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3.

      话分两头,当林鸿文跟着赵顺等人日夜兼程赶路的时候,关东哈尔滨原本的宁静也被打破了,这一切要从一条铁路说起。

      1896年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俗称《中俄密约》。条约一共有两个主要内容,第一,如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第二,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东北修建一条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①

      这条铁路就是后来的中东铁路,它连接了西伯利亚铁路,使乘火车横穿欧亚大陆变为可能。但在《中俄密约》签订之时,这条铁路的具体路线尚未确定,成批的俄罗斯勘测人员越过中俄边境,对东北进行地理勘测,每年冻死的皇家学者不计其数。而在1898年4月,有一批特别考察队,到达了哈尔滨。

      ——1898年4月清晨傅家店②江边早市——

      田嫂拿着抹布擦干净洒在桌上的粥,收起碗筷放在盆里,那里已经堆了好几副,但客人多,她一时半会儿还顾不上收拾,撂下碗筷就赶忙从最上面的蒸笼里拣出两个包子端给食客。那食客也是个急脾气,看见包子来了就上手抓,结果烫的一下就缩了手,田嫂乐了,“热着呢,别着急,先喝口粥。”

      那食客自己也乐,说“昨天就忙活一天,饭都没好好吃,这一大早上饿的眼睛都要绿了。”

      田嫂说,“再忙也得顾着吃饭,不然身体可扛不住。”

      正说着,忽然听卖鱼的陈泥鳅喊,“快看,有老毛子!”

      田嫂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陈泥鳅一手指着江里一边喊,“船上有老毛子。”

      田嫂向江中望去,只见一条小船顺流而下,船上载着六七个俄罗斯人,拿着本子写写画画,还不住的往岸边看。

      “你说他们是干嘛的?”陈泥鳅问。

      “谁知道了,肯定没什么好事儿”,食客幽幽地说。

      卖猪肉的丁四儿撂下刀走过来,压低了声音说,“我前两天听河北那边过来的人说,好像老毛子要在咱们这儿修条铁路。”

      “不说那玩意儿会坏了风水么?”陈泥鳅问。

      “什么风水不风水的”,食客说,“世道已经都这样了。”

      “唉哟,您这话说的,咱这儿虽然天高皇帝远的”,陈泥鳅看了看他,“可话也不能随便说啊。”

      “我看着这位眼熟”,丁四儿端详了那食客一下,“您是前面康济堂的徐大夫吧?”

      那食客点点头,“在下徐世淮。”

      丁四儿转头跟陈泥鳅说,“你去年才逃荒过来不知道,六七年前咱这儿闹瘟疫,多亏了徐大夫施医赠药,不然指不定死多少人呢。”

      陈泥鳅一拍脑门,“我就觉得这位说话不一般呢,原来是位大夫。”

      田嫂回身拿了一小碟咸菜放在桌上,“行了行了,这话哪儿说哪儿了,赶快让人徐大夫把饭吃完了。”

      陈泥鳅和丁四儿陪着笑脸回去自己的摊位,田嫂向江中望去,那小船早就不见踪影,不知漂到哪儿去了。

      —— 一个月后 ——

      刚过了午饭的饭口,陈泥鳅缩着手坐在田嫂的小吃摊前。江里已经解冻,冰排顺着江水顺流而下,他既不能像冬天那样在冰上凿洞下网,也不能像夏天那样直接在江里撒网。这是他一年里最难熬的两个月,找不到事做,只好在市场蹭吃蹭喝。好在平日里他也算会做人,卖剩的鱼大多送了其他摊贩,这会儿倒也不愁吃喝。

      “听说了么,有好几十个老毛子把田家烧锅③买了下来”,陈泥鳅神神秘秘地说。

      “你哪儿听来的”,丁四儿不太相信,“那么大个地方,说买就买下来了?”

      “真事儿”,陈泥鳅说,“我听那边的人说的,老毛子花了八千两买下来了。”

      “八千两!?”丁四儿瞪大了眼睛问。

      “有什么好奇怪的,再多钱他们也拿得出来。”,陈泥鳅说。

      “他们买那儿干嘛?”

      “听说这回是真要开始修了。”

      “修啥?”

      “铁路啊”,陈泥鳅说,“你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你说这老毛子也是够老谋深算的了,去年开江没多久就偷偷摸摸的来,来那叫什么来着?”

      “徐大夫说他们那叫测绘”,丁四儿说,“你刚才不说就几十个人么,几十个人怎么修铁路。”

      “我也纳闷呢”,陈泥鳅说,“我还琢磨要是他们招人的话,左右我这两个月也是闲着,跟着去也行,赚多赚少的,反正比干呆着强。”

      “就你这身板”,丁四儿打量了一眼陈泥鳅,“听说修路累死累残的海了去了,你可真是不怕死。”

      “我又不是想做长工,等开江了,我还得继续打鱼呢”,陈泥鳅说。

      “你想得倒美”,丁四儿说,“那地方恐怕不是你说去就去,说走就走的。”

      6.

      特别考察队在田家烧锅安营扎寨的时候,林鸿文已经跟着筑路队走了两三天了,队伍里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天气炎热,汗顺着脖子往下淌,每天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吃得又不好,饶是他大哥林鸿鸣这样十八九岁体格健壮的大小伙子都开始打蔫儿了,其余人更是扛不住。时不时的就有人晕过去了,一开始还有人去扶,被队伍中的俄罗斯人看见了,二话没说就给了一枪托。

      后来那人到底没有扛住,被扔在了路上,这样的事有了第一桩,就会有第二桩、第三桩,谁也不知道那些被遗弃在路边的人最后到底是死是活。林省身担忧的看着小儿子,林鸿文的的身体比较单薄,不知道能不能挨到哈尔滨。

      “爹,我没事”,林鸿文咧开快没有血色的嘴唇笑笑,“再过两天走到黄河口就好了。”

      这天正午,林省身正走着,忽然后面一个人咕咚倒在了他背上。林省身没敢动,旁边两个人下意识的架住晕倒那人,心惊胆战的看着队伍前面俄罗斯人的背影,不知道如何是好。赵顺回身看了一眼,示意他们别出声,自己扯了块破布,用水浇湿后拍在晕倒那人的额头上。

      “兜里还有盐巴没有”,赵顺小声地说,“给他灌点盐水。”

      “被老毛子看见了咋办”,扶着他的人叫刘林,虽生得浓眉大眼,胆子却不大,这时更是有点慌神,“被发现了,咱们也得挨揍。”

      “看见再说”,赵顺按着那人额头上的破布,“还能眼睁睁看他死啊。”

      那人也争气,被架着走了一会儿,灌了些盐水就醒了,看了两眼赵顺,没有说话。

      架着他的人都看不过去了,“多亏了他啊,不然你就被扔路边啦,还不赶快谢谢人家。”

      赵顺是知道这个人的,此人叫杜心竹,念过几年书,好像还中过秀才,颇瞧不起他们这些卖力气的。

      杜心竹思量了半天才开口道了谢,赵顺挥挥手,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觉得这人跟娘们似的。

      这边杜心竹算是活过来了,赵顺瞄了瞄前面的俄罗斯人,似乎也没察觉什么,目光往回一扫,落在林鸿文的身上,心说不妙,那小子脸上都快没血色儿了。

      赵顺拿起杜心竹没喝完的盐水,不声不响地走到林鸿文身边,塞进他手里,“赶快喝了。”

      林鸿文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仰脖把水全喝了。赵顺看着林鸿文惨白的一张脸说,“再忍忍,就快到黄河口了。”

      林鸿文点点头,赵顺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孩子”,可心里却感叹,这样的身板儿,怕是到了哈尔滨,也活不了多长时间。

      ———————————————————————————————————

      ①《中俄密约》简介来源为百度百科
      ②今哈尔滨市道外区
      ③今哈尔滨市香坊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