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七夕番外~~~ ...
-
今天是七夕,大街上很是热闹啊!汴州城周边各县的女子也都盛装打扮出现在汴州城内,他们张龙早上往开封府走的路上,看着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各路人马,心里小声的嘀咕着,看来今晚的开封府又要忙了,毕竟上次新年的时候,已经够忙活的了,某无良师爷更是整个晚上都买醉在某酒馆,让忙活了一整天的开封四人组加上包大人和展护卫找他找的连维护汴州城的治安都关不上了,但愿今晚不会出现什么状况才好啊!
走进开封府内,就看到赵虎,王朝,马汉,还有展护卫聚在一起不知道在干什么,连一向上早朝的包大人都和他们聚在一起,让张龙很是疑惑,走上去,也钻进去凑一下热闹,只见一张大大的汴京城地图放在包大人平时审理案件的桌子上,包大人正在比划什么?
“这是在干什么?”张龙疑惑的问。
“嘘...”为什么包括包大人在内,所有人都把手指放在嘴中间,做一个不要出声的动作,好吧,我张龙今早是比往常来的早了一点,但是你们也不至于不让我说话啊!张龙在心里抱怨道。
“今天皇上会把御前侍卫和宫中守卫,以及一些宫内太监接给我们开封府,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过年时候的事件,在各个酒馆,客栈,饭馆务必都有一个我们的眼线,在每条只要街道上都有一个人负责联系,而你们开封四个护卫的主要任务就是守在州桥,展昭你的任务就是跟进你公孙大哥,务必不要出现去年的事情。”
听完包大人的话,张龙不禁沉入回忆,就在今年的第一天,明明应该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但是偏偏一向最正经,最务正业,最最不会出事的人,出事了,开封府的师爷,惊艳天下的才子,被誉为大宋第一才子的人,找不到了,让包大人和展护卫急得在开封府内团团转,连皇帝都惊动了,排除御前侍卫同开封府的衙差就差挨家挨户的搜查了,结果在州桥的一家菜馆找到了烂醉如泥,脸色绯红的才子,据当时看到的人形容,面冠如玉,惊才绝艳的公孙大人,大宋史上最年轻的侍郎大人,也是辞官甘愿做一个小小师爷的公孙大人,居然面若春水桃花般的口中呢喃着一个名字,“鸢...”再据说,听到他们报告后的包大人和展护卫面色不善的各自回房去了,虽然包大人的脸已经黑似黑炭了,但是跟随他多年的开封四护卫仍是看出了包大人脸上的不豫,连一向笑容如春风的展护卫都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虽然上次的时间让展护卫很长时间没有和公孙师爷说话,但是通过今天这个时间,仍是可以看出展护卫还是很关心公孙师爷的,张龙在心中腹诽道。天知道展昭心里想到是:“今晚一定要早早就去睡觉,不然就去找茗香去打探消息,就是不要看到公孙大哥,明明陈鸢都已经去了大辽,还在想,真对不起楚吟哥哥,错了死楚吟姐姐。”
七夕晚上,大街上随处可见穿针,投针等游戏项目。
备注: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而公孙策漫步在汴京城的大街上,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有众多尾巴,毕竟我们公孙大才子文才天下无双,但是若论武功,但说简单的招式还会写,毕竟当年在书院我们公孙才子也是以第一名毕业的。当然如果忽略身边女子的眼光就更好了,看着身边聚集越来越多的人群,公孙策回想着汴京的地图,想想里面有没有捷径可以去自己常去的酒馆。
身边正好有一条小巷子,虽然没有光亮,但是凭我们公孙才子的记忆,找到正确的路还不是小菜一碟,和某些路痴相比,我还会找不到路,某自负才子想到,可是想到这个人,又是免不了一阵伤心,不知道她在远方过的如何,身体好些了吗?可有好好照顾自己,身边的人对她好不好,又是一阵黯然。
走到巷子最黑暗的地方,左侧隐约有昏暗的灯光传来,随着灯光而来是熟悉的声音,让公孙策心里不住的涌现出些许希望。
“小姐,会不会冷?”熟悉的问候声。
“不会!”熟悉的回答声。
偶尔还会有问候声,还会有简单的回答声,公孙策心里更是激动了,急忙隐身在人家大门的阴暗处,看着不远处走去的一双人影,紧紧盯着其中高个子的人影,生怕一个不小心,那人又像风一样,抓不住,飞走了。
“小姐,要吃巧果吗?”茗香问
“好!”淡漠的语气,淡然的眼神,出现在大街上的人儿果然是自己心心念念了三年的人,公孙策激动的心情已经不是可以单纯用激动来形容的了。
备注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巧果
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看着身边各种游戏,让一向不爱玩的楚吟也童心大起,这个摊位穿穿针,那个摊位投投针,吃吃这个巧果,去哪个摊位捞捞金鱼。
人群的拥挤,让楚吟也就是妙元同茗香走散了,看着身边都是打扮的各有特色的女子,她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周身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的楚吟被昏黄的灯光映照出些许迷幻的颜色,当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过看着在人群中的楚吟,看着她将如秋水的眸子慢慢的看到自己,直到她的眼中都是自己的身影的时候,自己仍然觉得她好似马上就要羽化成仙,离开自己。
天上鹊桥见,人间今宵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七夕鹊桥见,情谊两绵绵。无语相见事,尽在不言中。这就是自己现在的心里想法吧!若是楚吟离开自己而去,那将会是什么情况,自己也不知道,怕是真的是生不如死吧!
楚吟看着从年少的风华,旖旎,沉默,斗气,英姿飞扬的少年到现在这个一袭布衣,一缕清风的青年。他轻轻地向她走来,带著一贯温和的微笑,宠辱不惊的神情,清清翠竹随风舞,不爱泥土爱青天。忽然好像又回到了她初见他的那一天,那个雨后的江南,那个翩翩白衣的少年,那个灼灼如桃花的少年,那个清眸如水的少年,似乎分开的这么多年都像梦一样。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还是一样的声音,一样的声线,如水一样,似水流年,好似又回到了那个新年,那个夜晚,他们一样在这里对着诗句,除了没有酒之外,身边没有这么多人之外,没什么不同。只是这回的诗多了些幽怨的成分,好似怨妇。
公孙策看着楚吟露出一如往常的笑容,脸颊上有一个小小酒窝,清雅异常,嘴中也是一首古诗“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只是意境不好,然后楚吟头也不会的走了,让公孙策只能在拥挤的人流中着急,走到她刚才站的地方,地上一块玉莲做成的荷包,那是兜兜转转又会到自己手中的荷包,几经波折,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手中,看来自己快要抱得美人归了。
仅以此小小番外祭奠那传承了千年的神话演绎着经典的浪漫,长久的期盼等来喜鹊飞舞翩翩。银河隔开牛郎织女的思念,却美丽了一份缘。只愿相爱的人们:七夕快乐,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