:“呼叫舰桥,李船长,我们观测分析这颗星球温度适宜人类生存,有大量的液态水,据推测大气成分应该富含氧气,没有卫星,但是有一点很奇怪。”
屏幕上显示出了这个星球的近景观测图像,于是大家都清楚的看到了这个奇怪的风景。这颗星球被无数的岩石块包围着,每个石块虽然都是不规则形状,但大小却都很接近,没有自转,只是静静的飘在那里,被星球的引力牵动着。
“我们看到,这颗星球的外层空间同步轨道上布满了无数的岩石块,体积都在0.006立方公里左右,相隔距离10公里左右,分布均匀,就像一个网把星球包裹着。更奇怪的是,按说这么多石块不可能不会掉下去几个,可是在我们能观测到的范围内,却没有发现行星表面有陨石坑等痕迹。这些个石块相互之间距离保持的非常稳定,简直就像是有姿态调整引擎一样,我们严重怀疑这个是人为工程,具体作用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想到的是,这颗星球上很可能存在高文明生物,建议详细调查之后再考虑登陆。”
观测分析部的报告结束了,李东篱又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道:“井水一百,我们的位移通讯器有能力可以直接与地球建立联系吗?”
“这个距离,做不到。”
“舰载机呢?
“也不行,船长。”
“好吧,那就只好通过‘边缘’的通讯线路联系地球了。立即发送位移通讯机,报告一下这里的情况,咨询处理意见。同时给‘边缘’发送一份简报。召回待命的通讯机,派出所有的观测机,划定区域进行外太空分区观测,主要寻找有无人造卫星之类的天体。严禁向该行星发射探测波,严禁进入星球大气层,严禁登陆这些石块以及该星球,严禁做任何能够引起这些石块位置变化的事情。继续保持光学观测和无线电波监听,增加不可见光的监测。测定安全撤离位移点,将坐标发送给所有装备井水引擎的舰载机,全船进入一级戒备。南山,你去观测分析部协助工作,有什么发现立即上报舰桥。”
“是!”通讯员迅速给各部门下达了指令。钟南山也离开了舰桥。
大家静静地看着屏幕上这颗星球的图像,星舰还没有完全进入同步轨道,仍旧在向行星逐步的靠近,星球的图像也越来越清晰。
这颗星球跟地球非常的相像,也是绝大部分被海水覆盖,陆地占少数,只是大陆的形状不同。它有三颗比月球略大的卫星,但最让人奇怪的,就是这些漂浮的石块了。
30分钟后,星舰终于进入了行星的同步轨道,各个观测机发回的报告均未发现异常情况。观测分析部也在用光学望远镜沿着大陆的海岸线进行观察,看看有没有类似人类城市的建筑群,可是也没有什么发现,无线电波和光学监测也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又过了5分钟,位移通讯器从“边缘”返回了。
通讯说,“边缘”已经取得与中央的联系,将这边的情况大体报告了一番,中央已经成立紧急应对小组,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分析,目前中央命令为:“严禁擅自登陆,如有外星文明发出交流请求,立即报告交流内容,并等待上级指示之后方可回复,严禁私自与外星文明接触。尽量多的收集并发回信息,中央将尽快派出太空堡垒天罡号和天眼号探测船与你方汇合,届时再进行下一步指示。”
“将中央命令传达给所有人,将目前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传回‘边缘’,让其代为转发给中央。全船继续戒备,等待支援到来期间继续保持观测。”
3个地球时之后,天罡号和天眼号就出现在了百年号附近。这两艘星舰刚刚换装了最先进的井水引擎,又因为这两艘星舰事先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在来的路上就进行了姿态和速度调整,所以它们就直接位移进入了星球的同步轨道,与百年号并驾齐驱了。
三方船长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通话,探测结果依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天罡号的刘永怀船长传达了中央的命令,任命李东篱船长为总指挥,全权负责这次行动,目前各星舰全部听其调遣,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星舰将被派来援助执行任务,但因为目前装备了最先进井水引擎的星舰并不多,所以还需要一段时间其他星舰才能赶来。
李东篱在咨询了三艘星舰上的主要人员的意见之后,决定先进行一下大气层内的高空侦测。而天眼号探测船装备有大功率的混合波发生器,于是李东篱让他选定一个石块进行混合波穿透探测,看看这些石块究竟有什么神秘的构造。
天眼号率先行动。这是一艘几乎正球形的星舰,直径大概有一千米的样子。只见它一下子分裂成了两个半球,慢慢的移动到了一个石块的两边,两个半球的平面相对,将石块围在中间。
其实这一个半球是混合波发生器,另一个则负责接收,混合波穿透天体时会发生一些变化,船上的人员通过对混合波变化的分析,就能够推测出这个天体的主要物质组成,以及内部构造等信息。在进行富矿星球的勘探时,这种探测船会大编制的使用,非常省时省力。但是由于这种混合波对生物有一定的伤害性,所以只是用在没有生物存在的富矿星球探测上。
大概半小时左右,探测完毕,两个半球慢慢的离开了石块的轨道,再次合为一体。探测报告也很快出来了,显示这的确不是普通的石块。石块的中心位置有大面积的合成金属组成的物体,虽然体积不大,但分布规整,很明显是人工制造的。
而就在天眼号进行探测的同时,百年号的无线电波监测系统则出现了一串波动,虽然有些规律,但并没有什么意义,也许只是看不出意义。各部门正在积极对这串波动进行分析,这很可能是某种通讯信息,只是现在还看不懂。
天眼号探测结束之后,百年号派出了6个侦测机组,准备开始对星球进行大气层内的高空侦测。侦测小组分别在星球的高中低纬度选定了6处以人类的标准而言相当适于生存的位置,主要针对这些位置进行探测。
就在侦测机组掠过那些石块进入星球大气层的时候,百年号的无线电波监测又出现了短暂的大量波动,不禁让人怀疑这些石块组成的阵列是某种无线电波的屏蔽屏障,每当有东西穿过这个屏障就会有些无线电波泄露出来。
当侦测机组进入星球大气层之后,这个猜想就被证实了。所有的侦测机都收到了各个波段的大量无线电波信号,但是跟百年号的无线电波通讯却中断了,看来这些石块的作用之一就是无线电波信号屏蔽。
由于跟百年号的无线电波通讯被屏蔽,侦测机组并没有进行长时间的侦测,在进行了简单的地表观察和无线电波信号记录之后,就返回了百年号的船舱。
地表的观察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人造建筑,整个观察区域完全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就像是地球上没有被破坏的原始森林一样,隐约能够看到一些该星球特有生物的活动,三个观察区域都没有发现智慧生物的痕迹,也没有发现大型生物。
百年号迅速组织了一个分析小组,对三架侦测机收录的无线电波信号进行分析,大部分都是些无意义的波动,或者是还没有找出意义。终于有一段转化成声音之后能够听出来一些是地球上各种语言的问候语,有的清楚,有的听不清。还有一段英文的讲话,能听出来的内容大概有:“我们尝试……活着……解决了……难题后……银河系文明……我们的希望……善意在这个……宇宙。”还有一些听起来像是音乐的声音,都是断断续续,很不清晰,难以辨认。
不过这些发现也已经足够让人们感到惊讶了,谁能想到在距离太阳系如此遥远的一颗新发现的星球上,居然能够听到人类的声音!
分析小组的成员们还在努力的解析这一组无线电波信号,希望能够辨识出更多的内容,其他的人则都在脑海中回想着到底在哪里听过这样的讲话,还有这些音乐都是什么。
突然,一个声音喊道:“旅行者1号!”
这是从天眼号的通讯屏幕里传出的声音,天眼号船长吴建章离开了屏幕,过了一会儿,又带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回到了镜头里:“李船长,这是我船的分析员孙有誓,他比较精通历史学,尤其是跟天文有关的。”
孙有誓面对屏幕似乎有些窘迫,他推了推自己的眼镜,说到:“这是大概两个世纪之前,我们还处在地球时代的时候,美国发射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所携带的一张唱片上的一部分内容。这个探测器叫做旅行者1号。早在2020年左右它就没有了音讯,但是以它的飞行速度和轨迹而言,能够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听到它所携带的唱片的内容,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考虑它是怎么飞到这里并被捕获的,单以目前的这个情况来看,这至少说明目前这颗星球上存在的文明绝不会低于我们,至少他们能够读取和记录旅行者1号上的唱片内容,再把它广播出来。只是我不明白他们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
“嗯,”李东篱点点头,“你提供这些信息很有用,谢谢。看来,我们是要跟外星文明生物有所接触了。大家有什么方案和计划,我们来探讨一下。”
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的讨论,小组制订出了一个实施方案。
1、2、3探索小组已经陆续返回了百年号,对那三个行星系的探测并没有什么收获。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他们又被派出对这颗星球进行全覆盖地表高空探测,目的是找出这颗星球上文明生物生活的“城市”。
另一方面,钟南山带队准备进行外星文明接触行动。
行动计划是这样的:他的小队将驾驶一艘侦侧机再次进入这颗星球的石块网内,尽可能大范围的对星球表面发射无线电信号,内容为旅行者1号的唱片的完整版,后面再跟上一小段李船长讲的问候语:“你们好,我们是来自地球的人类,我们称自己为‘地球人’。我们在此进行的是科学探索任务,我们没有恶意,你们是我们在银河系的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外星文明,我们希望能够与你们进行和平交流,请回应。”
其实李船长本打算亲自坐镇实施这个计划的,可是出于安全考虑,大伙都力劝他三思,所以才退而求其次,让大副钟南山去带队了。
因为无线电信号的屏蔽,所以技术部给钟南山的侦测机安装了一套激光通讯系统,来同百年号进行通信,因为激光通讯需要比较高的准确度,所以侦测机的驾驶工作交给了全船最优秀的飞行员。
这套系统工作的很好,完全突破了这个星球的无线信号屏蔽,所以百年号就能够实时监听着钟南山的侦测机上发生的一切事情了。
终南山的侦测机一边围绕着这颗星球的赤道飞行,一边不间断的向地面发送着录音的无线电信号。3个探测小组的几十架侦测机则在这颗星球的各个以人类标准而言的宜居地点进行探测,恨不得要把这颗星球的每个角落都查看一遍。
在环绕赤道将近一圈的时候,钟南山的侦侧机收到了回应,内容却跟他们发出去的内容一模一样,但分析表明确实不是因为地表反射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新的波段,跟侦测机发射的波段不同,跟第一次接收到的波段也不一样。
百年号指示他们继续向星球发射电波,并扩大监听的波段范围,再绕一圈,看看能否有什么新收获。
在又绕了赤道大半圈的时候,他们终于又在这个新的波段收到了回应:“地球人。”
终南山的侦测机立即停下了环绕赤道的飞行,开始在收到信号的这个区域盘旋,同时向百年号请调了一艘燃料补给船来补充燃料。在星球其他位置进行侦测任务的三个小队,也都被召回了母舰进行燃料补给。同时百年号和天罡号开始调整轨道位置,来靠近这个区域,准备进行更进一步的探测。两艘星舰上的主副武器系统都已经开启,处于随时可以发射的状态。所有的舰载战机也都进入了战备状态,一旦有突发情况,都能够马上进入战斗模式。
天眼号则脱离了同步轨道,远离了一些距离做安全准备,以便万一有特殊情况能够迅速撤离。
所有的人都没有跟外星文明交流的经验,一时间不知该怎么作出回应,舰队高层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视频会议之后,一致决定还是由李东篱船长与该文明进行交流,其他人员实时监听对话内容,有什么情况的话,会随时对船长进行提醒。
等到星舰就位,终南山的侦测机也补充完燃料之后,通讯部门将百年号的通讯系统与侦测机进行了实时连接,另外又派出了3架侦测机准备对信号发射源进行定位。
李东篱坐在船长席上静静地等待着回应,他刚刚发送了一个新的消息,内容是:“你们好,我的名字是李东篱,是百年号星舰的船长,同时也是与贵星交流的大使。贵星文明作为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外星文明,我想我们之间会有许多的话题需要谈,希望能够与贵星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或双方派出沟通小组也可,望贵星就此事宜予以答复。”
回应很快就来了,但是只有一个单词:“科学。”
李东篱思考了一下,继续回复道:“是的,我们是为科学探索而来,并没有恶意。而且我们希望能够与贵星建立友好的科学技术互助关系。就目前来看,贵星的科学技术水平绝不在我们之下,我们需要向贵星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当然,如果贵星有什么地方需要我们的帮助的话,我们也自然是义不容辞。”
等了不到一分钟,就又收到了回应,只是还是那个单词:“科学。”
这就有点奇怪了,李东篱这次没有着急回复,而是召集大伙对这个情况进行了一下研究讨论。为什么会一直得到这样的回应?怎么感觉像是跟老式的AI对话一样,难道对方的系统宕机了?
通讯屏幕上的吴建章船长首先开口:“会不会是这个星球的文明生物已经离开很久了,只是留下了一套自动化的机器在这里,我们实际上在跟外星智能机器对话呢?”
“我看是他们想先了解一下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才好决定是跟我们建交还是消灭我们吧?”天罡号的大副王银河说道。
刘永怀船长反驳道:“不会不会,以目前我们对这颗星球的探索程度来看,并没有发现像是武器的东西,而且更奇怪的是,整颗星球都是处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并没发现有像是人工建造的工程。如果没有这些石块,这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未开化的星球,所以会觉得我们受到攻击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谁知道太空里哪个位置会飘着块石头呢?(自从李井水先生把自己位移到了那块石头里之后,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星际航行者们劝人小心为妙的常用说辞了。)毕竟这是我们首次接触外星文明,管他是生物还是机器,总是小心为妙。”
这时候他们又收到了一个来自星球的信息,也是只有一个单词:“声音。”
大伙又陷入了沉思,这个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呢?怎么信息会变了,这个信息的变化又代表什么呢?
钟南山突然灵光一闪:“是不是他们想跟我们学点什么东西呢?只是他们还不会表达。‘科学、声音’,这些都是旅行者1号唱片上的词语,他们目前对我们的了解也只限于旅行者1号上的内容。在我们地球时代的历史上,两个不同文明之间初次交流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不通。我们一开始接到了他们的信息,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已经对我们的语言有所了解了,可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旅行者1号上得到了有限的一些信息,也只是在重复的发送着上面的内容罢了,他们并没有完全熟悉我们的语言体系。我觉得,我们应该先从消除语言隔阂这方面入手才是。”
“嗯,”李东篱若有有所思的点点头,“那么,我们的船员中有没有语言学专业的?”
各船都发布了船内广播,可惜并没有相关人员随船。于是只好与“边缘”通讯,让其派遣一名语言专家来协助,若那里也没有,那就代为联系中央派人。
很快位移通讯机带来了回应,那里并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已经联系了中央,请等待中央的派遣。
由于像百年号这样装备了最先进井水引擎的星舰并不多,等到中央的派遣到来估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现在看来也没什么危险,所以全舰队都解除了戒备状态。派遣了1号侦测小队去将终南山的侦测机替换了回来,继续保持监控。高度戒备了这么久,大部分人员都被安排趁这个等待时间休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