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一战成名 ...
-
盘查过后,确认敌军全部绞杀,定北侯这才让军队原地整修待命。
“王将军。”
“末将在。”王将军单膝跪地,盔甲和地面碰击,发出沉闷的铿锵声。
“领五百人,去帮火头军老范煮粥,然后分给城中百姓。”
定北侯看着刚刚经历战争的北隆城,百姓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
但无一例外,如今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以及劫后余生的庆幸。
定北侯走到哪里,都有百姓下跪,感谢定北侯。
“大家都放心,朝廷不会放弃大家,圣上在京都也挂念着大家。”作为有实权的权贵,这等歌功颂德之事,明面上必须圣上领头。
作为权臣,可功高,但不能盖主。
很快,捷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外加定北侯用军粮救济百姓的请罪书。
此乃应急措施,晋安帝自然不会怪罪,但到底也是不经批准便用了军粮,请罪态度应当有。
接下来的事情,还需要等待晋安帝的指令行事。
定北侯也趁等待的时间,让各将军领着兵士帮助幸存百姓重建家园。
而他自己也在暂住的府内,草拟了上报军功的奏章。
这时,书房门被轻轻叩响,“进来。”
段景峥闻声,推开门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地给定北候行礼,道:“父亲。”
“来了?”定北侯刚写完,放下手中的笔。
“来帮为父看看,可还有疏漏?”墨迹未干,定北侯招招手,让段景峥走到书桌边看。
字迹刚劲有力,内容详尽属实。
定北侯又拿出军功簿,递给段景峥,道:“到时还需附上军功簿。”
段景峥点点头,父亲一向公正,从未亏待过手下人。
“对了,你过来所为何事?” 在定北侯看来,自家的混小子,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
若不是有事情,他可不会想起,来找自己这个父亲。
通过定北侯揶揄的眼神,段景峥也猜测到自家父亲的意思。
也不扭捏,道:“那孩儿便直言了。”
“大蒙内乱,孩儿想亲自去一趟。”段景峥看着定北侯,眼神坚定。
“趁他病要他命,孩儿做不到。但我想要趁他病,断他臂。”段景峥眸光锐利,似笑非笑,将自己的计划简单提了几句
定北侯一边听,一边不住点头,他不否认,这个计策虽损,但益处却不小。
同样的,此计划执行的难度和危险度都不小,“可有具体章程了?”
毕竟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深入敌方内部,想要直捣老巢,可不能闹着玩的。
“正在收集更多的情报,还未拟定具体章程,特来向父亲讨教。”
段景峥表现得谦逊,他是极信重自己的父亲,但也有自己的主意。
“呵,为父还不知道你?”定北侯无奈地笑笑,“一肚子鬼主意,就等着我点头吧?”
被定北侯说破,也不恼,段景峥顺着杆子就往上爬。
“还是父亲懂我,孩儿心中大致有数,但确实未曾有具体章程。”
“情况多变,非惯例之事,非个人之力可控,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速度。”
“不便订立过于具体的章程,孩儿怕容易固定思维,影响行事灵活度。”
段景峥说出自己的考虑,以及所顾忌的方面。
“嗯。”不能否认,段景峥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定北侯还是想多提点几句。
“你说的不错,但若是完全没有章程,则容易偏离原路,容易失去参考和倚仗。”
“为父知晓你心中明朗,一切有数,那便去做吧。”
顿了顿,他又忍不住道出作为一个父亲的私心:“自身安危为重。”
“若是性命不保,那些功名利禄又与你何干?说到底,那些不过是浮云罢了。”定北侯长叹。
段景峥恭敬应下,“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也不忘初心。”
他心中明白,上一世他就是因为夺回北隆城一战,最后得获战神名号。
当时年少,心中飘飘然,选择坚守在北疆,不回京中,想要一己之力,做更多利国利民之事。
不曾想自己的选择,却给了旁人有空可钻,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一世,有经验,夺回北隆城的时间比上一世短了整整一年多,也救下不少百姓。
如今的他只想设计除掉齐科尔,齐科尔一死,大蒙就没了猛将,起码十年内,不敢进犯郢国。
也算是一劳永逸,接下来,他段景峥便可以荣归京城,空余大把时间,好好跟那些人斗上一斗。
事情若是顺利,可在十九岁前赶回京,一切也都还来得及。
定北侯拍拍段景峥的肩膀,打断了他的思绪,连道三声“好”。
北隆城,段家父子一派和谐,而京城却因捷报炸开了锅。
捷报上呈晋安帝,晋安帝连赞三个好,道:“真的虎父无犬子,后生可畏啊!”
“我郢国有此等人才,何愁国不稳?”
晋安帝之夸赞言论,犹如狂风,用迅猛的速度,传遍京都。
段景峥设计夺回北隆城的战事,也被越传越失真,渐渐神化,他因此得了战神名号,成为继杜仲安之后,京城各府佳婿人选,甚至掩盖了杜仲安精心谋划的最佳地位。
收到消息时,杜仲安正在作画,手一抖,绿色墨汁滴在刚描好的花儿上,瞬间晕染开来。
一幅精心描摹的画,就这么废了,心血尽毁。
“你先下去吧!”杜仲安摆摆手,命随侍之人退下,声音依旧温和,但是语气明显要比往日僵硬许多。
小厮并没有察觉,恭敬地退出去。
直到书房中只剩下自己一人,杜仲安才暴露本性,露出嫉妒到狰狞的面庞。
“段景峥!”杜仲安咬牙切齿地喊出那个名字,双臂一挥,将书桌上的东西全部散落于地上。
“凭什么?凭什么我处心积虑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你却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哪里比得过我杜仲安,不过投了个好胎,有个好爹罢了。”
杜仲安满心不甘,或许全京城的人都觉得他与段景峥交好,会为段景峥高兴。
只有他自己知道,从小到大,他有多嫉妒段景峥的好运。
他整日舔着脸到定北侯府,不过是想得到多些关注,想让自己过得好些。
段景峥立大功,成为京中话题人物,与以往一样,作为“最好”的兄弟,杜仲安也会被捆绑,成为议论对象。
不同的是,以往段景峥惹事,总是负面形象,而杜仲安则是好的榜样。
段景峥的坏,衬托着杜仲安的好。
而这一次,段景峥是功臣,两人放在一起,相并而论,没有好与坏的明显区别。
没有比较的话头,就少了乐趣,好事之人也自然会寻找新的合适的话题。
以荣安伯府在京城的尴尬地位不免再次被提及,与定北候府做对比。
杜仲安听着各种议论,强压着内心的不满与愤怒。
对外依旧温文尔雅,温润如玉,谦谦公子,不容亵渎的形象,仿佛对于别人的议论,完全不在意。
演好段景峥好兄弟的角色,旁人问起,也会温和相告,不吝啬为段景峥说好话。
也因此,得以在京城人中刷一波好感,风评又上一层。
秦妙姝听着银宝绘声绘色的讲述京中热闻,一笑置之。
听到段景峥被神化的事迹,她适时露出赞赏崇拜的目光,配合银宝来句,“好厉害呀!”
听到杜仲安的处事方法,及大家的评价和夸赞,她也会配合的来一句,“杜公子果真是君子之风。”
她一边吃东西,一边听着各种下饭的八卦,心情愉悦。
银宝讲得绘声绘色,得到回应,也越讲越高兴。
待屋里只剩下秦妙姝自己一个人,她也会细细体味所听到之事,在心中做一个分析。
这段家世子英勇事迹的传闻,即使去掉神化部分,也是了不得的作为。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如此聪明英勇,实在难得,妥妥的言情小说男主,万千少女的梦。
若是军功确实属实,那确实值得赞一句,年少有为。
而那个杜家公子,秦妙姝无法否认他的才华,他也非常懂得营销自己。
但是细品他的言论,“什么如今景峥不再胡闹,一心为民,建功立业,我也为他感到高兴。”
这,难道不是暗戳戳地提醒大家,段景峥这个人,以前只会胡闹,嚣张跋扈,欺负旁人?
让大家联想,以后段景峥得势,难免不会变本加厉。
秦妙姝真想大笑一阵,然后给杜仲安鼓掌点赞,此乃害人之妙计啊。
复而,秦妙姝又想起前两天在茶会听到的消息。
听闻段家有意与太师府结亲,众人皆知,太师只有一个孙女。
那日在茶会,有别家姑娘调侃问及此事,当时太师孙女苏云娇羞一笑,不承认,也不否认。
只模棱两可说了句:“段世子如此好儿郎,哪是我能配得上的。”
然后羞涩一笑:“女子哪能妄谈婚嫁之事,云儿一切都听从长辈之命,媒妁之言。”
此话一出,众闺秀“哦”的一声,都在起哄。
秦妙姝一旁听着,只想翻白眼,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这话出来,当真引人遐想。
现在二者放在一起细品,秦妙姝不得不感叹一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此二人真是“男中绿茶,女中白莲”,一个比一个能装,简直就是天生一对。
真是“心疼”那段家世子,人还没回来,还要在边疆出生入死。
自己却早已被别塑料兄弟拿出来溜了几圈,又被假未婚妻蹭了好几波热度了,真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