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3 章 ...

  •   七

      1964年秋,我如愿考上了黄陂县重点初中。

      这年暑假,我随父亲去了一趟中馆驿。

      在晓风残月中,我和父亲一起从古家田出发,沿着一条古老的驿道,向东走去。

      这条路,父亲差不多月月走,我是每年至少走两趟。

      每一次,走一整天,我一整天都在聆听父亲的教诲。

      这辈子,我受父亲的教诲最多的就是在这去中馆驿的路上。

      父亲给我讲《论语》,讲《孟子》,讲《左传》,讲历史典故。当时,我特别佩服父亲的记忆力,《论语》《孟子》中的很多章节他都能背诵。

      有时讲三国故事,谈论《红楼梦》,还和我讨论书中的人物,我喜欢林黛玉,可是父亲却喜欢薛宝钗。父亲有父亲的道理,他说他如果是贾政,也会选薛宝钗做儿媳妇,不会选林黛玉。

      讲得最多的还是做人做事的道理。父亲很崇拜陶渊明,赞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这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以致我后来也有几次“道不同不与为谋”“拂袖而去”的行为。

      这是一条很古老的官道,婉延曲折在大别山的余脉之中。沿途峰岚起伏,树木葱郁,深秀之处,山村隐现,真乃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走到倒水河边,父亲挑着装米的担子,快步从那河上的独木桥上走过。

      我伏在独木桥上,慢慢地往对岸爬。这独木桥很窄,下面是几个木架子撑着,远看就和那水墨画中画的独木桥是一样的。

      我伏在桥上,看着桥下面清澈而又湍急的河水,生怕不小心从桥上掉下去。父亲总是站在河那边笑话我胆子小,我就回应父亲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啊!”

      可能是遗传吧,后来,当我提醒我儿子要大胆一点时,我儿子也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话来回应我。

      过了倒水河,就要上高冈山了。

      高冈山是这一片山地的最高峰,站在高冈山顶,可以望见离此地近二十里远的我们村里的四棵大枫树。

      上下高冈山都是很古老的官道,道路上的青石板上清晰可见深深的车辙。

      高冈山的山腰里的官道旁有一座凉亭,凉亭里有一位长胡子老汉。

      我和父亲走进凉亭,在凉亭中间的石桌边坐下休息。

      长胡子老汉从一个很大的土壶里给我和父亲一人倒上一碗茶水。

      父亲和那老汉聊了一会天,他们是熟人,父亲经常路过这里。每次路过这里,都会来这凉亭里喝茶休息,和老汉聊一会天。

      下了高冈山,往前走就出了红安县界,进入新州县地界了。再往前走,绕过马鞍山,就进入麻城县的地界了。

      离麻城岐亭不远,有一处名胜,就是天下闻名的杏花村。

      杜牧曾在黄州做过剌史,这里的杏花村才是诗人吟出《清明》诗的地方。

      杜牧还登过黄陂的木兰山呢,有《题木兰庙》诗为证:“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当时属齐安郡,今为武汉黄陂县)为木兰庙所题的诗。

      我想,杜牧可能曾走过我和父亲走过的这条官道,他从黄陂木兰山走到杏花村,过岐亭再到中馆驿,然后到黄州去上任。说不定还在中馆驿住宿过。

      这是我的猜想,有待专家学者们去考证。

      离杏花村不远,还有一处古迹,即陈季常墓。

      陈季常名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居士,四川眉山人。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隐居于此地。

      成语"河东狮吼"的典故即出自陈季常和其妻子柳月娥的事迹。

      苏轼贬谪黄州时,与陈季常多有交往,曾三次来杏花村饮酒赋诗,著有《方山子传》。

      明清诗人也在此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

      现在这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杜牧广场、杏花古刹、杏花书院、农耕文化博物馆、九骡山摩崖石刻等景点。

      走到这里,父亲就对我讲起苏东坡与陈季常交往的故事。

      当年这里还很荒凉,父亲指着山间的几个村子说,这里就是陈季常当年隐居的地方。

      那年春天和诗友们都来杏花村游览采风,我曾口占一首诗:

      七绝 早春游岐亭杏花村
      寻春又到杏花村。古道蜿蜒草木深。
      不见牧童何处问?断魂人觅断魂人。

      路过岐亭,沿着举水河堤走,就到宋埠镇了。“麻城三大集,岐亭、宋埠、中馆驿”,三个集镇中,宋埠最繁华,人称“小汉口”。

      我肚子饿了,父亲在路边卖凉粉的摊子上买了两碗凉粉,我们吃完了就出宋埠,沿着汉麻公路走。

      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离中馆驿还有25里路。

      我的腿已经走得有些酸痛了,父亲就带着我慢慢前行,走到中馆驿,天已黄昏了。

      终于到了中馆驿东门外的新农村了。

      爷爷奶奶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听说我考取了县重点初中,就更高兴了。

      二弟已经上一年级了,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期末考试语文和算术都是满分。

      很巧!二弟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刘老师,曾经是我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爷爷还是那么硬朗,头戴瓜皮帽,身穿黑长衫,留着长长的胡须,经营着他的那个小杂货店。

      奶奶成天在门前的菜园里忙碌,菜园里的各类蔬菜都长得很繁茂。

      到中馆驿的第二天,我就去找我的好朋友任飞和刘文,在刘文家吃的午饭,在中馆驿街上玩了一整天,玩得非常开心!

      这次回中馆驿,还有一个小插曲。

      二弟说他总被镇周边村子里的顽童欺负,于是我就约上好朋友任飞和刘文,用计教训了那个小顽童。

      我二弟现在是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这事被我二弟写进他为我的诗集《有无斋诗草》写的序言中了:
      记得小时候,总是被小镇周边村子里的顽童欺负,那领头的居然和我叫同样的名字,只是姓不同。大概他们知道我没有父兄在身边,好欺负。然而有一回大哥从老家来了。听说我受欺负的事,决定设计教训一下那几个顽童。大哥约来他的几个同学玩伴(好像叫做任新平、刘玉成的),埋伏在小镇东门入口砖墙后面,让我和我的小伙伴像平常一样去到临近小村玩耍,果然那几个顽童在和我同名的那小头目率领下,“杀”将过来。我们按大哥设定的“计策”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待那帮顽童全部进入“包围圈”,大哥指挥“伏兵”一跃而出,将其尽数活捉,狠狠地教训了一番。从那以后,那帮顽童知道我有大哥撑腰,再也不敢欺负我了。

      第三天,我就和父亲又沿着来的路回黄陂老家了。

      现在,这里已经有高速公路了,我每次驾车经过当年走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和父亲在这条路上走的情境,就鼻子发酸,眼泪也忍不住留下来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第 13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