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等待出发的日子(二) ...
-
很多人,特别是现代城市人有一种想法,就是自已的生活方式是最科学的,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君不见,在各种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砖家”在推销自己的“健□□活方式。有砖家说食米饭对身不好,于是就出现了不吃米饭的一群人,再加上一些明星效应,比方说刘德华也是其中一人,相对的追随者就更多了。可是呢,这些“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我来说却不一定科学。为什么要知道科学的知识只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实验呢,则必需经过反复的验证,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才能确立的。而现在那些砖家所说的“正确”或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没有经过严格的验证和数据分析呢且不说他们所说的是不是正确,或者对不对,但是一种在说二三十年后会出现结果的说法,而这种说法的出现才没几年,那能累积到多少数据呢这些数据又经过多少验证呢这个有待商确。我为什么说这些跟旅程无关的东西呢说来也不是完全没关系的,也有那么一点点关吧。那就是我在骑行过程中一天两顿的问题上。可能是接触不同的文化多了,看过不少不同文化背景底下,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有时候,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的地方的生活,饮食习惯对外人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但是在特定的地点、环境下却是来的那么自然,那么的理所当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火锅吧。在大部份人来说,吃火锅都是在比较寒冷的天气里吃的,不管是中国北方的涮羊肉,还是广东一带的火锅,还有瑞士出名的奶酪火锅。在寒冷的天气里一帮人一面围着火取暖,一面吃上热呼呼的食物,还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从这角度来看,大概很难想象的到一年到头,只有热和非常热两种天气的泰国人也喜欢吃火锅。更想不到的是,泰国人不光吃火锅,泰国人还专门选在天气最热的时候去吃。泰国人吃辣的多,试想想在泰国的夏天,汗都流的像打开了的自来水管道,一天到晚都在哗啦哗啦的流。在这种天气里还要坐在火炉边上,吃着又热又辛辣的泰式火锅,不用吃完一顿饭,人都要热的要化了,这种吃法在外地人看来绝对是种自虐,难道泰国人都给热疯了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舒缓一下天气带来的压力
如果你有泰国籍的朋友他大概会这样告诉你:泰国那边天气太热了,特别是夏天最热的那段时间,同时也是雨季,湿度也高的得很。不用说,衣服从早到晚一定是给汗泡透了,那个汗还不么怎么干,衣服就像一层水皮一样,贴在身上,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那怎么办,泰国人传统的对应就是吃上一顿火锅,火辣的食物,热呼呼的吃下去,呵呵,那个汗啊,就像洗三温暖一样,流的更利害了。洗过三温暖的大概都知道,那汗流过后,身子就像轻子一半,连走路都轻多了。泰国人吃过火锅后,那汗一出,那个舒服啊,就是汗还是流着,那种闷热的感觉却一扫而空,这个换作从别国的人就是挖破脑子也想不到这道理吧,呵呵。
我说了这么一大段跟旅行搭不着边的东西,只想说明一下我个人的想法,那就是,每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即使对外人来说有多么的不可思议,那都是经过当地人一代一代传下来对生活环境的应对,不一定是完美的方法,但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对应方法。在我们一味追求“现代化”、“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好好的审视一下传统生活方式背后的成因和意义,而不是一味的给传统方式扣各式帽子呢说到这里要说明一下对我在往后骑行影响相当大的一个事情,那就是我一天两顿的解决方案,酥油茶和糌粑。这是我从藏族同胞里借来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听说过当年红军进藏时,为减少部队里高原的情况,把吃糌粑和喝酥油茶当作任务来完成给我灵感的。
不管做法正宗不正宗,酥油茶算是已学会了。打从那天和晓晓从中义市场用新茶筒跟卖酥油的交换了一个用了半年的老茶筒回来以后,我每天起来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火煮茶,梳洗后再打酥油茶来喝上一碗。但是糌粑是什么一个东西呢我在丽江问来都只有一个答案,丽江这边没有糌粑卖,最近也要到香格里拉才能找到,那时我想,也只有留待进入藏区后再想吧。
住迸德拉姆以后,这个问题却提早得到解决了。德拉姆家大总管卓玛是个勤快美丽的藏族姑娘,家在金沙江附近。每天都是客栈里第一个起床的,把客栈打理的干干净净,等到我这样的夜猫子起床的时候,卓玛己忙呼了一个上午了。跟在大理男的叫阿鹏哥、女的叫金花;丽江男的叫胖金哥、女的叫胖金妹一样,大部份藏族把男的叫扎西、女的都叫卓玛,就像别的地方喜欢叫摔锅美女一样的意思。
遇上卓玛,我当然不会放过向她请教糌粑的做法。刚好卓玛有点从家里带来的材料,就给我示范了一下。做糌粑的材料很简单,青稞炒面,也就是青稞打下来的谷子,放锅上,白锅炒熟了,再磨成粉,这就青稞炒面了。那青稞是什么,那是大麦的一个品种,也叫作高原大麦,听名知义,青稞也就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大麦品种。我读《天工开物》时也看到有说过青稞这个品种,但不知跟现在说这种青稞是不是同一种谷子呢,那得找专家来解说了。
除了青稞炒面以外,还有的材料就是酥油茶(事实上什何饮料都可,包括酒!我吃过最好吃的糌粑是在一个工地上用工人自酿的青稞酒伴出来的。)最好还加点糖。这就部是所有的材料了。由于材料都是熟的,所以做法相当的简单,把青稞炒面加在酥油茶上,洒上适量的糖,再把材料捏成一团就可以食用了。更常见的情况是,用碗喝酥油茶,留着一口在碗里,洒上糖,再加青稞炒面,伴一下,捏好就可以吃了。我是个生手,做糌粑要捣腾好久才做成,藏族同胞拿着碗转一圈就做好了,比泡方便面还省事。加上青稞炒面很轻,(一斤炒面大概有三~四拳头大,可以吃上一周多)相对来说,就是玩户外常带的压缩饼干,一周的口粮也大概有5~6斤重;青稞炒面又不占空间。借用一句广告话:“这是出门游玩,旅行必备的好东西。”在别的地方不敢说,但是人在藏区,还愁找不到青稞炒面!
忘了说一句,我吃的第一口糌粑是自己捏的,根据藏族的习惯,每个人都不会吃别人捏的糌粑的,除非最亲密的人。想来这也是种卫生习惯,以藏区的卫生条件,这样的习俗也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在跟卓玛学过做糌粑后发现也不太难吃,虽然吃起来没啥口感,但总能接受吧。(就跟米粉或面粉者炒熟后,加一点水伴成一砣来吃那样)就这样,骑行旅程的最后一个大问题也解决了,就只是一心等着哈奇通知出发日期了。
说到这里忘了提一个小事情,也算是装备的一部份吧。记得seven有朋友把全套装备连行车一并借给她参加骑行队吧。虽然seven最后放弃了骑行,可是seven的朋友给她说了一个小窍门,也让我受益了。那就是有关骑行的鞋子的问题。长途骑行穿什么鞋子最好不是那些专业的户外鞋,也不是什么gotex的防水鞋,也不是运动鞋,答案是-近年流行的大头鞋,就是那种鞋头上都是洞洞的塑料鞋。听来有点不能相信,难道这比那些专业的户外鞋都要管用吗它的好处又在那里呢我也没想太多,反正这鞋子穿起来也舒服,先找他一双(当然是山寨版的)再验证这个说法对不对。反正我的解放鞋也带着,再不行就穿回解放鞋呗。这小窍门行不行,后面自有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