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暗恋十年 终成眷属 ...

  •   第36篇 暗恋十年终成眷属
      1956年,北京全行业公私合营,正在热烈地进行中,崇文区花市大街东边,一条胡同里,很是热闹,知道情况的人议论纷纷,不知道情况的人,不停地打听,这是谁家办喜事?为什么这么热闹?
      这时候有人说:今天是绣花王家大姑娘出嫁,十年了,真不容易!她家有三个姑娘,一个比一个漂亮,今天人们来看热闹,就是来看这三个美人!
      王家共有四个孩子,名字分别叫:春、夏、秋、冬,老二是个男孩,其他三个,都是女孩,他们家又习惯将男孩撇开,管三个女孩叫:大丫头、二丫头、三丫头,长大后,又分别叫: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今天是大姑娘结婚,为什么说:十年了,真不容易!那是因为,十年前,大姑娘就开始认识了她的对像,而十年后的今天,两人才得以结婚,其原因说来话长:
      王家老人在年青的时候,就在花市大街开了一间门面的小店,当了王掌柜,专门销售刺绣和绣花商品,生意还算比较好,但在日本鬼子侵占北京八年的后期,食品奇缺,闹混合面,后来国民党统治北京三年多的后期,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这两段时间,维持全家人(最多时是八口人)的生活,也是很艰难的,所以大姑娘的婚事一拖再拖,这和王掌柜赡前顾后,办事犹豫的性格也有关。
      为了生活富裕些,王掌柜让三个女儿,自十岁开始就学习绣花,主要是作绣花忱头,他们家作绣花忱头最多时有五个人:王掌柜妻子带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媳妇,比较起来,他家比一般家庭生活好些,因为王掌柜将女儿当成了摇钱树,而对于女儿的幸福,她们的婚事,一拖再拖,今天大女儿出嫁,已经27岁了,在那个年代,女儿家27岁出嫁,是会被邻居们讥笑的。
      在王家大女儿春17岁的时侯,儿子夏15岁,他在柜上帮助父亲打理生意,二女秋13岁,已经是绣忱头的主力了,三女儿冬10岁,在读小学三年级,她父亲让三女儿读完三年级休学,回家绣忱头,三女儿不干,表示:一定要小学毕业,现在晚上可以和姐姐学绣忱头,她父亲拗不过她,只好答应她。
      王家四个孩子,大女儿读了一年私塾,儿子读了小学四年,二女儿读了小学二年,三女儿读到小学毕业。
      儿子结婚早,18岁就娶了媳妇,为了增加人口,帮助家里干活,他父亲给他找了个大媳妇,那年媳妇20岁,比丈夫大两岁。
      在大女儿17岁的时候,王掌柜的妻子眼睛得了病,看东西模糊,绣忱头只能绣粗线条的地方,而细致的地方绣不了。
      向他家送绣花忱皮的小伙子姓赵,是一个缝制忱头皮作坊主的儿子,那年他也是17岁,他定期向王家送忱头皮,俗称:送货!赵送货后,由王妻验货、记帐、定期付款,忱头绣好后,再由王掌柜拿到柜上销售。
      由于王妻眼睛不好,王掌柜决定让大姑娘春,接替她妈的工作,因为春读了一年私塾,记帐比他妈更熟练,她妈不识字,记帐只会画道道,但春验货还不熟练,需要她妈指导指导,在她妈的指导下,春担任起了验货、记帐和付款的工作。
      王家一共住了五间房,一是,三房北房,一明两暗,王和妻子住西里间,东里间是三位姑娘住,屋里是一个靠窗户的大坑,白天三位姑娘就坐在坑上绣忱头,外间堂屋,是接待客人和全家人吃饭的地方,冬天生火炉,做饭也在这,另外又租了两间西厢房,是儿子和儿媳住。
      赵来送货,就在堂屋里,大姑娘听到赵来了,就从东里间屋内,放下手中的绣活,下坑来到堂屋,与赵一起办手续。
      开始时,由于春和赵均是17岁,大男大女在一起办事,有此拘束,不自然,而且均有些异样感觉,时间长了,两人均习惯了,慢慢地赵觉得,自己特愿意到王家来送货,而春的感觉是,特别吩着赵来送货。
      过了一年多,有一次验货的时候,春和赵两人的手,碰到了一起,两人同时感到,一股激流,穿透全身,春向左边看了一眼,她妈在绣忱头,不会看到他俩的手碰手动作,而同时赵向右看了一眼,二姑娘也在低头绣忱头,而三姑娘还没下学,不在屋里。
      这次,两人偶尔地手碰手,使他俩分别有了联想,赵想:我要娶大姑娘作媳妇,挺好的;二姑娘春想:赵这小伙子,不赖!将来要嫁给他,我也心甘了。
      两人有了想法,就有了行动,慢慢地,赵对春开始动手动脚了,起初,春有些担心,怕人看见,习惯了以后,两人配合地很好,春观望左边,赵观望右边,认为没人注意他俩,就开始拉手,开始时,主要是赵拉春的手,时间一长,春也不干落后,也主动拉赵的手,以表示,她也喜欢他。
      两人就这样拉手摸手了一年多,他俩已经20岁了,这时春的弟弟夏已经结婚了,她的弟媳妇英,经常出来进去地干活,他俩再拉手就麻烦了,被人看见的危险,来自三个方向,不好防备了,而且他俩感到,拉手摸手已经不够到激了。
      于是,他俩开始写条子,条子内容什么都有,但都很简短,什么我喜欢你!我要娶你!你长的很美!我愿意嫁给你!你永久都不要变心等等。
      正在此时,赵的父亲要给他说亲,女方17岁,这是1949年,解放军围困住北京,要攻占北京,北京城内驻扎了很多国民党兵,街上乱轰轰的,女方家长担心世道太乱,所以,女儿虽只有17岁,就想把她早日嫁出去,早放心。
      赵的父亲一跟儿子说定亲的事,儿子坚决不同意,他父亲解释、劝说,均无用,最后爷俩吵了起来,毫无结果,赵他妈心细,看出这里有原由,过了两天,他妈找儿子谈心,想方设法套他的话,赵最后说了一句话:这辈除了绣花王家的春,我谁也不娶。
      他妈将此事告诉他爸,他爸明白了。
      赵他爸,过些天碰到了王掌柜,闲谈中,赵他爸提起子女的婚事,王表示:现在乱轰轰的,不是谈子女婚事的时候,赵他爸准备要说的话,只好咽了回去。
      赵给春写条子,将这些事全告诉了春,春苦闷犹伤,赵又不断地写条子给春,鼓励她一定要坚定,胜利一定属于我俩!
      北京解放两年后,赵他爸又找王掌柜探问儿女婚事,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因为,□□运动已经开始,头几天王掌柜刚挨了工会工人的一顿批斗,揭发他偷税漏税行为,散会后让他写书面交待材料,他心中憋了一肚子的气,无心谈儿女亲事。
      转眼又两年过去了,赵他爸急了,儿子已经25岁了,婚事不能再拖了,他于是找到王掌柜,头再次他只是试探的口气,替儿子求婚,这次他急了,开门见山说:咱俩的子女都25岁了,他们的婚事不能再拖了,王仍然是不置可否,含含糊糊,不明确表态,将赵他爸气急了,跟他吵了一架,最后说:解放都五年了,你女儿的婚事,你还一手包办,为什不回去征求一下你女儿的意见。
      王一听这话,心中明白了,赵的儿子多年向家中送货,大女儿和他接触,两人一定有事,不知两人搞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啦,为什么他爸,三番五次,要找大女儿作他的儿媳妇!
      王带着气,晚上回到家,质问大女儿,他们俩人,搞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大姑娘春听到此话,大声痛哭,春她妈过来相劝,这时王的儿子夏,由西厢房也过来相劝,众人七嘴八舌地,攻击他们的父亲:
      春她妈说:赵到家来送货,这么多人看着,能有什么事啊?你别诬陷咱大闺女!
      儿子夏说:赵到咱们家送货,我大姐收货、验货,两人经常接触,这就叫,日久生情,人家向咱家求婚,要让大姐作儿媳妇,是好事啊!光荣的事啊!您怎么还生气呀?
      夏的媳妇,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大的是男孩,四岁,小的是女孩,只有五个月,她抱着小的,拉着大的,也由西厢房过来,插话说:爸,您可别冤枉大姐,大姐可是咱家的顶梁柱,我现在有俩粘手的孩子,家里的好多事都靠大姐干,大姐有空就坐在那儿,绣忱头,一会儿都不闲着。
      二姑娘秋接着说:爸,您说大姐和小赵搞什么名堂?没有的事!大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整天在家里干活,有空就绣忱头,再说了,小赵来了,我们都在家,他俩从来没有单独在一起,怎么搞什么名堂?
      这时候,进来两位邻居,一男一女,均是40多岁。
      全家人对两位邻居,客气了一番,给他俩让坐,他二人没坐,站在那里听着。
      这时候,三姑娘冬,手舞足蹈地说了起来:我爸啊,就是一个十足的老封建,小女婿、刘巧儿的评戏听了好几年,都白听了,对女儿的婚事,现在还实行包办,大姐都25岁了,还不让出嫁,我可不管这一套,我现在才18岁,已经有对像了,过两三年就结婚,我自己的婚事,自己作主。
      王掌柜对着三姑娘说:你反了你!
      三姑娘硬顶她爸爸说:对封建包办婚姻,就得造反!
      这时那位男邻居冲着王掌柜说话了:我说老哥啊!你听老弟一句劝,大姑娘确实该解决婚姻问题了,对方差不离就答应了吧!小赵那小伙子,来来往往都七八年了,他人挺好的,不要再挑了,把大姑娘都耽误了。
      那位女邻居接着对王掌柜说:大哥啊!咱们在一个院住着,也有20多年了,你们家的几个孩子,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咱们可是知根知底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整天绣啊,缝的,可没少给您挣钱!该给她们找婆家了,不能再耽搁了。
      王掌柜自己心中,也觉得愧疚,赶忙对两位邻居说了些客气话,邻居们见王掌有些悔意,也就告辞而去。
      在王掌柜心中,他有自己的打算,现在大姑娘已经25岁了,婚事还没定下来,众人的指责,他自己是有些后悔,但马上就定下来,他又下不了决心,因为他有一个担心,自己在□□运动后定成份,因为铺子是他和儿子两人,自家经营,没雇伙计,所以定的是小业主,而赵家的作坊工厂,雇了两名工人,定的是资本家,大姑娘嫁给资本家作儿媳妇,他得再考虑考虑。
      大姑娘春观察,自从众人那天为自己的婚事,围攻和指责了父亲,两个多月过去了,父亲那里仍无动静,由于担心和忧伤,她病倒了,头晕、恶心、不想吃东西。
      大姑娘病了,王家一切都乱套了,要三姑娘去找中医大夫,大夫来了,号脉、诊病、开方子、去药房买药、回来熬药,都需要人,大姑娘不能绣忱头了,二姑娘也得帮助干些家务,只能用一半时间绣忱头,三姑娘跑里跑外,根本坐不下来绣忱头,夏的媳妇买菜做饭,三姑娘还得看小侄女,王掌柜一看,每天绣忱头的数量,减少了多一半,心中后悔。
      王掌柜知道,大女儿的病,是心病,于是心生一计,当着三女儿的面说:等春的病好了,就给他俩订亲。
      三姑娘是个活跃分子,她跑过去,跟她大姐说:爸爸说了,等你病好了,就给你俩订亲。
      小赵来送货了,三姑娘出来接待,她将通往右里间的门布帘子掀起来,她收完货,跟赵大声说:我大姐病了,我爸爸说了,等大姐病好了,就给你们俩订亲!
      赵没思想准备,三姑娘这么一说,他有些拘紧,不好意思,三姑娘乘势说:人家病了,你还不去慰问慰问,顺便将赵拉进右里间屋,赵在桌旁椅子上坐下来,三姑娘为他二人,创造了一个聊天的条件。
      赵来王家送货已经八年多了,从来没有进过里间屋,因为这是人家三位女孩的闺房,今天进来了,而且三姑娘已将他俩关系挑明了,于是赵也就和大姑娘春,大大方方地聊起天来了。
      从这天起,赵以后再来送货,她们不在用布门帘挡着右里间屋了,而且赵将交货手续办完,就上里屋坐坐,一方面慰问大姑娘,同时也与二姑娘和三姑娘搭话聊几句,慢慢地他们就混熟了。
      通过坐到里间屋,与她们三姐妹的聊天,赵仔细地观察了三位姐妹的容貌与特点,他觉得:大姑娘皮肤白皙,身材消瘦均称,性格文静; 二姑娘双眼皮,大眼晴,颇有风韵,喜欢听电匣子,而且会唱歌、唱戏,解放前爱唱周旋的歌曲,解放后爱唱评戏,小女婿和刘巧儿;三姑娘是一个爱蹦爱跳,活泼可爱的女孩子,邻居们说他们家有三个美女,确实如此。
      大姑娘病了三个多月,总算身体恢复了,每天绣点忱头,但不能太多,这时候三姑娘找他爸问道:您说大姐身体好了,就给他俩订亲,现在大姐病好了,您别说话不算话,王掌柜说:现在快过年了,过了年就办。
      王掌柜从年前拖到年后,又拖到立春,再次拖到过五一,他想再观察一下,国家对小业主和资本家,政策有什么不同。
      这时候,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热潮,掀起来了,按计划,王家的店要被占用,各店铺联成一体,成立一个大商埸,主管人员调查,他们王家,有多少人参加大商埸的工作,以便进行安排。
      王掌柜回家一商量,全家人参加大商埸工作的有:王掌柜父子,三个姑娘和儿媳妇,共六人,王妻年龄大了,而且是小脚,她不能参加工作,由她在家照看孙子和孙女。
      赵家传来消息,他们全家要参加刺绣厂。
      王掌柜觉得,大姑娘婚事再拖下去,没有意义了,王与赵两位老人,商定日期,举行婚礼。
      王家门口贴上大红喜字,来了很多客人,邻居们互相传话:一会儿接新人的就来,门口一下子聚集了很多人,他们不仅要看新娘子,而且要看他家的三个大姑娘,据说一个比一个漂亮。
      解放后那几年,老式轿子娶亲方式废除了,新式结婚方式又没有明确规定,所以结婚方式是,各取所需,五花八门。
      有人喊:来了,来了!只见有两辆国外进口的西洋式马车,跑过来,到门口停下,由车上下来三个人,新郎胸前佩带一绸布条,上写‘新郎’两字,还有两位中年人,男女各一人,众人一阵鼓掌,三位来者纷纷向观众挥手致意,从人群中,向院内走去。
      观众等了约有10多分钟,新郎新娘由王家人及邻居们拥护着,走了出来,众人又是一阵热烈鼓掌,由三姑娘带头,往新郎新娘身上撤纸花,气氛欢快热烈!
      新郎和新郎及娶亲送亲的人,上了马车,马车奔腾而去!
      众人慢慢地散去,一位邻居老太太与王掌柜妻子搭讪说:您这大闺女,真不容易,十年啦!总算结婚了!王妻答话说:都怪我们家那个老顽固,老封建!
      ******
      大姑娘春和赵二人,爱的纯洁,爱的真挚,坚持十年,不丢不弃,难能可贵,他俩反对封建式的婚姻,精神可佳,对于没有受过封建式婚姻束缚过的现代年青人,对其艰难,是难于理解的,但本故事是真实的,我们要敬重,他俩为幸福而坚定的精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