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后记 ...

  •   如果大家记性好的话,应该会记得李白的《侠客行》,写的就是侯嬴和朱亥。可能是受了这个影响,本文中侯嬴所占比重超大。不过我确实觉得这老头很有个性,虽然魏无忌才是我的最爱。
      本文基本上是参照《史记》写成的,确切点说,主体部分有很多根本就是在翻译。不过虽说是翻译,我还是觉得自己的用语感觉很古。但是跟司马迁比起来,就像是废话连篇了。比如侯嬴的那段遗言,原文是这样的:“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干净利落,我实在是佩服啊!关于“北乡自刭”四个字,因为没有翻译,我是以自己理解把“乡”通“向”了,因为赵国在魏的北面。如果真有北乡这个地方,我也无话可说了……文中有很多地方我是这样处理的,如果有错误也不稀奇,请大家多包涵了。
      行文中最困难的地方是对时间以及各种情报的处理。很多地方时间都很模糊,因为我找不到确切时间,或者两国的记载有冲突,诸如此类。一些背景资料也因为没有确切时间而不知道往哪儿插。反正也不是做研究,将就一下算了。
      《史记》对魏无忌的称呼也是有别于其他战国公子的。对田文、赵胜、黄歇都是用封号,旁人称呼他们都叫“君”,而对魏无忌则一律统称公子,听起来就很有风流人物的感觉。为什么呢?赵胜也是公子的身份,就没有这种待遇。其实我也想学司马迁,不过这样一来恐怕文章会变得比较诡异,只好算了。公子这一称呼很给人以年轻的感觉,而魏无忌援赵的时候已经是魏安釐王二十年了,所以就算告诉我说他有四十岁我也不奇怪。甚至五十岁也不是不可能……想当年姬重耳六十岁还在当公子呢。可惜司马迁没有提供他的真实年龄,否则我最后还能加一句“享年……岁”。
      虽然侯嬴是以本文中的历史闻名的,不过他对魏无忌的指点决不止于此,否则魏无忌也不会这么重视他了。另外根据司马迁考察,大梁夷门即东门。邯郸在大梁东北,因此从东门或北门走都可以。
      很抱歉结局写得比较仓促,因为实在没有精力了。要长篇大论地引用《史记》我会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姑且看着吧。
      本文参考篇目:秦本纪,赵、魏世家,白起王翦、平原君虞卿、魏公子、春申君、廉颇蔺相如、鲁仲连邹阳列传,以及六国年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