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六

      父亲与瘫子爹闭门交谈许久,房门紧闭,屋内时不时传出低沉的话语声,却听不真切。我和母亲在屋外,只能透过门缝,隐隐瞧见他们时而皱眉、时而比划的身影。

      交谈结束后,父亲神色凝重,他把我和母亲留在了老家,自己则匆匆踏上了前往麻城的路途。那一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变故而哀伤。

      过了几日,父亲回来了。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又难掩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他手中紧紧握着一叠文件,那是全家六个人的户口手续,以及为我开具的转学证。

      父亲对母亲说:“伯妈都坚决不回来,要带着小儿子之瑜就在麻城过。没办法,就这样吧!” 他的语气中满是无奈,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失落。母亲听后,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

      一天,乡镇府的工作人员匆匆赶来,神色焦急地告诉父亲,麻城那边打电话来,让他赶紧回去一趟。

      原来是父亲下放的事情惊动了麻城县的县长,就是那位曾与父亲一同坐在主席台上的县长。

      据说县长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在大会上怒声斥责:“胡乱搞!怎么把古正清下放了,赶快收回来!”

      是啊,县人大代表、镇新华书店经理,还是地区模范标杆书店的经理,且又不在下放人员的范围内,怎么就下放了呢?这县长发火发得确实在理。

      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疑惑,也有一丝期待。他来不及多想,又急急忙忙地赶回麻城。

      这一次从麻城回来,父亲的神情格外凝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结果令人意外,他只把爷爷奶奶的户口迁回了麻城。

      为何如此?就因为那位同乡的一句话。

      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刺向父亲的内心深处。

      父亲回到中馆驿后,径直去找那位同乡,想要问个明白。

      他站在同乡面前,目光如炬,质问道: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让你执意要把我下放?”

      那位同乡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阴阳怪气地说:

      “你是不在下放的范围内,但是历史上有污点的人也是可以下放的。”

      父亲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的双眼圆睁,愤怒地吼道:

      “我有污点吗!你别血口喷人!”

      “你怎么没有呢?你当百货商店经理时,是不是有贪污行为?”

      同乡不紧不慢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挑衅。

      “那个问题不是早就查清楚了吗?”

      父亲强忍着怒火,一字一顿地说,他的双手紧紧握拳,身体微微颤抖。

      “听说是查过的,但这也说明你曾经有过问题呀。”

      同乡撇了撇嘴,满不在乎地回应道。

      “查清楚了还是问题吗?你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父亲的声音越发高亢,额头上青筋暴起。

      “谁知道是怎么查的?不管怎么说,你是曾经有过问题的。”同乡依旧不依不饶,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得意。

      原来,因为下放我们家六个人,那个同乡的老婆和亲属就保住了六个人没下放。如果我家迁回来,他那六个人就有被下放的危险。当时下放工作还在进行中,没有最后定案。

      他深知父亲个性要强,特别爱面子,受不了一点点委屈,所以故意拿那件事刺激父亲,而父亲果然中了他的圈套。

      说起那件所谓的“贪污”之事,实在是荒谬至极。

      那一年,麻城县修建浮桥河水电站,父亲在工地上负责物资供应,他当时是供销社百货商店的负责人。商店盘点时,账面上少了361元钱。有人便诬陷父亲贪污了这笔钱,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父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后来一查,供销社仓库里同期多出了361元钱,是因为有一批袜子没入账。真相大白,父亲的清白得以证明,可那些恶意的谣言却如影随形。

      母亲曾说,父亲在商店里,床旁边摆满了金果糖果之类的零食,他虽然特别爱吃甜食,但却从未动过店里的任何东西。有一次,母亲到父亲的商店里玩,顺手拿了几个金果吃,就被父亲狠狠地训了一通。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正直、自律的人,他的廉洁奉公不容置疑。

      和那位同乡吵过之后,父亲气愤难消,他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士可杀不可辱”“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小人为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那一刻,他决定坚决不迁回麻城,坚决回老家。

      最终,父亲只把爷爷和奶奶的户口迁回了麻城。奶奶想把我弟弟子瑜的户口也迁回麻城,可父亲坚决不同意。奶奶心疼年幼的孙子,坚持要留下弟弟,不准父亲把弟弟带回老家。

      于是,爷爷、奶奶和弟弟就留在了中馆驿,住在镇东门外的“新农村”。

      “新农村”有十几排平房,都是用街上拆下来的建筑材料修成的。镇上的居民大都搬进了这个新农村,这里成了他们新的家园。

      镇供销社安排爷爷在东门街上经营一个小小的杂货店,每月工资18元。爷爷每天早早地开门营业,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依然乐观面对。

      奶奶则在门前辟出了一大块菜地,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她每天都在菜园里辛勤劳作,浇水、施肥、除草,每一棵蔬菜都倾注了她的心血。

      此后,父亲差不多每月都要翻山越岭,步行近百里路,穿过红安新州两县,来中馆驿送米。

      每年暑假和寒假里,我都要跟着父亲踏上这漫长的旅程。

      这条路,十几年来,我们记不清走了多少次。每次都是天还未亮,我们就起程,走到天黑才抵达。

      一路上,我们要经过几条河,其中有一条河上有一个独木桥,桥面是由几个很窄的木板拼成的。每次走到这里,我都胆战心惊,双腿发软,不敢迈出脚步。父亲总是在一旁鼓励我,可我还是害怕,只能手脚并用地爬过去。

      我亲爱的父亲啊!太把同乡吴良当回事了!

      太把同乡吴良的话当话了!

      就因为这一句话,他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招致了几十年的苦难,也改写了全家的命运。

      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地回到了故乡。

      从此,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都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记忆 。

      故乡的风,故乡的雨,都在诉说着许许多多甜酸苦辣的故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 6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